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时代的汉语语言学研究
1
作者 詹卫东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2017年第9期34-39,共6页
意大利哲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NiccolbMachiavelli)有句名言:“风景画家要描绘山峦之美,需先置身卑谷”。要思考今天这个时代如何去做语言学的研究,恐怕也应该跳出语言学自身的藩篱,放眼环顾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生态,... 意大利哲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NiccolbMachiavelli)有句名言:“风景画家要描绘山峦之美,需先置身卑谷”。要思考今天这个时代如何去做语言学的研究,恐怕也应该跳出语言学自身的藩篱,放眼环顾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生态,从时代进步的节奏和邻近相关学科的发展脉络中,或可反观语言学的律动轨迹,把握未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汉语语言学研究
原文传递
从短语到构式:构式知识库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探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詹卫东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0-238,共9页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在汉语语法学界已引起持续关注,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将构式语法理论应用到计算机自动句法语义分析中的研究还很少见。该文提出构建现代汉语构式知识库的语言工程任务,讨论了构式与传统语法单位的关系...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在汉语语法学界已引起持续关注,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将构式语法理论应用到计算机自动句法语义分析中的研究还很少见。该文提出构建现代汉语构式知识库的语言工程任务,讨论了构式与传统语法单位的关系、构式的形式表示、构式的内部小类及主要特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知识库 组合性 非递归性
下载PDF
从比较选择到建议:兼论成分隐含在语义演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董秀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不如"在上古汉语中从表示比较的动词发展为表示选择的动词,并进一步发展为表示建议的副词。近代汉语中的"还是"、上古汉语中的"其"以及山东方言中的"胜"等也是从比较、选择发展为表示建议的... "不如"在上古汉语中从表示比较的动词发展为表示选择的动词,并进一步发展为表示建议的副词。近代汉语中的"还是"、上古汉语中的"其"以及山东方言中的"胜"等也是从比较、选择发展为表示建议的。可见,从比较、选择到建议,是汉语中的一条语义演变路径。这类语义演变背后的一个机制是:构式中部分成分因语境明确而隐含,从而造成另外的部分突显,因此带来了构式意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演变 建议副词 主观化语法化 构式
下载PDF
湖北黄冈话的“擂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玉文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75-88,共14页
在湖北黄冈话中,[li~■]子本是一种像磨子一样给水稻脱壳成米的工具,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本文考证“[li~■]子”的“[li~■]”的源词。先说明[li~■]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用具,然后根据“音经义纬”的考本字和求源词的方法,发现《... 在湖北黄冈话中,[li~■]子本是一种像磨子一样给水稻脱壳成米的工具,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本文考证“[li~■]子”的“[li~■]”的源词。先说明[li~■]子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用具,然后根据“音经义纬”的考本字和求源词的方法,发现《广韵》和《集韵》中符合“[li~■]”的音义要求的只有“砺”字和“擂(攂、■)”字;接着通过方言的纵横比较,得出黄冈话“[li~■]”的源词是“擂(攂、■)”字。本文对汉族地区舂米器具的源流变迁和相关文化词语的沿革作了历史考察,通过研究表明,方言的纵横比较在一个方言的考本字和求源词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只就一个具体方言考求其本字或源词,不作纵横比较,尽管音义对应严丝合缝,求得的本字或源词也会不可靠;我们利用古人的方言词语记录去研究古代方音,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冈话 [li■]子 源词 擂子
下载PDF
汉语反事实表达及其思维特点 被引量:60
5
作者 袁毓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144,207,共19页
国外学者关于汉语母语者难以进行反事实表达理解和相应推理的实验存在争论。事实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大量语法化的反事实条件句式,只是汉语研究者对这种句式的反事实语义特点不敏感。究其原因在于,汉语反事实条件句一般都有强... 国外学者关于汉语母语者难以进行反事实表达理解和相应推理的实验存在争论。事实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大量语法化的反事实条件句式,只是汉语研究者对这种句式的反事实语义特点不敏感。究其原因在于,汉语反事实条件句一般都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表示庆幸或遗憾),这强化了反事实思维的结果对比机制,弱化了其因果推理机制,最终掩盖了反事实思维在因果推理方面的逻辑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条件的反事实性。汉语的反事实表达及其背后的思维特点,反映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塑造和互相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反事实表达 情感倾向 语言和思维
原文传递
试论“兮”与“可”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敕瑞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81-96,290,共17页
本文讨论四个问题。(一)"兮"与"可"本为一字;(二)"歌"源于"可","兮"就是古歌的遗踪;(三)"可"具有应和、呵责、感叹三种功能;(四)中古的某些"何"对应上古的"... 本文讨论四个问题。(一)"兮"与"可"本为一字;(二)"歌"源于"可","兮"就是古歌的遗踪;(三)"可"具有应和、呵责、感叹三种功能;(四)中古的某些"何"对应上古的"兮(可)"。四个问题构成本文的四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叹词与歌声 兮与可
原文传递
《吴越春秋》“悉考绩”“冠挂不顾”解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敕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6,103,共8页
本文结合出土文献分别讨论了《吴越春秋》中的两个疑误。一是讨论"小子敢悉考绩"中的"悉考绩",我们认为"悉"当是"述"字形误,"述考绩"当释为循修父考功绩;二是讨论"冠挂不顾&qu... 本文结合出土文献分别讨论了《吴越春秋》中的两个疑误。一是讨论"小子敢悉考绩"中的"悉考绩",我们认为"悉"当是"述"字形误,"述考绩"当释为循修父考功绩;二是讨论"冠挂不顾"中的"挂",我们认为"挂"当读如"倾","冠挂不顾"当释为帽子歪斜而无暇顾及。在讨论这两个问题的同时,本文也校释了其他文献中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训诂校勘 《吴越春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