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临床中的关节腔内用药:特点与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马金辉 孙伟 +2 位作者 高福强 王云亭 李子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5068-5074,共7页
背景:关节腔内用药作为骨科领域一种较为常见的用药方法,疗效显著,同时存在一定并发症。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患者对手术恐惧的心理,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手段,但也有些专家认为由于药物注射时无菌条件限制,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会增加关节... 背景:关节腔内用药作为骨科领域一种较为常见的用药方法,疗效显著,同时存在一定并发症。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患者对手术恐惧的心理,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手段,但也有些专家认为由于药物注射时无菌条件限制,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会增加关节内感染的概率而持反对意见。目的:总结近年来通过关节腔内给药方式使用的药物、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阐明关节腔内给药在骨科相关领域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万方中文系列数据库检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关于关节腔内给药在骨科相关领域临床应用的文章,检索词为"intra-articular,injection,orthopaedics,tranexamic acid,hyaluronic acid,corticosteroid,drugs,关节腔内给药",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较旧和重复性研究。共搜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3篇。结果与结论:在骨科相关领域中,关节腔内用药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有效,但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关节腔内注射止血剂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失血量并且经济、安全;关节腔内注射关节润滑剂能够减少关节内摩擦,改善关节腔内粘连,可以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保守方法。而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类药物可以治疗炎性关节炎,短期疗效明显,但由于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大,现已不推荐使用。关节腔内注射镇痛药物及其他药物利弊并存。总之,关节腔内用药疗效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骨科医生应掌握好适应证,合理应用相关药物,且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制定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关节腔内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关节腔 关节置换 用药 骨关节炎 氨甲环酸 透明质酸 效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者的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随机对照 被引量:37
2
作者 马金辉 孙伟 +2 位作者 高福强 王云亭 李子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5期5577-5582,共6页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013年3至10月收治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男19例,女71例;其中氨甲环酸组30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60例患者局部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前诊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测量术前及术后术侧膝上10 cm肢体周径,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与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2.683,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关节内 隐性失血 肢体周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陷窝-微管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时利军 高福强 孙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6363-6370,共8页
背景:个体在进行生理活动时,可以引起骨细胞周围间隙内液体的流动,这种液体流动对骨细胞代谢和发挥机械信号转导功能十分重要。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生理性负荷影响骨组织的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 背景:个体在进行生理活动时,可以引起骨细胞周围间隙内液体的流动,这种液体流动对骨细胞代谢和发挥机械信号转导功能十分重要。目的:总结近年来关于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生理性负荷影响骨组织的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关于骨微结构,骨代谢和骨细胞机械信号转导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osteocyte;mechanical load,permeability,lacunarcanalicularsystem,interstitialfluid flow,mechanotransduction,signaling pathways",通过对资料初审,排除较旧或者研究方法错误的文献报道,共搜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0篇。结果与结论:骨组织可以迅速适应机械环境的变化,保证在骨功能性活动区有足够的骨量,即通过感受受力状态的改变,调节骨的吸收和形成,这和骨细胞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骨细胞位于矿化的骨基质中,周围独特的微环境使其可以感受个体生理性活动产生的机械刺激,并将这种机械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进而调节骨的吸收或形成。当生理性机械负荷作用于骨组织时,会引起骨陷窝-微管系统内液体流动,即压力诱导性液体流动,这种液体运动通过2种机制影响骨细胞:调节骨细胞代谢,参与骨细胞机械信号转导过程。总之,生理性的机械负荷对于维持骨健康和调节骨适应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 微管 信号传导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细胞 机械性负荷 渗透性 陷窝-小管系统 组织间液 机械信号转导 信号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