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测量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唐磊 孙应实 +5 位作者 曹崑 崔湧 齐丽萍 李洁 李晓婷 张晓鹏 《当代医学》 2010年第8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小ROI局部测量法(Regional measurement,RM)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Whole measurement,WM)所测得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及其重复测量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反映胃癌侵袭... 目的探讨小ROI局部测量法(Regional measurement,RM)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Whole measurement,WM)所测得胃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及其重复测量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反映胃癌侵袭性的效能。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胃癌55例,行常规MRI平扫及DW-MRI检查。b值取1000s/mm2。两名医师各自独立采用RM和WM两种方法测量胃癌癌肿ADC值。Bland-Altman法比较两名医师相同测量方法测得ADC值的一致性。以病理胃癌生长方式为评价癌肿侵袭性指标,以ROC曲线评价两种测量方法ADC值判断癌肿侵袭性的效能。结果 RM法测得胃癌癌肿ADC值为(1.24±0.30)×10-3mm2/s(观测者1)及(1.28±0.31)×10-3mm2/s(观测者2);WM法测得胃癌癌肿ADC值为(1.41±0.30)×10-3mm2/s(观测者1)及(1.44±0.33)×10-3mm2/s(观测者2)。两名观测者采用RM法测得ADC值均低于WM法(观测者1:t=-10.202,P<0.001;观察者2:t=-8.732,P<0.001)。两种ADC值测量方法在两名观测者间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RM法略优于WM法。RM法测得ADC值判断胃癌弥漫型生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略高于WM法的0.828。结论小ROI局部测量法与边缘勾勒整体测量法所测得胃癌ADC值在不同测量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局部测量法ADC值反映癌肿侵袭性的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 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T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唐磊 张晓鹏 +4 位作者 孙应实 曹崑 汪宁 齐丽萍 崔湧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4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两种主要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CT征象的异同,为胃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价和影像学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两种主要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CT征象的异同,为胃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价和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规范CT检查胃淋巴瘤病例42例,均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DLBCL和MALToma。分析两种类型淋巴瘤CT影像学征象特征,包括病变所处胃的分部、范围、形态、厚度、强化、黏膜及浆膜面情况、淋巴结转移、腹腔大血管及脏器侵犯情况、腹腔转移及有无腹水等。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类型淋巴瘤的CT征象差异。结果DLBCL多累及胃的多个部分,且以近端胃受累为主,MALToma以胃的单一部分受累更为多见,且以胃远端分布为主,差异有显著性。DLBCL癌肿平均厚度(2.75±1.52)cm,大于MALToma癌肿平均厚度(1.23±0.64)cm,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DLBCL胃壁以弥漫性、不均匀增厚为主,MALToma以局限性、均匀增厚为主;DLBCL较MALToma更易侵犯浆膜,淋巴结转移率较MALToma高,转移淋巴结体积大、分布更为广泛,侵犯腹腔干分支大血管及腹腔脏器的比例均高于MALToma。DLBCL静脉期强化CT值(69.09±13.49)HU,低于MALToma静脉期强化CT值(81.79±25.82)HU。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显示率高于DLBCL;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显示率高于MALToma。结论CT影像学征象可反映DLBCL和MALToma的生物学行为,显示两种胃淋巴瘤侵袭性的差异,可作为两者鉴别的重要手段。MALToma黏膜面"白线征"、DLBCL浆膜侧"血管穿行征"丰富了胃淋巴瘤的CT征象,为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评价提供了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发展看肿瘤影像学的任务与挑战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一直是影像学肩负的重要临床任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疗效判断是进行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治疗手段的丰富与发展、影像设备的更新与进步都推动了评价标准的...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一直是影像学肩负的重要临床任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疗效判断是进行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治疗手段的丰富与发展、影像设备的更新与进步都推动了评价标准的演变与进化。恰当适度的影像检查手段、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孜孜以求、不断探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影像学 实体瘤 临床治疗 个体化治疗 疗效判断 影像设备 检查手段
原文传递
探索的精神与乐趣——CT能谱成像临床应用研究中的思考 被引量:71
4
作者 张晓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9-712,共4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记得当时所在的医院要引进一台GE9000型CT机,这对于多少年来始终依靠X线片进行检查的科室来说,可谓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回想起当时的心情,的确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期盼着能早日识得庐山真面目。然而,当...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记得当时所在的医院要引进一台GE9000型CT机,这对于多少年来始终依靠X线片进行检查的科室来说,可谓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回想起当时的心情,的确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期盼着能早日识得庐山真面目。然而,当时国内的教科书和资料,对CT断层扫描的理论和诊断都处于空白期,我们确实存在着对全新知识的畏惧与担心,还记得老主任当时鼓励我们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机 临床应用 GE9000型 成像 能谱 乐趣 精神 CT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1
5
作者 齐丽萍 单军 +2 位作者 唐磊 孙应实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及鼻咽部NKTC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21例,其中14例鼻中隔受累,6例伴有鼻咽和(或)口咽受侵,2例软腭受侵。鼻腔病变者10例,鼻腔... 目的探讨鼻及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鼻及鼻咽部NKTCL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21例,其中14例鼻中隔受累,6例伴有鼻咽和(或)口咽受侵,2例软腭受侵。鼻腔病变者10例,鼻腔肿块呈铸型,肿块增强后密度同肌肉相仿;1例上腭受侵者及2例后鼻孔受累者病变密度不均可见气泡影。咽淋巴环为主者7例,5例显示增厚的咽壁管腔面毛糙、不光滑,1例显示表面气泡影。鼻腔病变为主者14例合并鼻旁窦窦腔透光度降低,6例鼻前庭皮肤受侵犯,12例显示骨质侵蚀破坏。28例中1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鼻及鼻咽部NKTCL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鼻腔 鼻咽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后短期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曹崑 张晓鹏 +4 位作者 李洁 汪宁 单军 唐磊 孙应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DCE)能否预测宫颈癌放疗和(或)化疗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搜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资料,治疗前行MRDCE扫描,并于放疗和(或)化疗2~3周的早期点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为时间点行常规MR检查,计算体...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DCE)能否预测宫颈癌放疗和(或)化疗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搜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资料,治疗前行MRDCE扫描,并于放疗和(或)化疗2~3周的早期点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为时间点行常规MR检查,计算体积变化率,根据病灶是否残余将患者分有残余组和无残余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各径线、体积和5个DCE指标(平均强化时间,正性积分,达峰时问,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大下降斜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早期点径线变化率、体积变化率与治疗前DCE指标的关系。结果无残余组20例,有残余组12例。无残余组治疗前横断面长径[(47.45±13.76)mm]和矢状面纵径[(38.75±10.69)mm]均小于有残余组[分别为(61.08±13.73)mm和(53.67±16.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55和-2.650,P〈0.05);无残余组低强化区正性积分为0.62±0.25,高于有残余组的0.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9,P〈0.05),即病灶越大、低强化区血供越差,则放疗和(或)化疗后易有残余。高强化区最大上升斜率与横断面长径和体积早期变化率有中至强的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和-0.723,P〈0.05),即MSI越低的病灶在放疗早期退缩越明显。结论宫颈癌治疗前的DCE在预测放疗结束时病灶是否残余和治疗早期的体积退缩情况等短期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乳腺癌DCE-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艳玲 李洁 +3 位作者 曹崑 孙应实 李晓婷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分析ER、PR、HER2或Ki-67不同表达状态乳腺癌在DCE-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确定ER、PR、HER2及Ki-67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病例,均在疗前接受乳腺MR... 目的分析ER、PR、HER2或Ki-67不同表达状态乳腺癌在DCE-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特征之间的差异,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分子标志物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免疫组化检测确定ER、PR、HER2及Ki-67表达状态的乳腺癌病例,均在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比较ER、PR、HER2及Ki-67不同表达状态癌灶的MRI形态学征象、动态增强特征的差异。结果共269例入组。ER阳性癌灶出现小肿块的比例稍高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ER阴性癌肿边缘光滑的比例稍高于阳性者,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1)。PR阴性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高于阳性组(P=0.033)。Ki-67低表达者癌肿出现边缘光滑的比例低于过表达者(P<0.001)。相对于过表达者,HER2低表达及Ki-67低表达者均倾向出现小病灶(P均<0.05)。ER、PR、HER2及不同Ki-67表达状态下癌灶MRI动态增强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MRI所示癌灶大小和/或边缘状态与ER、PR、HER2及Ki-67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动态增强特征与诸分子标记物之间未见稳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的MRI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艳玲 李晓婷 +2 位作者 曹崑 张晓鹏 孙应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MRI(包括动态增强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入组,比较TNBC组与Luminal组的MR形态学、动态参数及DWI的ADC值的差异。结果 44例TNBC及183例Luminal型患者,TNBC组和Luminal B型组的... 目的探讨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MRI(包括动态增强DCE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入组,比较TNBC组与Luminal组的MR形态学、动态参数及DWI的ADC值的差异。结果 44例TNBC及183例Luminal型患者,TNBC组和Luminal B型组的形态学特征及DCE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BC组的ADC值较高(P=0.001)。结论 TNBC存在一定的DWI特征性。相对于Luminal型来说,TNBC倾向出现较高的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三阴型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检测肺栓塞:采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捕捉最佳成像时相 被引量:7
9
作者 齐丽萍 陈颖 +4 位作者 高顺禹 李艳玲 李晓婷 李洁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研究组30例疑诊肺栓塞患者采用VHS进行CTPA成像,于开始注药后10s启动扫描,连续扫描4次(path)。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5例疑诊肺栓塞患者的64排CT常规C... 目的探讨采用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研究组30例疑诊肺栓塞患者采用VHS进行CTPA成像,于开始注药后10s启动扫描,连续扫描4次(path)。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5例疑诊肺栓塞患者的64排CT常规CTPA资料,于注射对比剂后13~16s进行扫描。测量肺动脉主干、各段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及主肺动脉的噪声,由2名医师按照5点评分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研究组全部病例均成功配合完成检查,最佳path在第Ⅰ~Ⅳ个时相占比例分别为30.00%(9/30)、36.67%(11/30)、26.67%(8/30)、6.67%(2/30)。研究组平均MPA的CT值为(286±39)HU,对照组为(278±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研究组MPA最低强化值为240HU,对照组3例低于200HU。研究组肺段动脉可评价率平均为(88±14)%,高于对照组的(72±33)%(P=0.192)。对研究组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强化两研究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0.366、0.714,86.67%病例图像质量及90.00%肺动脉强化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图像噪声及运动伪影的主观评价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VHS技术有利于捕捉最佳肺动脉强化时相,是简单、实用的肺动脉血管造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肺栓塞 容积螺旋穿梭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前预后多因素CT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顺禹 崔湧 +3 位作者 孙应实 唐磊 李晓婷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前增强CT影像学征象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根治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术前临床及双期增强CT影像学资料,分析CT征象及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前增强CT影像学征象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接受根治切除术的原发性HCC患者术前临床及双期增强CT影像学资料,分析CT征象及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时序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80.18%、65.48%和42.0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单段病灶与多段病灶)、子灶、血管侵犯、动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管侵犯、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7、0.007)。结论原发性HC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CT征象包括血管侵犯和门静脉期肿瘤与肝实质CT值比值<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变异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冰 迟永堃 +2 位作者 李晓婷 孙应实 张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75-978,共4页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方法对530例接受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且无胸部疾病的患者CT图像上肺裂的起止点、肺裂发育的完整程度及额外裂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平裂多起自斜裂的后1/4-1/3范围,止于第2-4前...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方法对530例接受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且无胸部疾病的患者CT图像上肺裂的起止点、肺裂发育的完整程度及额外裂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水平裂多起自斜裂的后1/4-1/3范围,止于第2-4前肋水平。双侧斜裂的起点多位于第4-6后肋水平,右侧斜裂的止点多位于横膈前1/4-1/3范围,左侧斜裂的止点大多较右侧偏前。530例中,172例(172/530,32.45%)肺裂发育正常,358例(358/530,67.55%)肺裂发育异常。肺裂发育异常共387处,其中水平裂异常217处(217/387,56.07%),右侧斜裂异常61处(61/387,15.76%),左侧斜裂异常109处(109/387,28.17%)。134例患者出现额外裂共136处。结论通过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较为准确地观察肺裂的发育及变异情况。64排螺旋CT是在体、生理状态下进行肺裂研究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裂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比较单径测量法与体积测量法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艺兰 张晓鹏 +3 位作者 齐丽萍 孙应实 陈颖 李晓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比较单径测量法与体积测量法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的胸部增强CT扫描图像,对每例患者选取1-2个肺内病灶作为靶病灶,测量靶病灶的轴位最大... 目的比较单径测量法与体积测量法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的胸部增强CT扫描图像,对每例患者选取1-2个肺内病灶作为靶病灶,测量靶病灶的轴位最大长径、与其垂直的最大短径、冠状位垂直最大径及体积,根据轴位最大长径、体积的变化率分别进行疗效评价。记录每个病灶的形态学表现。结果 104例中,共85例(85/104,81.73%)采用体积测量与单径测量的评价结果一致、二者的评价呈中度一致(Kappa值为0.520)。单径测量评价为疾病稳定(SD)的85例患者中,评价结果一致组与不一致组间治疗前后形态变化、轴位垂直短径变化率、高度变化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评估中,单径测量法与体积测量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为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单径测量法 体积测量法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晓鹏 孙应实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0-833,共4页
术前放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提高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治疗方法。但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的反应性不尽相同。目前临床影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准确评价术前放化疗疗效和能否早期发现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MRI已经... 术前放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提高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治疗方法。但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的反应性不尽相同。目前临床影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准确评价术前放化疗疗效和能否早期发现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MRI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直肠癌术前分期,有效地评价术前放化疗疗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PET-CT等功能成像方法在早期评价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方面已显示出其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广泛应用尚需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影像学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晓鹏 唐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8-281,共4页
影像学是评价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靶向治疗疗效的主要手段。CT和MRI可方便、客观的反应GIST疗后改变,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评估方法。靶向治疗有效的GIST病灶早期以出血、坏死、囊变及黏液变为... 影像学是评价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靶向治疗疗效的主要手段。CT和MRI可方便、客观的反应GIST疗后改变,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评估方法。靶向治疗有效的GIST病灶早期以出血、坏死、囊变及黏液变为主要表现,此时体积可能缩小不明显甚至增大,RECIST形态学标准应用受到限制。新近结合强化CT值变化率提出的Choi标准以及欧洲通过大样本随访研究制定的EORTC/ISG/AGITG联合标准,拓展了影像学对GIST靶向治疗疗效评价的理念。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及磁共振扩散加权功能成像可在更早期评价GIST靶向治疗疗效,有效组在初始治疗后1周内即可出现量化表征值的显著下降,成为GIST疗效评价及预测的潜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靶向治疗 影像学
原文传递
表观扩散系数值评价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应实 张晓鹏 +5 位作者 唐磊 李洁 曹崑 崔湧 齐丽萍 汪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ADC值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早期监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4年12月到2006年10月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放化疔过程中不同监测时间点(包括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 目的探讨ADC值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疗效的早期监测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4年12月到2006年10月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放化疔过程中不同监测时间点(包括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手术前)肿瘤ADC值。以放化疗前肿瘤的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以T分期是否降低为标准,分为治疗效果较好的T-降期组和治疗效果较差的T-未降期组。应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肿瘤ADC值变化情况。结果26例中,T-降期组和T-未降期组分别为12和14例。T-降期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手术前ADC值分别为(1.10±0.13)×10-3、(1.32±0.19)×10-3、(1.35±0.13)×10-3和(1.32±1.00)×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20,P〈0.01)。T-未降期组在治疗后第1周ADC值由(1.16±0.16)×10-3mm2/s升高至(1.23±0.13)×10-3mm2/s,升高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2周ADC值继续升高至(1.30±0.1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3,P〈0.01)。用治疗后第1周肿瘤平均ADC值升高程度11.6%作为诊断直肠癌T分期是否出现降期的指标,诊断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8.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95%可信区间为0.583~0.964),具有中等诊断价值。结论ADC值具有作为早期监测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影像学指标的可能性。治疗第1周肿瘤平均ADC值变化对于区分放化疗反应性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有效的时间监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MRI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晓鹏 孙应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6-299,共4页
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价中的价值已得到国际的公认。由于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基于盆腔局部解剖基础提出的手术方法,在术前应用MRI成像清晰显示TME相关解剖结构和变异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识别和掌握与TME相关的MRI征象将有助于外... 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价中的价值已得到国际的公认。由于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基于盆腔局部解剖基础提出的手术方法,在术前应用MRI成像清晰显示TME相关解剖结构和变异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识别和掌握与TME相关的MRI征象将有助于外科医生在术前更全面了解病变情况。文章从影像学角度对TME相关解剖的MR显示及其征象,直肠癌MR术前分期,环周切缘的术前判定及直肠MR成像技术4个方面做一系统的阐述和总结,以期对外科医生应用和掌握直肠癌术前MR检查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影像学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