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提升血培养标本质量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霞 宋葵 +4 位作者 吴欣欣 封艳超 聂圣肖 邹琪 蔡虻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评价护理主导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对血培养标本质量提升的效果,为护理临床实践和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团队,开展质量改进,比较措施实施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合格率、污染率,以及护士血培养知识... 目的 :评价护理主导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对血培养标本质量提升的效果,为护理临床实践和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团队,开展质量改进,比较措施实施前后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合格率、污染率,以及护士血培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结果 :2023年5月—6月血培养标本送检率、送检方式为双瓶双侧的比例分别为19.1%、61.3%,高于2022年同期的4.7%、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3年5月—6月和2022年同期污染率分别为2.9%和3.8%,呈下降趋势;2023年护士血培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2.69±2.81)、(5.89±0.44)、(36.73±3.40)分,高于2018年的(7.89±2.79)、(5.82±0.52)、(30.81±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主导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下的质量改进策略,提高了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和合格率,降低了血培养标本污染率,提高了护士血培养的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体现了护士在院感防控工作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多部门协作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与控制
下载PDF
护理信息化在老年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超 弓少华 胡慧秀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0期1446-1452,共7页
老年患者数量不断上升,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医疗及经济负担。对护理信息化在老年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应用形式、应用效果和局限性等,以期为今后促进护理信息化在老年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理 信息化 老年患者 健康管理 研究进展 智慧护理
下载PDF
充分发挥护理在感控中的作用,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被引量:3
3
作者 蔡虻 孙众 +1 位作者 王霞 刘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体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应提升认识,发挥其领导力,推动护理人员落实感控措施,在降低导管相...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并改善患者体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应提升认识,发挥其领导力,推动护理人员落实感控措施,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方面取得成效,提升护理专业影响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防控 护理 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雪 孙超 +2 位作者 王蕾 王霞 王贞慧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0期4219-422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8—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6所三甲医院118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循证护理实践能力量表、循证护理认知和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8—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6所三甲医院118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循证护理实践能力量表、循证护理认知和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1187名护士中,24.6%(292/1187)参加过循证护理相关的学术活动,培训累计学时≤10学时者占70.2%(205/292),形式以院内的学术讲座为主;对循证护理"比较了解"和"非常熟悉"的仅占5.0%(59/1187);30.8%(366/1187)认为非常需要连续、系统的循证专题培训。1187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总分为(38.71±27.1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研究经历、性别、是否参加过循证护理相关的学术活动、曾参加循证护理培训的时长、年龄、第一学历、职称、外语水平的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研究经历、曾参加循证护理培训的时长、年龄、第一学历、外语水平。结论:本研究中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偏低,但实施循证护理的意愿强烈,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护士能力的不同进行系统的循证护理培训,尤其针对证据整合方面,积极培养循证护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循证护理实践能力 影响因素 认知 培训
原文传递
199家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5
作者 石静 王蕾 +4 位作者 吴晓琦 高伟 孙红 盛源 武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调查各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 为推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工作地区选择5~1... 目的调查各医院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 为推动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12月—2023年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工作地区选择5~10家医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PICC/静脉治疗负责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制的《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放问卷205份, 回收有效问卷199份, 有效回收率为97.1%。结果 199家医院中, 63.3%(126/199)的医院已顺利开展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已开展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126家医院中, 仅20家医院将其纳入收费条目;50.3%(100/199)的医院制订了统一的心腔内电图定位引导PICC置管术流程;47.7%(95/199)的医院举办/参与举办过关于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培训项目;57.3%(114/199)的医院PICC/静脉治疗负责人参加过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相关的培训项目。199家调研医院的相关成果产出方面, 共产出56篇论文、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奖励。结论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培训、成果产出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建议下沉优质资源, 制订实施流程和评价标准, 规范护理服务项目管理, 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科学研究思维, 以促进新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 团体标准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北京市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宋莉莉 彭可 +4 位作者 赵雅洁 张国虹 赵丽新 王爱萍 王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21期2902-2909,共8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3年12月-2024年1月选取北京市35家开展鼻肠管技术医院的470名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3年12月-2024年1月选取北京市35家开展鼻肠管技术医院的470名急诊科护士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护士鼻肠管护理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放问卷470份, 回收有效问卷470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别为(25.14±6.80)(44.55±6.94)(79.33±11.73)(149.03±18.3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急诊科护士的学历、是否为带教老师、是否系统护理过鼻肠管、是否遇到过鼻肠管堵管情况是知识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 护士的职称是态度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 医院级别、是否系统学习过鼻肠管护理、是否独立完成过鼻肠管置管是行为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鼻肠管护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鼻肠管护理的培训和指导, 培养临床营养专科护士,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并开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质量督导, 全方面促进护士鼻肠管护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鼻肠管 知信行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23年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考核成绩分析与思考
7
作者 宋莉莉 彭可 +3 位作者 茹鸿 鲁寒 翟艳芳 王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27期3759-3764,共6页
目的了解当前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习成果和存在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3年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的75名学员为调查对象。使用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 目的了解当前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习成果和存在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3年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的75名学员为调查对象。使用北京护理学会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评分标准对学员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和综述答辩4个方面进行评分,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75份, 回收有效问卷75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理论知识得分为(68.4±10.7)分, 最低38.0分, 最高91.0分, 及格率(及格人数/总人数)为81.3%;综述答辩得分为(78.8±5.7)分, 最低65.0分, 最高94.0分, 及格率为100.0%;技能操作得分为(93.5±3.7)分, 最低85.0分, 最高99.0分, 及格率为100.0%;案例分析得分为(90.2±5.6)分, 最低80.0分, 最高100.0分, 及格率为100.0%。理论知识的主要失分原因为机械通气和心肺复苏相关内容;综述答辩的主要失分原因为题目选择和论文写作;技能操作的主要失分原因为操作前准备和操作后相关要点;案例分析的主要失分原因为问诊思路和救治措施。结论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目前存在专业实践技能整体较好, 但理论知识掌握差异较大、科学研究能力较为薄弱、分诊决策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建议充分发挥各带教老师优势, 设置多种互联网课程供学员自行学习, 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并提高教学同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专科护士 培训 考核 成绩分析
原文传递
成人夜尿症患者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循证证据总结
8
作者 刘文静 任欣 +3 位作者 琚慧 牟芸 余跃琳 王霞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4,共8页
目的检索、评价成人夜尿症患者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相关证据,为夜尿症状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研究中心、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 目的检索、评价成人夜尿症患者生活方式及行为干预的相关证据,为夜尿症状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研究中心、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医脉通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发表的与夜尿症管理相关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专家共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5月。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资料进行提取与整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其中1篇临床决策、3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5篇随机对照研究、7篇专家共识,从饮食摄入、睡眠卫生、功能训练与活动、日常安全行为、中医治疗、相关疾病管理6个方面总结了28条证据。结论夜尿症的干预需要结合饮食摄入、睡眠卫生、功能训练与活动、日常安全行为、中医治疗和相关疾病等方面管理的循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尿 生活方式 干预 循证实践 评价研究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对疲乏症状的影响:睡眠障碍和抑郁的平行中介作用
9
作者 高杰 胡慧秀 +2 位作者 孙超 赵雅洁 王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25期3423-3430,共8页
目的从“症状群”视角构建平行中介模型,验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和抑郁在疼痛与疲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探讨疲乏相关症状群内部症状的作用路径及作用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4月,选取北京医院312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 目的从“症状群”视角构建平行中介模型,验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和抑郁在疼痛与疲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探讨疲乏相关症状群内部症状的作用路径及作用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4月,选取北京医院312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癌症疲乏量表进行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疼痛、疲乏、抑郁、睡眠障碍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4.0进行平行中介模型的构建,并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2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97.76%。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疼痛与疲乏呈正相关(r=0.436,P<0.01),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r=0.316,P<0.01),与抑郁呈正相关(r=0.315,P<0.01);睡眠障碍与疲乏呈正相关(r=0.491,P<0.01);抑郁和疲乏呈正相关(r=0.587,P<0.01)。中介作用模型包括两条路径:睡眠障碍和抑郁在疼痛与疲乏之间分别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0.544)的效应量分别为40.63%(0.221)和14.89%(0.081),总中介作用的效应量为55.51%,高于直接作用的效应量44.49%。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疲乏相关症状群(疼痛、睡眠障碍、抑郁、疲乏)的内部中存在着疼痛-睡眠障碍-抑郁-疲乏的平行中介效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而降低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来减轻疲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老年人 疼痛 疲乏 睡眠障碍 抑郁 症状群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慧秀 孙超 +3 位作者 崔玲玲 邢唯杰 王蕾 王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57-1563,共7页
目的:评价和整合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证据。方法:检索各指南网站和数据库中有关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目的:评价和整合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证据。方法:检索各指南网站和数据库中有关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6篇、共识1篇,共提取和汇总出15条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的证据,包括服务目的、服务原则及服务内容3个方面。结论:证据应用人员需要结合医院科室特点和临床情境选择最佳证据,从而规范心力衰竭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护理质量,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准备服务 心力衰竭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团体标准解读 被引量:19
11
作者 孙红 高伟 +9 位作者 郭彩霞 李旭英 孙文彦 陈利芬 赵改婷 杨巧芳 梅赣红 冯毕龙 颜美琼 王蕾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4期481-485,共5页
准确的导管尖端位置是PICC安全使用的前提,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团体标准,对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核心流程及要点进行规范。本文结合已发表的临床实践证据,对该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简要解读。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腔内电图定位 团体标准
下载PDF
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关系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雪 孙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8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调查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状况,分析护士感知到的管理关怀水平与护士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39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管理关怀性评估量表、马氏人际工... 目的:调查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状况,分析护士感知到的管理关怀水平与护士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39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管理关怀性评估量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总分为(139.29±27.92)分;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总分为38.00(22.00,55.00)分,其中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19.00(11.00,30.00)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2.00(0,5.00)分,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4.00(6.00,22.00)分;离职意愿总分为(14.57±3.67)分。护士感知到的管理关怀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45,P<0.05)、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r=-0.22,P<0.05)。结论:护士的职业倦怠严重,离职意愿较强,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有待提高,应根据护士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以减轻其职业倦怠水平并降低离职意愿,从而稳定护士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者 关怀性 职业倦怠 离职意愿
下载PDF
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培训实施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全莹 孙超 +3 位作者 王蕾 王霞 刘杰 于淑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17期2247-2251,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培训现状,为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专项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5—6月选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家医院的279名静脉治疗专科...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培训现状,为推动该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专项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3年5—6月选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家医院的27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79份,回收有效问卷2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279/279)。141名护士所在医院开展了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其中93名护士在科室开展了该项技术;34名护士能独立完成该技术。113名护士接受过专项隧道式PICC培训,141名护士认为影响该技术实施和开展的首要因素是专科护士技术掌握程度;248名护士表示通过工作坊操作演练的方式可有效增强培训效果。结论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的培训及推广有待加强,亟须进一步增加静脉专科护士再认证等方式,完善专项培训的平台及培训的规范性,以提高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专科护士 隧道式 护理
原文传递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海妍 孙超 +4 位作者 张洁 杨雪 胡楠楠 李虹 胡慧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8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评价并整合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IGN)、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关于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 目的评价并整合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IGN)、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关于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由经过循证方法学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8篇,总结出15条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包括管理/训练模式、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频次、运动安全性5个方面。结论在证据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具体的临床情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干预方案,以改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轻度认知障碍 运动干预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崔玲玲 胡慧秀 孙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与护理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 目的: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管理与护理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力衰竭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涉及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相关指南。应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对纳入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汇总各指南的推荐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临床实践指南,其中3篇为A级推荐、3篇为B级推荐、3篇为C级推荐。指南的推荐意见较为一致,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纳入的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质量整体较好。其推荐意见可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患者管理,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提供依据。同时,应考虑具体国情.在借鉴国外高质量指南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循证指南的制定和更新,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内容分析法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虚拟现实技术康复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16
作者 屈简妮 孙超 +5 位作者 郭红 刘丹 焦萌 郭张慧 段煜 陈颖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35期4768-4775,共8页
目的系统整合和评价脑卒中患者虚拟现实技术康复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有关脑卒中患者虚拟现实技术康... 目的系统整合和评价脑卒中患者虚拟现实技术康复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有关脑卒中患者虚拟现实技术康复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24日。2名研究者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独立评价文献,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整合结果。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72个明确的研究结果,重新归纳形成13个类别,整合形成脑卒中患者对虚拟现实技术康复的体验、脑卒中患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康复的促进因素、脑卒中患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康复的障碍因素、脑卒中患者对虚拟现实技术康复的需求与期望4个结果。结论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康复治疗的一种方法,其效果获得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的肯定,未来需对脑卒中患者展开相关培训,不断完善系统设置,研发游戏内容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提高患者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虚拟现实技术 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原文传递
临床一线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态度现状和对防护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蕾 聂圣肖 +4 位作者 孙超 王霞 王贞慧 胡慧秀 杨雪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8期2405-2411,共7页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及对防护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2月通过北京医院护理部工作微信群向全院护士发送微信问卷...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及对防护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2月通过北京医院护理部工作微信群向全院护士发送微信问卷星的链接,并将链接发至朋友圈,邀请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填写。采用自行设计的COVID-19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50名临床一线护士COVID-19相关知识自我评价≥7分的百分率平均为70.04%,91.6%的护士有战胜疫情的决心。发生COVID-19疫情后,94.1%的护士更加严格地执行手卫生,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中戴手套”“进行有可能引起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喷溅的操作时戴护目镜、穿防护服”的操作中行为有改变的占89.2%、81.5%和71.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750名护士COVID-19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态度的3个维度“对感染COVID-19的担心”“标准预防的有效性”“影响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的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果显示,临床一线护士COVID-19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除对执行手卫生无影响外,对其态度(“对处理COVID-19疫情工作的看法”维度)及防护行为习惯均有影响(P<0.05);且其态度除对执行手卫生无影响外,对其他防护行为习惯均有影响(P<0.05)。结论临床一线护士对COVID-19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防护行为仍需要进一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知识 态度 行为
原文传递
全国部分医院静脉导管维护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18
作者 聂圣肖 王蕾 孙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5期1988-1994,共7页
目的调查全国部分医院静脉导管维护现状,为标准修订、规范静脉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1月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择医院采用"静脉导... 目的调查全国部分医院静脉导管维护现状,为标准修订、规范静脉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1月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择医院采用"静脉导管维护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放问卷759份,回收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结果740家医院中,分别有737家(99.6%)、621家(83.9%)、634家(85.7%)、373家(50.4%)、245家(33.1%)医院开展了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输液港(PORT)、中长导管(MC)维护技术,三级医院开展PICC、CVC、PORT、MC维护技术的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3家医院(93.9%,583/621)PICC在治疗间歇期常规1周维护1次,351家医院(94.1%,351/373)PORT治疗间歇期常规4周维护1次,476家医院(64.6%,476/737)静脉留置针72~96 h更换1次;492家医院(79.2%,492/621)PICC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MC多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留置,有105家医院(42.9%,105/245)。多数医院进行外周、中心静脉维护时使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醇溶液、0.5%以上有效碘浓度的碘伏、75%乙醇溶液和碘伏,但仍有18.4%~52.6%的医院使用未被推荐的安尔碘或仅75%乙醇溶液。患者发生静脉炎时,525家医院(70.9%,525/740)使用水胶体敷料;患者发生渗出或外渗时,分别有414家(55.9%,414/740)和332家(44.9%,332/740)医院使用水胶体敷料和纱布敷料。结论我国静脉导管维护技术开展广泛,基本符合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专用护理包有待在临床推广应用;皮肤消毒剂的选择不够规范,中长导管维护和并发症的处理相关标准、规范亟待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治疗 导管维护 输液港 中长导管
原文传递
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霞 杨雪 +4 位作者 孙超 王蕾 刘文静 牟芸 郭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2期1591-1595,共5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的相关证据,为造口患者的全程化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与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的相关证据,为造口患者的全程化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与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团体标准、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对于纳入指南的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Ⅱ)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对纳入的证据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均为循证指南。从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的原则、术前定位及教育、术后的评估及教育、出院后随访4个方面汇总了1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国外著名的指南制定机构发布的循证指南,证据级别较高,可信度较好。建议证据应用人员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做好成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术 成年人 全程化 护理管理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欣 胡慧秀 +3 位作者 孙超 王霞 邵欣 戴雪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2期1541-1549,共9页
目的将危重症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标准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 目的将危重症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标准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10月北京医院综合ICU和4个病房ICU的212例患者以及上述科室工作的6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危重症患者约束使用率及约束并发症发生率,护士对危重症患者规范化约束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审查标准的执行率。结果干预前后危重症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分别为52.73%(58/110)和21.57%(22/10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9,P<0.05),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76%(19/58)和4.55%(1/2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1,P<0.05)。干预前后,ICU护士对规范化身体约束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41.89±15.01)、(78.18±10.6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17,P<0.05);干预后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订和应用最佳实践方案可规范ICU护士身体约束的使用,能够提高护士对最佳证据执行的依从性,降低危重症患者身体的约束使用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约束 最佳证据 循证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