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年来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庆豪 许海燕 +4 位作者 杨跃进 陈在嘉 董秋婷 李卫 于宏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下简称1970s)和21世纪10年代(以下简称2010s)近40年,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1970s组数据来源于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于1972-01至1973-12间登记的1 ... 目的: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下简称1970s)和21世纪10年代(以下简称2010s)近40年,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1970s组数据来源于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于1972-01至1973-12间登记的1 314例AMI患者,2010s组数据来源于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北京地区入选的2 200例A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农民比例)、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方面差异。结果: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AMI患者中>70岁患者比例(15.8 %vs 25.6%,P<0.001)、男性比例(68.3% vs75.6%,P<0.001)和农民比例(6.5%vs 14.5%,P<0.001)均增加。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AMI患者中既往卒中史(6.2% vs 10.5%,P<0.001)、既往心肌梗死史(9.5% vs 11.9%,P<0.05)及合并糖尿病比例(6.2% vs 27.6%,P<0.001)明显升高。与1970s组相比,2010s组由于精神应激的AMI患者比例降低(51.1% vs 15.2%,P<0.001)、体力应激诱发的AMI患者比例增高(40.0% vs 61.1%,P=0.007)。结论:近40年,北京地区AMI患者的年龄、性别、农民比例,卒中史、心肌梗死史及糖尿病患者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老龄化、男性化、农村化的趋势,体力应激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当代AMI的主要诱发因素。对此变化趋势应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心脏病预防和教育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诱发因素
下载PDF
基于造影目测结果评估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评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源 张冬 +6 位作者 陈昌喆 宋晨曦 尹栋 丰雷 朱成刚 徐波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QCA)研究结果,建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目测结果评估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的评分系统。方法:既往我们对以分支即兴支架置入策略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造影资料进行QCA,形成了RESOLVE...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QCA)研究结果,建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目测结果评估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的评分系统。方法:既往我们对以分支即兴支架置入策略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造影资料进行QCA,形成了RESOLVE评分系统。本研究纳入RESOLVE研究全部1 545例患者(共1 601处病变),将RESOLVE评分系统中根据QCA结果计分项改为造影目测评估结果,评价造影目测评估结果和原QCA结果一致性;比较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闭塞[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等级下降]组(n=11,共118处病变)与无分支闭塞组(n=1 431,共1 483处病变)各评分预测因素的造影目测评估结果,并参照RESOLVE评分的计分方法形成V-RESOLVE评分。评价V-RESOVE评分的区分度、拟合优度及不同积分对应分支闭塞发生率,并比较V-RESOLVE评分和RESOLVE评分对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的诊断价值。结果:将RESOLVE评分中QCA分析计分项改为造影目测评估结果,与QCA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为一般至中等(加权Kappa值0.22~0.44);分支闭塞组术前分叉核直径狭窄程度、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前分支血管狭窄程度较无分支闭塞组更高,分叉角度、主支/分支血管管径比较无分支闭塞组更大(P均<0.01);由此建立的V-RESOLVE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可信区间(CI):0.71~0.80],与RESOLVE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7,95%CI:0.72~0.81)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Hosmer-Lemeshow法P=0.17);根据V-RESOLVE评分四分位数间研究对象分支闭塞情况,定义评分≥12分患者为高危患者,其分支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危(评分<12分)患者(16.7%vs 4.3%,P<0.01);V-RESOLVE评分与RESOLVE评分定义的非高危患者(4.3%vs 3.4%)和高危患者中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16.7%vs 18.0%)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2和0.60)。结论: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目测评估结果建立的V-RESOLVE评分系统可预测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性评估 评分系统
下载PDF
心脏M_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段欣 刘蓉 +11 位作者 高晓津 罗晓亮 胡奉环 王娟 郭超 胡小莹 春语诗 袁建松 刘圣文 张麟 杨伟宪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M_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M_2-AAb)的浓度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33例HCM患者为HCM组。HCM组进一步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亚组(72)、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HOCM)亚组(22)...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M_2乙酰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M_2-AAb)的浓度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33例HCM患者为HCM组。HCM组进一步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亚组(72)、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HOCM)亚组(22)、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CM)亚组(39),由于静息状态采血时LHOCM和NOCM患者均无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又将LHOCM、NOCM患者归为LHOCM+NOCM亚组(61),并与HOCM亚组作比较。另选择经12导联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及血液学常规检验结果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40例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取外周静脉血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_2-AAb浓度。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清M_2-AAb浓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HCM组患者血清M_2-AAb浓度[22.91(17.21,29.6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14±5.66)ng/ml,P<0.01],且HOCM亚组、LHOCM亚组和NOCM亚组患者两两比较血清M_2-AAb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HCM患者M_2-AAb浓度显著高于男性(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有猝死家族史者M_2-AAb浓度显著高于无猝死家族史者(P<0.05)。合并心房颤动、左心房内径≥50 mm或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的血清M_2-AAb浓度显著高于不合并这些特征者(P均<0.05)。HCM患者log M_2-AAb与静息状态LVOT压力阶差呈显著正相关(r=0.178,P=0.040),与HOCM组静息LVOT压力阶差呈临界性正相关(r=0.224,P=0.058)。结论:HCM患者血清M_2-AA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性别、是否有猝死家族史可能影响其浓度。合并心房颤动、或左心房内径≥50 mm或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HCM患者血清M_2-AAb水平显著升高。HCM患者血清M_2-AAb浓度与静息状态LVOT压力阶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 受体 胆碱能
下载PDF
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源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3-816,共4页
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因心房颤动、心脏机械瓣膜、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需长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这类患者PCI围术期的抗凝治疗策略与无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有所不同,不当的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 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因心房颤动、心脏机械瓣膜、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需长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这类患者PCI围术期的抗凝治疗策略与无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有所不同,不当的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围术期出血或血栓事件,本文回顾相关研究进展及指南建议,对目前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PCI围术期抗凝方案进行探讨,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围术期 抗凝治疗
下载PDF
急性高血糖对小鼠主动脉基因表达谱扰动的可视化研究
5
作者 张心月 俞梦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4-929,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基于Matlab平台对基因网络扰动可视化,以直观显示短时高血糖状态下动脉血管转录组改变。方法: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NCBI)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利用Matlab将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结构体,经过数据筛选,获...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基于Matlab平台对基因网络扰动可视化,以直观显示短时高血糖状态下动脉血管转录组改变。方法: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心(NCBI)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利用Matlab将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结构体,经过数据筛选,获得短时高血糖后表达模式扰动最明显的基因谱。利用三种聚类算法分析,基于DAVID进行基因本体学(GO)注释及富集分析,把相关通路标定在KEGG通路中,形成基因—表达谱系统分析。结果:经过对数据集的筛选、聚类将基因的变化模式归为9类,在该模型中有效地反应出短时高血糖对动脉血管的急性早期效应。GO富集分析显示,在急性炎症反应、心肌重构、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趋化作用等方面的基因显著富集;其中以与粘多糖、糖蛋白结构相关基因、脂肪分解代谢、肌原纤维组装相关基因显著富集。这些发现与以往研究的结论相吻合。K-均值聚类方法显示,在高血糖环境下基因表达上调,且不随血糖恢复正常表达的基因,主要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心肌重构、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基因。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实现急性高血糖对小鼠动脉基因表达谱波动模式的可视化描述,并为糖尿病的"代谢记忆"机制提供新的解释,即早期的高糖效应带来的动脉血管的不可逆的损伤,是导致冠心病患者降糖治疗无效的原因。即短暂的高糖水平的暴露可在分子水平上起到长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症 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35岁及以上人群二尖瓣反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聂静雨 王增武 +9 位作者 张林峰 陈祚 王馨 郭敏 田野 邵澜 朱曼璐 朱振辉 王浩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二尖瓣反流(MR)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体格检查收集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疾病史... 目的:了解我国35岁及以上人群二尖瓣反流(MR)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3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体格检查收集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疾病史、身高、体重等信息,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空腹血糖和血脂的测定。结果:纳入分析对象共28 814人,MR总体检出率为18.4%,其中男性和女性MR检出率均为18.4%。中重度MR检出率:35~50岁年龄组为0.3%,51~64岁年龄组为0.9%,≥65岁年龄组为2.2%。随年龄升高,MR检出率有升高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城乡、地区、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卒中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心力衰竭病史是MR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人群MR检出率较高,年龄、收缩压、城乡、地区、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卒中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心力衰竭病史是MR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闭锁不全 检出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承志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8-1230,共3页
冠状动脉(冠脉)的介入治疗已经走过了近40年,经历了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当前药物洗脱支架(DES)已经成为冠脉介入的常规选择。每一次介入技术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临床治疗的进步,同时也出现新的问题,DES也不例外... 冠状动脉(冠脉)的介入治疗已经走过了近40年,经历了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金属裸支架(BMS)时代,当前药物洗脱支架(DES)已经成为冠脉介入的常规选择。每一次介入技术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临床治疗的进步,同时也出现新的问题,DES也不例外。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金属支架的永久存在带来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支架断裂、阻碍再次血运重建等问题是DES与生俱来的缺陷,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支架才能满足临床需要。生物可降解支架(BDS)在理论上可以弥补目前支架存在的缺陷,并且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雅培公司和Elixir公司的BDS在欧洲已经获得批准用于临床。本文就BD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可降解
下载PDF
冠状动脉功能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宋晨曦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3-405,共3页
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意义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常用评价指标包括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血流储备分数(F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等。其中,FFR是近20年逐渐公认的功能评价指标,可用于指导多种类型病变的... 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意义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常用评价指标包括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血流储备分数(FFR)、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等。其中,FFR是近20年逐渐公认的功能评价指标,可用于指导多种类型病变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患者预后。一些基于FFR的其他功能评价手段也在迅速发展,包括瞬时无波形比值(i FR)、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成像FFR(FFRCT)、定量冠状动脉造影FFR(QFR),对比剂FFR等。本文就上述功能评价指标的基本概念、临床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局限性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冠状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成像方法及相应的优缺点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桂浩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2-624,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继发于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破裂及随之的血栓形成。因此,准确地评估斑块的结构及成分以判断其是否稳定,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 急性心肌梗死继发于不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破裂及随之的血栓形成。因此,准确地评估斑块的结构及成分以判断其是否稳定,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显像及血管镜等评估CAP情况的方法及其相应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影像技术
下载PDF
心脏淋巴系统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蒋晓威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人体淋巴系统在维持组织液体平衡、免疫监测及大分子物质回流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既往心脏淋巴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研究心脏淋巴管的新技术新发现,分为心脏淋巴系统解剖及功能与心脏疾病关系两部分展开综述。
关键词 综述 心脏淋巴系统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分支闭塞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昊翰 张冬 +4 位作者 王昊 赵志勇 高国峰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516-1521,共6页
目的较大的分支血管(SB)闭塞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阐明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大分支血管闭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累及较大分支血管的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 目的较大的分支血管(SB)闭塞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阐明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大分支血管闭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累及较大分支血管的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连续患者。收集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PCI手术情况、冠脉造影定量分析数据等,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主支血管(MV)支架置入后的SB闭塞的定义为分支血管无血流或TIMI血流分级下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52例分叉病变,共32例(占4.91%)发生SB闭塞,其中无血流18例,TIMI血流分级下降1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MV/SB直径比(比值比[OR]:7.71;95%置信区间[CI]:1.53-38.85;P=0.01)、分叉角度(OR:1.03;95%CI:1.02-1.05;P<0.01)、MV支架置入前SB直径狭窄率(OR:1.05;95%CI:1.03-1.07;P<0.01)、MV支架置入前SB的TIMI血流分级(OR:3.59;95%CI:1.48-8.72;P<0.01)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1.06;95%CI:1.02-1.11;P<0.01)均为SB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临床与冠脉造影相关的多项因素中,MV/SB直径比、分叉角度、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前分支血管直径狭窄率及TIMI血流分级以及LVEF对于MV支架置入后的大分支闭塞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大分支血管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近期死亡预测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超 罗晓亮 +9 位作者 高晓津 王娟 刘蓉 李佳 张峻 杨伟宪 胡奉环 吴元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9-535,共7页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7种评分系统及改良的CADILLAC-plus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1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7种评分系统及改良的CADILLAC-plus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1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明确诊断心原性休克后28 d患者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9例)及死亡组(77例)。分别计算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后24 h内的APACHE Ⅱ、APACHE Ⅲ、SAPSⅡ、PAMI、TIMI-STEMI、TIMI-NSTEMI和CADILLAC评分,并通过对CADILLAC评分进行改良获得CADILLAC-plus评分,比较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发病后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APACHE Ⅱ、APACHE Ⅲ、SAPS Ⅱ、PAMI、TIMI-STEMI、TIMI-NSTEMI、CADILLAC和CADILLAC-plu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28.9±10.2)分比(21.8±8.3)分、94.0(57.0,114.0)分比57.0(45.4,81.5)分、62.0(46.0,81.0)分比47.0(41.5,60.5)分、7.0(6.0,9.0)分比6.0(6.0,7.5)分、10.0(9.0,11.0)分比9.0(8.0,10.0)分、4.0(3.0,5.0)分比3.0(3.0,4.0)分、10.0(7.0,12.0)分比7.0(5.0,9.0)分和10.0(8.0,14.0)分比7.0(5.0,10.0)分,P均〈0.01]。APACHE Ⅱ、APACHE Ⅲ、SAPS Ⅱ、PAMI、TIMI-STEMI、TIMI-NSTEMI和CADILLAC评分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797、0.785、0.667、0.657、0.711和0.821,截断点分别为27.5、79.5、66.0、8.5、10.5、3.5和8.5分,敏感度分别为0.766、0.844、0.649、0.494、0.494、0.740和0.753,特异度分别为0.816、0.755、0.837、0.204、0.796、0.571和0.755;CADILLAC-plu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截断点为9.5分,敏感度为0.896,特异度为0.735,优于其他评分系统。结论目前常用的7种评分系统均可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近期死亡,而改良的CADILLAC-plus评分的预测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心原性 预后
原文传递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晓亮 李喆 +3 位作者 高晓津 郭超 袁建松 乔树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89-2092,共4页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基础甲状腺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142例,根据其基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成三组:TSH<0.55、0.55...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基础甲状腺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142例,根据其基础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成三组:TSH<0.55、0.55–4.78、>4.78 uIU/mL,并对AHCM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142例AHCM患者中,平均年龄(58.23±10.95)岁,男性112例,占78.87%,女性30例,占21.13%。平均随访时间(4.65±1.09)年,随访成功率97.18%。此组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总计占到9.15%,其中低T3综合征4例(2.82%),亚临床甲减8例(5.63%),临床甲减1例(0.7%)。远期预后方面,无论是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还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均提示TSH>4.78 uIU/m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TSH增大,患者预后不良。对成功随诊的138例AHCM患者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TSH水平、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522(95%CI:2.798-65.337,P<0.005)、12.695(95%CI:1.084-14.869,P=0.043)和1.169(95%CI:1.001-1.366,P=0.048)。结论对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SH>4.78 uIU/m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欣 罗晓亮 +10 位作者 刘蓉 胡奉环 郭超 王娟 胡小莹 高晓津 袁建松 春语诗 杨承志 杨伟宪 乔树宾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414-2418,共5页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的浓度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33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取外周静脉血血清通过ELISA技术测定β1ARAb浓度。收集HCM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清β1ARAb...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的浓度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33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取外周静脉血血清通过ELISA技术测定β1ARAb浓度。收集HCM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清β1ARAb浓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HCM患者血清β1ARAb浓度[48.25(38.41-56.0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51±6.89 ng/ml,P<0.01),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HOCM)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CM)三种类型患者两两比较血清β1ARA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有晕厥病史患者的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无晕厥史者(P<0.05)。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其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不合并者(P<0.01)。最大心室壁厚度(r=0.215,P=0.030)、室间隔厚度(r=0.222,P=0.025)与logβ1 ARAb呈显著正相关。HOCM患者logβ1 ARAb与静息状态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呈显著正相关(r=0.273,P=0.020)。结论 HCM患者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其浓度与晕厥史、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最大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HOCM患者静息LVOTG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晗 窦克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382-2385,共4页
本文回顾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研究历史,介绍了无复流现象的定义以及评价方法,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通过分析既往发表的研究,总结了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介绍了当前无复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无复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二维与三维定量分析测量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昊 朱成刚 +5 位作者 尹栋 丰雷 刘帅 赵志勇 张冬 窦克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659-2663,共5页
目的比较二维(2D)与三维(3D)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所得出的相关参数,探讨3D-QCA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入选176例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使用Medis分叉病变软件对所有病变... 目的比较二维(2D)与三维(3D)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所得出的相关参数,探讨3D-QCA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入选176例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使用Medis分叉病变软件对所有病变分别进行2D-QCA与3D-QCA分析。得到的参数包括:最小管腔直径,管腔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主支和分支远端分叉角度。比较相关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对于主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小于2D-QCA(63.6±11.5 vs 71.6±17.5;81.2±11.8 vs 88.9±12.8,P<0.05);而对于分支血管,3D-QCA直径及面积狭窄率大于2D-QCA(42.0±15.6 vs 30.2±20.3; 54.2±18.2 vs 47.2±25.2,P<0.05)。3D-QCA所测病变长度均大于2D-QCA。另外,3D-QCA分析出的分叉角度明显小于2D-QCA(50.1±13.5 vs53.9±20.0,P=0.006)。各参数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结论2D-QCA与3D-QCA在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所得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一致性欠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和发掘3D-QCA在分叉病变分析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重建 三维重建 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