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拉昌 赵彩云 +1 位作者 冉丹 马铭晨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6,共8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对中国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研发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的重点方向。得出现有研究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概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对中国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研发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的重点方向。得出现有研究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概念、构成要素、结构、功能、特征、运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欠缺深层次的分析,没有清晰地揭示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作用机制、动态演变、驱动因素等规律和特征,也缺少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布局体系以及产生的区域效应。面对国际新形势与国内战略需求,未来亟需重点探索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演化规律、不同尺度的案例差异、总体布局体系规划以及区域效应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 被引量:117
2
作者 吕拉昌 梁政骥 黄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对国内外城市创新联系综述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组测度指标,界定了城市外向创新联系规模,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及格局。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联系格局基本为东强西弱,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联系格局显... 对国内外城市创新联系综述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组测度指标,界定了城市外向创新联系规模,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及格局。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联系格局基本为东强西弱,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联系格局显现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角,以北京、天津,以广州、深圳为2个底角的创新联系"金三角"。城市创新联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等级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与中国的许多城市有广泛的创新联系,具有全国创新影响力;南京、杭州、武汉、郑州、济南、青岛、大连、西安等成为地区性的城市创新联系节点,具有区域性的创新影响力。在创新联系较强的东部沿海主要的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间创新联系最强,但外向辐射力有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部创新联系较强,并与环渤海经济圈有较强的创新联系,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北京、天津、唐山具有较强的创新联系,外向辐射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为主。对中国创新联系格局规律的揭示,更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创新城市体系中城市的作用,并为规划与建立中国创新都市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创新联系 引力模型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杜志威 吕拉昌 黄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7,共7页
以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创新活动数据,综合考察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了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包络分析方法,从规模效率... 以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业创新活动数据,综合考察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了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包络分析方法,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个维度对城市工业创新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然后,以聚类分析划分了3类工业创新效率城市,总结工业创新效率模式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了影响空间格局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呈现东强西弱,阶梯状减弱的总体空间格局,工业创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空间特征并不重合;全国尺度上,工业创新效率城市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黑河-腾冲"线的分布基本一致,区域尺度上,城市间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市工业创新效率空间格局受到工业发展基础与工业创新能力影响,提高城市工业创新效率关键在于提升工业创新中人力资本要素和优化工业创新投入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创新效率 空间格局 投入产出 DEA 城市
下载PDF
北京城市舒适性、差异性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吕拉昌 于英杰 栾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城市舒适性对城市创新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对大都市区内部舒适性及差异性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市舒适性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北京市总体舒适性分布特... 城市舒适性对城市创新发展有重要影响,但对大都市区内部舒适性及差异性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市舒适性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北京市总体舒适性分布特点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随着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城区的舒适性水平逐渐降低。(2)北京生态环境舒适性呈现从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逐渐递减的特点,而人工环境和社会氛围的舒适性由中心向四周地区递减,各区的舒适性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状态,高-高型聚类集中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形成北京市"高舒适性"区域。(3)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发现北京市除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其他城区目前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的创新能力和舒适性发展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北京市各区也存在舒适性与城市创新之间发展相对滞后问题。(4)北京城市舒适性与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同舒适性要素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同,文化教育条件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强度最大,交通便利性和社会氛围对创新能力的作用次之。政策建议是要推进文化教育、交通条件等人工舒适性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提高各区的城市舒适性,以城市舒适性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舒适性 城市创新能力 北京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喻楠 吕拉昌 《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4期36-40,共5页
界定了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并通过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与城市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城市数字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287个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支... 界定了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并通过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与城市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城市数字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我国287个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对城市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综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城市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活动正常运行的物质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整体呈现东部沿海城市及省会城市发展领先的态势;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中国城市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对城市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城市创新 技术创新 中国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影响研究
6
作者 冉丹 吕拉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8-77,共10页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新时期推进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非线性的空间关系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在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二者空间关联的基础上,实证环境规制...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新时期推进经济与环境双赢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非线性的空间关系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在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二者空间关联的基础上,实证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空间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区域环境规制对本地、邻地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状况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存在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3个区域的环境规制并非始终对本地技术创新起着激励作用,均表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特征;而其邻地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较为突出,东部地区与本地效应一致、呈现倒U型特征,中、西部则为正U型变化;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大多省域位于环境规制的负外部性阶段、阻碍着本地与邻地技术创新发展。(2)在作用机制上,环境规制对本地技术创新的影响情况主要遵循成本效应,是成本-收益权衡取舍的结果;在邻地影响中,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发挥作用,是间接性溢出与直接性溢出力量作用的结果,其分别作用于东部、中西部地区。(3)技术创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环境规制外,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研发投入也将显著的作用于区域技术创新。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为区域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区域异质性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创新地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54
7
作者 吕拉昌 黄茹 廖倩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3-661,共9页
创新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地域系统,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的"人类创新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对智慧的人地关系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地理学与其... 创新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创新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地域系统,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地理分支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的"人类创新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对智慧的人地关系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也与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政策学、城市规划等学科有关,创新地理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1创新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2创新要素(人才、资本、技术等)在空间的地域分布与组合规律的研究;3创新环境、创新生态及评价研究;4创新地理测度、创新空间格局与效应的研究;5创新联系、创新网络及创新集群的研究;6多尺度的创新体系的研究;7创新、城市发展与规划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地理学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学科任务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迁移和创新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诺 吕拉昌 +1 位作者 黄茹 胡海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城市创新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是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的数量和质量会对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专利指标测度创新,基于中国34个主要城市人口2003—2012年的人口迁入、迁出数据,使用stata面板模型,...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一。城市创新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是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的数量和质量会对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专利指标测度创新,基于中国34个主要城市人口2003—2012年的人口迁入、迁出数据,使用stata面板模型,分析中国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省外迁入人口、省内迁出人口以及高学历和多样化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有积极作用,其他人口迁移因素对城市创新影响则不显著,人口迁移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的差异。研究的政策意义表明:中国需要鼓励高层次的人口迁移,以发挥创新的溢出效应,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创新 中国城市
下载PDF
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体系比较 被引量:41
9
作者 吕拉昌 谢媛媛 黄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
大都市圈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是国际创新的主要支点。我国三大都市圈在我国创新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内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都市圈的创新能级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应用重力模... 大都市圈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是国际创新的主要支点。我国三大都市圈在我国创新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内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都市圈的创新能级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应用重力模型,对中心城市创新引力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了三大都市圈内部城市的创新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创新能级体系 创新联系
下载PDF
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与组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8
10
作者 吕拉昌 孟国力 +1 位作者 黄茹 孙飞翔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5,共6页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授权专利合作,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联系,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经历了初级发...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协同创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授权专利合作,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联系,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经历了初级发展阶段(2000—2005年)、增强发展阶段(2005—2010年)和扩展与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5年)。从空间发展角度来看,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中心,在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京津冀城市群逐步形成"双核+多节点"的创新网络格局。围绕主要城市的创新,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形成一些小组团创新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创新系统 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 创新网络演化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拉昌 廖倩 黄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5-1255,共11页
将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发布的168个学科领域期刊论文数量为数据来源,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专业... 将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发布的168个学科领域期刊论文数量为数据来源,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知识专业化水平、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总体偏低,多样化水平较为明显;知识专业化水平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随城市行政等级依次升高,即直辖市四线城市〉三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2)知识专业化水平主要受科教经济因素、人才潜力和服务业因素、工业基础因素、人口规模因素四大因素影响。(3)知识专业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整体呈现倒U形关系;但各区域随发展阶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可以分为U形、倒U形、M形和W形4种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专业化 期刊论文 知识专业化影响因素 地级以上城市
下载PDF
北京文化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梅 吕拉昌 +1 位作者 黄茹 陈博群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文化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从文化资源条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发展条件、资源传承能力5个方面筛选出24个评价指标,对北京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文化资源单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独特性、资源消费人群...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文化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从文化资源条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发展条件、资源传承能力5个方面筛选出24个评价指标,对北京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文化资源单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独特性、资源消费人群、知名度等因子是北京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弱势在于保存状态、民间风俗礼仪、地域组合度、交通运输便利度等方面;在空间分布上,北京市文化资源总体上呈"两带一点"的分布格局;在北京市文化资源结构中,北京极品级文化资源和优良级文化资源数量突出,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北京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北京 文化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创新地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廖倩 吕拉昌 黄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创新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永恒主题。创新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空间,与地理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地理学者围绕创新地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新地理日益成为区域创新研究与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力量。以国内重要学术... 创新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永恒主题。创新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空间,与地理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地理学者围绕创新地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新地理日益成为区域创新研究与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力量。以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为基础,运用文献统计法,对中国创新地理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中国创新地理研究日益繁荣,呈现五大主要方向:1创新环境、创新生态及评价;2创新活动及效应、创新地理测度;3创新联系、创新网络及创新集群;4多尺度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5创新、城市发展与规划。此外,创新地理研究方法走向多样化与规范化,社会学方法不断引入创新地理研究中,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引入大数据研究方法。创新地理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空间研究,加强跨学科合作,加强创新数据挖掘及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地理 文献统计法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拉昌 陈东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49,共5页
以中国创新水平较高的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程度。以城市发明专利申请数代表城市创新水平,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组合模型,参照相应的分级标准计算各城市年气候舒适期,分析城市人居... 以中国创新水平较高的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程度。以城市发明专利申请数代表城市创新水平,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组合模型,参照相应的分级标准计算各城市年气候舒适期,分析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与城市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舒适期每增加1%,发明专利申请数仅平均增加0.012%,相对于GDP、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等影响城市创新的关键因素,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对城市创新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创新政策的着眼点在于关注城市创新投入、人力资本、经济规模等影响城市创新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创新布局也应考虑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气候舒适期 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城市创新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1998年—2020年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拉昌 赵雅楠 +1 位作者 马铭晨 冉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1-685,共15页
自20世纪90年代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在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应用于区域创新的实践中.借助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基于1998年—2020年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区域创新... 自20世纪90年代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在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应用于区域创新的实践中.借助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基于1998年—2020年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发现:1)国内外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欧美地区是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主阵地,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2)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均呈现出从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向多样化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但各阶段研究侧重点不同.3)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主题不断拓宽,从基础概念的探索,到跨学科理论的研究,再到新兴主题的出现;研究区域不再局限于“单一特定区域”,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地区的案例研究增多,对发达地区的关注度下降;研究的学科领域方面,国外的经济、商业和管理类学科,国内的经济和管理类学科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主要学科;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合的趋势较为明显.4)未来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将趋向于多视角、多尺度、多学科,注重创新主体及创新行为、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耦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系统 研究热点 研究主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职能演化与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军 吕拉昌 黄茹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8-81,共4页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指数和创新区位熵研究方法,利用苏南5市统计年鉴制造业经济数据和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苏南制造业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007、2010和2013年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体系与分工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职能经历200...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指数和创新区位熵研究方法,利用苏南5市统计年鉴制造业经济数据和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苏南制造业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007、2010和2013年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体系与分工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职能经历2007年的创新极化和2010年的创新扩散效应后,逐渐形成以苏州为中心,南京、无锡为副中心的三级塔形结构。苏南创新中心南京不断向外分化制造业创新职能,苏南城市制造业各部门创新分工明显。针对以上研究规律,提出将苏州打造成区域综合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优化苏南制造业创新分工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 制造业 创新职能 创新体系 创新分工
下载PDF
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拉昌 赵彩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9-1488,共10页
从城市知识存量和知识基础设施2方面构建了城市知识环境指数,测度了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空间格... 从城市知识存量和知识基础设施2方面构建了城市知识环境指数,测度了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知识环境指数空间格局呈现东中西部依次下降,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及主要城市群的城市具有较高的知识环境指数;2)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因素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城市知识环境指数越高,创业活动越活跃;3)城市知识环境对创业活动的作用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城市高于中西部城市,同一地区的省会及以上级别的城市高于一般地级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知识环境 创业活动 知识存量 知识基础设施 中国
下载PDF
推动园区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2019(第四届)京津冀开发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专家发言摘编 被引量:4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肖金成 +3 位作者 陈耀 张召堂 吕拉昌 陈文丰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0年第2期7-14,共8页
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高质量高品质的园区。高质量高品质开发区是绿色生态开发区、平安韧性开发区、创新发展开发区和数字智慧开发区。体制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和动力所在。通过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 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高质量高品质的园区。高质量高品质开发区是绿色生态开发区、平安韧性开发区、创新发展开发区和数字智慧开发区。体制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和动力所在。通过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抢稀缺的人、抓核心技术、造磁吸环境是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抓手。通过实现"四个转变"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成本优势向质量效益优势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开发区转型升级。管理机构市场化、治理结构市场化、管理机制市场化、内部运营市场化、社会管理市场化是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开发区治理现代化 高品质园区 论坛 发言摘编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技术创新影响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异与机理 被引量:18
19
作者 辛晓华 吕拉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在全域和局域尺度分析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在此基础上,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影响程度的地区差异,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在全域和局域尺度分析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在此基础上,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影响程度的地区差异,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二者在全域尺度上存在正向的空间关联,在局域尺度上正向和负向关联并存,具有高创新−高污染、低创新−低污染、高创新−低污染、低创新−高污染4种集聚类型。②所有城市的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均存在负向影响,影响程度呈现出由东向西渐次递增的空间分异格局,现有样本计算结果有条件地支持EKC曲线,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发展。③环境污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均能强化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环境污染 空间分异性 地理加权回归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中国城市创新重心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辛晓华 吕拉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9,共7页
创新重心的演变是创新发展格局变化的直观体现,对透视创新空间发展的规律及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数据,运用重心分析模型,从移动轨迹、移动方向、移动距离以及与几何中心的偏离等层面分析2001—2016年... 创新重心的演变是创新发展格局变化的直观体现,对透视创新空间发展的规律及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数据,运用重心分析模型,从移动轨迹、移动方向、移动距离以及与几何中心的偏离等层面分析2001—2016年中国城市创新重心的演变特征,并从区域发展政策、相对创新发展速度、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创新环境4个方面分析创新重心演变的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2001—2016年中国城市创新重心大体呈现西北—东南—西南—东南向的倒“S”弧形移动轨迹,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创新发展的南北差异导致城市创新发展存在明显的“重心偏离”。区域发展政策、相对创新发展速度、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创新环境的差异是导致中国城市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 创新重心 演变规律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