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强化康复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及对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重症医学科收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目的探究强化康复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及对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重症医学科收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2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功能康复状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强化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功能康复状况(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预后的疗效。展开更多
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将重症超声引进中国。2013年5月,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hinese Critical Care Ultrasound Study Group,CCUSG)在成都成立,并在全国各地举办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班,推广和普及重症超声理念和应用。重症超声不...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将重症超声引进中国。2013年5月,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hinese Critical Care Ultrasound Study Group,CCUSG)在成都成立,并在全国各地举办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班,推广和普及重症超声理念和应用。重症超声不同于传统超声,本文将就重症超声特点、在ICU的应用及可持续、创新性发展方面作一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由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后24 h内发生病情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转运至ICU的危重患者25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命体...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由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后24 h内发生病情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转运至ICU的危重患者25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命体征数据,并计算患者离开急诊时和到达ICU时的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根据患者入ICU后24 h内是否因发生生命体征变化而抢救分为抢救组和未抢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转运信息。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判断影响因素对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转运后24 h内抢救的患者为71例(27.5%)。24 h内抢救组和未抢救组的疾病诊断数量、携带管路数量、转运去向、ΔNEW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NEWS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ΔNEWS的AUC为0.723(P<0.001)。结论急诊至ICU院内转运过程存在较大风险,患者到达ICU后24 h内仍可出现病情变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应重点评估患者转运前后生命体征状况,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展开更多
目的使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检测胃窦运动指数(motility index,MI)来指导神经重症患者的经胃营养,避免空肠营养的副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反流误吸的不良后果。方法选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的神经重症患...目的使用改良B超胃窦单切面法检测胃窦运动指数(motility index,MI)来指导神经重症患者的经胃营养,避免空肠营养的副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反流误吸的不良后果。方法选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的神经重症患者18例作为研究组实施经胃营养,使用B超每日行胃窦单切面法测定空腹MI,确定当天的营养计划。同期选取19例GCS评分<8分的神经重症患者实施经空肠营养作为对照组,营养计划由主管医师根据经验制定,肠内营养实施期间,根据患者的胃残余量与胃肠道耐受性调整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速度与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EN实施情况及并发症、预后相关指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EN起始速度[(52.0±14.5)ml/h]高于对照组[(35.0±12.5)ml/h,P=0.045)];达全量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TEN)的时间[(3.2±0.8)天)短于对照组[(5.2±0.9)天,P=0.048)];研究组的反流、新发肺炎、呕吐、腹泻及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感染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ICU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超声导向的肠内营养方案指导经胃营养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实施效果良好,不会增加感染及胃肠道不耐受等的发生率,是维护胃肠道结构功能完整性、最符合生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避免长期空肠喂养的副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强化康复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及对功能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重症医学科收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强化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2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功能康复状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强化组患者院内感染率,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功能康复状况(NIHSS、BI、FMA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预后的疗效。
文摘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将重症超声引进中国。2013年5月,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Chinese Critical Care Ultrasound Study Group,CCUSG)在成都成立,并在全国各地举办重症超声规范化培训班,推广和普及重症超声理念和应用。重症超声不同于传统超声,本文将就重症超声特点、在ICU的应用及可持续、创新性发展方面作一综述。
文摘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由急诊科转运至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后24 h内发生病情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转运至ICU的危重患者25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命体征数据,并计算患者离开急诊时和到达ICU时的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 NEWS)。根据患者入ICU后24 h内是否因发生生命体征变化而抢救分为抢救组和未抢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转运信息。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判断影响因素对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转运后24 h内抢救的患者为71例(27.5%)。24 h内抢救组和未抢救组的疾病诊断数量、携带管路数量、转运去向、ΔNEW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NEWS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ΔNEWS的AUC为0.723(P<0.001)。结论急诊至ICU院内转运过程存在较大风险,患者到达ICU后24 h内仍可出现病情变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应重点评估患者转运前后生命体征状况,及时识别高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