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找寻特大型隐伏矿床的衍生矿床导向和成矿轨迹追踪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裴荣富 吴良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0-382,共3页
找寻特大型隐伏矿床的衍生矿床导向和成矿轨迹追踪研究GUIDANCEOFDERIVATIVEDEPOSITSANDTRACINGOFMETALLOGENETICPATHFORPROSPECTINGCONCEALEDGI... 找寻特大型隐伏矿床的衍生矿床导向和成矿轨迹追踪研究GUIDANCEOFDERIVATIVEDEPOSITSANDTRACINGOFMETALLOGENETICPATHFORPROSPECTINGCONCEALEDGIANTOREDEPOSITS裴荣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矿床 矿化 成矿 找矿
下载PDF
250─500℃、100MPa下海水─玄武岩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玉山 张桂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62,共10页
现代海洋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海底活动热泉和某些海底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洋脊地区发生的海水─玄武岩反应有关。本文在250─500℃、100MPa下实验研究了海水─玄武岩反应中矿物蚀变和金属淋滤问题,并讨论了海底矿化的可能... 现代海洋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海底活动热泉和某些海底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洋脊地区发生的海水─玄武岩反应有关。本文在250─500℃、100MPa下实验研究了海水─玄武岩反应中矿物蚀变和金属淋滤问题,并讨论了海底矿化的可能机理。实验结果揭示,经与海水反应后玄武岩受到强烈的蚀变和淋滤,且蚀变矿物组合和重金属淋滤量受实验温度和水岩比值的控制。在450℃和w/r≤5时,海水─玄武岩反应生成的溶液在Fe、Mn、Cu、Zn含量和酸碱度上均与现代海底矿化热泉相似,反应形成的矿物组合亦与热泉蚀变矿物相当。实验结果支持现代海底热泉矿化是由一定条件下海水与玄武岩反应形成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海底热泉 实验研究 玄武岩 海水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况 被引量:19
3
作者 丁悌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91-198,共8页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显著。同位素测试方面的主要进展表现为:①离子探针质谱及激光制样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在同位素分析中广泛应用;②同位素测量仪器的自动化和电脑化;③分析方法和结果标准化;④新的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开拓。...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显著。同位素测试方面的主要进展表现为:①离子探针质谱及激光制样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在同位素分析中广泛应用;②同位素测量仪器的自动化和电脑化;③分析方法和结果标准化;④新的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开拓。同位素分馏机制方面最突出的进展是对与质量无关的同位素分馏的研究。已发现这种分馏在大气化学反应中和前太阳系阶段起重要作用。同时对热力学和动力学同位素分馏研究正进一步系统化。同位素应用方面,地球表面圈层研究受到更多注意。与资源与环境问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更受到特别重视。对硼、硅、氯和锂等同位素新方法的地质应用也进展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析 同位素分馏 同位素应用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黄铁矿中固体包裹体矿物研究
4
作者 曹亚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0-44,共5页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黄铁矿中固体包裹体矿物研究曹亚文(北京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100037)关键词固体包裹体,黄铁矿,白银厂1弓l言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60~70年代是我国最大的钢生产基地之一,由折腰山、火焰山...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黄铁矿中固体包裹体矿物研究曹亚文(北京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100037)关键词固体包裹体,黄铁矿,白银厂1弓l言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60~70年代是我国最大的钢生产基地之一,由折腰山、火焰山、小铁山、钢厂沟、四个圈5个矿床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包裹体 黄铁矿 白银厂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下的横波各向异性 被引量:45
5
作者 吕庆四 马开义 姜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南部近20个三分量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SKS数据,计算并研究了台站下方各向异性的特征,讨论了各向异性层的深度、厚度、起因以及青藏高原岩石图变形模式。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雅江南北各向异性存在较... 利用中法合作布设在青藏高原南部近20个三分量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SKS数据,计算并研究了台站下方各向异性的特征,讨论了各向异性层的深度、厚度、起因以及青藏高原岩石图变形模式。各向异性研究表明:雅江南北各向异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雅江以北快速波偏振方向平均在N70℃E左右,且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在雅江附近近于东西方向;而雅江以南快速波偏振方向平均在N25℃W左右。雅江以北各向异性强度(快、慢波到时差)普遍很强,在那曲附近可达1s,且存在局部变化;而雅江以南各向异性强度普遍较弱,一般在0.2s,且相对稳定。对各向异性特征的分析认为;雅江以北的各向异性是青藏高原上地幔物质内部变形引起的,快波偏振方向代表物质流动变形的方向;而雅江以南的各向异性是印度板块俯冲形成的强变形带引起的,快波方向代表与俯冲有关的变形方向。研究还认为: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是岩石圈内部整体沿北东方向流动变形和沿大型走滑断裂旋转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各向异性 S波分裂 上地幔 地震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