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精准医学时代的开启,疾病的病理诊断不再仅仅是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分子检测正在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1-4]。近几年出版的几个系统的WHO 肿瘤分类,如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精准医学时代的开启,疾病的病理诊断不再仅仅是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分子检测正在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1-4]。近几年出版的几个系统的WHO 肿瘤分类,如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6]以及即将出版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等,无一不强调分子检测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分子检测是这几种WHO 新分类的重要内容。在现今的临床实践中,没有分子检测,很多病例则很难诊断。比如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尽管在一定时期内不一定完全被所有的病理同仁所接受,但毋庸置疑病理诊断已逐渐进入到组织病理加分子改变的组合诊断模式,例如如果不能明确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的突变状态,将很难具体诊断出弥漫胶质瘤的具体类型,而只能做出非特殊型弥漫性星型细胞瘤,或非特殊型弥漫性少突胶质瘤的诊断,这在强调精准医学的今天显然是不够的。在室管膜瘤中,同是经典或分化不良类型的形态学,具有RELA融合基因的预后很差,而具有YAP1基因融合的则预后要好得多。在肿瘤的病理诊断中,相似的形态学表现可能具有不同的分子改变,临床治疗可能完全不同,相反,不同的形态学类型或不同的疾病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分子改变,因而可能因同一种靶向药物而获益。髓母细胞瘤的分类也是形态学加分子改变的模式,没有分子检测则很难满足现代诊断的要求,只能以非特殊型髓母细胞瘤诊断,这显然也不能满足精准医学的要求。在肾肿瘤分类中已出现以分子改变特征命名的类型,如MiT家族异位性肾细胞癌、琥珀酸脱氢酶缺乏性肾细胞癌等。淋巴瘤的诊断更是离不开分子的检测,很多病例光凭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已显不够,分子检测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的确诊依据。如有些类型的淋巴瘤T细胞受体或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检测可能不可或缺。不少新的类型也经分子检测的开展而不断涌现出来,如二次打击性淋巴瘤、三次打击性淋巴瘤等。不了解这些分子知识,将很难胜任现代病理诊断的任务,也很难满足临床治疗及患者的需求,因此,作为现代病理人,应充分认识到分子检测在我们常规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时代的进步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认真学习分子检测的理论和技术,并扎实开展起来,切实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攻坚克难,努力把我国的病理事业推向满足时代要求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诊断 分子检测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形态学表现 异柠檬酸脱氢酶 髓母细胞瘤 肿瘤分类
原文传递
EpCAM 及 E-cadherin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成殷 孟云霄 +3 位作者 梁智勇 杨春明 罗玉凤 崔全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细胞间黏附分子EpCAM及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非生物素法检测EpCAM及E-cadherin在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2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结果(1)E... 目的:探讨两种细胞间黏附分子EpCAM及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非生物素法检测EpCAM及E-cadherin在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2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结果(1)EpCAM在2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病例均呈一致胞膜表达,在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均有胞质表达100%(91/91),其中36.3%(33/91)同时有细胞核表达。 E-cadherin在2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病例,亦呈胞膜阳性表达100%(24/24),而在84.6%(77/9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有下调。(2) EpCAM细胞核阳性的33例中,同时伴有E-cadherin低表达的病例为30例,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P=0.000, Spearman相关系数=0.857)。(3) EpCAM在细胞核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滤泡亚型及甲状腺外浸润有关,分别P=0.037和0.033,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与年龄≥45岁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8和0.010)。结论 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现低表达,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及乳头状增生组织有下调。 EpCAM在甲状腺乳头状增生及甲状腺癌中表达由细胞膜转移到细胞质,甚至部分到细胞核。联合检测这两种指标可为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浸润及转移机制及评判其生物学行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原文传递
Ig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珊 冯瑞娥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IgG4相关性疾病已被公认为一种以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它最早于2001年在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研究中首次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中,IgG4浓度明显升高,而且病变胰腺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 IgG4相关性疾病已被公认为一种以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它最早于2001年在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研究中首次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中,IgG4浓度明显升高,而且病变胰腺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见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1]。随后大量的相关研究显示,IgG4相关性疾病可以累及(既可单独累及也可同时累及)多种器官和组织,如胰腺、胆道、涎腺、肝脏、乳腺、肾脏、神经系统、腹膜后组织、皮肤,从而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涎腺炎、肝脏及乳腺的炎性假瘤、腹膜后纤维化等[2-6],但是对Ig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认识相对较晚。 IgG4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及人种差异认识尚不充分。日本报道其发病率0.28/10万~1.08/10万,各器官受累的比例不同,以胰腺最早受累的占60%,其次为涎腺(34%),肾脏和泪腺均为23%,甲状腺受累不足3%[7]。北京协和医院118例IgG4相关性疾病器官累及情况分析如下:以淋巴结(64.0%)、涎腺(50.0%)、泪腺(38.0%)、胰腺(27.0%)多见,甲状腺较少(1.7%)[8]。前面提到的两组资料显示相对于胰腺、涎腺等器官而言,Ig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确切的发病率尚不明确,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有27%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表现[9],但这些患者是否为IgG4相关性疾病尚不得而知。在国内外有限的关于IgG4相关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中显示部分桥本甲状腺炎(特别是纤维化亚型)及部分Riedle甲状腺炎符合国际上关于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标准[10-13],可能为IgG4相关性疾病。文献中应用的名称及诊断标准不一致,有使用 IgG4甲状腺炎( IgG4 thyroiditis )或IgG4相关性甲状腺炎( IgG4 related thyroiditis ),我们采用国际共识推荐的名称“IgG4 related thyroid disease”,以下简称IgG4-RTD[14]。虽然不一定严谨,文中默认以上各种名称含义等同。以下就文献中IgG4-RT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桥本甲状腺炎、Riedle甲状腺炎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疾病 甲状腺疾病 IGG4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桥本甲状腺炎 腹膜后纤维化 硬化性胆管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