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和欧盟对网络空间“被遗忘权”的不同态度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兵 展江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3-70,共8页
一般认为,在数字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个人、朋友、记者、商业机构、政府,甚至陌生人都可能成为个人信息的披露者,且这些信息会被互联网永远铭记。对个人隐私的事先预防性控制已经难以奏效,隐私保护不得不走向事后补... 一般认为,在数字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个人、朋友、记者、商业机构、政府,甚至陌生人都可能成为个人信息的披露者,且这些信息会被互联网永远铭记。对个人隐私的事先预防性控制已经难以奏效,隐私保护不得不走向事后补救,"被遗忘权"就是事后补救的一种典型方式。但是其普适性却是一个争议性问题,欧盟和美国这两个典型的西方司法区域就对"被遗忘权"有着显著不同的接纳态度,本文阐释这种差异及其原因,冀以提供参考,深化理解我国法律新确立的"删除权"并推动其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遗忘权 删除权《网络安全法》隐私权
原文传递
媒体为何被判罚逾百万赔偿金?——360公司诉“每经”名誉侵权案解读之二 被引量:2
2
作者 展江 王锦东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1-57,共7页
本文围绕360公司诉"每经"名誉侵权案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分别对侵权报道的损害分析与认定、法人名誉权案中的赔偿法律依据、惩罚性损害赔偿在新闻官司中的运用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新闻侵害法人名誉权案中商誉... 本文围绕360公司诉"每经"名誉侵权案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分别对侵权报道的损害分析与认定、法人名誉权案中的赔偿法律依据、惩罚性损害赔偿在新闻官司中的运用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新闻侵害法人名誉权案中商誉损害数额确定难度大的情形,提出此类案件中可有条件地运用惩罚性损害赔偿机制,并需以确定补偿性损害赔偿金额为前提,明确合适比例。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360公司诉"每经"案中的高额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将给予媒体一个重要的启示:严格遵守法律、恪守职业规范,以便更好地行使其舆论监督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公司诉“每经”案 惩罚性损害赔偿 恶意 舆论监督 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