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考述——兼论陆心源守先阁的藏书开放
1
作者 吴雪菡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29,116,共6页
陆心源将守先阁的藏书向社会开放是近代图书馆史上的重要事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并非陆心源捐进国子监书籍的目录,而是守先阁的藏书目录,且编写时间较早,能够反映守先阁前期的藏书开放状态。将《皕宋楼捐进书目》与... 陆心源将守先阁的藏书向社会开放是近代图书馆史上的重要事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皕宋楼捐进书目》并非陆心源捐进国子监书籍的目录,而是守先阁的藏书目录,且编写时间较早,能够反映守先阁前期的藏书开放状态。将《皕宋楼捐进书目》与守先阁的后期目录对勘,可发现守先阁的藏书持续增补,体现出宣扬经世新学、保存传统典籍、关注日用民生的运营主旨,当是受到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陆氏守先阁无偿为社会提供读书借阅服务,且引进图书考虑读者需求、响应时代号召,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已具备公共图书馆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皕宋楼捐进书目》 陆心源 守先阁
下载PDF
原本《玉篇》殘卷徵引《毛詩》用字的複雜性——兼及小學文獻的引書問題
2
作者 李林芳 《文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2,共18页
原本《玉篇》殘卷大量引及《毛詩》,且與今本《毛詩》多有不同。通盤分析相關材料,發現《殘卷》中的多條《毛詩》引文應直接源自《説文》引《詩》,且總體上看,所引《毛詩》具有明顯的使用本字、使用正體的傾向。再進一步分析《殘卷》所... 原本《玉篇》殘卷大量引及《毛詩》,且與今本《毛詩》多有不同。通盤分析相關材料,發現《殘卷》中的多條《毛詩》引文應直接源自《説文》引《詩》,且總體上看,所引《毛詩》具有明顯的使用本字、使用正體的傾向。再進一步分析《殘卷》所引《毛詩》的性質,認爲《殘卷》中的部分《毛詩》引文—主要爲與今本《毛詩》相異者—應非真實存在過的《毛詩》文本;《殘卷》在徵引《毛詩》時參考了前代字書,同時注重使用本字和正體;在具體操作上,一者改易來源,將《詩》改標爲《毛詩》;二者改易引文,將其中(涉字頭)的假借和異體大都改换爲本字和正體。《殘卷》中的《毛詩》引文既有某本《毛詩》文本用字,又有《説文》引《詩》用字,還有改易後的詞之本字、字之正體。至於《殘卷》爲何將大量引文標記爲《毛詩》,很可能是出於突顯並區分某家故訓之意圖。類似現象在其他小學文獻的引《詩》文本中也能見到。在使用小學文獻的書證校勘字形及考察文本面貌時,應充分考慮其中的複雜情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本《玉篇》殘卷 《毛詩》 引文 小學文獻
下载PDF
《永乐大典》引《礼记》辑考--兼议《永乐大典》“三礼”文献的辑佚参考系
3
作者 高树伟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永乐大典》两次纂修,决定了其辑录《礼记》相关文献,至少有四个层次:其一,汇集《礼记》序跋、总论、诸儒传授源流等文献;其二,鬼神、仁、五行、礼等字/词下,以“五经言/论某”体例撮集《礼记》相关文本;其三,将《礼记》单篇分抄入各... 《永乐大典》两次纂修,决定了其辑录《礼记》相关文献,至少有四个层次:其一,汇集《礼记》序跋、总论、诸儒传授源流等文献;其二,鬼神、仁、五行、礼等字/词下,以“五经言/论某”体例撮集《礼记》相关文本;其三,将《礼记》单篇分抄入各韵目字下;其四,总叙以及诸事目下,多攀援前代政书、类书等汇编类典籍的框架,也有文本替换与扩充。四个层次文本的编纂方式、所据版本均有明显差异,这与《大典》两次纂修有关,尤其与第二次纂修中掌“三礼”纂修的副总裁高得旸的编纂思路密切相关。本文钩稽高得旸生平履历,综合《大典》目录、凡例,在校勘离析文本层次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从《大典》“三礼”文献的辑佚参考系,也提出了所辑佚文规范的标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永乐大典 类书 辑佚 辑佚参考系
原文传递
再论词与画的换位问题——基于宋元明绘画实物的词史考察
4
作者 叶晔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7,共16页
关于词与画的换位问题,不能局限于将子部、集部所见题画词作为论述的主体,而应将研究起点回溯至原始的绘画文献,确保词与画在观察、论述过程中的相对平衡。留有题词的宋元绘画固然可贵,但包括文人画、木版画等在内的明清绘画实物及其题... 关于词与画的换位问题,不能局限于将子部、集部所见题画词作为论述的主体,而应将研究起点回溯至原始的绘画文献,确保词与画在观察、论述过程中的相对平衡。留有题词的宋元绘画固然可贵,但包括文人画、木版画等在内的明清绘画实物及其题词,亦有反映词画关系之初始形态的重要价值。某些在唐宋词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置于明清图像文献的广阔视野下,有可能获得新的讨论空间与学术生命力。由此纵观中国词史,绘画思维对两宋文人词在词境、词法等层面的改进颇为显著;宋末词乐式微后,词文本在艺术鉴藏、俗文学流通等领域继续保持着对社会大众的开放度,并借小说中秘戏图词、戏曲中人物像题词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词体的画面呈现能力,亦成为“清词中兴”的隐性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词史 唐宋词史 宋元明 论词 相对平衡 词境 初始形态 换位
原文传递
千古同文——东亚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
5
作者 吴国武 《四库学》 2021年第1期53-78,281,共27页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古典学术的集成之作,前贤时彦多有论述。回顾近现代《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史,视角重心的转移、材料议题的更新和方法旨趣的变动一直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其中,视角重心的转移显得尤... 《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目录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古典学术的集成之作,前贤时彦多有论述。回顾近现代《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史,视角重心的转移、材料议题的更新和方法旨趣的变动一直影响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其中,视角重心的转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将视角重心转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演进,如果我们将文明史的视野由大清王朝拓展到整个东亚世界,《四库全书总目》的相关研究随之会有新的议题、新的材料,也会有新的方法、新的旨趣。本文即从《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背景和编撰过程、《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内容和功能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的东亚传播和文明史意义、回归经典与文明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东亚 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