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超声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丹璞 赫嵘 +4 位作者 贾哲 王米雪 何楠 张萌 张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超声(LUS)联合CT三维重建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LH的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术前CT三维重建及LUS分为观察组(n=46)或对照组(n=32);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预后。结果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主体所在肝段、切除方式、肿瘤切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5例,对照组死亡14例;组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40)。结论LUS联合CT三维重建用于引导LH可降低术中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HCC患者无瘤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合并基础病的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胸部CT和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辉 张紫欣 +5 位作者 李晶晶 杜艳妮 邢玉雪 陈佳敏 关春爽 谢汝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6期799-807,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胸部CT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14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中型组和重型/危重型...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胸部CT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14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中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影像特征(肺内病灶分布、病灶形态、CT影像征象及肺叶评分)。结果: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最高,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分布以多肺叶混合分布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等。重型/危重型组患者发热比例高于中型组。中型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值高于重型/危重型组,而重型/危重型组的降钙素原值高于中型组。重型/危重型组胸膜增厚的比例高于中型组。中型组和重型/危重型组的右肺下叶肺叶评分均最高(2(1,3)和3(2,4))(M(Q));重型/危重型组的总评分和各肺叶评分均高于中型组。结论:对于合并基础病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老年感染患者,胸部CT对肺内病变的临床分型、病情进展评估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奥密克戎变异株 胸部
下载PDF
输卵管卵巢脓肿特征性CT表现的分析
3
作者 张紫欣 陈辉 +1 位作者 关春爽 谢汝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在MSCT检查中对诊断有价值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56例,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中单独右侧发病28例(50%),单独左侧发病18例(31...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在MSCT检查中对诊断有价值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56例,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中单独右侧发病28例(50%),单独左侧发病18例(31.14%),双侧发病10例(17.85%)。管道型输卵巢卵巢脓肿26例(46.43%),串珠型为16例(28.57%),多囊型为12例(21.42%),单囊型2例(3.57%)。各种类型的输卵管卵巢脓肿灶的短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长径/短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线性囊灶出现于60.71%的输卵管卵巢脓肿,在管道型与其他各分型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囊壁厚度介于0.21~0.35 cm之间,增强扫描厚壁及分隔可见中重度强化,静脉期达到峰值,平均强化程度为43~51HU。结论通过对输卵巢卵巢脓肿CT征象的观察,管道型结构和线性囊灶的出现可提示诊断输卵管卵巢脓肿,对提高影像科医师的准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卵巢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道型 线性囊灶
下载PDF
增强CT到底“强”在哪儿
4
作者 陈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8期76-77,共2页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技术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其中,增强CT作为CT技术的一项关键发展,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图像的对比度,进而能够更为精确地揭示病变的位置及其特性,为医疗诊断... 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技术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其中,增强CT作为CT技术的一项关键发展,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图像的对比度,进而能够更为精确地揭示病变的位置及其特性,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快速准确诊断疾病增强CT,又称为造影增强C T,是指在C T检查过程中,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通常为含碘溶液)后,再进行C T扫描的一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工具 CT技术 医疗诊断 碘溶液 造影增强 对比度
下载PDF
《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实施后肺结核诊断质量评估分析 被引量:54
5
作者 周林 刘二勇 +5 位作者 孟庆琳 陈明亭 周新华 高微微 林明贵 谢汝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10-915,共6页
目的了解《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后肺结核诊断情况,提高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以及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质量。方法以自愿接受评估为原则,青海、甘肃、新疆、贵州、湖北... 目的了解《WS 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后肺结核诊断情况,提高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以及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质量。方法以自愿接受评估为原则,青海、甘肃、新疆、贵州、湖北、广西、山东、辽宁8个省(自治区)接受现场评估,每个省1家地市级、3家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内容:查阅"新标准"实施前1年(2017年)、实施后1年(2018年)当地肺结核登记资料,以及结核病影像学诊断、结核病实验室相关检测情况;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病案,每个现场、每个年度从发现第一例患者开始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各查阅50例;查阅实验室登记本、留存痰涂片,累计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病案3532例,实验室留存痰涂片3260份。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新标准"实施后各评估现场强化了病原学检测力度,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率由实施前的18.2%(6/33)提高到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03);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率由93.9%(31/33)提高到96.0%(2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4)。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估发现,2017年度痰标本不合格率为40.1%(384/957),2018年度为40.0%(922/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3)。"新标准"实施后,评估地区登记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从21.6%(4806/22258)提高到24.7%(4026/1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0,P=0.000);结核抗原抗体检测率从36.5%(871/2389)提高到37.3%(426/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7);结核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从25.7%(224/871)提高到41.3%(176/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00,P=0.000);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率从23.0%(549/2389)提高到47.2%(539/1143),阳性率由57.9%(318/549)提高到73.3%(395/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0.900、27.730,P值均=0.000);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率由2.3%(54/2389)提高到17.2%(197/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00,P=0.000)。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要素的患者从23.8%(569/2389)提高到48.1%(550/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800,P=0.000)。结论"新标准"贯彻实施后提高了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改进了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执行功能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对比研究 数据说明 统计
下载PDF
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43
6
作者 杨钧 张海青 +1 位作者 周新华 吕平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笔者对肺结核空洞进行CT形态学分型,分析其病理基础。探讨空洞分型在肺结核的诊断、分型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伴有空洞的肺结核病人76例,按洞壁性质将空洞分为薄壁空洞、干酪空洞和纤维空洞,所有病人均有完整的CT资料。结果①... 目的笔者对肺结核空洞进行CT形态学分型,分析其病理基础。探讨空洞分型在肺结核的诊断、分型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伴有空洞的肺结核病人76例,按洞壁性质将空洞分为薄壁空洞、干酪空洞和纤维空洞,所有病人均有完整的CT资料。结果①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按空洞的形态将肺结核空洞分为浸润空洞和纤维空洞两型,本组病例包括浸润空洞51例,纤维空洞25例。②肺结核空洞的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结核空洞的变化,发现浸润空洞治疗后多明显好转,纤维空洞无明显变化。③肺结核空洞的病理观察:本组有9例手术切除病例,薄壁空洞和干酪空洞多与CT分类的浸润空洞吻合,纤维空洞与CT分类的纤维空洞吻合。结论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有助于确定结核病的活动性、评价预后、治疗效果以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空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薛明 李晶晶 +4 位作者 吕志彬 崔涛 陈七一 张紫欣 谢汝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132例(并发组)...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132例(并发组)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时期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132例无免疫损伤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结果并发组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10.6%,14/132)明显低于对照组(47.0%,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7,P〈0.01);并发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6×10^6(10^6~307×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6×10^6/L(435×10^5~977×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5,P〈0.01)。并发组并发肺结核较常见(69.7%,92/132);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淋巴结结核及肝脾结核的比率分别为24.2%(32/132)、30.3%(40/132)、21.2%(28/132)、13.6%(18/132)、12.1%(16/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3%(11/132)、15.9%(21/132)、8.3Ko(11/132)、6.1%(8/132)、3.8%(5/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25、9.90、8.70、4.27、6.26,P值分别为G0.01、G0.01、G0.01、0.039、0.012)。并发组累及3组以上淋巴结、淋巴结融合、淋巴结直径≥2.0cm及不均匀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0.3%(106/132)、72.0%(95/132)、65.2%(86/132)、84.8%(112/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4%(56/132)、34.8%(46/132)、32,.6%(43/132)、40.9%(54/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y。值分别为39.94、36.55、28.03、54.59,P值均Go.01)。并发组淋巴结均匀强化、无强化及淋巴结钙化的比率分别为9.1%(12/132)、6.1%(8/132)、6.1%(8/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4%(48/132)、22.7%(30/]32)、19.7%(26/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95、14.87、10.94,P值分别为GO.01、0.016、〈0.01)。结论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以不均匀强化为主,病变多累及3组及以上淋巴结,较少出现钙化,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较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以上特点有助于提示艾滋病并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纵隔疾病 结核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成海 赵泽钢 +8 位作者 周新华 吕岩 陈步东 王东坡 贺伟 周震 宁锋钢 谢汝明 段惠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分析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其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CT影像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病变39例共计130个空洞,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7例,肺内多发转移癌13例,肺隐球菌病6例,肺脓肿3例;男25例,... 目的分析肺内多发空洞病变的CT影像表现,探讨其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CT影像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病变39例共计130个空洞,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7例,肺内多发转移癌13例,肺隐球菌病6例,肺脓肿3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16~73岁,中位年龄41岁。分析病灶内空洞的形态、密度及周围病灶影像特点。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空洞形态特点:肺结核空洞55个,以裂隙状及新月形多见,占69.1%(38/55);洞壁厚薄不匀,内壁规则51个(92.7%,51/5s),空洞外壁大部分清楚35个(63.6%,35/55),39个可见引流支气管影(70.9%,39/55),增强扫描洞壁多无明显强化;肺转移癌空洞44个,以厚壁(75.O%)多见,内壁不规则30个(68.2%,30/44),洞壁强化明显39个(88.6%,39/44);肺隐球菌病空洞20个,多为厚壁(95.O%,19/20),内壁轻度不规整16个(80.0%,16/20),周围多伴有磨玻璃状片影;肺脓肿空洞11个,全部为厚壁,内壁规则10个(10/11),外壁模糊10个(10/11),伴有液平9个(9/11),全部出现周围渗出性阴影(11/11),洞壁强化明显(11/11)。肺结核与肺转移癌空洞内壁规则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8,P=0.000);肺结核与肺转移癌空洞洞壁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517,P=0.000)。(2)伴随病变影像征象:肺结核空洞的伴随病变主要是微小结节及树芽征,分别占60.0%(33/55)和30.9%(17/55);肺转移癌的多发空洞周围主要为斑片及磨玻璃状影,分别占2.3%(1/44)和31.8%(14/44)。肺结核与肺转移癌伴随空洞出现微小结节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00,P=0.000),出现实变斑片状影的比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4,P=0.259),出现磨玻璃状密度影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82,P=0.000),出现树芽征的比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20,P=0.000)。肺隐球菌病的空洞周围主要为磨玻璃状影(85.0%,17/20),而肺脓肿空洞周围主要为炎性浸润的片状阴影(100%,11/11),这两种征象与肺转移癌空洞组明显不同(X2值分别为15.571、49.271,P值均=0.000)。结论肺部空洞病变的内外壁状况、强化程度及周围伴随病变等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对肺部多发性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诊断 肺肿瘤 肺隐球菌病 空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GEV1胃底静脉曲张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坪 毛羽 +4 位作者 李常青 周安 王捷 李娜 刘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3109-3112,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并印证内镜下GEV1型胃底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的理论.方法: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注射点选在贲门旁小弯侧曲张静脉,进行单点注射.静脉内注射后观察1-10min,2wk内... 目的:评估内镜下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并印证内镜下GEV1型胃底曲张静脉血流方向的理论.方法: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进行组织胶注射治疗,注射点选在贲门旁小弯侧曲张静脉,进行单点注射.静脉内注射后观察1-10min,2wk内进行内镜复查.结果: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后静脉均固化,部分静脉明显消失.胃底曲张静脉栓塞率100%(32/32).注射点黏膜糜烂发生率6.2%(2/32).结论:内镜下GEV1型胃底静脉曲张血流方向确实是从贲门旁小弯侧流向大弯侧.由静脉起始部位单点注射组织胶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底静脉曲张 组织胶 注射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硕 杜霄鹏 +1 位作者 谢汝明 袁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X线片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X线片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技术对椎体爆裂性骨折检出率、骨折类型准确诊断的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共检出180个椎节爆裂骨折,多发爆裂性骨折仅11例;椎体后移骨片位置:单个中央骨片、骨片中央矢状裂开、偏向椎管一侧的骨片、粉碎性骨片的椎节各78、5 3、38、11个;后移骨片来源:椎体角者、椎体后壁者、后下角者各101、20、39例;轻、中、重度椎管狭窄者各90、60、1 0例,手术内固定有90例;检出椎板骨折共60个椎节,左侧椎板骨折、右侧椎板骨折、双侧椎板同时骨折椎节各2 5、1 0、25个。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骨折椎节检出率99.45%、多发爆裂骨折、椎体脱落骨片移入椎管及轻度椎管狭窄的准确诊断率91.67%、99.45%、1 00.00%较X线平片的显著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及骨折损伤类型的准确诊断率,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下载PDF
肝脏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钧 靳二虎 马大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磁共振成像(MRI)可用于诊断全身各系统疾病,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随着成像技术的改进,近年来MRI在腹部疾病的应用有了很大发展.本文就肝脏MRI检查的临床适应证、禁忌证、检查技术进展、对比剂应用及诊断价值与限度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脏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动态增强 肝脏局灶性疾病 肝脏弥漫性疾病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多器官结核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晶晶 谢汝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ADS患者并发多器官结核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AIDS并发多器官MTB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7例。男91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7.9±3.9)岁。分析研究对... 目的分析总结ADS患者并发多器官结核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AIDS并发多器官MTB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7例。男91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7.9±3.9)岁。分析研究对象的病变分布及影像表现。结果97例研究对象中,肺结核患者最多,共89例(91.800);其后依次为淋巴结结核(64例,66.0%)、中枢神经系统结核(23例,23.7%)、多浆膜腔积液(36例,37.1%)、肝脾结核(15例,15.5%)、肾上腺结核(5例,5.200)、肠结核(5例,5.2%)、生殖系统结核(3例,3.1%)、骨关节结核(2例,2.1%)、软组织结核(3例,3.1%)。最常见的多脏器MTB感染是肺结核并发淋巴结结核,共59例(60.8%)。AIDS患者并发肺结核以渗出性改变多见。AIDS并发淋巴结结核患者病变累及范围广泛,淋巴结直径多〉2cm(56例),增强扫描均呈环形或分隔样强化,淋巴结有融合倾向。AIDS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结核以颅底脑膜和(或)硬脊膜增厚、结节状强化为主(12例),亦可见脑实质多发结节状及环形强化病变(7例)。结论AIDS并发MTB感染易累及多个器官,其影像表现多样,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特征,尽早进行诊断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 结核 多脏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合并病毒性肺炎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钧 徐云良 +2 位作者 郭利民 李兴旺 马大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H1N1 流感 甲型 发热症状 入院查体 中性粒细胞 病例资料
下载PDF
吡柔比星及拓僖联合应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
14
作者 佟小强 邹英华 +5 位作者 李槐 杨仁杰 李长青 王少斌 何山 冯永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研究拓僖R(HCPT)与吡柔比星(THP)联合用于肝癌TACE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均为A或B,KPS评分≥70分,肿瘤大小21~144mm(平均69mm),分别接受1~5次TACE治疗。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4.2个月),总有... 目的:研究拓僖R(HCPT)与吡柔比星(THP)联合用于肝癌TACE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均为A或B,KPS评分≥70分,肿瘤大小21~144mm(平均69mm),分别接受1~5次TACE治疗。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4.2个月),总有效率为61.6%,其中CR1.3%,PR60.3%,NC26.5%,PD11.9%。年生存率57.3%,2年生存率27.8%。结论:HCPT与THP联合用于肝癌TACE疗效确定,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化疗栓塞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拓僖
下载PDF
《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解读 被引量:23
15
作者 方伟军 何玉麟 +7 位作者 许传军 卢亦波 吕圣秀 王小义 陈步东 杨豫新 李宏军 陆普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73-78,共6页
肺结核病仍然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背景下,保持和加强结核病服务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恢复卫生系统总体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确保应对结核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协同防控作用。肺结核影像... 肺结核病仍然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尤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背景下,保持和加强结核病服务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恢复卫生系统总体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确保应对结核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协同防控作用。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对肺结核的精准分型、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评价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国家肺结核诊断标准的完善和有效补充。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基于循证医学指南及标准制定的方法学,推荐了肺结核影像检查成像方法,包括胸部X线(证据级别Ⅲ,推荐强度:强)和CT成像(证据级别Ⅲ,推荐强度:强);提出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肺结核诊断依据。依据国家肺结核诊断标准和肺结核分类,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推荐肺结核影像分型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等5种类型,并重点对5型肺结核的主要影像表现展开了系统阐述,为临床影像学精准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影像诊断 诊断标准 解读
下载PDF
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6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春波 魏连贵 +2 位作者 徐云良 吴焱 伦文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57,7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患者,5例为男性...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的患者,5例为男性同性恋者。除1例因青霉素过敏而失访外,其他5例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均反应良好。结论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迅速进展到神经梅毒,且极易被误诊。临床上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试验、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全面细致的查体进行诊断。目前青霉素仍为首选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神经梅毒 合并感染
下载PDF
艾滋病腹部合并症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钧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56-1060,共5页
关键词 影像诊断 IMMUNODEFICIENCY 合并症 腹部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表现为多发结节肺感染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钧 马大庆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1-374,共4页
影像表现为多发结节的肺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分枝杆菌和霉菌感染是常见的病原体,其他病原体也可出现;本文分析这类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探讨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关键词 结节 肺内感染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在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艳群 许东梅 +2 位作者 王雅杰 李晶晶 黄宇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在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脊液...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在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red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诊断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确诊的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102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3.1%、93.1%和91.2%,均高于TRUST检查的阳性率(71.6%,均P<0.001)。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检查的假阴性率分别为6.9%、6.9%及8.8%,均低于TRUST检查(28.4%,均P<0.001)。结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24 h鞘内IgG合成率及IgG指数均可用于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诊断,且上述指标的敏感性和假阴性率均优于脑脊液TRUST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克隆区带 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 IGG指数 脑脊膜血管型神经梅毒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多脏器组织侵犯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卢亦波 施裕新 +11 位作者 刘晋新 张倩倩 谢汝明 鲁植艳 杨豫新 张娜 郑广平 叶雯 陈步东 吴锋耀 李宏军 陆普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多脏器组织侵犯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多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相关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48例...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多脏器组织侵犯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多家传染病专科医院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相关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4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100个/UL者37例(77.1%)。48例患者中肺部受侵38例,影像表现为结节影者30例(30/38,78.9%),CT横断位肺窗、纵隔窗及冠状位伪彩重建示两肺大小不等以血管分布为主的结节,表现为两肺广泛与肺血管相连的结节影,或呈火焰状/星星状、挂果征等改变;肝脏卡波西肉瘤7例,影像表现为结节、肝内胆管扩张;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中食管、胃和肠管受侵3例,镜下见散在紫红色结节样隆起;合并甲状腺受侵者1例,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合并肋骨及上颌骨受侵者各1例,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结节。48例患者中侵犯两个以上脏器或组织者44例。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侵犯多脏器组织的影像表现主要是多形性与血管相连的结节病灶。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同时合并有肺、肝脏、消化道、甲状腺、肋骨及上颌骨等卡波西肉瘤浸润,其影像学表现亦是与血管密切相关的不规则结节病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卡波西肉瘤 脏器/组织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