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脑静脉窦血栓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玉辉 于会艳 +4 位作者 龚涛 刘加春 陆军 刘琬 吴国庚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8岁,因"头晕5 d,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1 h"于2013年11月13日转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因坏疽性脓皮病于2013年10月15日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期间于2013年11月8日无诱因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及肢体力弱,...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8岁,因"头晕5 d,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1 h"于2013年11月13日转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因坏疽性脓皮病于2013年10月15日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期间于2013年11月8日无诱因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及肢体力弱,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Glasgow评分1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溃疡性结肠炎 坏疽性脓皮病
下载PDF
脑干梗塞急性期弥散MRI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燕 王文超 +1 位作者 松永高志 陈海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5期297-299,301,共4页
目的:弥散加权MRI(DW1)因能够在早期、快速、敏感地反映出脑部缺血性病变而成为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是对于某些部位的某些小的病灶在急性期DW1有时亦不能查出。本研究以脑干梗塞的患者为对象,对急性期DW1... 目的:弥散加权MRI(DW1)因能够在早期、快速、敏感地反映出脑部缺血性病变而成为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是对于某些部位的某些小的病灶在急性期DW1有时亦不能查出。本研究以脑干梗塞的患者为对象,对急性期DW1的敏感度进一步探讨。方法:以发病24小时以内施行DWI检查的28例患者作为对象;DWI是在1.5Tesl的MR装置下,采用断层回波成像的,与此同时,还进行了T2加权MRI及水抑制成像FLAIR(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的检查,最终梗塞灶根据平均127小时后的以上所述的MRI检查中的所见及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的,只把明确的高信号区域判断为病灶。结果:最终梗塞灶为中脑2例,桥脑9例,延髓17例。通过第一次DWI,检查出病灶的16例(敏感度57.1%),没有明确检查出病灶的12例,其中在这12例患者中有11例是在以后的MRI检查中发现为延髓病变,有1例确认为桥脑病变。从发病开始到施行DWI检查为止,时间越短,病变越不容易查出。结论:应该注意在急性期的DWI中即使没有明确的病灶,也不能否认脑干梗塞,特别是延髓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塞 急性期 弥散加权MRI 影像学诊断 延髓梗塞
下载PDF
312例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卫群 周诚 +2 位作者 王刚 赵万 岳秀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70-371,380,共3页
目的:探讨CT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312例CT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CT图像和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与同期CT等密度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保守... 目的:探讨CT表现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总结312例CT为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CT图像和临床病情的变化情况,并与同期CT等密度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保守治疗的患者中,CT混杂密度的血肿增大几率远高于CT等密度的血肿(P<0.01)。结论:对CT混杂密度的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应放宽手术指征,并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暂无手术指征的应严密观察病情,并于伤后24小时内复查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扩散MRI评价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扩张胎儿脑白质纤维结构改变的价值
4
作者 张超 陈瑞可 +4 位作者 孙聪 蔡先云 陈欣 吴丹 王光彬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3-849,共7页
目的应用扩散MRI(dMRI)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模型和基于fixel分析(FBA)的方法探讨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扩张(IVM)胎儿脑白质纤维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目的应用扩散MRI(dMRI)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模型和基于fixel分析(FBA)的方法探讨轻中度孤立性侧脑室扩张(IVM)胎儿脑白质纤维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轻中度IVM胎儿20例,胎龄为24~36(29.9±3.6)周,为IVM组。对照组纳入22例正常胎儿,来自中国胎儿脑dMRI图谱数据,胎龄为24~36(30.2±3.7)周。所有胎儿均采集dMRI数据,采用DTI模型获得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小脑中脚,双侧的皮质脊髓束、下纵束、下额枕束、丘脑前辐射7种主要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轴向扩散率和径向扩散率。采用FBA方法获得全脑纤维密度(FD)、纤维横截面积(FC)和纤维密度与横截面积(FDC)。IVM组与对照组间各纤维束DTI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2组间FBA参数的比较使用协方差分析,使用MRtrix3软件包显示有差异的脑区。结果IVM组与对照组胎儿下纵束的FA值分别为0.142±0.012和0.133±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33),其余纤维束DT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脑FB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IVM组胎儿FD和FC改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胼胝体压部、穹隆、矢状层,其中FD降低而FC升高,FDC在皮质脊髓束降低。结论轻中度IVM胎儿存在脑白质纤维微观结构的改变,以位于侧脑室体部、三角区及颞角周围的白质纤维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磁共振成像 脑室扩张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原文传递
斜视性弱视皮层损害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虎 赵堪兴 +2 位作者 陈敏 周天罡 史学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BOL D- f MRI)技术 ,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 11例斜视性弱视、8例正常人枕叶视皮层 BOL D- f MRI数据 ,比较斜视性弱视组与正常组皮层双眼像素指数...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BOL D- f MRI)技术 ,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 11例斜视性弱视、8例正常人枕叶视皮层 BOL D- f MRI数据 ,比较斜视性弱视组与正常组皮层双眼像素指数以及斜视性弱视组两眼皮层神经元的平均活动水平。 结果 正常组双眼像素指数 :4 7.82 %± 5 .34% ,斜视性弱视组 :14 .13%± 4 .5 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 .0 5 )。选用高空间频率 (1、2 cycle/ degree)刺激时 ,弱视眼驱使皮层神经元平均活动水平较对侧眼降低 (P<0 .0 5 ) ,余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结论 斜视性弱视可能与皮层双眼细胞减少以及弱视眼对高空间频率视信息存在采样、编码的异常有关。BOL D- f MRI为深入探讨弱视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性弱视 皮层损害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BOLD-FMRI 神经元
原文传递
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鹏 刘明 +5 位作者 万奔 陈敏 李春媚 王鑫 王萱 王建业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和预后。结果患者男性,64岁,2...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和预后。结果患者男性,64岁,2014年9月因发现PSA52.72μg/L,前列腺穿刺活检提示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3+4=7分,予手术去势,后联合持续抗雄治疗(比卡鲁胺50 mg qd)。2017年5月复查发现盆腔巨大肿物伴肠梗阻,全身多发骨转移、肝脏转移、肺转移。予盆腔肿物切除+横结肠造瘘,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小细胞内分泌癌。患者术后2周开始予多西他赛100 mg d1+卡铂450 mg d1,化疗2周期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去世。结论前列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为最常见的前列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小细胞癌临床罕见,早期手术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