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氦氖激光与电针穴位刺激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存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爱群 高艳 +3 位作者 刘伟 李宛青 曾光伟 万国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659-4661,共3页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是引起脑性瘫痪的常见病,目前对其治疗尚未有特效的方法。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电针穴位刺激两种疗法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存活、发育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是引起脑性瘫痪的常见病,目前对其治疗尚未有特效的方法。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与电针穴位刺激两种疗法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存活、发育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表达的作用,比较与分析两种疗法作用的差异,探讨治疗HIBD的新方法。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对照研究。地点与材料:研究的地点为第二军医大学和郑州大学解剖教研室。材料为58只7d龄Wistar大鼠(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12~15g,雌雄不拘。干预: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简称激光组)和缺血缺氧后电针穴位刺激组(简称电针组)。缺血缺氧组~电针组动物参照于晓虹的半球性脑缺血缺氧实验模型法制作左半球缺血缺氧模型,激光组-电针组均选择“大椎”和“百会”穴位分别给予激光照射与电针刺激,22d后取脑作组织切片,HE、Nissl染色以及BDNF和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及其尼氏体,检测灰度值与记数ChAT和BDNF阳性细胞以及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结构清晰,胞浆内充满深蓝色尼氏体(灰度值122.9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电针 低氧-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乙酰基转移酶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