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肿瘤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参数优化及相关影像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汪宁 张晓鹏 +2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曹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b值的选择,比较扩散成像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食管肿瘤32例,进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200、300、500、800、1000s/mm2,分别测定图像SIR和CNR并与...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b值的选择,比较扩散成像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食管肿瘤32例,进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200、300、500、800、1000s/mm2,分别测定图像SIR和CNR并与常规T2WI图像进行比较。测量食管肿瘤病变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选择合适的b值。在DWI图像上测量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显示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DWI图像与常规T2WI比较,SIR无显著性差异(P>0.05),b值为200、300、500s/mm2时,DWI图像CNR与T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200、300、500s/mm2DWI图像的SIR和CNR与b值选择800、1000s/mm2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选择500s/mm2较为合适。b值500s/mm2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显示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食管钡餐造影及T2WI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8通道阵列线圈结合ASSET技术一次屏气扫描,b值采用500s/mm2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食管肿瘤扩散图像,DWI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无显著性差异;DWI与钡餐造影和MRI-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
下载PDF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英 张晓鹏 +2 位作者 唐磊 郝纯毅 孙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下载PDF
结肠肿瘤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晓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溃疡型癌占进行期结肠癌的大多数,其典型X线表现是“苹果核征”(apple-core sign),构成“苹果核征”狭窄段两端的是溃疡的环堤,中央的管腔狭窄段为癌性溃疡所形成的癌性隧道。浸润型结肠癌的发生率很低,在影像学... 溃疡型癌占进行期结肠癌的大多数,其典型X线表现是“苹果核征”(apple-core sign),构成“苹果核征”狭窄段两端的是溃疡的环堤,中央的管腔狭窄段为癌性溃疡所形成的癌性隧道。浸润型结肠癌的发生率很低,在影像学诊断中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隆起性病变蒂的存在是否定进行期癌的重要指征。无蒂性隆起病变,除病变的大小外,病变的基底部、整体形态、表面性状、有无中心凹陷、黏膜皱襞集中、肠管变形等对于良恶性鉴别和浸润深度的诊断有很大帮助。CT可在结肠癌的分期上能发挥较大作用。结肠淋巴瘤主要是沿黏膜下层向深层浸润,可引起显著的肠壁增厚,而肠腔狭窄常不明显。平滑肌源性肿瘤具有黏膜下肿瘤的特点,可呈球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突出于腔内或腔外,CT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良恶性有帮助。结肠脂肪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为与肠管关系密切、位于肠腔内具有脂肪密度的团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影像诊断 CT X线表现
下载PDF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洁 张晓鹏 +4 位作者 曹崑 唐磊 孙应实 单军 欧阳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21-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和单次激发EPI,b=1000s/mm2。由两名医生共同在ADW工作站Functool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分为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种。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法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进行性质判断。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26/27)、61.5%(8/13)和85.4%(35/41)。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诊断阈值为1.42×10-3mm2/s,曲线下面积为0.690。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61.5%(8/13)和80.5%(33/41)。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76.9%(10/13)和85.4%(35/41)。有50%(14/28)的恶性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典型,通过ADC值得到进一步确定诊断。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特异性,可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动态 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行采集联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磊 张晓鹏 +1 位作者 孙应实 李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探索实现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因素,评价胃癌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连续检查胃癌患者53例,其中前期17例进行ASSET-DWI成像方法研究,结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以肿瘤显... 目的探索实现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因素,评价胃癌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连续检查胃癌患者53例,其中前期17例进行ASSET-DWI成像方法研究,结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以肿瘤显示、伪影分级、对比噪声比(CNR)为评价标准,比较有无ASSET及不同信号平均次数(NEX)与ASSET搭配所得DWI图像的质量,确定成像参数;利用确定序列对后续36例胃癌进行成像研究,确定胃癌及非癌胃壁的DWI影像学表现及ADC值范围。扩散敏感梯度取b=0、1000s/mm2。结果ASSET-DWI组较无ASSET组成像速度提高,相关伪影(磁敏感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及Ghost伪影)轻且图像基本无变形(P<0.01);分次屏气采集对ADC值计算无影响(P>0.05);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4NEX)采集,可基本消除ASSET相关伪影,具备良好的对比噪声比。胃癌癌肿在DWI图上表现为稳定的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17±0.22)×10-3mm2/s,非癌胃壁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94±0.28)×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值<1.46×10-3mm2/s作为判定胃癌的标准,敏感性97.0%,特异性90.9%。结论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联合ASSET技术及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采集,实现了胃癌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并行采集
下载PDF
在宏观静止中感受微观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96-1798,共3页
DWI利用磁共振特殊序列突出了扩散引起的散相位作用,在宏观成像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有必要将病变的扩散特征作为重要的影像学特征来加以认识.采用ASSET-EPI技术使DWI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增加信号平... DWI利用磁共振特殊序列突出了扩散引起的散相位作用,在宏观成像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有必要将病变的扩散特征作为重要的影像学特征来加以认识.采用ASSET-EPI技术使DWI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增加信号平均次数,可基本消除EPI伪影及ASSET相关伪影;应用分次屏气采集的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腹部DWI图像.高b值(800~1000 s/mm2)的DWI已经在乳腺、胃、肝脏、直肠、子宫、前列腺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获得成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DWI对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未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病变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可为肉眼不易区分的病变提准确判断;以病变区的相对值作为定量指标,在反映病变组织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DWI联合其他MRI技术,有助于客观评价DWI的临床价值,并可在更深层次上拓展对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b值选取及其对直肠癌显示能力的评价 被引量:44
7
作者 孙应实 张晓鹏 唐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对直肠癌的显示能力和b值选取方法,确定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扩散成像。计算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膀胱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对直肠癌的显示能力和b值选取方法,确定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扩散成像。计算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膀胱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b值300、500、1000s/mm2图像CNR高于T2图像和b值1300s/mm2图像,有统计学意义(F=42.492,P<0.05)。扩散图像中膀胱SIR值均低于高分辨T2图像中膀胱SIR值,有统计学意义(F=144.786,P<0.05),b值升至800s/mm2时,SIR降低至2.437±0.844。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有统计学意义(F=141.425,P<0.01)。结论b=1000s/mm2是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较好的克服灌注、T2穿透效应对直肠癌扩散成像的影响,准确反映组织的扩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B值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与ADC值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晓鹏 曹崑 唐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MR图像三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外带)在扩散成像上的各自特点,探讨子宫正常结构的扩散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关系,以及扩散成像是否有助于区别子宫内膜癌(EC)病灶与正常子宫内膜。方法正常子宫组16例,EC组14例...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MR图像三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外带)在扩散成像上的各自特点,探讨子宫正常结构的扩散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关系,以及扩散成像是否有助于区别子宫内膜癌(EC)病灶与正常子宫内膜。方法正常子宫组16例,EC组14例,进行常规MRI扫描及横断面扩散成像扫描(b=1000s/mm2)。测量正常子宫三层结构和子宫内膜癌病灶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扩散图像信号强度有差异,内膜信号最高,外带最低,结合带与外带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三者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外带[(1.67±0.187)×10-3mm2/s]>内膜[(1.36±0.210)×10-3mm2/s)]>结合带[(1.13±0.128)×10-3mm2/s)]。扩散图像正常子宫内膜与EC病灶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ADC值差异有显著性,内膜[(1.36±0.210)×10-3mm2/s]高于EC病灶[(0.89±0.137)×10-3mm2/s]。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强度最高,结合带ADC值最低。扩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测量对于扩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子宫内膜癌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子宫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分布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燕海 张晓鹏 +1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3-557,共5页
目的分析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的部位及大小分布特点。方法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记录CT检出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大小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大小指标诊断贲门... 目的分析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的部位及大小分布特点。方法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记录CT检出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大小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大小指标诊断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以贲门周围、小弯侧最多,检出率和检出淋巴结数目构成比分别为No.1:89%和23%,No.2:66%和8%,No.3:92%和25%;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检出次之,分别为No.7:54%和7%,No.9:44%和6%;下纵隔内淋巴结检出明显低于腹部,检出率9%~25%,构成比1%~2%。转移组10mm、8mm、5mm及以下的淋巴结分别占检出总数的76.9%、60.3%、24.8%。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大小判断CT检出淋巴结是否转移:取5mm时,敏感性90.7%,特异性21.9%;取8mm时,敏感性51.5%,特异性74%;取11mm时,敏感性13.1%,特异性95.8%;曲线下面积Az=0.661。结论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贲门周围及小弯侧,No.7、9、16组次之。贲门癌转移组CT检出淋巴结以小淋巴结为主,8mm及以下的小淋巴结所占比例达60.3%。以大小判断CT检出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法同时保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CT检出方法研究:工作站电影回放与胶片阅片法的比较 被引量:20
10
作者 唐磊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比较螺旋CT工作站电影回放 (CTCine)与传统胶片阅片法对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的差异 ,探讨应用影像诊断工作站提高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的图像阅读方法。方法 分析比较胶片阅片法和诊断工作站CTCine法对 37例胃癌淋巴结的检出情况 ,... 目的 比较螺旋CT工作站电影回放 (CTCine)与传统胶片阅片法对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的差异 ,探讨应用影像诊断工作站提高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的图像阅读方法。方法 分析比较胶片阅片法和诊断工作站CTCine法对 37例胃癌淋巴结的检出情况 ,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胶片阅片法和诊断工作站CTCine法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χ2 =16 1,P <0 .0 0 1) ,应用诊断工作站CTCine法明显优于于胶片阅片法 ,其中对 5mm以下小淋巴结检出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 (χ2 =2 5 .4 9,P <0 .0 0 1)。结论 应用影像诊断工作站CTCine法阅片 ,适当的调节窗宽窗位和建立合理的读片顺序 ,显著提高了CT对胃癌淋巴结的检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工作站电影回放 窗技术
下载PDF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单军 张晓鹏 崔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66-1868,共3页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月经周期相关的正常子宫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崑 张晓鹏 +1 位作者 李洁 李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子宫1H波谱谱线特点及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方法10位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别在月经三个不同时期进行磁共振检查:月经周期的第4~7天(经后期);第13~16天(排卵期);第26~30天(经前期)。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同... 目的研究正常子宫1H波谱谱线特点及与月经周期的相关性。方法10位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别在月经三个不同时期进行磁共振检查:月经周期的第4~7天(经后期);第13~16天(排卵期);第26~30天(经前期)。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同时进行常规T1、T2像扫描和MRS检查。MRS采用PRESS技术,单体素采集,短TE(144ms)。为最大限度减少操作因素影响,限制MRS体素位置及大小,匀场后带宽和抑水程度。以信噪比(SNR)作为衡量谱峰高低的标准。结果胆碱峰(Cho)在所有检查对象中均出现,且峰高随月经周期的不同时相而变化,经前期信噪比最高,经后期最低。脂峰(Lip)在部分谱线中可见,在经后期出现较多且峰值较高。乳酸和肌酸峰偶尔出现,SNR较低。结论正常子宫磁共振波谱中两个明显的化合物峰是胆碱和脂质,且峰高随月经周期的不同时相变化,推测可能主要来源于有周期变化的内膜层。此表现提示在研究子宫病变波谱时应谨慎,子宫内膜周期可能对谱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子宫 月经周期
下载PDF
化疗后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崑 张晓鹏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接受系统性化疗的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是否存在纤维束扩散情况的改变。方法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根据最后一次化疗距MR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病例A组(26例),时间间隔... 目的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接受系统性化疗的患者,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是否存在纤维束扩散情况的改变。方法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根据最后一次化疗距MR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病例A组(26例),时间间隔小于1年;病例B组(10例),时间间隔大于1年。对照组35例为常规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或首诊未行治疗的患者。所有病例经1.5T磁共振DTI检查(15个扩散方向),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双侧ADC值和FA值测量和计算,取特定部位6个:额叶、颞叶、枕叶、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和后肢。各组间进行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除颞叶和内囊前肢,其余4个部位的ADC值病例A组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FA值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性化疗能够导致脑白质的扩散情况改变,DTI可以用于发现此种变化,且ADC值的改变比FA更为敏感,此改变可以随化疗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变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化疗
下载PDF
胃肠道疾病磁共振水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鹏 李雪丹 孙应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胃肠疾病患者22例,依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用不同方法将水引入胃肠道内。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单次激发厚层投射2DFASE序列进行胃肠道磁共振水成... 目的探讨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胃肠疾病患者22例,依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用不同方法将水引入胃肠道内。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单次激发厚层投射2DFASE序列进行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结果21例获得较为满意的图像,1例失败。病变处正常粘膜皱襞消失21例,管腔狭窄12例,管腔扩张9例,龛影4例,充盈缺损2例,位置改变2例。MRGIH定位正确20例(95.2%),定性正确15例(71.4%);与常规MRI结合,定位正确21例(100%),定性正确18例(85.7%)。18例CT检查结果,定位正确18例(100%),定性正确17例(94.4%)。MRGIH与CT比较,对病变的定位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定性能力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MRGIH与常规MRI结合,则对病变的定性诊断能力与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GIH是胃肠道常规MRI断层图像的重要补充,有利于立体全面地理解胃肠道MR断层图像;MRGIH能够显示胃肠道的病变部位和病变大体形态特征,在胃肠道疾病MR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可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核磁共振 水成像
下载PDF
发展中的胃肠道影像学——机遇与挑战(述评)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2-2,共1页
关键词 胃肠道造影 医学影像学 CT MRI 胃肠道疾病
下载PDF
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李雪丹 张晓鹏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方法。方法  36名健康自愿者 ,随机分为胃组 16名、小肠组 2 0名。依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 ,扫描前口服水或 2 %~ 4 %安其格纳芬水溶液。选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 2DFASE序列和 3DFASE序列进行胃肠道磁共振水... 目的 探讨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方法。方法  36名健康自愿者 ,随机分为胃组 16名、小肠组 2 0名。依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 ,扫描前口服水或 2 %~ 4 %安其格纳芬水溶液。选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 2DFASE序列和 3DFASE序列进行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结果  36例均获得较为满意的 2D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图像。图像无运动伪影 ,胃肠道内液体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对比良好 ,结构清晰。 10例 3DMIP图像有运动伪影 ,胃肠道轮廓模糊 ,黏膜皱襞显示不清 ,2D与 3D图像质量有明显差异 (P <0 .0 1)。水能很好充盈胃 ,胃磁共振水成像能勾勒出胃大体轮廓 ,区分胃底、胃体和胃窦。水在小肠内易被吸收而不易到达远段小肠 ,2 %~ 4 %安其格纳芬水溶液使小肠各段充盈扩张良好。结论 单次激发厚层投射 2DFASE序列是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简便有效的序列 ,2 %~ 4 %安其格纳芬水溶液是较理想的小肠磁共振水成像口服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磁共振 水成像
下载PDF
肺结节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羽 曹晓光 +1 位作者 张弘 张晓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2265-2267,共3页
本文研究一种用于自动检测CT图像中肺结节的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算法。该算法首先从CT图像中分割出肺部区域,然后利用基于图像灰度分布的阈值方法提取出包含肺结节和血管的感兴趣区域(ROIs)。在研究区分肺结节和血管的特征之后,利用基... 本文研究一种用于自动检测CT图像中肺结节的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算法。该算法首先从CT图像中分割出肺部区域,然后利用基于图像灰度分布的阈值方法提取出包含肺结节和血管的感兴趣区域(ROIs)。在研究区分肺结节和血管的特征之后,利用基于规则的判别方法将感兴趣区域进行分类并提取出肺结节。运用本算法对232幅CT序列图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算法具有高达85%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计算机辅助检测(CAD) 肺结节 自动检测
下载PDF
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筋膜的CT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晶哲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其筋膜的CT表现。方法 资料分为 2组 ,正常组 5 4例 ,无盆腔疾病病史 ,直肠癌组 5 1例分为外膜受侵组和外膜正常组。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分析CT图像 ,详细记录 :①直肠系膜筋膜显示情况 ;②... 目的 探讨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其筋膜的CT表现。方法 资料分为 2组 ,正常组 5 4例 ,无盆腔疾病病史 ,直肠癌组 5 1例分为外膜受侵组和外膜正常组。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分析CT图像 ,详细记录 :①直肠系膜筋膜显示情况 ;②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的密度 ,并测量CT值 ;③对直肠外膜模糊者 ,分别测量病变侧、病变对侧系膜CT值。采用SPSS 10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正常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 6 .8%、15 .9%、81.8%、84 .1% ,直肠癌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 1.8%、2 8.3%、81.1%、83.0 %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正常组或直肠癌组 ,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CT值 ,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异肉眼可辨 ,直肠癌组直肠系膜CT值高于正常组 ,外膜受侵组病变侧系膜CT值高于外膜正常组 ,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外膜受侵组病变对侧系膜CT值与外膜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螺旋CT图像能够显示直肠系膜及筋膜 ,侧方筋膜显示率高于前、后方筋膜。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 ,其差异肉眼可辨。直肠癌组直肠系膜的密度高于正常组 ,直肠外膜受侵 ,病变侧直肠系膜密度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系膜 直肠系膜筋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脂肪肝背景下肝转移瘤的CT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小敏 张晓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 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 ,对产生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 31例脂肪肝合并转移瘤病人的CT征象 ,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发现转移灶共 91个 ,其中单发 13个 ;误诊、漏诊 11个病灶。转... 目的 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 ,对产生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 31例脂肪肝合并转移瘤病人的CT征象 ,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发现转移灶共 91个 ,其中单发 13个 ;误诊、漏诊 11个病灶。转移灶表现为高密度结节 4 0个 ,高密度环 12个 ,随脂肪肝程度加重 ,高密度结节或环的比率增高。增强扫描多检出病灶 2 6个。结论 脂肪肝合并肝内转移瘤平扫常表现为高密度结节或环 ,易误诊为肝岛。分析观察高密度结节或环的形态、增强扫描后的密度变化 ,楔形高密度灶的形态、位置、边缘 ,肝缘的轮廓、血管走行、门脉细小分支瘤栓有助于鉴别诊断。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脂肪肝内转移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动脉化疗栓塞辅助手术切除对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玉金 张秀美 +3 位作者 张家兴 程英升 杨仁杰 李茂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7-851,共5页
目的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ransax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可切除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因肝癌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术后病理证实。根据是否辅以TACE治疗分为TACE组(230例)和非TAC... 目的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ransax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可切除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6例因肝癌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术后病理证实。根据是否辅以TACE治疗分为TACE组(230例)和非TACE组(156例)。TACE组再根据手术与TACE的先后关系分3个亚组:仅术前行TACE者71例为术前TACE组,仅术后行TACE者86例为术后TACE组,术前术后均行TACE者73例为联合TACE组。为比较TACE对肿瘤坏死的影响,术前未行TACE者242例归为A组(非TACE组+术后TACE组),术前行TACE者144例归为B组(术前TACE组+联合TACE组)。应用寿命表计算累积生存率,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Ⅹ^2检验比较A、B两组肿瘤的坏死率。结果B组(18/144)较A组(0/242)有较高的肿瘤完全坏死率(P〈0.01)。肿瘤完全坏死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优于不完全坏死者(P〈0.01)。患者1、3、5、10年累积生存率:联合TACE组分别为90.4%(66/73)、72.9%(42/73)、51.9%(22/73)和25.4%(2/73),术前TACE组分别为74.0%(50/71)、46.2%(28/71)、27.3%(5/71)和0(0/71),术后TACE组分别为88.0%(73/86)、59.6%(39/86)、36.7%(11/86)和0(0/86),非TACE组分别为75.8%(110/156)、63.4%(48/156)、31.O%(13/156)和23.9%(10/156)。联合TACE组疗效最好,优于非TACE组及单纯术前TACE组和术后TACE组(P值均〈0.05)。术前或术后TACE组累积生存率与非TAC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术前联合术后TACE辅助手术部分肝切除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仅单一术前或术后TACE对患者的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放射学 介入性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