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汉学 继往开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西平 潘琳琳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 2016年第1期10-18,共9页
潘琳琳:感谢张老师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据我个人不完全了解,您曾追随国学大家任继愈先生,任先生对您为人与为学方面是否有所影响?请您介绍一下任先生对您的影响。张西平:我原来研究西方哲学,后来在任先生的引领下转向中国哲学... 潘琳琳:感谢张老师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据我个人不完全了解,您曾追随国学大家任继愈先生,任先生对您为人与为学方面是否有所影响?请您介绍一下任先生对您的影响。张西平:我原来研究西方哲学,后来在任先生的引领下转向中国哲学研究。任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对我的学术研究起到了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外国语大学 海外汉学 访谈录 教授 中国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 学术研究 任继愈
下载PDF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2
作者 张西平 《基督宗教研究》 1999年第1期40-45,共6页
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11月,我也是这时从北京图书馆调到北外工作的。乍一听,海外汉学似乎和中国天主教史研究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并非如此。自罗明坚1582年12月27日进入肇庆始,就拉开了明清间天主教人华的序幕,尤其当利玛窦1... 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6年11月,我也是这时从北京图书馆调到北外工作的。乍一听,海外汉学似乎和中国天主教史研究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并非如此。自罗明坚1582年12月27日进入肇庆始,就拉开了明清间天主教人华的序幕,尤其当利玛窦1601年进京定居,成为万历皇帝的门客以后,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天主教人华对中西双方形成了两件影响各自社会发展历程的大事,一是'西学东渐',即来华耶稣会士把西方科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门客 肇庆 中心 影响 社会 汉学 科技 图书馆
原文传递
树立文化自觉,推进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西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共5页
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是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进展,是我国人文科学学术观念的重要转变与最重大提升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原则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应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用学术史的方法展开海... 对海外汉学的研究是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进展,是我国人文科学学术观念的重要转变与最重大提升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海外汉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原则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应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下,用学术史的方法展开海外汉学的研究,将比较文化的方法作为分析的理论,开辟对西方文化史中的东方因素的研究,并通过对海外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动,揭示中国近代学术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海外汉学 中西文化 东方主义
下载PDF
菲律宾早期的中文刻本再研究——以《新编格物穷理便览》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西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73-80,共8页
本文研究了西班牙进入菲律宾后最早的4个中文刻本,尤其是其中之一的《新编格物穷理便览》一书的结构、著者、成书和术语等问题,并首次公布了书中所附的西班牙文献的翻译。
关键词 菲律宾 中文刻本 西班牙来华传教士
下载PDF
研究国外语言推广政策,做好汉语的对外传播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西平 柳若梅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7,共9页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面对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升温,作为母语国的汉语推广者,应研究发达国家推广自己语言的历程,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推广方针政策。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语言的推广历程的总结与研...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面对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升温,作为母语国的汉语推广者,应研究发达国家推广自己语言的历程,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推广方针政策。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语言的推广历程的总结与研究,分析汉语走向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希望对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政策的制定及工作的展开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推广政策 语言推广历程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典籍外译研究的跨文化视角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西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2,共6页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 中国典籍的西译绝不仅仅是知识论的问题,它涉及到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对翻译的重新理解以及对西方汉学如何认识。文本从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外译历史和实践做出宏观的研究和展望;梳理了中国文化典籍走向西方世界的400年历史的基本脉络,总结其规律和方法,以求获得历史的智慧,为中国文化经典的对外传播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跨文化 典籍外译 中西文化关系 传播主体
下载PDF
《葡华辞典》中的散页文献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西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现藏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葡华辞典》是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史上最早、最重要的一份历史档案,本文首次全面公布了《葡华辞典》的档案散页,并依据这些散页确定《葡华辞典》的作者主要应是罗明坚,而不是利玛窦,并对学界所讨论的《葡华辞... 现藏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葡华辞典》是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史上最早、最重要的一份历史档案,本文首次全面公布了《葡华辞典》的档案散页,并依据这些散页确定《葡华辞典》的作者主要应是罗明坚,而不是利玛窦,并对学界所讨论的《葡华辞典》和《汉葡辞典》的关系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利玛窦 《葡华辞典》 散页
下载PDF
清朝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及其儒学译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莹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中庸》 概念译介
下载PDF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西方当代中国研究——以《中国季刊》(1960-1969)为个案 被引量:5
9
作者 管永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20,共8页
《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是西方最早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学术刊物,长期以来在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和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对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学术期刊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 《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是西方最早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学术刊物,长期以来在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和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对国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学术期刊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季刊》1960-1969年间357位作者的国别、部门、职业、身份、职称、研究领域和专长进行分类统计,对其发表的449篇论文、367篇书评进行归纳分析,初步总结了60年代《中国季刊》的作者概况、研究重点、研究特色与缺憾不足,为深入了解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季刊》 60年代 西方当代中国研究
下载PDF
索隐派的代表人物白晋沉寂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西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 白晋是法国来华传教士的代表性人物,在康熙的支持下,他长年从事《易经》研究。在《易经》的研究中,他沿着欧洲索隐派神学传统,开创了对《易经》的索隐派解释,将《易经》与《圣经》合一解释,企图用这种方法化解礼仪之争以来天主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白晋的做法在来华耶稣会士内部引起争论。最终,虽然康熙仍然支持白晋继续研读《易经》,但白晋的全部作品在耶稣会内部遭到了封杀,白晋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依据梵蒂冈图书馆所藏的重要文献,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晋 耶稣会 《易经》 索隐派 中国礼仪之争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卜德(Derk Bodde)的秦史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钧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美国汉学家卜德(Derk Bodde)是西方最早研究中国秦代的学者,他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第一个统一者:从李斯的一生研究秦代》填补了西方学者秦代研究的空白;他执笔的《剑桥中国秦汉史》"秦国和秦帝国"一章... 美国汉学家卜德(Derk Bodde)是西方最早研究中国秦代的学者,他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第一个统一者:从李斯的一生研究秦代》填补了西方学者秦代研究的空白;他执笔的《剑桥中国秦汉史》"秦国和秦帝国"一章认为秦帝国虽然时间短暂,但历史意义重大;他将《史记》中和秦代关系最为密切的四个传记翻译成英文并成书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德 秦史 李斯
下载PDF
文化视阈下英国旅行文学的叙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丽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4,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主要从文化意识投射、他者化再现和异国形象这些视角阐释旅行文学,不断地叩问旅行文学的再现政治。而事实上,旅行文学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其他文类一样,有着自身的叙事传统与文学性。本文考察英国旅行文学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主要从文化意识投射、他者化再现和异国形象这些视角阐释旅行文学,不断地叩问旅行文学的再现政治。而事实上,旅行文学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其他文类一样,有着自身的叙事传统与文学性。本文考察英国旅行文学的叙事嬗变轨迹,旨在揭示旅行文学内在发展上兼具客观真实与主观虚幻、科学与传记于一体的动态复杂的叙事特点及其所昭示的英国文化发展的谱系与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旅行文学 叙事
下载PDF
马若瑟语言研究代表作《汉语札记》之版本流变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研究代表作Notitia Linguae Sinicae(《汉语札记》,1728)是世界上第一部同时介绍官话白话和文言的语法著作,被誉为西洋汉语语法研究源头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西方汉语研究史和西方汉学史都产生了深刻影...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研究代表作Notitia Linguae Sinicae(《汉语札记》,1728)是世界上第一部同时介绍官话白话和文言的语法著作,被誉为西洋汉语语法研究源头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西方汉语研究史和西方汉学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以往针对该书的研究往往借助于英译本,没有或很少对该书的原始手稿及拉丁文刊本、英译本进行细致的文本史考察,在研究的准确性和材料的权威性方面有一定欠缺。本文利用欧藏《汉语札记》的几份原始手稿,力图梳理与这部作品相关的基本史实,建立传本之间的谱系关系,初步解决了该书版本学上的几个重要疑点,厘清了该书版本的传承流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马若瑟 《汉语札记》 手稿 版本流变
下载PDF
对新世纪汉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雪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68-73,共6页
海外中国学也好,海外汉学也好,是一个学科领域,而不是一个学科。这个学术领域包括了若干个各种各样的学科和专业。因此,没有谁可以说囊括中国研究的所有领域。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精细,政治介入学术越来越深,海外汉学的研究领域... 海外中国学也好,海外汉学也好,是一个学科领域,而不是一个学科。这个学术领域包括了若干个各种各样的学科和专业。因此,没有谁可以说囊括中国研究的所有领域。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精细,政治介入学术越来越深,海外汉学的研究领域扩张了很多。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成分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在汉学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汉学的意识和理念、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的重建、汉学的实际研究效应几方面做具体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中国学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的研究初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西平 《海外华文教育》 2001年第4期12-22,共11页
西方人早期(1500-1898)汉语学习史是一个长期未被注意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我们对西方人的汉语教学大体是从这时开始的。本文简述了这一时期西方人汉语学习的阶段、特点,初步揭示了这一历史过程的学术意义,以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史和西方人汉... 西方人早期(1500-1898)汉语学习史是一个长期未被注意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我们对西方人的汉语教学大体是从这时开始的。本文简述了这一时期西方人汉语学习的阶段、特点,初步揭示了这一历史过程的学术意义,以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史和西方人汉语学习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教材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古代歌谣研究中的中外诗学对话
16
作者 陈倩 顾钧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随着文化人类学等西方社会科学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多被采用,中国古代歌谣因其原发性价值而备受海外中国学重视。中国学者也在吸收西学及海外中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传统,并与海外学界对话,进一步促发了海外中国研究的更新机制。... 随着文化人类学等西方社会科学在文学研究中越来越多被采用,中国古代歌谣因其原发性价值而备受海外中国学重视。中国学者也在吸收西学及海外中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传统,并与海外学界对话,进一步促发了海外中国研究的更新机制。文章试从两方面推进以往的研究:其一,对中外有代表性的中国古歌谣研究进行梳理,描述中外学界之间、双方各自内部的对话,并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下分析各家理论、方法的特色。其二,反思海外中国学所遭遇的困境,展现大小传统同源,理性与浪漫、叙事与抒情复杂交融的中国早期文明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古歌谣 文化人类学 诗学对话
下载PDF
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写在《神奇的土地》出版之际
17
作者 张西平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0-84,共5页
在全球化的当下,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渐渐地热了起来。因为只有在1500--2000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叙述中,全球化的一些本质才会显现出来。从晚明以后,对中国的研究都已经不能仅仅固守中国本土的传统,晚明所传人的西学已经... 在全球化的当下,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渐渐地热了起来。因为只有在1500--2000年这样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叙述中,全球化的一些本质才会显现出来。从晚明以后,对中国的研究都已经不能仅仅固守中国本土的传统,晚明所传人的西学已经成为揭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变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但学界在对“西学东渐”研究充满热情的时候,对由来华传教士所开启的“中学西传”历史的研究要相对薄弱一些,当然近年来关于“中学西传”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也有了一些,不过相比之下是无法和数量庞大的对“西学东渐”的历史研究成果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奇的土地》 奠基之作 汉学研究 “西学东渐” 出版 早期 欧洲 历史叙述
下载PDF
试论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与儒家基督徒之学术交往——以马若瑟与刘凝为中心
18
作者 李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刘凝是清初江西的儒学家,天主教徒,宋元之际著名学者刘壎之后裔,编撰了17世纪中文天主教书籍序跋集《天学集解》。马若瑟是康熙年间来华传教士,耶稣会"中国索隐派"的重要代表,传教士中的汉学大家。马若瑟在江西传教时,与刘凝... 刘凝是清初江西的儒学家,天主教徒,宋元之际著名学者刘壎之后裔,编撰了17世纪中文天主教书籍序跋集《天学集解》。马若瑟是康熙年间来华传教士,耶稣会"中国索隐派"的重要代表,传教士中的汉学大家。马若瑟在江西传教时,与刘凝结下深厚友谊。刘凝在小学考据方面的治学风格影响了马若瑟对中国语言与经典的研究。通过考证刘凝与马若瑟的学术交往,重点分析两人在基督信仰、治学方法与经学研究几个方面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揭示出身处文化夹缝之中的儒家基督徒与来华传教士,如何诠释中国的文本和思想,弥合中西文化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凝 马若瑟 儒家基督徒 来华传教士
下载PDF
西方中世纪季节辩论诗初探——以《冬天与春天》为中心
19
作者 顾钧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6-49,共4页
季节的变换是西方中世纪辩论诗的重要主题。本文以勃真(Nicholas Bozen)的《冬天与春天》(Del’Yver et de l’Este)一诗为研究中心,分析了西方中世纪辩论诗的特点,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宗教象征寓意。在此基础上,还简要讨论了中国古代辩... 季节的变换是西方中世纪辩论诗的重要主题。本文以勃真(Nicholas Bozen)的《冬天与春天》(Del’Yver et de l’Este)一诗为研究中心,分析了西方中世纪辩论诗的特点,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宗教象征寓意。在此基础上,还简要讨论了中国古代辩论诗与西方中世纪辩论诗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天与春天》 辩论诗 宗教象征 季节变换
下载PDF
东方智者的话语——19世纪初期第一部英译《论语》之历史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太一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126,共6页
儒家经典的西译之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通影响巨大,而至今已有几十种版本的英译《论语》在其间作用斐然。本文旨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探寻英译《论语》的源头,聚焦19世纪初期由英国浸信会传教士马士曼在印度塞伦坡完成出版的第一部英... 儒家经典的西译之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通影响巨大,而至今已有几十种版本的英译《论语》在其间作用斐然。本文旨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探寻英译《论语》的源头,聚焦19世纪初期由英国浸信会传教士马士曼在印度塞伦坡完成出版的第一部英译《论语》(上半卷);以一手档案资料为依托,结合其历史背景考察其翻译策略,独有创新及译本影响,以期呈现早期"中学西传"之历史样貌,并于今日之中西跨文化交流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论语》 马士曼 中文学习 朱子集注 跨文化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