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子宫肿瘤研究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崑 张晓鹏 +1 位作者 唐磊 李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与常规T2WI对比,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显示子宫肿瘤方面的能力及优势,比较子宫良恶性肿瘤在扩散加权图像信号强度和量化指标ADC值两方面是否有区别。方法行盆腔MRI检查的58例女患者,子宫病灶73个,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良性23个,恶... 目的与常规T2WI对比,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显示子宫肿瘤方面的能力及优势,比较子宫良恶性肿瘤在扩散加权图像信号强度和量化指标ADC值两方面是否有区别。方法行盆腔MRI检查的58例女患者,子宫病灶73个,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良性23个,恶性50个。图像评价以信号强度比(SIR)和对比噪声比(CNR)为参数,对扩散图像和T2WI图像分组比较。对良恶性病灶间进行信号强度和ADC值比较。扩散b值为1000。结果子宫良性肿瘤DWI图像的SIR和CNR低于T2图像,子宫恶性肿瘤则反之。良、恶性两类肿瘤之间比较,DWI图像上恶性病灶的信号强度参数均高于良性组,ADC值低于良性病灶,内膜腺癌和宫颈鳞癌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常规T2WI相比,子宫恶性肿瘤在扩散图像上更容易突出显示而易于分辨,而良性肿瘤在常规T2WI上的显示更具优势。子宫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子宫肿瘤 信号强度
下载PDF
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的脊柱椎体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之龙 张晓鹏 +2 位作者 孙应实 曹崑 唐磊 《当代医学》 2009年第8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的脊柱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脊柱增强MR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除外脊柱转移瘤且临床排除其他原发骨髓疾病的恶性实体瘤患者54例,根据在MR前是否接受过化疗及是否发生急、慢性骨髓抑制将病例分...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的脊柱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脊柱增强MR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除外脊柱转移瘤且临床排除其他原发骨髓疾病的恶性实体瘤患者54例,根据在MR前是否接受过化疗及是否发生急、慢性骨髓抑制将病例分为骨髓抑制急性组、慢性组,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及未化疗组共4组,比较MR表现异同。结果急性组5例,慢性组24例,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7例,未化疗组18例。慢性组及化疗后无骨髓抑制组的平均椎体/脑脊液信号强度比值高于未化疗组(P<0.05),急性组中4例信号均匀减低;慢性组及无骨髓抑制组平均椎体信号强度标准差高于未化疗组(P<0.05)。4组中局灶性脂肪沉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实体瘤化学治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脊柱椎体T1信号发生改变,慢性期不均匀性升高,急性期呈均匀减低趋势;局灶性脂肪沉积不是骨髓抑制的特异性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骨髓抑制 脊柱椎体 磁共振
下载PDF
肝脏双功能对比剂Gd-BOPTA胆道成像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英 崔涌 +2 位作者 孙应实 唐磊 张晓鹏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双功能对比剂Gd-BOPTA应用于胆道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GdBOPTA对15例患者(对照组10例,梗阻性黄疸组5例)进行胆道成像。比较胆系结构的显示(高信号对比剂充盈)率。测量计算肝脏和胆囊信号强度的变化值及其比值... 目的探讨肝脏双功能对比剂Gd-BOPTA应用于胆道成像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GdBOPTA对15例患者(对照组10例,梗阻性黄疸组5例)进行胆道成像。比较胆系结构的显示(高信号对比剂充盈)率。测量计算肝脏和胆囊信号强度的变化值及其比值。结果对照组10例均能够显示胆总管、胆囊和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显示率大于60%。梗阻性黄疸组1例于扩张胆总管内高信号胆汁对比下可见软组织信号充盈缺损。其余4例总胆红素大于131.4μmol/L,胆道未能显影。两组延迟扫描胆囊、肝脏信号强度变化及其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4,0.001),对照组均高于梗阻性黄疸组。结论Gd-BOPTA在非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胆道二维及三维图像,为评价肝脏功能以及诊断或排除胆道病变提供了新的安全、无创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成像 肝脏功能 临床价值 对比剂 双功能 梗阻性黄疸 充盈缺损 高信号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疗后残余病灶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古丽娜.阿扎提 张晓鹏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4期111-115,共5页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大组复杂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总称,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淋巴瘤是治疗效果较好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大组复杂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总称,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淋巴瘤是治疗效果较好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正确判断疗效和残余病灶情况是成功治疗的关键,但对淋巴瘤疗后残余病灶的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病灶 残余 LYMPHOMA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影像学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与病理学T分期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2
5
作者 孙应实 张晓鹏 +4 位作者 唐磊 曹崑 崔湧 张晓燕 段姗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局部浸润的MRI征象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14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MR检查。对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进行分析、归类,做出分期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148例直肠癌MRIT分... 目的探讨直肠癌局部浸润的MRI征象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14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接受MR检查。对直肠癌局部浸润的高分辨率MRI征象进行分析、归类,做出分期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肿瘤T分期进行对照。结果148例直肠癌MRIT分期总的诊断准确性为90.54%,T1~T4期MRI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65%、91.22%、91.89%和99.32%。直肠癌侵犯肠周径程度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59,P<0.001)。直肠癌局部侵犯的MRI征象与病理T分期间呈中等正相关(rs=0.62,P<0.001)。结论高分辨率MR对于直肠癌T分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MRI征象的正确识别和肿瘤对肠管周径侵犯程度的评价对MRI直肠癌T分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高分辨率
下载PDF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 3~5级微钙化病变的动态增强MR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阿红 张晓鹏 +6 位作者 李洁 孙应实 唐磊 曹崑 欧阳涛 王天峰 陆爱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DCE-MRI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3-5级微钙化的患者于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特点... 目的探讨DCE-MRI对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出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3-5级微钙化的患者于活检前完成双乳DCE-MR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I-RADS3~5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特点。结果病理证实良性微钙化病变13例,恶性微钙化病变31例。38.46%(5/13)良性单纯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无强化,93.33%(14/15)恶性微钙化伴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病变在DCE-MRI上有明显强化,良恶性微钙化病变在DCE-MRI上早期增强率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DCE-MRI对微钙化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7%和92.31%。结论良恶性微钙化病变的DCE-MRI表现有明显差异,DCE-MRI有助于微钙化病变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微钙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MSCT影像信息判断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之龙 高云 +3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曹崑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MSCT影像学信息,建立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模型。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75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术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根据手术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MSCT影像学信息,建立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模型。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75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术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未发现远处转移。根据手术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观察测量治疗前MSCT显示的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癌肿、淋巴结及临床相关指标。以统计学单因素分析筛选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建立ANN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175例胃癌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共13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41例无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癌肿浆膜浸润、大体类型、最大径线、厚度、强化方式、淋巴结数目、分站、最大淋巴结短径共8项指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其作为输入指标建模,ANN模型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总特异度和总准确率分别为90.30%(121/134)、82.93%(34/41)和88.57%(155/175),而Logistic回归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总特异度和总准确率为85.82%(115/134)、70.73%(29/41)和82.29%(144/175)。结论采用ANN模型,利用MSCT反映的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信息,可帮助术前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其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病理反应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应实 唐磊 +5 位作者 李洁 曹崑 崔湧 齐丽萍 张晓燕 张晓鹏 《当代医学》 2010年第8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价,以及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扩散成像。测量放化疗前后肿瘤ADC值。比较ADC值及其变化与不同直肠癌消退分...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价,以及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扩散成像。测量放化疗前后肿瘤ADC值。比较ADC值及其变化与不同直肠癌消退分级的关系,及其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降期组、未降期组、RCRG1-3级间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54,p=0.007);RCRG1级与RCRG3级、T-未降期;RCRG2级与RCRG3级;RCRG3级与T-降期;T-降期与T-未降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CRG分级间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程度和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RG1级与2级间的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RG1级与3级间的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RG2级与3级间细胞核异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反映直肠癌病理消退分级间的差异;肿瘤降期与肿瘤消退分级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RCRG1级与2级ADC值变化趋势相同,但幅度不同,与治疗反应性程度相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的直肠癌病例在治疗第一周出现ADC值明显升高,但肿瘤体积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这部分病例经常伴有明显的炎性反应有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病例的肿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与其肿瘤细胞更易受辐射和化疗药物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扩散成像 ADC值 降期 消退分级
下载PDF
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测量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唐磊 孙应实 +5 位作者 曹崑 崔湧 齐丽萍 李洁 李晓婷 张晓鹏 《当代医学》 2010年第8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小ROI局部测量法(Regional measurement,RM)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Whole measurement,WM)所测得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及其重复测量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反映胃癌侵袭... 目的探讨小ROI局部测量法(Regional measurement,RM)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Whole measurement,WM)所测得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及其重复测量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反映胃癌侵袭性的效能。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胃癌55例,行常规MRI平扫及DW-MRI检查。b值取1000s/mm2。两名医师各自独立采用RM和WM两种方法测量胃癌癌肿ADC值。Bland-Altman法比较两名医师相同测量方法测得ADC值的一致性。以病理胃癌生长方式为评价癌肿侵袭性指标,以ROC曲线评价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判断癌肿侵袭性的效能。结果 RM法测得胃癌癌肿ADC值为(1.24±0.30)×10-3mm2/s(观测者1)及(1.28±0.31)×10-3mm2/s(观测者2);WM法测得胃癌癌肿ADC值为(1.41±0.30)×10-3mm2/s(观测者1)及(1.44±0.33)×10-3mm2/s(观测者2)。两名观测者采用RM法测得ADC值均低于WM法(观测者1:t=-10.202,P<0.001;观察者2:t=-8.732,P<0.001)。两种ADC值测量方法在两名观测者间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RM法略优于WM法。RM法测得ADC值判断胃癌弥漫型生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略高于WM法的0.828。结论小ROI局部测量法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所测得胃癌ADC值在不同测量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局部测量法ADC值反映癌肿侵袭性的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 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对NSCLC放化疗疗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齐丽萍 张晓鹏 +3 位作者 李洁 孙应实 唐磊 陈颖 《当代医学》 2009年第8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评价NSCL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22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DCE-MRI成像,DCE-MRI成像采用3DLAVA技术,30秒一个时相,共11个时相。图像分析时将ROI放置在肿瘤强化最明显处,按照Schaefer的标准将时间信...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评价NSCL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22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DCE-MRI成像,DCE-MRI成像采用3DLAVA技术,30秒一个时相,共11个时相。图像分析时将ROI放置在肿瘤强化最明显处,按照Schaefer的标准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划分为A-D4种类型。比较治疗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别及不同疗效组间最大增强比(MER)及首过斜率(slope)变化的差异。结果疗效较好组12灶,疗效不良组10灶。疗前与疗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明显不同,疗前以A、B型曲线为主,疗后以B、C型曲线为主。疗效较好组slope变化较疗效不良组明显,分别为(-1.79±1.04)SI%/s,(-0.34±1.23)SI%/s。疗效较好组slope变化率明显大于疗效不良组,疗效较好组平均变化为(-61.06%±31.50)%,疗效不良组斜坡变化的中位值为-14.94%。疗效较好组MER变化值大于疗效不良组(p=0.043),疗效较好组平均变化-0.60±0.55,疗效不良组为-0.13±0.45。结论NSCLC治疗后可引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的变化;不同疗效组间治疗前后首过斜率及最大增强比的变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DCE-MRI能够反映NSCLC治疗相关的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动态增强 MRI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T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磊 张晓鹏 +4 位作者 孙应实 曹崑 汪宁 齐丽萍 崔湧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4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两种主要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CT征象的异同,为胃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价和影像学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两种主要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CT征象的异同,为胃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价和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规范CT检查胃淋巴瘤病例42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DLBCL和MALToma。分析两种类型淋巴瘤CT影像学征象特征,包括病变所处胃的分部、范围、形态、厚度、强化、黏膜及浆膜面情况、淋巴结转移、腹腔大血管及脏器侵犯情况、腹腔转移及有无腹水等。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类型淋巴瘤的CT征象差异。结果DLBCL多累及胃的多个部分,且以近端胃受累为主,MALToma以胃的单一部分受累更为多见,且以胃远端分布为主,差异有显著性。DLBCL癌肿平均厚度(2.75±1.52)cm,大于MALToma癌肿平均厚度(1.23±0.64)cm,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DLBCL胃壁以弥漫性、不均匀增厚为主,MALToma以局限性、均匀增厚为主;DLBCL较MALToma更易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率较MALToma高,转移淋巴结体积大、分布更为广泛,侵犯腹腔干分支大血管及腹腔脏器的比例均高于MALToma。DLBCL静脉期强化CT值(69.09±13.49)HU,低于MALToma静脉期强化CT值(81.79±25.82)HU。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显示率高于DLBCL;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显示率高于MALToma。结论CT影像学征象可反映DLBCL和MALToma的生物学行为,显示两种胃淋巴瘤侵袭性的差异,可作为两者鉴别的重要手段。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丰富了胃淋巴瘤的CT征象,为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发展看肿瘤影像学的任务与挑战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晓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一直是影像学肩负的重要临床任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疗效判断是进行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治疗手段的丰富与发展、影像设备的更新与进步都推动了评价标准的...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一直是影像学肩负的重要临床任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疗效判断是进行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治疗手段的丰富与发展、影像设备的更新与进步都推动了评价标准的演变与进化。恰当适度的影像检查手段、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孜孜以求、不断探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影像学 实体瘤 临床治疗 个体化治疗 疗效判断 影像设备 检查手段
原文传递
胃癌CT测量一致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迟永堃 唐磊 +3 位作者 陈颖 李艳玲 孙应实 张晓鹏 《当代医学》 2010年第8期22-27,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测量者间观察同一胃癌CT征象时,观察与测量相关参数的一致性水平,并探讨造成组间测量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的胃癌初诊病人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7.72岁)。两名医师采用独立盲法... 目的评价不同测量者间观察同一胃癌CT征象时,观察与测量相关参数的一致性水平,并探讨造成组间测量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的胃癌初诊病人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7.72岁)。两名医师采用独立盲法进行图像复阅并测量。记录胃癌癌肿的厚度、浆膜浸润情况、最大层面癌肿范围、癌肿强化方式及门脉期CT值。采用kappa检验、Blandand Altman法及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两位阅片者间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在胃癌癌肿CT测量的五个参数中,仅有判断是否存在浆膜浸润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两位阅片者的Kappa值为0.735,为高度一致性。其余参数的测量一致性为差~中度,癌肿厚度、范围、强化方式及门脉期CT值的测量kappa值分别为:0.497、0.245、0.199、0.153。癌肿厚度、范围及门脉期CT值的平均差分别为-1.2mm,-11.2mm,0.1HU;95%的一致性限度分别为-8.4mm~6.0mm,-63.8mm~41.3mm,-54.6HU~54.9HU。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785,0.388。结论螺旋CT对判断胃癌浆膜侵犯的一致性相对较高,优于其他参数的测量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螺旋CT 胃癌 观察者间 一致性
下载PDF
阈值法三维体积测量肺结节的64排CT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海林 张晓鹏 +7 位作者 曹崑 唐磊 崔湧 李洁 孙应实 齐丽萍 李艳玲 陈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LightspeedVCTGE)对肺结节模型进行三维体积测量的研究,探讨阈值法测量肺结节三维体积的可行性及最佳阈值。方法在肺组织模型上放置17枚大小范围10~45mm的模拟肺结节并在64排螺旋CT上使用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LightspeedVCTGE)对肺结节模型进行三维体积测量的研究,探讨阈值法测量肺结节三维体积的可行性及最佳阈值。方法在肺组织模型上放置17枚大小范围10~45mm的模拟肺结节并在64排螺旋CT上使用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成像。以模拟肺结节CT值与周围模拟肺组织CT值平均值为基准值(S),将基准值设为下限阈像,上限阈值为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的CT值(300HU),使用阈值分割技术,分割并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上限阈值不变,改变下限阈值(基准值+100、基准值+200、基准值-100、基准值-200)。下限阈值为基准值,改变上限阈值(350HU、400HU、450HU),重新分割、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通过与排水法测量的模拟肺结节真实体积进行配对比较。采用ALA软件对模拟肺结节进行自动体积测量,并与阈值法进行比较。结果以基准值为下限阈值,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的值为上限阈值,所测得三维体积与真实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并且与真实体积配对差值最小。下限阈值越大,测量体积越小,下限阈值越小,测量体积越大。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的不同CT值作为上限阈值对测量结果无影响。ALA软件不能对直径大于30mm模拟肺结节进行测量。结论阈值法可以准确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较ALA软件适用范围广。阈值法测量模拟肺结节三维体积的最佳阈值:下限值为模拟肺结节CT值及周围模拟肺组织的平均值,上限值为大于模拟肺结节最高像素值的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1
15
作者 齐丽萍 单军 +2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及鼻咽部NKTC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21例,其中14例鼻中隔受累,6例伴有鼻咽和(或)口咽受侵,2例软腭受侵。鼻腔病变者10例,鼻腔... 目的探讨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及鼻咽部NKTC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21例,其中14例鼻中隔受累,6例伴有鼻咽和(或)口咽受侵,2例软腭受侵。鼻腔病变者10例,鼻腔肿块呈铸型,肿块增强后密度同肌肉相仿;1例上腭受侵者及2例后鼻孔受累者病变密度不均可见气泡影。咽淋巴环为主者7例,5例显示增厚的咽壁管腔面毛糙、不光滑,1例显示表面气泡影。鼻腔病变为主者14例合并鼻旁窦窦腔透光度降低,6例鼻前庭皮肤受侵犯,12例显示骨质侵蚀破坏。28例中1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鼻及鼻咽部NKTCL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鼻腔 鼻咽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反应性的术前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晓鹏 李洁 +2 位作者 孙应实 曹崑 唐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术前评价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存病变病理学反应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5例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术前DCE-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Miller&Payne反应性分级方法将患...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术前评价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存病变病理学反应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5例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术前DCE-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Miller&Payne反应性分级方法将患者的病理学反应性分为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pCR),其余为浸润癌残余,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并以此作为金标准。由两位医生分别在诊断工作站盲法阅片,判断是否为pCR及MHR。对两医生判断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用Kappa分析对观察者间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DCE-MRI对化疗后浸润癌残余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两医生敏感性分别为94.7%和97.4%,特异性分别为42.8%和57.1%,准确性分别为86.6%和91.1%。DCE-MRI对化疗后MHR判断,两医生敏感性分别为95.5%和81.8%,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2.6%,准确性分别为84.4%和82.2%。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28和0.778,有较好一致性。结论DCE-MRI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浸润癌残余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有助于化疗后术前无创性评价乳腺癌的病理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反应性
下载PDF
乳腺癌动态增强MRI特征:非肿块样强化与肿块样强化的比较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艳玲 李洁 +3 位作者 曹崑 崔涌 李晓婷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对非肿块样强化与肿块样强化乳腺癌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69例经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且在化疗前或手术前接受乳腺MRI检查的病例。根据强化类型分为肿块样强化病变组及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组,比较两... 目的对非肿块样强化与肿块样强化乳腺癌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69例经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且在化疗前或手术前接受乳腺MRI检查的病例。根据强化类型分为肿块样强化病变组及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组,比较两组动态增强参数差异性。结果 269例乳腺癌患者中,非肿块样强化28例(10.41%),肿块样强化241例(89.59%)。50.00%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增强后晚期达到强化峰值,而81.74%肿块样强化乳腺癌早期即达强化峰值(P<0.001)。39.29%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呈流入型曲线,42.86%呈流出型曲线;75.93%肿块样强化乳腺癌呈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仅9.13%呈流入型曲线。两种强化类型病变的流出率、信号增强比(SER)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与肿块样强化乳腺癌比较,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倾向于增强后缓慢强化、呈现流入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非肿块样强化 肿块样强化
下载PDF
乳腺癌DCE-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艳玲 李洁 +3 位作者 曹崑 孙应实 李晓婷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分析ER、PR、HER2或Ki-67不同表达状态乳腺癌在DCE-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确定ER、PR、HER2及Ki-67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病例,均在疗前接受乳腺MR... 目的分析ER、PR、HER2或Ki-67不同表达状态乳腺癌在DCE-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确定ER、PR、HER2及Ki-67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病例,均在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比较ER、PR、HER2及Ki-67不同表达状态癌灶的MRI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特征的差异。结果共269例入组。ER阳性癌灶出现小肿块的比例稍高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ER阴性癌肿边缘光滑的比例稍高于阳性者,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1)。PR阴性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高于阳性组(P=0.033)。Ki-67低表达者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低于过表达者(P<0.001)。相对于过表达者,HER2低表达及Ki-67低表达者均倾向出现小病灶(P均<0.05)。ER、PR、HER2及不同Ki-67表达状态下癌灶MRI动态增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MRI所示癌灶大小和/或边缘状态与ER、PR、HER2及Ki-67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增强特征与诸分子标记物之间未见稳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的MRI特征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艳玲 李晓婷 +2 位作者 曹崑 张晓鹏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MRI(包括动态增强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入组,比较TNBC组与Luminal组的MR形态学、动态参数及DWI的ADC值的差异。结果 44例TNBC及183例Luminal型患者,TNBC组和Luminal B型组的...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MRI(包括动态增强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入组,比较TNBC组与Luminal组的MR形态学、动态参数及DWI的ADC值的差异。结果 44例TNBC及183例Luminal型患者,TNBC组和Luminal B型组的形态学特征及DCE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BC组的ADC值较高(P=0.001)。结论 TNBC存在一定的DWI特征性。相对于Luminal型来说,TNBC倾向出现较高的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三阴型
下载PDF
MR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 被引量:22
20
作者 曹崑 张晓鹏 +3 位作者 汪宁 单军 崔湧 齐丽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以放(化)疗为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放疗开始后2~3周(早期点)、放疗结束时行常规MR成像及b值=1000s/mm2的扩散成像,于放疗结束点作为判...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以放(化)疗为治疗方式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放疗开始后2~3周(早期点)、放疗结束时行常规MR成像及b值=1000s/mm2的扩散成像,于放疗结束点作为判断病灶是否残余的观察点。将病灶分为有、无残余两组。测量计算各病灶体积、平均ADC值,并将早期点的体积变化率与扩散ADC值的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早期点时,宫颈癌病灶体积缩小,ADC值升高,两者变化无相关性,体积缩小幅度比ADC值升高幅度明显(P<0.001)。有、无残余两组的体积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但ADC值的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有残余组平均ADC值变化幅度(17.06%)明显低于无残余组(27.03%)。结论ADC值的变化差异可能成为帮助早期判断宫颈癌放(化)疗后病灶是否易于残留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