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医院侵袭性酵母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振祥 陶凤蓉 +4 位作者 骈亚亚 聂晶晶 郭莉娜 徐英春 胡云建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338-341,373,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2012~2013年及2016~2017年侵袭性酵母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检出侵袭性酵母菌进行菌株收集和统计,采用科马嘉显色培养基、API20C AUX和VITEK-2 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用质谱...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2012~2013年及2016~2017年侵袭性酵母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检出侵袭性酵母菌进行菌株收集和统计,采用科马嘉显色培养基、API20C AUX和VITEK-2 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用质谱对所有菌株进行复核鉴定。其中真菌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 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微量稀释)。结果 2012~2013年我院共检出侵袭性酵母菌62株,其中白念珠菌36株,占比58.06%;光滑念珠菌17株,占比27.41%;近平滑念珠菌5株,占比8.06%;热带念珠菌3株,占比4.83%;其他念珠菌1株,占比1.60%。2016~2017年我院共检出侵袭性酵母菌43株,其中白念珠菌21株,占比48.83%;光滑念珠菌11株,占比25.58%;近平滑念珠菌6株,占比13.95%;热带念珠菌5株,占比11.63%。真菌药物敏感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016~2017年侵袭性酵母菌未发现菌株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在我院侵袭性酵母菌感染中占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我院侵袭性酵母耐药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进一步做好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 酵母菌 念珠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在不同危险等级老年肺栓塞患者间的变化及其分层诊断效能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蓬勃 李贺鑫 +2 位作者 韩冰清 刘晔 许小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7-85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危险等级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变化,评价其独立及联合分层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12-2020年北京医院及十二五肺栓塞注册登记研究部分医院的老年肺栓塞住院患者数据,比较不同危险等级患者间43个临床体征及检测指... 目的观察不同危险等级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变化,评价其独立及联合分层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12-2020年北京医院及十二五肺栓塞注册登记研究部分医院的老年肺栓塞住院患者数据,比较不同危险等级患者间43个临床体征及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差异指标在不同危险等级间的独立及联合诊断效能,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多组检验及两两比较结果显示,4组患者间有33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低危3组患者间有29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非高危两组患者之间有21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与非高危分层诊断中,单因素分析14个指标的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611~0.8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SBP)、白细胞计数(WBC)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诊断AUC可达0.859(95%CI:0.795~0.924);中危与低危分层诊断中,单因素分析12项指标的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592~0.835,其中B型尿钠肽(BNP)及N末端BNP前体的独立诊断有助于中危和低危肺栓塞危险分层;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AUC显著提高的联合诊断模型.结论不同危险等级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肌标志物等多种临床检验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BP、WBC与AST的联合诊断有助于高危和非高危肺栓塞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危险分层 实验室检测 体征和症状
原文传递
纹带棒状杆菌耐药性及院内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帅 王雪冰 +6 位作者 周海健 崔尧 马小涵 娄静 李丹 李振军 陈东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817-821,共5页
目的揭示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制定纹带棒状杆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4株纹带棒状杆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鉴定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 目的揭示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制定纹带棒状杆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24株纹带棒状杆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鉴定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交叉耐药情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子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有菌株均对环丙沙星耐药,96.0%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124株纹带棒状杆菌可分为28个耐药谱,其中,美罗培南-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为主要的耐药表型(37.9%,47/124)。克林霉素与红霉素、头孢噻肟与青霉素、美罗培南与青霉素之间存在交叉耐药。124株纹带棒状杆菌共分为44个型别,其中优势型别为CSS01.CN0058、CSS01.CN0022、CSS01.CN0055、CSS01.CN0015,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耐药谱。结论纹带棒状杆菌已逐渐发展为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在院内传播过程中具有4个优势型别,耐药严重,传播能力强,应加强纹带棒状杆菌的系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带棒状杆菌 药物敏感性 交叉耐药 分子分型 院内感染
下载PDF
国产隐球菌荚膜多糖胶体金法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东科 张洁 董家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由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考核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选取隐球菌和隐球菌近缘菌及肺部感染常见菌种共28属100株菌作为研究对象,配制0.5麦氏浊度单位(0.5 M)菌液检测试剂的特异... 目的评价由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考核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选取隐球菌和隐球菌近缘菌及肺部感染常见菌种共28属100株菌作为研究对象,配制0.5麦氏浊度单位(0.5 M)菌液检测试剂的特异性,0.5 M阳性的菌株以10倍倍比稀释液作为灵敏度检测菌液,以2 M和4 M浓度菌液作为钩状效应检测菌液,并以美国Immuno Mycologics公司生产的隐球菌抗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剂盒作为对比试剂,比较两家试剂的一致性。结果31株隐球菌属菌株中,考核试剂检测出阳性25株(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均为阳性),阴性6株(维多利亚隐球菌、C.dimennae和大隐球菌);16株毛孢子菌属菌株中,检测出阳性12株,阴性4株;1株Cutaneotrichosporon curvatum检测结果为阳性;52株其他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实验结果显示考核试剂隐球菌最低检出限为1.0×10^(2) CFU/mL;2 M和4 M浓度菌液均未出现钩状效应。结论考核试剂隐球菌荚膜多糖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隐球菌属的灵敏度高于比对试剂;特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属内和属外交叉反应,但与对比试剂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考核试剂与比对试剂均无钩状效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检测性能
下载PDF
蛇毒类血凝酶在外科手术中止血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5
作者 郑子恢 潘慧杰 +3 位作者 张伟伟 胡欣 金鹏飞 张亚同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10期46-51,共6页
目的评价蛇毒类血凝酶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蛇毒类血凝酶在外科手术中止血的RC... 目的评价蛇毒类血凝酶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蛇毒类血凝酶在外科手术中止血的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4月。使用Cochrane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绘制风险偏倚图及网状图,应用R 3.6.2软件的gemtc软件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1798例患者,观察组1052例,对照组746例,4种蛇毒类血凝酶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虽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单位面积出血量概率排序为白眉蛇毒血凝酶>尖吻蝮蛇血凝酶>矛头蝮蛇血凝酶>蛇毒血凝酶;缩短止血时间概率排序为:白眉蛇毒血凝酶>尖吻蝮蛇血凝酶>蛇毒血凝酶>矛头蝮蛇血凝酶。结论4种蛇毒类血凝酶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基本一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类血凝酶 外科手术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炎症条件下毛状样蛋白1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6
作者 骈亚亚 陶凤蓉 +3 位作者 冯敏 聂晶晶 高振祥 胡继红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6期780-785,共6页
目的:研究毛状样蛋白1(Cotl1)在炎症条件下调节淋巴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CRISPR/Cas9敲除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MS1的Cotl1基因;黏附实验比较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和敲除细胞株在LPS刺激下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细... 目的:研究毛状样蛋白1(Cotl1)在炎症条件下调节淋巴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CRISPR/Cas9敲除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MS1的Cotl1基因;黏附实验比较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和敲除细胞株在LPS刺激下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细胞株和敲除细胞株在LPS刺激下表面黏附分子ICAM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模型比较淋巴细胞在LPS刺激下穿过野生细胞株和敲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结果:敲除细胞株Cotl1^-/-构建成功;在LPS刺激下,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MS1的黏附显著高于敲除细胞株Cotl1^-/-;同时,野生细胞株MS1表面黏附分子ICAM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显著高于敲除细胞株Cotl1^-/-;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MS1的能力显著高于敲除细胞株Cotl1^-/-。结论:炎症条件下Cotl1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状样蛋白1 淋巴细胞 迁移 炎症
下载PDF
白色侧齿曲霉引起慢性骨髓炎1例
7
作者 龚萍 郝明金 +4 位作者 林雪冰 龚莲 史海霞 柳远春 陈东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2-353,共2页
在所有年龄段患者的各种类型骨与关节感染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真菌骨髓炎较为少见,偶见丝状真菌感染。本实验室从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死骨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白色侧齿曲霉(Parengyodontium album),原始病灶死骨组织病理切片荧光... 在所有年龄段患者的各种类型骨与关节感染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真菌骨髓炎较为少见,偶见丝状真菌感染。本实验室从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死骨组织中,分离培养出白色侧齿曲霉(Parengyodontium album),原始病灶死骨组织病理切片荧光及银染色:镜下均找到单个或莲藕状真菌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侧齿曲霉 慢性骨髓炎 抗感染治疗
下载PDF
肠炎沙门菌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疾病转归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聂晶晶 李传宝 +2 位作者 骈亚亚 高振翔 胡继红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使用肠炎沙门菌大鼠感染模型,对该菌所致胃肠道感染表型和白细胞不同亚型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方法使用肠炎沙门菌灌胃建立大鼠感染模型,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温、精神状态、毛发状况、粪便排菌时间、粪便白/红细胞、腹泻严... 目的使用肠炎沙门菌大鼠感染模型,对该菌所致胃肠道感染表型和白细胞不同亚型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方法使用肠炎沙门菌灌胃建立大鼠感染模型,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温、精神状态、毛发状况、粪便排菌时间、粪便白/红细胞、腹泻严重程度和白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感染组大鼠出现腹泻表型,粪便中可检测到肠炎沙门菌。中性粒细胞[(1.26±0.85)×10^(9)/L vs(8.95±3.99)×10^(9)/L,P<0.01]和单核细胞在感染后显著增加,并在感染后24 h达到峰值。淋巴细胞在感染后第1天显著增加[(6.25±1.44)×10^(9)/L vs(10.83±3.03)×10^(9)/L,P<0.01],并在第11天达到峰值[(6.25±1.44)×10^(9)/L vs(16.14±6.30)×10^(9)/L,P<0.01]。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加发生延迟。嗜酸性粒细胞未发生变化。结论此大鼠感染模型与临床感染病程相似,在急性腹泻过程中白细胞亚群激活和表达呈动态变化,与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胃肠道感染 动物模型 腹泻 白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液CD38酶活性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赵香慧 步霄霄 +9 位作者 朱涵誉 李红霞 史济华 王思明 牟洪娜 李姿芸 吴铸 董军 陈文祥 杨睿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4-1082,共9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主要消耗酶CD38酶活性的方法,检测CD38酶活性在不同年龄和健康状态人群中的差异。方法选择50μl全血作为检测样本、150μl浓度为500μmol/L的β-NAD为酶反应底物,全血预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液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主要消耗酶CD38酶活性的方法,检测CD38酶活性在不同年龄和健康状态人群中的差异。方法选择50μl全血作为检测样本、150μl浓度为500μmol/L的β-NAD为酶反应底物,全血预孵育消耗掉内源性β-NAD后,加入底物,在37℃温育40 min,高氯酸(PCA)终止反应,HPLC测定酶促反应前后产物烟酰胺(NAM)变化量并计算CD38酶活性。评价方法的线性、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等。用所建方法检测60名健康体检者和30名结直肠癌患者血液CD38活性。结果37℃预孵育20 min可消除内源性β-NAD的影响。NAM在浓度为0.1~3.2μmol/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测限为0.5 nmol/L,定量限为2.1 nmol/L。平均批内精密度(CV)和总CV分别为3.22%~4.03%、2.91%~4.70%。加样回收率在94.82%~96.81%。全血在4℃放置48 h、室温放置8 h、冻存全血融化后室温放置2 h以及反复冻融3次均不影响CD38酶活性。NAM、β-NAD标准品和前处理后的样本在4℃放置48 h、室温放置8 h均可保持稳定。CD38活性随加入的CD38抑制剂4-氨基喹啉衍生物78c的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6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显示,老年组CD38酶活性高于青年组(t=-2.776,P=0.007),30例结直肠癌患者CD38酶活性高于健康体检者(t=-2.572,P=0.0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测定CD38酶活性的方法简单高效、准确性高、重复性好,为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CD38 衰老 结直肠癌 NAD+
原文传递
左西替利嗪较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或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子恢 金鹏飞 +4 位作者 张亚同 李可欣 赵紫楠 潘慧杰 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7期23-31,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左西替利嗪对比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或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gFang Data和CBM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从建库到2022年5月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评... 目的系统评价左西替利嗪对比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或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gFang Data和CBM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从建库到2022年5月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评价左西替利嗪较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数据库不做期刊限制。2名研究者独立审查文献,收集数据,并评估纳入研究的潜在偏倚。结果共纳入9项RCT结果,共计935例患者,左西替利嗪为观察组,共468例,西替利嗪为对照组,共4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观察组在第1周至第4周总有效率方面虽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周(OR=1.08,95%CI:0.66~1.75,P>0.05),第2周(OR=1.44,95%CI:0.91~2.29,P>0.05),第4周(OR=1.40,95%CI:0.84~2.33,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OR=0.55,95%CI:0.35~0.8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嗜睡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OR=0.46,95%CI:0.26~0.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在有效性方面基本一致,安全性方面左西替利嗪较西替利嗪嗜睡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 荨麻疹 变应性鼻炎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