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不稳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小锋 张天宇 +4 位作者 许庭珉 王艳华 薛峰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腰椎不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但是对于腰椎不稳,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由于腰椎不稳的临床表现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因此其诊断标准尚存在一定分歧。目前临床中常用前屈后伸位(flexion/extension,F/E)... 腰椎不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但是对于腰椎不稳,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由于腰椎不稳的临床表现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因此其诊断标准尚存在一定分歧。目前临床中常用前屈后伸位(flexion/extension,F/E)X线片的椎体相对位移或成角作为腰椎不稳诊断依据,但是研究者对于应用多大的移位及成角作为诊断标准有不同意见:移位>4mm,成角>10°;或移位>3mm,成角>9°;抑或移位>5mm,成角>10°在文献中均有报道。关于成角的程度,有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节段使用不同成角数值作为标准的诊断方法,即L1~L4节段成角>15°,L4~L5>20°,L5~S1>25°等。虽然上述诊断方法在临床和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标准清晰易懂,操作简单,组间一致性也较好,但也有研究者发现F/E X线片在诊断腰椎不稳时存在许多问题,可能会存在许多无症状的患者在F/E X线片中存在较大的移位,同时也有许多有症状的患者在F/E X线片中呈现出阴性的结果,从而导致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诊断标准 慢性腰痛 X线片 诊断方法 相对位移 常见原因 不同节段
下载PDF
创伤性异位骨化形成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天宇 寇玉辉 +1 位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6-371,共6页
创伤性异位骨化为创伤后骨外成骨。不同的损伤因素常诱导多种前体细胞参与这一过程。多种细胞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炎症、纤维蛋白沉积等会影响这一过程。异位骨化的形成常导致患肢功能受限及疼痛,而预防与治疗异... 创伤性异位骨化为创伤后骨外成骨。不同的损伤因素常诱导多种前体细胞参与这一过程。多种细胞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炎症、纤维蛋白沉积等会影响这一过程。异位骨化的形成常导致患肢功能受限及疼痛,而预防与治疗异位骨化又常带来骨不愈合并伴随高复发率。何种治疗方法能够在抑制异位骨化形成的同时,又不影响骨折愈合成为目前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探究异位骨化的形成机制并从中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笔者对参与创伤性异位骨化形成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对影响异位骨化形成的因素有更多了解,为新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肌炎 骨化性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缺氧诱导因子1
原文传递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一翀 寇玉辉 +4 位作者 张晓萌 王艳华 陈建海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82-84,共3页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肌腱包裹肱骨头所构成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结构[1]。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最常见原因,可导致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及肌力减弱,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2...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肌腱包裹肱骨头所构成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结构[1]。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最常见原因,可导致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及肌力减弱,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2]。传统观念认为,肩袖损伤是由直接创伤造成,但随着人们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发现多数肩袖损伤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史。肩袖损伤在各个年龄段中均可出现,其发病率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30%~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对于无症状的患者,50~59岁年龄组中比例为13%,60~69岁年龄组为20%,70~79岁年龄组为31%,而80岁以上患者组中则有51%患者存在肩袖损伤[3]。这可能是由于老龄患者中,肌腱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使肩袖组织更容易出现纤维血管增生、脂肪化、萎缩及钙化等病变,但对于发生转化及退变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疼痛 肌力减弱 肱骨头 老龄患者 小圆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原文传递
骨折地图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居家宝 陈建海 +4 位作者 张一翀 韩帅 马明太 张子宵 张殿英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83-286,共4页
骨折地图也叫做骨折线分布地图,由Armitage等[1]于2009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骨折地图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多个病例的骨折线叠加在一个标准的骨骼模型上,利用热图或频率图分析骨折线分布规律,从而描绘骨折线起止、走向、分布... 骨折地图也叫做骨折线分布地图,由Armitage等[1]于2009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骨折地图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多个病例的骨折线叠加在一个标准的骨骼模型上,利用热图或频率图分析骨折线分布规律,从而描绘骨折线起止、走向、分布及骨折粉碎的情况,有助于骨科医师更为立体地分析骨折特点。骨折地图目前的研究包括Pilon骨折、后踝骨折、Hoffa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本文将综述近年来骨折地图的相关研究,回顾骨折地图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探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PILON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创伤骨科 骨折线 骨科医师 计算机软件 骨骼模型
原文传递
肩袖核磁共振与关节镜下损伤程度的一致性分析
5
作者 张一翀 陈建海 +2 位作者 张培训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18-324,共7页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下测量肩袖损伤大小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冈上肌撕裂患者212例,其中核磁共振检查与术中诊断一致者205例,全层撕裂112例、部分撕裂93例。对于全层撕裂,在核磁...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下测量肩袖损伤大小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冈上肌撕裂患者212例,其中核磁共振检查与术中诊断一致者205例,全层撕裂112例、部分撕裂93例。对于全层撕裂,在核磁共振及关节镜下,分别测量撕裂处前后径与内外径,经Bland-Altman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于部分撕裂,在核磁共振及关节镜下分别测量撕裂处深度,并根据Ellman标准做出分型,经Kappa检验,比较二者一致性。结果对于全层撕裂组,两种方法测量内外径差值的均数为-0.4 mm,标准差为2.2 mm,95%一致性界限为(-4.8,4.0)mm,有96.4%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范围内;对于前后径差值的均数为-0.1 mm,标准差为2.3 mm,计算出的95%一致性界限为(-4.6,4.4)mm,有95.5%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范围内。部分撕裂组93例患者,按Ellman分级,Ⅰ度29例、Ⅱ度47例、Ⅲ度17例。术中镜下测量值按Ellman分级,Ⅰ度30例、Ⅱ度45例、Ⅲ度18例。经Kappa一致性检验,标准差为0.06,95%CI:0.620~0.856,加权后Kappa值为0.738。结论对于全层撕裂,核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下对于内外径与前后径的测量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准确定量化预测撕裂程度。而二者对于部分撕裂程度的测量同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未达到理想界限,因此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不能作为部分撕裂诊断及分型的唯一标准,临床中需综合其他检查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核磁共振 关节镜 测量 一致性
原文传递
肘关节异位骨化发病因素及诊治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居家宝 寇玉辉 +1 位作者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74-177,共4页
肘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软组织或关节内骨骼以外新生骨形成的病理过程,常见于严重创伤及骨形态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受体基因突变的患者[1]。临床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神经功能... 肘关节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软组织或关节内骨骼以外新生骨形成的病理过程,常见于严重创伤及骨形态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受体基因突变的患者[1]。临床症状包括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和神经功能紊乱等。目前用于预防HO 的措施效果有限,手术切除病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难以解决疼痛和关节挛缩等慢性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异位骨化 发病因素 protein 诊治 神经功能紊乱 关节活动受限 局部疼痛 骨形态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