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前后的综合功能评估,采用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4例单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年龄34~56岁,其中,男73例,女51例。分别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本体觉训练,...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前后的综合功能评估,采用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4例单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年龄34~56岁,其中,男73例,女51例。分别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本体觉训练,疗程为2个月,评估康复前后即时、行走后疼痛(500米行走后,VAS评定)、患肢负重时间、星偏移距离平衡功能及动、静态足底压力。结果患足负重项康复前平均站立时间与康复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即时VAS疼痛评分康复前与康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2±0.27 vs 1.07±0.08,P<0.05);500米步行VAS疼痛评分前后差异显著(8.79±1.78 vs 4.51±1.78),但是仍显著高于健侧(5.41±0.42 vs 27.3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底动、静态峰值压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压力:健侧前足(1095.30±61.28)gr/cm^2,患侧前足(1670.30±151.22)gr/cm^2负重增加,动态压力:健侧(1654.98±294.27)gr/cm^2,患侧前足(2822.30±312.28)gr/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即时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以及平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500米步行后疼痛以及动静态足底压力无明显变化,生物力学未得到纠正限制了的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前后的综合功能评估,采用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4例单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年龄34~56岁,其中,男73例,女51例。分别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本体觉训练,疗程为2个月,评估康复前后即时、行走后疼痛(500米行走后,VAS评定)、患肢负重时间、星偏移距离平衡功能及动、静态足底压力。结果患足负重项康复前平均站立时间与康复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即时VAS疼痛评分康复前与康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2±0.27 vs 1.07±0.08,P<0.05);500米步行VAS疼痛评分前后差异显著(8.79±1.78 vs 4.51±1.78),但是仍显著高于健侧(5.41±0.42 vs 27.3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底动、静态峰值压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压力:健侧前足(1095.30±61.28)gr/cm^2,患侧前足(1670.30±151.22)gr/cm^2负重增加,动态压力:健侧(1654.98±294.27)gr/cm^2,患侧前足(2822.30±312.28)gr/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即时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以及平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500米步行后疼痛以及动静态足底压力无明显变化,生物力学未得到纠正限制了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