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传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兼述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策略 被引量:55
1
作者 文秋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3,共7页
国际传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三者之间的层级关系是国家语言能力包括国家话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包括国际传播能力。从三者的关系来看,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应该是外语专业(包括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使命。为顺利完成这一使... 国际传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三者之间的层级关系是国家语言能力包括国家话语能力,国家话语能力包括国际传播能力。从三者的关系来看,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应该是外语专业(包括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使命。为顺利完成这一使命,建议采用“双轮驱动”策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语言教育”与“传播教育”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语言能力 国家话语能力 国际传播能力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研究综观 被引量:28
2
作者 何伟 高然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通过梳理生态语言学的缘起、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明晰其现存问题,从而为其发展指明方向。研究发现,早期语言学家对语言多样性及语言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为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语言学研究的"... 本文通过梳理生态语言学的缘起、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明晰其现存问题,从而为其发展指明方向。研究发现,早期语言学家对语言多样性及语言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为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逐渐形成。目前,生态语言学研究呈现出地域不断扩大、范式趋于融合、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仍存在研究对象不尽明确、研究方法尚不系统、研究范围边界不清等问题,有待学界的共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缘起 发展历程 研究现状 现存问题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何伟 刘佳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7-80,共14页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新加坡华文主流媒体《联合早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解读,目的在于探讨新加坡华文媒体所代表的华人社团如何表征及认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发现,新加坡华文媒体主要通过动...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新加坡华文主流媒体《联合早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进行解读,目的在于探讨新加坡华文媒体所代表的华人社团如何表征及认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发现,新加坡华文媒体主要通过动作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交流过程,通过赋予“中国”“一带一路”及“中新”施事、载体、认知者或意愿表现者、交流方等参与者角色,以及通过赋予“新加坡”施事、受事、载体、意愿表现者和情感表现者、交流方等参与者角色,表征了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将对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表达了新加坡十分重视与中国在多领域合作的意向。这种表征反映了新加坡华人社团对中国及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对中新合作的肯定以及在中新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早报》 “一带一路” 及物性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国家语言能力内涵高层论坛召开
4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4,共1页
4月2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国家语言能力内涵高层论坛"。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言。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指出,探讨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助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可... 4月2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举办"国家语言能力内涵高层论坛"。教育部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言。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指出,探讨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助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可以指导国家语委"十三五"规划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内涵 国家语言 语言能力 国家语委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 司副 内在能力 研究中心 戴曼纯
下载PDF
论外在学术语言和内在学术语言——兼及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14
5
作者 文秋芳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4,共11页
近年来关于学术国际话语权中语言权问题的研究,鲜有论及学术产品生产过程中学者学术思维层面所使用某种语言的作用。事实上这种隐藏在学术思维层面的语言以及构建于其上的概念体系,对于提高中国学术话语权发挥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如果... 近年来关于学术国际话语权中语言权问题的研究,鲜有论及学术产品生产过程中学者学术思维层面所使用某种语言的作用。事实上这种隐藏在学术思维层面的语言以及构建于其上的概念体系,对于提高中国学术话语权发挥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如果中国学者的学术思维长期被以英文为载体的概念所占领,将严重影响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外在学术语言与内在学术语言这一对新概念。就前者而言,英文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处于“霸权”地位,中国学界对此已有充分讨论,并提出“中英文双语发表”和“中文优先发表”两个应对之策;而对后者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以亲身经历为例,展现自我学术思维对语言依赖状况的变化过程,反思内在学术语言对学术创新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多年海外学习的经历使作者大脑中建立了基于英文的概念体系,其积极作用是帮助作者获得最新的学科知识;其负面作用是自我学术思维受该概念体系支配,并依赖于此开展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当认识到这一负面影响时,作者便努力冲破自我学术思维中英文“称霸”的局面,致力于构建平衡互动的中外学术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可以为提高中国学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隐性话语空间,同时有利于推进中国学术国际化进程。作者带领团队提出的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产出导向法”,则是平衡互动体系一个有益的应用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国际话语权 外在学术语言 内在学术语言 学术创新
下载PDF
论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文斌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关于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的关系,学界虽偶有共识,也不乏灼见,但始终缺乏较为系统的陈述。本文认为,语言学的一切研究成果,皆有可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成为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来源或灵感。本文开篇简述了本文的立意,以此为起点,分... 关于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的关系,学界虽偶有共识,也不乏灼见,但始终缺乏较为系统的陈述。本文认为,语言学的一切研究成果,皆有可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成为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来源或灵感。本文开篇简述了本文的立意,以此为起点,分述了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10个维度的关系。本文提出,外语教育归根结蒂是语言的教育。没有语言学研究做基底的外语教育研究,极有可能会成为一只跛脚鸭。外语教育研究若纯然置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于不顾,那就难以称为真正的外语教育研究。语言学虽非万能,但没有语言学,外语教育研究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加深对语言学在外语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必然裨益于外语教育研究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进一步丰富其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外语教育 10个维度 关系
原文传递
学术国际话语权中的语言权问题 被引量:35
7
作者 文秋芳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5,共10页
近年来有关学术国际话语权的讨论很多,但鲜有涉及语言权问题,主要原因是学术权力与语言权力重叠,导致语言权力被"遮蔽"。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学术创新、强势英语、传播平台、学术影响"这四大因素形成循环,产生马太效... 近年来有关学术国际话语权的讨论很多,但鲜有涉及语言权问题,主要原因是学术权力与语言权力重叠,导致语言权力被"遮蔽"。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学术创新、强势英语、传播平台、学术影响"这四大因素形成循环,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学术权力和语言权力不知不觉地合二而一,相互强化,形成学术-英语霸权复合体。国家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是影响学术国际话语权中的语言权的宏观因素;学术语言政策和学者对语言权的意识则是中观因素。当前我国已具备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的宏观基础。中国学者和语言政策制定者必须首先觉醒,行动起来,为中文在国际学术领域中争得应有地位。建议在三方面采取行动。(1)制定明确的学术语言政策,力争用30年使中文成为世界第二通用学术语言;(2)提高中文学术创新能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3)政府和学者协同发力,实现国内外创新知识同步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国际话语权 语言权 中文地位 学术语言政策 创新知识双循环
下载PDF
生态哲学观下语言暴力的界定、成因及防治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伟 刘佳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3,共10页
语言暴力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其防治迫在眉睫。文章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根据“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对语言暴力进行界定,认为语言暴力指因生态系统失衡而导致发话人发出令受话人心理上产生羞辱感、恐惧感等负面情绪的话... 语言暴力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其防治迫在眉睫。文章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根据“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对语言暴力进行界定,认为语言暴力指因生态系统失衡而导致发话人发出令受话人心理上产生羞辱感、恐惧感等负面情绪的话语;其根本成因在于各类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的不和谐、不共生,具体表现为语言生态系统、人际关系生态系统、思想道德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和法律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失衡;防治语言暴力的根本措施在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共生,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注重多元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暴力 生态哲学观 界定 成因 防治
下载PDF
从名词的数量范畴看汉英语言的生态性 被引量:8
9
作者 何伟 马宸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2,112,共7页
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审视汉语和英语名词数量范畴的表征形式,目的是探究两种语言的内在生态性。本文发现:汉语不强调名词本身的"数",而普遍借用量词表征数量意义,凸显了一切事物皆可被量化的特点,是易于度量和计量的语言。... 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审视汉语和英语名词数量范畴的表征形式,目的是探究两种语言的内在生态性。本文发现:汉语不强调名词本身的"数",而普遍借用量词表征数量意义,凸显了一切事物皆可被量化的特点,是易于度量和计量的语言。英语名词具有可数与不可数特征,其使用区分为单数和复数,表明英语将某些事物可数而某些事物数之不尽的概念根植于使用者的思维。这些差异反映了汉语对事物数量的表征形式较具生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汉语数量范畴 英语数量范畴 表征形式 生态性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之十九大报道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伟 马子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基于媒体议程设置概念,发展了媒体报道宏观评价系统;以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阐明了媒体报道微观评价系统。在此前提下,文章对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有关十九大的报道进行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目的是揭示澳... 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基于媒体议程设置概念,发展了媒体报道宏观评价系统;以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为基础,阐明了媒体报道微观评价系统。在此前提下,文章对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有关十九大的报道进行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目的是揭示澳媒对十九大的评价特点。研究发现:宏观层面,澳媒对大会的重要客体关注不够,在有限的报道中,对其各属性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侧重或忽视;微观层面,所有评价资源中破坏性资源占比过半,且多数有益性资源受到破坏性资源的反驳或否定,多数模糊性或中性资源服务于破坏性资源,报道总体呈现破坏性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评价系统 澳大利亚主流媒体 十九大报道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及其分支生态文体学——安德鲁·格特力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伟 安德鲁·格特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文章系对香港岭南大学英语学院荣誉教授安德鲁·格特力教授(Andrew Goatly)的访谈。他主要的研究兴趣涉及生态批评话语分析、隐喻、文体学、语言幽默等,代表著作包括《隐喻语言》(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1]、《"洗脑&quo... 文章系对香港岭南大学英语学院荣誉教授安德鲁·格特力教授(Andrew Goatly)的访谈。他主要的研究兴趣涉及生态批评话语分析、隐喻、文体学、语言幽默等,代表著作包括《隐喻语言》(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1]、《"洗脑":隐喻及隐含的意识形态》(Washing the Brain:Metaphor and Hidden Ideology)[2]、《文体学探索》(Explorations in Stylistics)[3]、《意义与幽默》(Meaning and Humour)[4]等。访谈涉及生态语言学的学科属性、词汇语法"绿色语法"、分支生态文体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生态文体学 安德鲁·格特力教授(Andrew Goatly)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伟 马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6-45,共20页
为满足生态话语分析的需求,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的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了生态化的审视和拓展。本文指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系统包括三个处于合取关系的子系统:一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依据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 为满足生态话语分析的需求,本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的衔接与连贯理论进行了生态化的审视和拓展。本文指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衔接与连贯系统包括三个处于合取关系的子系统:一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依据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二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内容的外部条件,即对话语的生态取向有着必然影响的语域三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是作为话语生态取向判断内容的内部衔接手段,即在语篇的推进中起组织作用的及物性、语气、时态和语态、指称、替代和省略、连接、重复和搭配、修辞以及语音语调,它们的使用和变换特点或传递一定的生态取向,或使生态取向产生程度上的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衔接与连贯 生态哲学观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 被引量:39
13
作者 何伟 马子杰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8,共11页
评价系统关注语言系统内评价资源的本体意义,应用于生态话语分析时,需要在生态视角下进行拓展和延伸。鉴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比较适合各种生态话语分析的生态哲学观,即"多元和谐,交互共生",接着就评价系统内的态度系统增加了... 评价系统关注语言系统内评价资源的本体意义,应用于生态话语分析时,需要在生态视角下进行拓展和延伸。鉴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比较适合各种生态话语分析的生态哲学观,即"多元和谐,交互共生",接着就评价系统内的态度系统增加了情感缘起、判断标准和鉴赏对象三个特征,就介入系统增加了介入取向、介入来源和介入内容三个特征,就级差系统增加了级差参考特征。这样,得以拓展和延伸后的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与生态哲学观形成合取关系,从而共同构成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评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生态哲学观 评价系统 生态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生态话语分析”:韩礼德模式的再发展 被引量:30
14
作者 何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7,共8页
作为生态语言学学科的一个主要范式,韩礼德模式聚焦语言对环境的影响,自提出到现在已有30年的历史。本文从范式的内涵即观察角度、基本假设、概念体系与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考察,目的是对发展至今的韩礼德模式进行界定,... 作为生态语言学学科的一个主要范式,韩礼德模式聚焦语言对环境的影响,自提出到现在已有30年的历史。本文从范式的内涵即观察角度、基本假设、概念体系与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考察,目的是对发展至今的韩礼德模式进行界定,并给予其一个明确而自足的名称"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初始阶段尚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体系;在第二个阶段发展比较充分,但存在概念体系的不稳定等问题;在第三个阶段发展趋于成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研究范式 韩礼德模式 生态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逻辑关系系统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伟 程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9,160,共10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的逻辑关系系统关注语言系统中逻辑资源的本体意义,应用于生态话语分析时,需在生态视角下进行拓展。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为逻辑关系系统中的逻辑配列关系系统增加逻辑配列顺序与表征方式两个特征,为扩展逻辑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的逻辑关系系统关注语言系统中逻辑资源的本体意义,应用于生态话语分析时,需在生态视角下进行拓展。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为逻辑关系系统中的逻辑配列关系系统增加逻辑配列顺序与表征方式两个特征,为扩展逻辑语义关系系统增加扩展取向与缘起两个特征,为投射逻辑语义关系系统增加投射者角色、投射标记范畴和投射缘起三个特征。如此,经生态拓展后的三个逻辑关系子系统与具有普适性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生态哲学观形成合取关系,共同构成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逻辑关系系统。经例证阐释,本文认为此逻辑关系系统应适用于各种生态话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逻辑关系系统 逻辑配列关系系统 逻辑语义关系系统 生态哲学观
原文传递
合作型/对立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拓展框架构建——对Chilton话语空间理论的调适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倩 文秋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2,38,共6页
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话语实践根据权力主体间的关系可分为对立型外交话语与合作型外交话语。当前时代背景下倡导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中国“和合”话语是合作型外交话语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政治外交话语的研究主要关注话语的对立性特征,... 国际关系中的外交话语实践根据权力主体间的关系可分为对立型外交话语与合作型外交话语。当前时代背景下倡导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中国“和合”话语是合作型外交话语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政治外交话语的研究主要关注话语的对立性特征,而对合作型外交话语的研究和系统性解读不足。从认知话语分析的空间概念化视角看,合作型外交话语应呈现与对立型外交话语不同的空间表征形式,Chilton话语空间理论以二元分界的空间概念化仅能解释后者而不适用于前者。本文对Chilton话语空间理论进行调适,形成适用于合作型外交话语的话语空间研究拓展框架,以期丰富话语空间研究的理论内涵和应用范围,同时服务于倡导合作共赢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国际融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型外交话语 话语空间 空间概念化 认知话语分析 中国话语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交叉验证的现代英汉进行体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祝丽丽 王文斌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0,共9页
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与可比语料库的语料交叉验证,对比分析现代英汉进行体。主要发现有四:1)英汉进行体相互对应率较低,英语进行体的标记程度高于汉语进行体;2)原创英语1(OE)和原创英语2(OE)的进行体频率较为接近,而翻译汉语(TC)与原创汉... 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与可比语料库的语料交叉验证,对比分析现代英汉进行体。主要发现有四:1)英汉进行体相互对应率较低,英语进行体的标记程度高于汉语进行体;2)原创英语1(OE)和原创英语2(OE)的进行体频率较为接近,而翻译汉语(TC)与原创汉语(OC)进行体的整体频率虽貌似一致,实际却差异显著,TC中“在V”的频率高于OC,“V着”的频率低于OC;3)OE与OE的进行体高频动词高度一致,且主要为动态动词;TC进行体高频动词与OC略有差异,但仍以相似性居多;4)OE进行体的各句法功能占比排序与OE几乎一致,主句谓语位居第一;TC进行体的句法功能与OC存在显著差异,但以状语做背景的比例都高于OE和OE的进行体。这些发现反映了英汉进行体的时空性差异,归根究底是英语民族思维的强时间性和汉语民族思维的强空间性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交叉验证 进行体 相互对应率 强时间性 强空间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