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藏》编纂随劄——目录版本校勘六则
1
作者 李暢然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498-520,共23页
本札记涉及目录版本者三,涉及校勘者三。涉及目录版本者以十三经注疏合刻本的书题、注疏撰人题为主题,讨论了十三经注疏因合刻而造成的书名困惑以及注疏撰人题的递嬗过程,指出合刻过程中书名经历了由单疏之名改题'注疏'、注疏... 本札记涉及目录版本者三,涉及校勘者三。涉及目录版本者以十三经注疏合刻本的书题、注疏撰人题为主题,讨论了十三经注疏因合刻而造成的书名困惑以及注疏撰人题的递嬗过程,指出合刻过程中书名经历了由单疏之名改题'注疏'、注疏撰人题经历了由单疏本之题与经注本之题的简单拼合,到因书名改题'注疏'而相应将疏撰人题调后与注撰人题并列,并将疏撰人由'某某撰'改题'某某疏',且削去结衔的过程。这些递嬗过程可以折射出今天习以为常的注疏合刻在性质上与丛书、与集注的异同。最后附带指出皇侃《论语义疏》从日传抄本转为刻本的过程中刻意模仿了注疏合刻的晚期风格,因此刻本改题《论语集解义疏》非谓皇疏名此,而意谓'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在语义上相当于'论语注疏'。涉及校勘者通过几个生动、典型的例子强调异文正误的判断宜慎而又慎,指出四库本《四书或问》多妄改,还提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直接受到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所附《考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疏合刻 经学史 目录版本学 《论语义疏》与《论语集解义疏》 校勘学 《四书或问》 清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原文传递
孙奇逢《四书近指》编纂与刊刻考略
2
作者 谷建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366-374,共9页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北学宗师,《四书近指》乃其晚年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本文以孙奇逢本人所著日记及自撰年谱的相关资料为基础,考察了《四书近指》成书及几次刊刻的具体情况,并对其初刻年代有所辨析。
关键词 孙奇逢 《四书近指》 版本
原文传递
赵岐的《孟子章句》及其孟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峻岫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308-323,共16页
赵岐的《孟子章句》是留存于世的唯一一部完整的汉代《孟子》注本,在汉代乃至整个孟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孟子章句》一书进行考察,无论是对于了解汉代注释成果还是孟学研究状况,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于孟子学... 赵岐的《孟子章句》是留存于世的唯一一部完整的汉代《孟子》注本,在汉代乃至整个孟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孟子章句》一书进行考察,无论是对于了解汉代注释成果还是孟学研究状况,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立足于孟子学研究的角度,除却对赵岐注《孟》的背景、原因以及《孟子章句》的体例作一说明外,着重考察了赵岐对孟子思想的认识、阐发及对孟子其人其书的评价。《孟子章句》对于《孟子》的流传以及孟学发展均起了积极作用,赵岐对孟子'亚圣'的评价及推崇开后世尊孟之先河,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岐 《孟子章句》 孟学 注本
原文传递
“他校”小议
4
作者 沙志利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521-533,共13页
'他校'是古籍校点中不可或缺的校勘手段。《儒藏》精华编稿件中,有些他校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择取了几种书稿中或新出校、或沿袭旧校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分五个专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他校要在充分占有数据、充分理解文意、充分了解... '他校'是古籍校点中不可或缺的校勘手段。《儒藏》精华编稿件中,有些他校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择取了几种书稿中或新出校、或沿袭旧校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分五个专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他校要在充分占有数据、充分理解文意、充分了解校本的前提下展开,庶几可以使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校 《十三经注疏》 版本 校本
原文传递
《尚书正义》校点质疑
5
作者 周粟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381-400,共20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了横排简体字版标点本《十三经注疏》,其后又于2000年出版了竖排繁体标点本。此版《尚书正义》在校勘和标点上尚有若干不当之处。在校勘上,底本的选择及校勘方法、校勘方式、校勘目的、校勘体例等方面都存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了横排简体字版标点本《十三经注疏》,其后又于2000年出版了竖排繁体标点本。此版《尚书正义》在校勘和标点上尚有若干不当之处。在校勘上,底本的选择及校勘方法、校勘方式、校勘目的、校勘体例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另外,由标点原则不明确、标点前后不统一、疏忽大意、不熟悉文献、不明文意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标点错误也多有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正义》校勘 标点 质疑
原文传递
《论语义疏》的体式与结构及其诠释学意义
6
作者 甘祥滿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266-290,共25页
皇侃《论语义疏》是今存唯一一部南朝'义疏体'著作。与魏晋以前的注释著作不同,它在文章体式及文本结构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在诠释学上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与章句、训说、注、义说等解经体式不同的是,义疏体汇集众家注释... 皇侃《论语义疏》是今存唯一一部南朝'义疏体'著作。与魏晋以前的注释著作不同,它在文章体式及文本结构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在诠释学上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与章句、训说、注、义说等解经体式不同的是,义疏体汇集众家注释,兼释经文与注文,并且保留有问答的形式,这就提高了解经者的地位和自由度,提升了'注'的重要性,也拓展了《论语》的意义生成空间。同时,《论语义疏》又有着经文、注文、疏文层层相裹的三重结构,这种结构特点使得《论语》原有的文本意义与后人注疏的意义相互渗透,也展现出其意义的历史生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疏 体式 结构 诠释学 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