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原料与生物安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朕杰 任勇 《猪业科学》 2008年第3期42-44,共3页
由于近几年我国饲料产品竞争非常激烈,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大量使用劣质原料:未经安全评估的饲料原料、违禁原料与添加剂等;甚至有些企业使用已明令禁止的药物或采用廉价的药物超量添加。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常出现用药... 由于近几年我国饲料产品竞争非常激烈,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大量使用劣质原料:未经安全评估的饲料原料、违禁原料与添加剂等;甚至有些企业使用已明令禁止的药物或采用廉价的药物超量添加。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常出现用药的盲目性和重复添加。这些问题均造成了饲料与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市场消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最终严重影响了饲料企业自身和我国整个饲料工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和声誉。因此饲料安全的关键在于饲料原料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原料 生物安全 劣质原料 违禁原料
下载PDF
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灭菌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蔡云霞 韩晴 +1 位作者 李俊 王刚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资源利用过程中,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灭菌效果直接影响餐桌剩余食物是否可以用来做饲料原料。灭菌不彻底会对养殖动物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选择合适的灭菌工艺则能保证彻底灭菌,有利于产业化推广,对保障餐桌剩余... 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资源利用过程中,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灭菌效果直接影响餐桌剩余食物是否可以用来做饲料原料。灭菌不彻底会对养殖动物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选择合适的灭菌工艺则能保证彻底灭菌,有利于产业化推广,对保障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利用的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生产工艺中不同灭菌工艺的优劣,以期为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灭菌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桌剩余食物 灭菌 蒸煮 高温高压蒸汽 微波 辐照
下载PDF
餐桌剩余食物中生物胺形成及其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蔡云霞 韩晴 李俊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55-61,共7页
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资源利用过程中,生物胺可作为一个检测指标,评价餐桌剩余食物是否可以用来做饲料原料。过量的生物胺不仅会降低产品的品质,而且对养殖动物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的微生物会导致生物胺的大量蓄积,全... 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资源利用过程中,生物胺可作为一个检测指标,评价餐桌剩余食物是否可以用来做饲料原料。过量的生物胺不仅会降低产品的品质,而且对养殖动物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的微生物会导致生物胺的大量蓄积,全面了解能产生生物胺的微生物,准确检测生物胺含量,对保障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的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餐桌剩余食物中生物胺的形成途径及其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以期为餐桌剩余食物饲料化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桌剩余食物 生物胺 微生物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恒温储存条件下餐桌剩余食物中6种生物胺含量变化研究
4
作者 蔡云霞 杨莹 +2 位作者 王兴 韩晴 李俊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3-57,共5页
研究旨在了解30℃恒温储存条件下餐桌剩余食物中6种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并建立检测方法。选用刚下餐桌的餐桌剩余食物,置于恒温避光条件下存储72 h,并检测生物胺含量。试验建立了餐桌剩余食物中生物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三氯乙... 研究旨在了解30℃恒温储存条件下餐桌剩余食物中6种生物胺含量的变化,并建立检测方法。选用刚下餐桌的餐桌剩余食物,置于恒温避光条件下存储72 h,并检测生物胺含量。试验建立了餐桌剩余食物中生物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三氯乙酸提取,以苯甲酰氯作为衍生剂,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反相RP18色谱柱分离,乙腈-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在波长254 nm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6种生物胺在0.1~50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可以定性定量的同时检测餐桌剩余食物中6种生物胺含量。刚下餐桌的餐桌剩余食物加盖后在30℃恒温避光条件下储存72 h,随着储存时间增加腐胺含量增长迅速,48 h后开始趋于平稳,而尸胺等其他生物胺含量增长速度较缓慢。因此,需要同时检测腐胺、尸胺及组胺等生物胺指标来判定餐桌剩余食物的腐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餐桌剩余食物 生物胺
下载PDF
不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功能特性及基本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韩晴 李军国 +4 位作者 蔡云霞 葛春雨 张嘉琦 杨莹 李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2870-2877,共8页
目的提取3种常见大豆加工副产物豆腐渣、大豆蛋白渣和大豆皮中的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比较分析不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进行功能特性和基本结构。方法通过抗氧化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评价3种水溶性大豆... 目的提取3种常见大豆加工副产物豆腐渣、大豆蛋白渣和大豆皮中的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比较分析不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进行功能特性和基本结构。方法通过抗氧化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评价3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功能特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3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豆腐渣中的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Ⅰ)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大豆皮中的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Ⅲ)次之,大豆蛋白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Ⅱ)的抗氧化性、乳化性和起泡性最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图谱表明,3种来源水溶性大豆糖在基本结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来源的水溶性大豆多糖功能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而基本结构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加工副产物 水溶性大豆多糖 功能特性 基本结构
下载PDF
水溶性大豆多糖与大豆果胶的提取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晴 王兴 +1 位作者 蔡云霞 李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585-1591,共7页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作物,有很长的耕作历史,但由于国内对大豆的深加工起步较晚,对于深加工的副产物豆皮、豆渣的研究利用较不充分。而豆皮、豆渣中富含膳食纤维,是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和大豆果胶(soybea...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作物,有很长的耕作历史,但由于国内对大豆的深加工起步较晚,对于深加工的副产物豆皮、豆渣的研究利用较不充分。而豆皮、豆渣中富含膳食纤维,是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和大豆果胶(soybean pectin,SP)的良好来源。SSPS和SP结构和性能相似,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国外,对SSPS和SP的研究较早,对SSPS和SP的提取工艺、分子结构组成、流变学性质、乳化性质以及稳定酸性乳饮料的机制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研究。国内起步晚,SSPS和SP的工业化生产始终未成健全体系,SSPS及SP的提取工艺存在不成熟、提取纯度不高及功能性质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对SSPS和SP的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大豆多糖 大豆果胶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