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語言自邇集·異讀字音表》的探究與校理——威妥瑪《語言自邇集》異讀字研究之一
1
作者 張渭毅 于昕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2期179-280,共102页
一、校理的緣起、經過和意義英國傑出的漢學家、語言學家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所著《語言自邇集》(1867年初版)是一部教西洋人學習北京話口語的漢語課本,第一次用自創的威妥瑪拼音方案忠實記録和詳盡描寫了19世紀中期北京話口語... 一、校理的緣起、經過和意義英國傑出的漢學家、語言學家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所著《語言自邇集》(1867年初版)是一部教西洋人學習北京話口語的漢語課本,第一次用自創的威妥瑪拼音方案忠實記録和詳盡描寫了19世紀中期北京話口語的語音、詞彙和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理 拼音方案 字音
下载PDF
汉语形容词用于使令式的历时研究
2
作者 宋亚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0-145,共6页
文章对汉语380个单音形容词进入"使/令(+NP)+形"结构式的情况进行了历时研究,发现越是典型的形容词,越是能够用于使令式;越是不典型的形容词,越不能用于这种句式;文章同时说明宋亚云(2009)对上古汉语形容词属性值的计算是大... 文章对汉语380个单音形容词进入"使/令(+NP)+形"结构式的情况进行了历时研究,发现越是典型的形容词,越是能够用于使令式;越是不典型的形容词,越不能用于这种句式;文章同时说明宋亚云(2009)对上古汉语形容词属性值的计算是大致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使令式 历时研究
下载PDF
郭錫良先生的漢語歷史語法研究述論
3
作者 邵永海 《文献语言学》 2020年第2期49-59,204,共12页
1898年馬建忠著《馬氏文通》,借鑒西方語法學的思想觀念,觀察先秦兩漢文獻中的語言事實,創立了完整的古漢語語法體系。其後半個世紀的古漢語語法研究總體上以泛時描寫爲主。1958年王力《漢語史稿》問世,古漢語語法研究的主流自此轉向各... 1898年馬建忠著《馬氏文通》,借鑒西方語法學的思想觀念,觀察先秦兩漢文獻中的語言事實,創立了完整的古漢語語法體系。其後半個世紀的古漢語語法研究總體上以泛時描寫爲主。1958年王力《漢語史稿》問世,古漢語語法研究的主流自此轉向各種語法現象歷時演變的專題研究。20世紀80年代起,郭錫良先生發表了一系列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論文。他嚴格遵循現代語言學的歷史觀和系統觀,構建了斷代描寫與歷時比較相結合的語法史研究框架,他的研究理念具體體現在他在古漢語的構詞法、詞類問題、句法結構和虚詞特别是代詞、語氣詞、介詞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中,這些成果從理論方法和研究範式上對推進20世紀80年代以來古漢語語法和語法史的研究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錫良 漢語歷史語法 研究框架 古漢語虚詞
下载PDF
《經典釋文》間接注音研究——以《論語音義》《毛詩音義》《春秋左氏音義》爲例
4
作者 宋亞雲 《文献语言学》 2016年第2期97-108,共12页
《釋文》中存在大量間接注音的情況。以《毛詩音義》爲例,《釋文》所使用的間接注音術語(或表現形式)總計共有109種之多,共使用1068次,共包含2683個間接注音的音切記録。《論語音義》共有2020次音切記録。研究《經典釋文》的間接注音在... 《釋文》中存在大量間接注音的情況。以《毛詩音義》爲例,《釋文》所使用的間接注音術語(或表現形式)總計共有109種之多,共使用1068次,共包含2683個間接注音的音切記録。《論語音義》共有2020次音切記録。研究《經典釋文》的間接注音在文獻校勘和漢語音義關係辨析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典釋文》 間接注音
下载PDF
从语法表现看副词“已经”“曾经”的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杨荣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0,95,共10页
虚词的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分析获得。确认虚词的意义,一定要得到语法表现方面的印证;反过来,不同虚词的语法表现差异,一定与其意义的不同有关。副词"已经""曾经"表示的时间意义不同,这可以通过二者的语法表现差异得... 虚词的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分析获得。确认虚词的意义,一定要得到语法表现方面的印证;反过来,不同虚词的语法表现差异,一定与其意义的不同有关。副词"已经""曾经"表示的时间意义不同,这可以通过二者的语法表现差异得到印证。"已经"可以与"了1""了2"共现,"曾经"只能与"了1"共现;"已经"只能与"过1"共现,"曾经"只能与"过2"共现。"已经"可以与"着"的三种用法共现,"曾经"只能与"着"的一种用法共现;另外,"已经""曾经"与否定形式、"在VP"和形容词谓语的共现情况也很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经” “曾经” 共现 语法表现
下载PDF
核心词自动分阶的一种计算模型——以纳西族玛丽玛萨话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保亚 李子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26,共6页
核心词分阶是判定同源关系的必要步骤。基于大规模语音对应数据库,我们提出并讨论一种算法模型,该模型计算核心词的核心程度,自动调整高阶核心词集和低阶核心词集,使得两阶词集在已知为同源关系的语言中,其分布与已知为接触关系的语言... 核心词分阶是判定同源关系的必要步骤。基于大规模语音对应数据库,我们提出并讨论一种算法模型,该模型计算核心词的核心程度,自动调整高阶核心词集和低阶核心词集,使得两阶词集在已知为同源关系的语言中,其分布与已知为接触关系的语言显著不同,即通过算法调整核心词集,使得有阶分布的显著性增加。这个算法模型的基本思路分为两个密切相关的部分:核心程度算法和两阶核心词调整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源关系 核心词 自动分阶 算法模型 玛丽玛萨话
下载PDF
唐诗一字平仄两读而义有异同问题之二——唐诗一字平去两读而义同问题论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子瑜 刘宋川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文章对唐诗中48个单字具有词义不变而可变调为平去两读的特殊用法作出论析,认为:(一)诸字的平去两读,唐诗中实有常读与偏读之分,但偏读不能忽视,否则会误读唐诗,曲解声律。其中31字以平声为常读,17字以去声为常读。今音一读是对常读的... 文章对唐诗中48个单字具有词义不变而可变调为平去两读的特殊用法作出论析,认为:(一)诸字的平去两读,唐诗中实有常读与偏读之分,但偏读不能忽视,否则会误读唐诗,曲解声律。其中31字以平声为常读,17字以去声为常读。今音一读是对常读的继承。(二)其中8字表示名词义,9字兼表名、动(或形)义,30字表示动词义,1字表示副词义。可据这种音义关系掌握各字用法。(三)一字平去义同适应了唐诗用韵和格律平仄的需要,为诗人依律用字提供了更为自如的选择余地。这种用法始于魏晋南北朝,而兴盛于唐代,后代虽仍延用,但仅限于少数常用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仄两读 平去义同 常读与偏读 平仄律式
下载PDF
汉语副词语义分析中的概率特征——以一组确认义副词的辨析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韧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8,共17页
本文将“概率”作为虚词分析中的一项语义特征,讨论现代汉语中一组确认义副词(包括“果然、真的、果真、确实、的确、实在”)在句法语义上的异同。文章先指出,“果然”用于说明已实现事件是事先认为具有高概率实现的事件;“真的”用于... 本文将“概率”作为虚词分析中的一项语义特征,讨论现代汉语中一组确认义副词(包括“果然、真的、果真、确实、的确、实在”)在句法语义上的异同。文章先指出,“果然”用于说明已实现事件是事先认为具有高概率实现的事件;“真的”用于说明已实现事件是事先认为只有低概率实现的事件;而由于叙述视角的波动,“果真”作为“果然真的”的缩合形式,对概率的高低不敏感。文章进而引入语义结构的概念,说明“果然、真的、果真”类副词与“确实、的确”类副词的差异。文章认为,“果然”类副词用于回应事件发生之前对事件实现可能性的概率判断,说明该事件的实现概率为0到1之间的取值;而“确实”类副词用于回应对事件真实性的真伪判断,对事件作概率上0或1的取值。文章还利用可能世界概念,简要说明了概率特征在语言研究中对单次事件的适用方式。最后,文章还说明副词“实在”主要表达“主观高程度的确认”的语义,它的使用与概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 果然 真的 确实 语义结构
下载PDF
汉语方言里的“挑”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稚瑶 项梦冰 《现代语言学》 2014年第3期115-130,共16页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33图为依据,讨论930个汉语方言点挑的说法。“担”和“挑”是通行最广的两种优势词形,分别见于510个方言点(453 + 57)和393个方言点(343 + 50)。“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133图为依据,讨论930个汉语方言点挑的说法。“担”和“挑”是通行最广的两种优势词形,分别见于510个方言点(453 + 57)和393个方言点(343 + 50)。“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担”则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南北两翼,两者构成了所谓的“中心—外围”分布。这种地理分布格局是由于南宋以后兴起的“挑”打破了“担”的连续分布格局而造成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客家话的“荷”以及浙西南、赣东北部分吴语的“揭”,分别见于 60 个方言点(56 + 4)和12个方言点(9 + 3)。本文认为吴语的“揭”本字也是“荷”。客家话的“荷”大概是古河洛方言的继承形式,而浙西南、赣东北部分吴语的“荷”则为古江东方言“荷”的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地图集 本字考证 解释性地图
下载PDF
同形字舉例
10
作者 孫玉文 《文献语言学》 2017年第2期1-28,共28页
同形字,指一個字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義配合,這些音義配合之間没有發展關僚,但在造字時殊途同歸或用字時字形發生變化,導致字形偶同。跟訓讀字一樣,同形字研究也是漢語形音義關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先提出區分同形字、訓讀字、假... 同形字,指一個字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義配合,這些音義配合之間没有發展關僚,但在造字時殊途同歸或用字時字形發生變化,導致字形偶同。跟訓讀字一樣,同形字研究也是漢語形音義關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先提出區分同形字、訓讀字、假借字的原則和具體辦法,然後從形音義關猻的角度,依次討論了“呆、中、册、栅、串、喝、姥、舌、椅、抓”十個字形反映的同形字問題。同形字在漢字史上極多,很值得研究。將同形字揭示出來,不僅對研究漢字史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研究漢語史其他學科也有重要價值,大型古漢語辭書的編纂和修訂都須要研究同形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語 同形字 音義關僚 舉例
下载PDF
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结构与特点:兼论联系语篇结构分析虚词的功能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秀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6-366,384,共11页
本文分析了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语篇结构,认为联系语篇结构才能更好地分析一些虚词的功能,指出议论语篇中常见的"夫"和"今"可以分析为话语标记,"夫"主要用于引入说话人或文本作者的观点,作为议论的前提;&q... 本文分析了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语篇结构,认为联系语篇结构才能更好地分析一些虚词的功能,指出议论语篇中常见的"夫"和"今"可以分析为话语标记,"夫"主要用于引入说话人或文本作者的观点,作为议论的前提;"今"主要用于引入事实,这个事实往往是需要加以议论的论题。"夫"和"今"的功能都与语篇结构密切相关。本文还分析了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一些常见特点,包括链式话题结构的使用、比叙述文体更多地使用排比句、使用某些特定的虚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议论语篇 文体 虚词 话语标记
原文传递
基于音位负担量的汉语方言认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孔江平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7-199,共13页
本文采用音位负担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汉语方言20个点的音位负担量,研究表明:1)音位负担量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音位认知的研究;2)汉语方言每个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总负担量可定量描写它们的音位功能;3)汉语方言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负担量... 本文采用音位负担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汉语方言20个点的音位负担量,研究表明:1)音位负担量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音位认知的研究;2)汉语方言每个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总负担量可定量描写它们的音位功能;3)汉语方言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负担量范围反映了汉语方言母语者音位认知的范围和有可能变化的方向;4)汉语各方言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聚类分析显示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5)基于声韵调负担量的聚类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汉语方言进行了类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音位负担量 方言类型 认知音位学
原文传递
漢語詞彙化研究的意義、存在的疑問以及新的研究課題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秀芳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66-277,共12页
本文指出詞彙化現象具有普遍性,因此值得關注。詞彙化研究可以揭示語言演變的規律,可以爲共時問題提供解釋,並有利於詞典的編纂。詞彙化研究中有一些存在分歧或特别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演變爲虛詞的變化是詞彙化還是語法化,並列雙音詞... 本文指出詞彙化現象具有普遍性,因此值得關注。詞彙化研究可以揭示語言演變的規律,可以爲共時問題提供解釋,並有利於詞典的編纂。詞彙化研究中有一些存在分歧或特别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演變爲虛詞的變化是詞彙化還是語法化,並列雙音詞的形成是詞彙化還是構詞法的產物,用典形成的詞彙化與語言自然演變中形成的詞彙化的區别,詞彙化與構詞法的區别等。目前的詞彙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是一些論文只是單純的個案描寫,缺乏理論方面的探討。目前的詞彙化研究在一些細節方面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而且很多都是只談詞彙化現象本身,把詞彙化現象與其他語言現象結合起來討論的還比較少。本文也嘗試提出一些新的與詞彙化相關的研究課題,指出詞彙化中的語義演變、歷時詞彙化方式在不同語言中的類型差異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詞彙化 語義演變 研究意義 研究課題
原文传递
争议与思考:60年来汉语词重音研究述评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韧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本文全面深入地介绍和回顾了60年来汉语词重音研究及相关重要争议。文章从重音的概念谈起,进而回顾了汉语词重音研究的主要基本面和主要争议点,这包括:汉语词重音的研究方法、汉语词重音关联的语音要素、汉语词重音与声调的关系、汉语... 本文全面深入地介绍和回顾了60年来汉语词重音研究及相关重要争议。文章从重音的概念谈起,进而回顾了汉语词重音研究的主要基本面和主要争议点,这包括:汉语词重音的研究方法、汉语词重音关联的语音要素、汉语词重音与声调的关系、汉语词重音的等级、汉语词重音的分布、汉语词重音的判断环境,等等。本文对其中一些重要观点进行了评述。依据"能否轻重辨意"和"能否自成节律系统"两条标准,本文认为:除去轻声词以外,汉语词汇并不具备语言学意义上的词重音。最后,本文对汉语重音研究做了展望,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重音 轻声 中重音 节律音系学
原文传递
古漢語輕動詞研究——以“發”“生”爲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亞雲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3-65,共23页
本文根據形式和意義相結合的標準區分了虛化輕動詞和實義動詞,以'發'和'生'爲例,詳細描寫了這兩個虛化輕動詞的發展演變過程。然後结合輕動詞'發''生'的演變探討漢語從綜合到分析的演變趨勢,指出'... 本文根據形式和意義相結合的標準區分了虛化輕動詞和實義動詞,以'發'和'生'爲例,詳細描寫了這兩個虛化輕動詞的發展演變過程。然後结合輕動詞'發''生'的演變探討漢語從綜合到分析的演變趨勢,指出'發''生'等系列輕動詞的大量運用,或使得一批名動兼類詞分化爲名詞和動詞,或使得部分詞類活用現象逐步減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輕動詞 綜合 分析 兼類詞 詞類活用
原文传递
“差一点”的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后果——兼谈否定、反预期、时体的关联 被引量:12
16
作者 范晓蕾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37,共31页
本文从篇章语义、单句形式、结构比较等维度综合分析副词"差一点"的使用状况,揭示出它牵涉否定、反预期、时体等多个语法范畴。通过跟"没_未"的比较,我们发现,除前贤指出的否定义外,"差一点E"还有四项语... 本文从篇章语义、单句形式、结构比较等维度综合分析副词"差一点"的使用状况,揭示出它牵涉否定、反预期、时体等多个语法范畴。通过跟"没_未"的比较,我们发现,除前贤指出的否定义外,"差一点E"还有四项语义特征:显性地断言肯定义"接近E", E是反预期事态,常伴有意外语气,编码了"相对非将来"时制。这些特征带来如下的句法后果:否定义导致E的弱时体倾向,非将来义使"差一点"有完句效应,反预期性联系着E的有界性倾向,非将来义加反预期性的合力效果是"差一点"句法层级居中。参考前述结论,我们证明"差一点(没)_(冗余否定)VP"是"近义截连"的准并列式(属近义副词连用),并重审它跟"差一点~*(没)_(真性否定)VP"的区别,呈现了"差一点"作副词的语法异质性。这项考察推动了时体及反预期范畴的理论发现,本文不仅离析出"了_1、了_2"的准时体用法,也探讨了汉语里完句效应与相对时制的关系,并归结出语义关联"否定—反预期或意外—有界性",还简析了表将来的"会、要"和表反预期的"没、不"等词。可见,"差一点"彰显了汉语句法及语义演变的很多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一点 反预期 准时体词 完句 有界性 近义截连
原文传递
从汉语史看音变过程的几种模式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彤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126,共13页
从汉语史来看,音变过程除了新语法学派主张的"语音渐变、词汇突变"和词汇扩散说主张的"语音突变、词汇渐变"两种模式以外,还存在"语音渐变、词汇也渐变"和"语音突变、词汇也突变"两种模式。从... 从汉语史来看,音变过程除了新语法学派主张的"语音渐变、词汇突变"和词汇扩散说主张的"语音突变、词汇渐变"两种模式以外,还存在"语音渐变、词汇也渐变"和"语音突变、词汇也突变"两种模式。从演变结果来看,单纯分化的音变通常是语音渐变,合流的音变更可能是语音突变,"近似合并"则可能是语音由渐变到合流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音变过程 渐变 突变 分化 合流
原文传递
汉语定语小句的类型及其句法表现 被引量:17
18
作者 寇鑫 袁毓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8,共12页
本文讨论汉语定语小句中是否存在"关系小句"和"名词补足语小句"的区分。首先从定语小句是否存在空位以及空位的类型对定语小句进行分类,发现汉语中存在有空位和无空位两种定语小句。并根据定语小句中空位论元的语... 本文讨论汉语定语小句中是否存在"关系小句"和"名词补足语小句"的区分。首先从定语小句是否存在空位以及空位的类型对定语小句进行分类,发现汉语中存在有空位和无空位两种定语小句。并根据定语小句中空位论元的语义角色将有空位小句区分为"论元空位定语小句、附加语空位定语小句"和"伪无空位定语小句"三类;根据名词中心语的类型将无空位定语小句区分为"内容义定语小句"和"事件义定语小句"两类。之后,通过话题化、同类叠加、异类叠加和指称功能等方面对几类不同的定语小句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有空位定语小句和无空位定语小句在句法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最终本文认为,汉语中的两类定语小句可以分别对应于类型学中的"关系小句"和"名词补足语小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语小句 关系小句 名词补足语小句 空位 语义角色 句法测试
原文传递
清华简《四告》校读札记
19
作者 胡敕瑞 《语言学论丛》 2021年第2期146-161,共16页
新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中有--篇题名为《四告》的文献,这是一篇由四组竹简构成的告神类告辞,整理者对四组简文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不过其中也还有一些可商订、补苴的地方。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存有疑问的一-些字词进行了讨论... 新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中有--篇题名为《四告》的文献,这是一篇由四组竹简构成的告神类告辞,整理者对四组简文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不过其中也还有一些可商订、补苴的地方。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存有疑问的一-些字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我们的校读意见。在校读《四告》简文的同时,本文也试图解答传世文献和其他出土文献中的一些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清华简 《四告》 训诂校勘
原文传递
汉语中的衬音重叠及其性质
20
作者 董秀芳 余超 《语言学论丛》 2021年第2期125-145,共21页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除了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之外,还存在一种衬音重叠,即在基式与重叠部分之间插人无意义的衬音的一-种重叠模式。衬音重叠有些是原生的,有些是从非衬音重叠演变而来。衬音重叠在语义功能上表示增量,倾向于表达贬义,并具...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除了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之外,还存在一种衬音重叠,即在基式与重叠部分之间插人无意义的衬音的一-种重叠模式。衬音重叠有些是原生的,有些是从非衬音重叠演变而来。衬音重叠在语义功能上表示增量,倾向于表达贬义,并具有俚俗的风格,这些语义特点与衬音重叠在形式上的延长与节奏上的不对称性是密切关联的。衬音重叠的存在是汉语词法重叠高度发达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 衬音重叠 类型学 汉语方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