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小华 吉冰洋 +4 位作者 张燕婉 孙燕华 朱贤 刘晋萍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16-19,35,共5页
目的评估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3组:C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n=10),M组(Autolog;Medtronic,n=10)和F组(CATS;Fresenius He-moCare,n=10)。分别从... 目的评估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3组:C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n=10),M组(Autolog;Medtronic,n=10)和F组(CATS;Fresenius He-moCare,n=10)。分别从回收罐及清洗后的输血袋中采血样。对其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比容(Hct)并校正的全血黏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经血液处理后,AI值在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DI值C组和M组与F比较有相对较高的DI值(P<0.05)。同时M组有最低的HV(P<0.05)。Δ2,3-DPG C组较低,与M组和F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Hct和Hb F组>C组>M组。C组和M组具有较高ΔFHB,于F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却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回收机 红细胞功能 体外循环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血液回收机在新生儿围体外循环期的血液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晋萍 崔勇丽 +2 位作者 冯正义 赵举 龙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CATS)处理红细胞悬液对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在围体外循环(CPB)期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36名行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新生儿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8名/组。对比对照组未经CATS处理和...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CATS)处理红细胞悬液对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在围体外循环(CPB)期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36名行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新生儿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8名/组。对比对照组未经CATS处理和实验组经CATS处理后红细胞悬液中血细胞比容、血钾、血糖、乳酸和缓冲碱(BE)等成分的水平差异;对比研究2组体外循环开始后不同时点血细胞比容、乳酸变化、红细胞悬液的预充量、尿量及颜色变化。结果转流前,实验组经CATS处理的红细胞悬液中血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t=2.491,P<0.01),而血钾、血糖和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968、3.021、2.041,P<0.01);2组中的缓冲碱水平无明显差异;在体外循环初始10 min和结束时,实验组的血细胞比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38、2.152,P<0.05);在体外循环初始10 min,实验组乳酸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2.856,P<0.01),在体外循环结束时,实验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红细胞悬液预充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648,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CATS)可明显改善陈旧红细胞悬液质量,减少血液预充,在新生儿围体外循环期起到较好的血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体外循环 血液回收机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燕搏 王飞燕 +5 位作者 龙村 王旭 李守军 刘晋萍 闫军 程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1期20-23,39,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4 300例行CPB手术的患儿资料,对发生VAP的患儿进...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分析其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4 300例行CPB手术的患儿资料,对发生VAP的患儿进行致病菌及耐药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322例患儿在CPB术后发生VAP,发生率7.49%。随CPB时间延长,VAP的发生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P<0.01)。322例患儿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96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82株(71.2%)、革兰阳性球菌51株(12.9%)、真菌63株(15.9%)。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先心病CPB术后VAP的致病菌分布有其自身特点。CPB时间延长可能会增加术后VAP的发生率。综合的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VAP预防和治疗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耐药性
下载PDF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搏动灌注压力衰减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举 龙村 +4 位作者 冯正义 刘晋萍 王宇红 李守军 阎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判定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常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的有效性并观察不同ECC设备对搏动灌注压力的衰减情况。方法20例法乐四联症(TOF)患儿(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个月,平均体重10.2 kg。选用... 目的判定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常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的有效性并观察不同ECC设备对搏动灌注压力的衰减情况。方法20例法乐四联症(TOF)患儿(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个月,平均体重10.2 kg。选用两种常用膜式氧合器(各10例)。采用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行改良滚压泵动脉搏动灌注,所有患儿均在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行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行平流灌注。分别监测不同流量状态下不同部位(氧合器入口端、氧合器出口端、动脉插管接头处、挠动脉/股动脉)的压力变化情况。结果搏动灌注期间挠动脉/股动脉有创血压脉压差(ΔP)维持15-35 mmHg。对搏动灌注收缩压衰减最大的是动脉插管(衰减比率72%-73%),最小的是膜式氧合器(衰减比率22%-24%);Terumo Capiox RX05产生的氧合器压降在不同流量状态下均小于Dideco Lilliput 902(P〈0.05)。结论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可以在常规ECC期间产生有效的搏动灌注;动脉插管对搏动血流压力能量的衰减最大;氧合器的压力衰减(OPP)越少将越有利于搏动灌注的能量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灌注 压力衰减 儿童 体外循环
下载PDF
用Sonoclot分析仪测评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仕刚 龙村 高国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观察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前及首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取静脉血用Sonoclot分析仪检测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并进行激活全血... 目的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观察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前及首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 min取静脉血用Sonoclot分析仪检测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并进行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测定。结果体外循环前后ACT差异无显著性(P=0.27),而使用玻璃珠作为促凝剂的检测试剂盒(gb-ACTKit)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凝血速率(CR)术后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功能(PF)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50)。结论Sonoclot分析仪能够早期检测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的改变,是一种较为敏感的床边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 血小板 激活全血凝固时问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110例心肺脑复苏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燕搏 王旭 +3 位作者 龙村 刘晋萍 李守军 闫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4期225-228,249,共5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策略、方法 ,并介绍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术后引起心跳呼吸骤停(CRA)的常见原因,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策略、方法 ,并介绍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PB术后发生的110例CRA病例,对诱因、CPCR开始时间及主要方法、相关因素对初步复苏成功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初步复苏成功率51.8%,出院率40.9%。床旁开胸29例(存活6例),其中床旁行CPB 5例(全部死亡),ECMO 12例(顺利撤机7例、出院4例)。发现引起CPB术后CRA的主要原因为低氧血症44.5%、室颤23.6%、心电-机械分离(PEA)18.2%、心跳停搏10%、其他3.6%。分析初步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体重、CRA发生时是否机械通气对ROSC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循环诱因对初步复苏的成功与否有显著影响。结论先心病患儿CPB术后发生CRA的原因及复苏过程有其自身特点。本组初步复苏成功率较高与CRA的及时发现、病因的准确判断,复苏团队的训练有素及ROSC建立后的综合处理密切相关。合理应用ECMO技术可为提高CPCR的远期成功率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心肺脑复苏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幼猪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凑 薛庆华 +4 位作者 晏馥霞 李立环 刘晋萍 李守军 胡盛寿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476-479,484,共5页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幼猪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北京长白幼猪15例,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5)、对照组(C组,n=5)和假手术组(S组,n=5)。U组和C组麻醉后正中开胸,常规建立CPB,体温降至25℃后,开始低流量循环...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对幼猪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北京长白幼猪15例,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n=5)、对照组(C组,n=5)和假手术组(S组,n=5)。U组和C组麻醉后正中开胸,常规建立CPB,体温降至25℃后,开始低流量循环(50 mL·kg-1·min-1),主动脉阻断120 min后开放,停机后观察120 min,U组在CPB开始和循环开放即刻分别给予乌司他丁1.2万IU·kg-1,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S组麻醉后单纯开胸。实验动物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U组和C组在停机后5 min(T2)、120 min(T3)取静脉血,检测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三组动物均完成至实验结束。三组动物在T1时点的CysC、SCr、BUN、IL-6、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时点,U组的CysC、SCr、BUN、IL-6、TNF-α比C组分别降低12.50%(P>0.05)、2.97%(P>0.05)、0.37%(P>0.05)、26.28%(P<0.05)、10.81%(P<0.05);在T3时点,U组的CysC、SCr、BUN、IL-6、TNF-α分别比C组降低24.37%(P<0.05)、17.20%(P<0.05)、16.82%(P<0.05)、18.12%(P<0.05)、8.57%(P>0.05)。与C组相比,U组尿NAG降低51.17%(P<0.05)。C组和U组均可见肾损伤,U组较轻,S组未见肾损伤。结论:深低温低流量CPB心脏手术对幼猪存在肾损伤,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达到对抗肾损伤(肾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温低流量 乌司他丁 心脏手术 肾损伤 肾保护 幼猪
下载PDF
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贤 吉冰洋 +4 位作者 刘晋萍 孙燕华 吴树彬 龙村 唐跃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进行中长期研究体外循环对机体各器官的影响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选用7只成年SD大鼠,七氟烷诱导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维持麻醉。左侧股动脉22G套管针穿刺监测血压,鼠尾动脉置入20...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进行中长期研究体外循环对机体各器官的影响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选用7只成年SD大鼠,七氟烷诱导麻醉,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维持麻醉。左侧股动脉22G套管针穿刺监测血压,鼠尾动脉置入20G套管针为动脉端灌注,经颈静脉置入自制多孔静脉引流管为静脉引流,转流90 min后停机,监测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数值。结果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数值满意,7只大鼠停机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成功建立新型无血预充大鼠体外循环模型,麻醉深度和转流流量和温度均可精确控制,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性、以及慢性长期实验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体外循环 模型
下载PDF
不同人工胶体对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中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楼松 卞璐瑜 +3 位作者 龙村 王子珩 马剑 周伯颐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评价心脏手术围术期使用不同的人工胶体进行预充及容量管理是否对体外循环期间血糖有不同的影响。方法入选70名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分别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组Ⅰ)和4%琥珀酰明胶(组Ⅱ)预充。记... 目的评价心脏手术围术期使用不同的人工胶体进行预充及容量管理是否对体外循环期间血糖有不同的影响。方法入选70名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分别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组Ⅰ)和4%琥珀酰明胶(组Ⅱ)预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资料及手术信息,并于术中5个时点监测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最高血糖、高血糖发生率、血糖标准差及不同时点血糖的整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检查及手术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最高血糖[(8.3±1.7)mmol/L vs(7.9±1.5)mmol/L,P=0.236]和血糖标准差[(1.4±0.7)mmol/L vs(1.3±0.6)mmol/L,P=0.202]无明显差异。组Ⅰ患者有较多发生高血糖的趋势(62.8%vs 42.9%,P=0.09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未检出两种不同胶体对血糖有不同的影响(P=0.349),但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明显不同(P<0.001)。结论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实6%羟乙基淀粉130/0.4和4%琥珀酰明胶对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中血糖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胶体 血糖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影响
10
作者 任建立 姚建民 +6 位作者 刘晋萍 程伟伟 赵向东 陆龙 刘静 武书玲 郑睿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2期95-98,108,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复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明确体外循环(ECC)对循环EPCs的影响。方法 2010年7月到2010年12月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40例,分为非ECC组和ECC组,每组20例。非ECC组在非ECC下行胸部小切... 目的通过测量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重复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明确体外循环(ECC)对循环EPCs的影响。方法 2010年7月到2010年12月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40例,分为非ECC组和ECC组,每组20例。非ECC组在非ECC下行胸部小切口直视封堵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ECC组在经典ECC下行各种心脏畸形矫正手术。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后即刻(T2)、术后4 h(T3)、24 h(T4)、72 h(T5)抽取患儿桡动脉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EPCs数量。分析ECC对循环EPCs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T1时间EPCs无显著差异(P>0.05);在T3时间点ECC组患儿循环EPCs数高于非E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T2、T4、T5时间点ECC组循环EPCs数均低于非ECC组和T1时间EPCs数,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CC可以导致术后循环EPCs水平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内皮祖细胞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七氟烷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对手术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建林 李屹壁 +2 位作者 阳子华 黄保堂 杨九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在体外循环使用中对手术室不同位置的环境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双瓣置换术患者99例,ASA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在百级洁净层流手术室中,根据体外循环过程中吹入七氟烷浓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34例患者(2%七氟烷),B...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在体外循环使用中对手术室不同位置的环境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双瓣置换术患者99例,ASA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在百级洁净层流手术室中,根据体外循环过程中吹入七氟烷浓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34例患者(2%七氟烷),B组33例患者(2.5%七氟烷),C组32例患者(3%七氟烷)。三组均在体外循环开始时吹入,并用中心负压吸引将七氟烷从氧合器排气口直接排至手术室外。在吹入七氟烷前(T0)、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min(T4),分别统一使用专用气囊回收,在麻醉师(M)、巡回护士(X)、外科医师(S)、体外循环医师(T)、储血罐开口上方1 cm(R)和氧合器排气口(O)位置分别采集空气,检测空气样本中七氟烷浓度。结果在X和T位置:C组检测到七氟烷浓度并随着使用七氟烷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且在T4时检测七氟烷浓度接近手术室环境七氟烷安全浓度2×10-6;在A组和B组吹入七氟烷后各观察时点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和S位置:C组和B组在T3、T4检测到七氟烷浓度,C组较B组七氟烷浓度高(P<0.05)。在X、T、R和O位置:在吹入七氟烷后相同观察时点检测到七氟烷浓度比较,C组最高,A组最低(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中使用小于2.5%七氟烷不会造成手术室环境污染,当大于3%七氟烷长时间使用,可能在体外循环医师和巡回护士位置发生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体外循环 环境污染
下载PDF
107例体外膜肺氧合并发症回顾分析 被引量:60
12
作者 高国栋 龙村 +12 位作者 黑飞龙 刘晋萍 袁媛 于坤 冯正义 赵举 胡盛寿 许建屏 常谦 刘迎龙 张海涛 王旭 刘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7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ECMO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提高ECMO救治水平。方法: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对107例患者行ECMO支持治疗,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探... 目的:总结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7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ECMO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提高ECMO救治水平。方法:阜外医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对107例患者行ECMO支持治疗,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资料,探讨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原因、防治及并发症对ECMO结果的影响。结果:ECMO机械并发症主要有氧合器渗漏(28.4%)、氧合器置换(27.5%)及管路血栓(20.6%)等;机体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渗血(32.7%)、肾功能不全(28.3%)、溶血(14.0%)、感染(14例;13.1%)、神经系统并发症(11.2%)、肢体远端缺血(9例;8.4%)及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5.6%)等。肾衰、肢体缺血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MSOR)及DIC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结论:ECMO并发症较多,危害较大,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并发症,对其积极治疗,进一步提高ECMO的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力衰竭 并发症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移植术后移植物衰竭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黑飞龙 段欣 +3 位作者 高国栋 于坤 李景文 龙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医院共进行心脏移植181例,其中16例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使用ECMO进行循环支持治...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医院共进行心脏移植181例,其中16例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使用ECMO进行循环支持治疗。记录ECMO运行期间相关参数、机械辅助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观察ECMO建立时、辅助24 h和撤机时患者血浆乳酸值,ECMO辅助前和ECMO辅助24 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用量。结果:16例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中脱机14例(87.5%),存活出院13例(81.3%)。其中2例因心脏功能无改善不能脱机放弃治疗,1例脱机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静脉(A-V)ECMO辅助方式,患者ECMO前、ECMO运行24 h和停止ECMO时血浆乳酸值分别为:(8.36±3.41)、(2.42±1.53)、(2.25±2.17)mmol/L。运行24 h及停止ECMO时,血浆乳酸值较安装前明显下降(P<0.05)。ECMO前和运行24 h多巴胺用量分别为:(7.38±3.42)和(5.29±1.93)μg.min-1.kg-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前和运行24 h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为:(0.17±0.11)和(0.02±0.03)μg.min-1.kg-1,运行24 h较ECMO前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小(P<0.05)。结论:ECMO是一种有效的循环呼吸衰竭辅助支持疗法,能明显降低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支持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肢体并发症10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金晓 龙村 +2 位作者 黑飞龙 李景文 于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1期6-8,3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支持(V-A ECMO)发生肢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成人心脏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支持(V-A ECMO)发生肢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防治方法。方法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成人心脏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腋或者股动脉-股静脉)行V-A ECMO辅助,发生肢体并发症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74例患者采用周围血管插管进行V-A ECMO心功能支持,发生肢体并发症10例(13.5%)。10例中男7例,女3例。右腋动脉-右股静脉插管1例;右股动脉-右股静脉插管9例。动脉插管方式:切开动脉插入插管,外置阻断带阻断动脉远端血流,远端肢体依靠自体侧支以及动脉管路侧孔分出远端供血管(直径3 mm)供血(其中右腋动脉插管病例未插远端供血管);静脉插管方式:右股静脉缝置荷包插管。其中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插管侧下肢远端可见深紫色瘀斑、足趾甲床瘀血、小腿或足肿胀、皮肤散在水泡;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考虑为静脉回流不畅所致。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远端肢体散在浅紫色皮肤花斑,无肿胀,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甲床苍白,考虑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10例患者中2例因当时病情危重,虽出现肢体并发症,无法进行进一步有创处理,其中1例心功能稳定后肢体坏死,截肢出院,另外1例心功能稳定后撤除ECMO,准备处理坏死下肢时,患者死亡。1例经小腿切开减张痊愈。1例经肢端静脉引流、小腿切开减张、股动脉泵入肝素及罂粟碱、股静脉取栓等治疗后,右足底、大母趾、二趾、小趾仍留有黑色瘀斑出院继续治疗,结果无法追踪。1例患者下肢稍肿胀、肌力差,行股动脉取栓,未取出栓子,后转外院治疗,结果无法追踪。1例右腋动脉、右股静脉插管辅助患者辅助6 h后出现远端肢体缺血表现,于24 h内撤除ECMO痊愈。其余4例患者均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心脏功能衰竭,无法预测患者存活下肢最终结果。结论插管相关肢体远端出现皮温低、肿胀、瘀斑、苍白、花斑、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都是肢体并发症的早期体征,及时进行相关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周围血管插管 肢体并发症
下载PDF
阜外极化停搏液大鼠离体心肌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黑飞龙 王寿世 +4 位作者 曹焕军 龙村 刘凯 田玉麟 齐春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研究阜外极化停搏(FWP)液对大鼠离体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STH-2液(St.ThomasⅡ)组,HTK液(histidine-trptophan-ketoglurate)组和FWP液(fuwai polarizing)组。除对照组,其他各组心脏均在4℃心肌保护... 目的研究阜外极化停搏(FWP)液对大鼠离体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STH-2液(St.ThomasⅡ)组,HTK液(histidine-trptophan-ketoglurate)组和FWP液(fuwai polarizing)组。除对照组,其他各组心脏均在4℃心肌保护液中保护1 h。观察左心室功能恢复情况、冠状动脉流量(CF)、冠状静脉引流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含量以及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等。结果各实验组心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FWP组和HTK组LVDP,CF和-dp/dtmax显著高于STH-2组(P<0.01);FWP组dp/dtmax显著高于HTK组和STH-2组(P<0.01);FWP组和HTK组心肌酶CKMB、LDH和cTnI含量显著低于STH-2组。心肌超微结构显示FWP组和HTK组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比对照组小。结论FWP液组对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STH-2液组,与HTK液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停搏液 大鼠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回顾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黑飞龙 楼松 +11 位作者 龙村 李景文 于坤 刘晋萍 冯正义 赵举 胡盛寿 许建屏 常谦 刘迎龙 王旭 刘平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1期4-7,20,共5页
目的总结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医院121例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并尝试确定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方法记录121例接受ECMO治疗患者基本资料,ECMO系统建立时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院内死亡率。以逻辑回归计算院内... 目的总结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阜外医院121例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经验,并尝试确定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方法记录121例接受ECMO治疗患者基本资料,ECMO系统建立时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院内死亡率。以逻辑回归计算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果82例脱机,69例出院,总存活率57%。经逻辑回归计算,任何ECMO相关并发症、急性肾衰、感染为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结论ECMO是一种有效的循环呼吸衰竭辅助支持疗法,治疗期间应积极防治ECMO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 死亡率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国栋 龙村 +9 位作者 黑飞龙 刘晋萍 于坤 李景文 冯正义 胡盛寿 许建屏 常谦 张海涛 刘平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进行支持治疗的结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计对30例CABG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其分为两...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进行支持治疗的结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计对30例CABG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以患者院内死亡或生存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基本情况,辅助原因,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30例出院组和死亡组患者,男26例,女4例。25例(83.3%)患者脱机,其中3例脱机后死亡,22例存活出院(73.3%)。5例不能撤离ECMO,终止治疗,院内死亡。出院患者平均ECMO支持时间42~235(129.36±63.58)h,死亡患者平均ECMO支持时间28~152(77.13±45.22)h,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出院组ECMO前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死亡组,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渗血、肢体坏死、肾功能不全、感染等。结论 ECMO可以为CABG术后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有效支持治疗。尽早使用ECMO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是ECMO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欣 龙村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99-300,共2页
早在20世纪30年代,Gibbon等[1]发明了体外循环机,并在1953年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从而开创了心脏外科的新纪元。但体外循环机和氧合器对血液会产生严重影响,使用时间超过2~3h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1956年,第1个膜式... 早在20世纪30年代,Gibbon等[1]发明了体外循环机,并在1953年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从而开创了心脏外科的新纪元。但体外循环机和氧合器对血液会产生严重影响,使用时间超过2~3h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1956年,第1个膜式氧合器的诞生使长时间氧合成为可能。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日益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中国
下载PDF
血糖水平对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楼松 龙村 +10 位作者 李景文 黑飞龙 于坤 王仕刚 胡盛寿 许建屏 常谦 刘平 张海涛 孙寒松 王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1期12-15,49,共5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44例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经验,探索血糖水平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成人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情况。ECMO治疗期间每3h测量血糖一次,并计算出治疗期间的平均血糖。平均...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44例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经验,探索血糖水平对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成人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情况。ECMO治疗期间每3h测量血糖一次,并计算出治疗期间的平均血糖。平均血糖≤8.9mmol/L的患者纳入第一组,其余患者纳入第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ECMO支持时间为(116±70)h,33例脱机,30例出院。第一组包括25例,血糖为(6.3±0.8)mmol/L,第二组包括19例,血糖为(10.7±2.3)mmol/L。两组患者死亡率及ECMO期间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数据尚不足以证实血糖水平与成人心脏外科术后ECMO治疗患者预后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体外膜肺氧合 血糖 预后
下载PDF
酸性液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段欣 吉冰洋 +3 位作者 于坤 黑飞龙 刘晋萍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2期97-101,128,共6页
目的通过心脏停搏液停搏的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评价酸性缓冲液或者含有环孢素A(CsA)的酸性缓冲液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是否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方法取SD大鼠心脏,建立离体Langendorff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 目的通过心脏停搏液停搏的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评价酸性缓冲液或者含有环孢素A(CsA)的酸性缓冲液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是否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方法取SD大鼠心脏,建立离体Langendorff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Con组):经历平衡期20 min,St.ThomasⅡ停搏液灌注后常温缺血30min,KH缓冲液[pH:(7.4±0.5)]再灌注60 min。酸性后处理组(Low pH组):再灌注开始3 min给予酸性KH缓冲液灌注(pH:6.8)。酸性缓冲液联合环孢素A后处理组(Low pH+CsA组):再灌注开始3 min给予含有0.2μmol/L环孢素A的酸性KH缓冲液灌注(pH:6.8)。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和总蛋白Bcl-2/Bax含量,线粒体肿胀液检测线粒体对Ca2+的敏感度,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Con组相比,Low pH组和Low pH+CsA组在再灌注期间,左室发展压,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以及心率明显优于Con组(P<0.05)。Low pH组和Low pH+CsA组的胞浆细胞色素C释放较Con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Bcl-2/Bax明显高于Con组;再灌注5 min线粒体肿胀率测定,两组线粒体对Ca2+诱导的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敏感度较Con组明显降低(P<0.05)、且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酸性液后处理或联合环孢素A后处理能够减轻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线粒体通透性增加,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功能。但添加环孢素A并不能增强其保护作用。酸性液后处理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应用于心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酸性后处理 环孢素A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