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冶金考古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陈建立 梅建军 +1 位作者 潜伟 刘海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257,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冶金考古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学科学者纷纷参与中国冶金考古研究,在冶铜术起源与青铜冶铸体系形成、钢铁技术形成与发展、金银铅锡锌等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古代金属流通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田...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冶金考古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学科学者纷纷参与中国冶金考古研究,在冶铜术起源与青铜冶铸体系形成、钢铁技术形成与发展、金银铅锡锌等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古代金属流通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田野冶金考古与信息采集标准规范、古代金属材质与工艺及其流通研究关键技术、古代冶金与文明和国家起源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具有极大空间,有待于今后开展更多的冶金考古理论与方法、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本文对1974年以来的重大成果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青铜冶铸技术体系 钢铁技术体系 冶金与文明
下载PDF
大汉楚国的荣光——统一国家进程视野下的徐州西汉楚王陵
2
作者 韦正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是中国古代从分封制向大一统政权转变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古代从东西对峙格局向南北对峙格局转变的关键时刻。徐州地区的地理、资源优势和重要性随着中国文明进程而逐渐显露。西汉楚王国继承了先秦楚国和项羽的遗产,... 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是中国古代从分封制向大一统政权转变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古代从东西对峙格局向南北对峙格局转变的关键时刻。徐州地区的地理、资源优势和重要性随着中国文明进程而逐渐显露。西汉楚王国继承了先秦楚国和项羽的遗产,还由于刘邦出身于徐州,西汉楚王国不期而然获得了中国东部地区重心的地位,集聚了雄厚的实力,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显示了大汉楚国的荣光,至今仍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对峙 战国晚期 西汉早期 分封制 楚王陵 文明进程 楚国 徐州地区
下载PDF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流变及设计意匠 被引量:1
3
作者 俞莉娜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32-38,共7页
以宋金墓葬中的仿木构门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形制分类(即排比分期),将仿木构门窗的发展过程分为3期,主要表现为一门二窗的组合模式向格子门转变,整体呈现出从简练到复杂的演变路径;进而将墓葬仿木构门窗与《营造法式》《梓人遗制》两... 以宋金墓葬中的仿木构门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形制分类(即排比分期),将仿木构门窗的发展过程分为3期,主要表现为一门二窗的组合模式向格子门转变,整体呈现出从简练到复杂的演变路径;进而将墓葬仿木构门窗与《营造法式》《梓人遗制》两部古代文献进行对照研究,认为仿木构门窗的发展过程大致与地面木构建筑的演变过程相符,可对文献记载起到印证作用;同时,尝试探讨了几种地区性典型门窗布局的空间含义。门窗因其通过属性和对建筑立面的示意作用,在墓葬中起到映射家居场景、提供魂魄出入口的作用,门窗的屏障属性也使得其在部分地区墓葬中起到烘托祭祀氛围的作用,是墓葬供养空间塑造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北方 宋金时期 仿木构墓葬 门窗
下载PDF
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考古工作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保卿 张剑葳 尚劲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长城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考古工作与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的结合更加紧密。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长城保护维修工程和项目存在考古参与程度较低、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对既往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的考古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考... 近年来,随着长城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考古工作与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的结合更加紧密。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些长城保护维修工程和项目存在考古参与程度较低、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对既往长城保护维修工程中的考古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考古工作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受重视,是新时期长城保护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箭扣南段长城151-154号敌台及边墙的考古工作为例,详细介绍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研究其在长城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将考古工作纳入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流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对考古工作的定位、经费来源和承担者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长城保护维修工程 箭扣长城 《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原文传递
华北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5-576,共12页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 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人群与旧石器文化...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 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人群与旧石器文化的南迁扩散所致。其后,华北地区以船型细石核为代表的宽台面技术的出现与扩散过程,则反映了该地区原住民应对LGM期间环境变迁的适应策略与发展历史。虎头梁类型的楔形石核细石器技术的进退,同样展现了晚更新世末东北亚地区人群的流动性及环境变化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器技术 船型细石核 楔形细石核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2 人类迁徙
下载PDF
馆藏虎叼鹰金饰牌赏析
6
作者 李树国 邢黄河 刘彦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5期20-23,共4页
2010年,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镇白家湾村发现虎咬鹰金饰牌2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金饰牌是一件北方游牧民族领首人物使用的佩饰,它的制作工艺代表着汉代匈奴社会的制作工艺的顶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 2010年,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黄旗海镇白家湾村发现虎咬鹰金饰牌2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金饰牌是一件北方游牧民族领首人物使用的佩饰,它的制作工艺代表着汉代匈奴社会的制作工艺的顶峰,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金质 饰牌 工艺
下载PDF
南陵宋墓与士人葬仪
7
作者 刘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100,共15页
南陵铁拐M1是北宋晚期建中、崇宁之际时任翰林学士的徐为其母管氏所建。墓葬内外棺之间安置了一批特殊随葬品,木俑与锡器同为“明器”,木建筑与木家具分属“园宅”“下帐”。徐在丧葬实践中从个人观念出发,参酌地方葬俗随葬品传统,把唐... 南陵铁拐M1是北宋晚期建中、崇宁之际时任翰林学士的徐为其母管氏所建。墓葬内外棺之间安置了一批特殊随葬品,木俑与锡器同为“明器”,木建筑与木家具分属“园宅”“下帐”。徐在丧葬实践中从个人观念出发,参酌地方葬俗随葬品传统,把唐宋不同时期形成的官方葬制与私家葬仪文本拼接组合,并将其内容以实物形式予以转化表现。南陵宋墓是宋代士人葬仪建构的重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器 园宅 下帐 葬仪
原文传递
盘龙城遗址小嘴商代冶金遗物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思然 邹秋实 +2 位作者 路晋东 陈坤龙 陈建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37,共12页
本研究通过对盘龙城遗址小嘴出土铜冶金渣、坩埚、炉壁残块以及铜器的科学分析,确认了该区域在盘龙城四、五期时存在青铜熔铸活动,并可能延续至六、七期。小嘴发掘区出土坩埚为浅腹侈口型,使用当地高铁易熔黏土加粗砂制成,其形制有别于... 本研究通过对盘龙城遗址小嘴出土铜冶金渣、坩埚、炉壁残块以及铜器的科学分析,确认了该区域在盘龙城四、五期时存在青铜熔铸活动,并可能延续至六、七期。小嘴发掘区出土坩埚为浅腹侈口型,使用当地高铁易熔黏土加粗砂制成,其形制有别于前人认定的盘龙城“熔铜陶缸”,与郑州商城铸铜遗址出土坩埚也存在差异。小嘴铜器合金类型以铜-锡-铅三元合金为主,兼有少量铜锡和铜铅合金,铜块中部分可能为原料或半成品。小嘴铜器的铅锡含量显著低于以往发表的盘龙城铜器分析结果,可能与两次分析的器物类型差异以及不同实验室间分析数据的系统差异有关,但也显示了盘龙城曾生产低铅、锡器物。综合小嘴与以往发表的盘龙城铜器数据,郑州与盘龙城两地间铜器成分差异不显著,两地是否存在金属工艺与铅锡使用模式上的不同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早期 盘龙城遗址小嘴地点 铜器 冶金渣 熔铜坩埚
原文传递
广西桂平市博物馆藏破碎铜釜的修复研究
9
作者 刘彦琪 陈东旭 +1 位作者 朱丽彬 李树国 《西部考古》 2019年第2期-,共8页
2014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广西桂平市博物馆合作进行青铜器修复项目,对桂平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进行修复,本文所述东汉弦纹青铜釜为其中之一。首先,对其保存状态进行分析,并制定修复方案,通过金相检测了解器物样品的显微结构和... 2014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广西桂平市博物馆合作进行青铜器修复项目,对桂平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进行修复,本文所述东汉弦纹青铜釜为其中之一。首先,对其保存状态进行分析,并制定修复方案,通过金相检测了解器物样品的显微结构和腐蚀状态。然后对器物进行清洗与去锈,将器物碎片整形并粘接,最后补全,使得器物的完整性得到恢复,并且使其机械强度和稳定性得以提升,达到修复的目的。器物修复之后,进行DR检测,对其内部结构及其铸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便于我们对器物价值的认知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青铜器 修复 内部结构 铸造工艺
原文传递
试论二里头早期国家的世俗王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8,F0002,I0001,I0002,2,I0003,I0004,F0003,共21页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二里头都城建制规划严整,具有九宫格式的功能布局和完备的城市道路系统;城内居民无论在文化背景、生活习俗、饮食传统还是遗传基因方面均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小型家族墓地的“居葬合一”特征,表明他们具有不同... 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二里头都城建制规划严整,具有九宫格式的功能布局和完备的城市道路系统;城内居民无论在文化背景、生活习俗、饮食传统还是遗传基因方面均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小型家族墓地的“居葬合一”特征,表明他们具有不同的职业分工,且社会分化出现在家族内部;墓葬随葬品组合也反映出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形成了新的礼制和价值观。这些特征均表明,二里头早期国家具有职业化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集体权力的增长和世俗化是其重要特征,且主要继承自本地的龙山文化传统,也是中原地区龙山至二里头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二里头都城内的世俗王权的形成是早期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都邑 早期国家 世俗王权 宗教神权 家族墓地
原文传递
天堂佛光 神功圣化——试析隋唐洛阳城天堂区域的营建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书林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8,121,共10页
本文从隋唐洛阳城天堂遗址的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历史文献,梳理天堂建筑营建之前、建设之中以及楚毁之后的情况,进而还原隋唐时期天堂区域的营建过程,探究建筑营建、改建的历史原因及其对宫城大内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 天堂佛光寺 隋唐洛阳城
原文传递
隋唐洛阳城唐武成殿-宋文明殿建筑遗址初探
12
作者 王书林 《考古学集刊》 2023年第2期177-201,共25页
以洛阳定鼎北路与唐宫东路、中路交叉处出土的建筑遗址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报告,推断该建筑在隋唐至北宋时期经历代沿用、改修,历为隋武安殿、唐武成殿(后更名宣政殿、贞观殿)、五代一北宋文明殿,是洛阳宫西辅轴线上... 以洛阳定鼎北路与唐宫东路、中路交叉处出土的建筑遗址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报告,推断该建筑在隋唐至北宋时期经历代沿用、改修,历为隋武安殿、唐武成殿(后更名宣政殿、贞观殿)、五代一北宋文明殿,是洛阳宫西辅轴线上最为重要的建筑。这一殿堂反映出从满堂柱到减柱造,从殿前廊到殿前月台,从东西侧道到独立中央御道,从东西廊道到东西配殿,再从独立配殿到柱廊相连的变化过程,为研究唐宋建筑格局、形制以及木构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宫室制度的讨论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洛阳城 武成殿 文明殿 洛阳宫 建筑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