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甫德 王向群 +7 位作者 刘秀萍 赵克新 付卫红 郝学儒 张兴理 黄国树 屈盛广 白京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中发生猝死的 6 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 ,以 2 0 0 2年 2月 2 0日所有在院的 110 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主...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中发生猝死的 6 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猝死组 ,以 2 0 0 2年 2月 2 0日所有在院的 110 7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的主要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精神障碍种类和病程 )和主要临床资料 (如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心电图特征、QTc间期、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合并其他精神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主要不良反应等 ) ;对猝死组收集死因的临床判断及任何可能与猝死有关的资料。结果  (1)猝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剂量及QTc间期 (总体 )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P >0 0 5 )。 (2 )两组中接受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 [(0 36± 2 5 4 )ms]均长于非氯氮平治疗者 [(0 35±3 2 3)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 ;其中 ,猝死组和对照组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9± 1 31)ms和 (0 36± 2 4 6 )ms],未用氯氮平治疗者的QTc间期分别为 [(0 33± 3 2 3)ms和(0 35± 3 2 1)ms]。 (3)猝死组慢性起病者 (96 9% )多于对照组 (87 7% ;P =0 0 3) ,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 (89 2 % )高于对照组 (39 1% ;P =0 0 0 ) ,心电图异常率 (5 8 5 % )也高于对照组 (2 5 8% ;P =0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猝死 相关因素 分析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