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群酒精性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帆 崔海梦 罗庆锋 《肝脏》 2018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酒精性肝硬化(ALC)老年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783例A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07例ALC合并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207例年龄相符的ALC非T...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酒精性肝硬化(ALC)老年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783例A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07例ALC合并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207例年龄相符的ALC非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每位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人体测量学数据、生活习惯以及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在教育水平,吸烟史,高血压,ALC持续时间,ALC家族史以及T2DM家族史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肌酐(CRE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PI)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ALC病程长(≥15年)、T2DM家族史、受教育程度低、高TG水平、高γ-GT水平是ALC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对于具有ALC病程长、T2DM家族史、受教育程度低、TG水平高、γ-GT水平高等危险因素的ALC患者应该加强检测血糖水平,并积极控制TG、γ-G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2型糖尿病 甘油三酯 Γ-谷氨酰转肽酶
下载PDF
血清菱形结构域蛋白、胃蛋白酶原和癌胚抗原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史济华 徐雪 +3 位作者 崔海梦 张攀 罗庆锋 许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9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评价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以及癌胚抗原(CE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中的作用,评价其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医院接受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的患者共78例。根据病理... 目的评价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以及癌胚抗原(CEA)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中的作用,评价其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医院接受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的患者共78例。根据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IN)10例、早期胃癌(EGC)23例、进展期胃癌(AGC)16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CEA、胃蛋白酶原、RHBDD1,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GⅠ/Ⅱ在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两比较中,CSG-EGC、CSG-AGC、CAG-AGC和LGIN-AGC组间差异明显(P<0.05)。以胃炎-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分组,CEA及PGⅠ/Ⅱ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HBDD1呈上升趋势。结论PGⅠ/Ⅱ水平减低对早期胃癌具有诊断价值,可用于胃癌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癌 CEA RHBDD1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老年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薇 石蕾 许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3-776,共4页
目的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0-2016年在我院临床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180例,其中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未感染组)7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感染组)... 目的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0-2016年在我院临床诊断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180例,其中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未感染组)7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感染组)102例;感染组数字抽签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单药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20mg,3次/d口服,疗程为8周;多药组在艾司奥美拉唑20mg,3次/d口服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00mg,3次/d口服,克拉霉素500mg/次,3次/d口服或甲硝唑400mg,3次/d口服(3种抗生素选2种),同时联合应用胶体铋剂,200mg3次/d,餐前口服,应用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行内镜、检测幽门螺杆菌及24h食管pH抗监测检查。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达95.0%以上(P〈0.05);内镜下3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总有效率均84.6%、80.4%、82.4%(66/78、41/51、42/51)以上(P〈0.05);3组患者24h食管pH监测有显著改善(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药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0.2%(46/5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反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可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但需同时进行抑制胃酸的系统治疗,可有效预防反流性食管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食管炎
原文传递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 被引量:5
4
作者 石蕾 王薇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3-79,共7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易复发慢性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亚洲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近年我国的发病率日趋增加,老年患病率也日益增加。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饮食、体重、吸烟、饮酒都有一定关系。发病机制主要是下食...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易复发慢性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亚洲患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近年我国的发病率日趋增加,老年患病率也日益增加。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饮食、体重、吸烟、饮酒都有一定关系。发病机制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下和频繁发作的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及食管清除能力减弱、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机制减弱等,同时糖尿病、胰岛素、瘦素等也和发病有关。老年人各种机能减退,更易出现酸清除能力减弱、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等。国内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内镜检出率较高。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和咽部症状、肺部症状等非典型症状,老年患者症状经常不典型,但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更高。据典型症状即可临床拟诊胃食管反流病,可开始行质子泵试验性治疗。治疗目的以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复发和并发症为主,老年患者更要及早诊治。进行病人生活与饮食指导同药物疗法并重,但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警惕警报症状,及时采用有效手段明确诊断,首选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足疗程治疗,对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和出现并发症的老年患者,需维持治疗,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食管反流病 BARRETT食管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和脂联素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史林平 王薇 +1 位作者 石蕾 许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代谢情况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确诊为代谢综合征合并轻、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老年住院患者92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46例...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代谢情况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确诊为代谢综合征合并轻、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老年住院患者92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46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2个月;同时监测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腰臀比、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并进行腹部B超肝脏扫描,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I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组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升高,[(6.8±4.0)μg/L比(7.1±3.9)μg/L(P〉0.05)];肠外营养组下降,[(6.8±3.5)μg/L比(5.0±1.1)μg/L(P〈0.05)]。治疗2月后肠内营养组的肥胖患者体质指数下降(P〈0.05);肥胖患者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均P〈0.05);肝功能改善(P〈0.05),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无变化;而肠外营养组治疗2个月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代谢综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对脂联素水平也有影响,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改善体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代谢综合征X 脂肪肝 脂联素
原文传递
肠道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王薇 史林平 +1 位作者 石蕾 许乐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北京医院确诊的200例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口... 目的 探讨益生菌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北京医院确诊的200例NAFL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给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治疗A组、B组和C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联用"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和"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检测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测和细菌培养;同时行肝脏B超,评估脂肪肝情况.结果 (1)在血糖、血脂方面,各组治疗1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肝功能方面,治疗后各组的血清ALT、AST均低于治疗前(P值均〈0.01);治疗后联合治疗C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33.7±7.6)U/L比(45.0±8.5)U/L;(22.0±1.6)U/L比(29.4±3.7)U/L;P〈0.05].(3)治疗后,各组的血清TNFα水平均下降;联合治疗C组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51±0.27)μg/L比(0.82±0.28)μg/L,P〈0.05].(4)治疗后,各组血清HMW-APN均升高;联合治疗C组的HMW-APN水平高于对照组[(9.28±3.72)μg/L比(7.87±3.96)μg/L,P〈0.05].(5)治疗后,对照组和各联合治疗组的肝脏B超检查结果显示脂肪肝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各组治疗后的粪便菌群积分均有所降低(P值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生菌可通过改善NAFLD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辅助降低血TNFα,提升血脂联素水平,从而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并改善NAFLD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联素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持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经评估后采用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跃龙 李鹏 +12 位作者 李巍 蒋云 刘芳 刚锐 赵丽 史济华 张帆 刘洁 王佳超 赵津辰 龚涛 张澍田 许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通过参数评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持续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应用该评分系统选择性对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观察PEG对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使用前期研究所得的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分值... 目的通过参数评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持续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应用该评分系统选择性对患者实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观察PEG对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使用前期研究所得的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分值组(未做PEG)、高分值(未做PEG)组以及低分值PEG组,共入组75例,每组25例,随访18个月,比较组间并发症、病死率以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低分值组平均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次数为(1.36±1.44)次、高分值组为(1.96±2.28)次、低分值PEG组为(0.36±0.64)次,3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48,P=0.028),无论是状态较好的低分值组或者较差的高分值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9);低分值组采用了PEG后较低分值未采用PEG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次数下降(P=0.030),较高分值组明显下降(P〈0.01);低分值组平均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次数为(0.48±0.77)次,高分值组为(0.64±0.91)次,低分值PEG组为(o.12±0.33)次,3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532,P=0.063),低分值组与高分值组比较,消化道出血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低分值PEG组较低分值未采用PEG组消化道出血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较高分值组发生次数下降(P=0.012)。到观察终点,低分值组患者生存率88.0%(22例),高分值组患者生存率52.0%(13例),低分值PEG组生存率92.0%(23例),3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6,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低分值组和低分值PEG组平均生存时间均比高分值组患者长(P〈0.01),但低分值组与低分值PEG组比较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能预测患者的疾病转归,分值较高的患者病死率高;状况较好的低分值组患者实施PEG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次数明最下降,消化道出血发生次数有所下降,但并不足以延长患者总的生存时间和降低总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胃造口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