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游 王辉 +1 位作者 姜可伟 王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827-829,共3页
病原菌能引起多种感染和传染病,对病原菌进行准确的检测和鉴定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流行病调查提供有效的依据。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出现大量严重耐药菌株以及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 病原菌能引起多种感染和传染病,对病原菌进行准确的检测和鉴定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流行病调查提供有效的依据。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出现大量严重耐药菌株以及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也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传统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法难以实现快速诊断和治疗.已远不能满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实现准确、快速检测及鉴定病原微生物成为目前临床微生物检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不仅对微生物感染进行准确的病因学诊断,还可以对感染性病原体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性监测,极大的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测的速度,同时明显提高了微生物的诊断水平。本文就近年来临床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学技术 微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康艾注射液治疗胃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波波 王新 +2 位作者 王权 岳育民 王国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从靶基因层面研究康艾注射液治疗胃癌的潜在机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筛选康艾注射液有效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获得所有药物成分的SMILES结构,分别在STITCH、SuperPred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从靶基因层面研究康艾注射液治疗胃癌的潜在机制。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筛选康艾注射液有效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获得所有药物成分的SMILES结构,分别在STITCH、SuperPred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获取药物成分靶基因;通过Disgenet和GeneBank数据库筛选胃癌靶基因;通过R软件取康艾注射液成分及胃癌靶点的交集,根据共同靶点进行GO及KEGG分析,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药理图;通过分子对接实验验证。结果:共检索到康艾注射液成分相关文献8篇,共筛选到康艾注射液有效成分21种;最终共获得康艾注射液成分靶点155个,胃癌相关靶基因3720个,共同靶点84个;通过Cytoscape 3.6对STRING数据分析发现Top10-Hub基因分别是TP53、VEGFA、EGFR、TNF、STAT3、ESR1、HSP90AA1、AR、CYP3A4和HDAC1;主要涉及的通路分别是:“Wnt signaling pathway”、“p53 pathway”和“Ap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等;分子对接实验发现VEGFA、EGFR、TNF和STAT3能够与成分稳定结合。结论:康艾注射液通过多基因、多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为中成药临床有效治疗癌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艾注射液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富集分析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在三苯氧胺非雌激素拮抗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德启 王杉 +2 位作者 王殊 叶颖江 崔志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 研究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三苯氧胺 (TAM)非雌激素拮抗的抗肿瘤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应用TAM与MEK抑制剂PD980 5 9处理MCF 7细胞 ,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 ERK表达情况 ,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 ,用流... 目的 研究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三苯氧胺 (TAM)非雌激素拮抗的抗肿瘤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应用TAM与MEK抑制剂PD980 5 9处理MCF 7细胞 ,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 ERK表达情况 ,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结果 TAM抑制ERK活化 ,抑制细胞G1/S期转化 ,促进细胞凋亡 ,联合应用PD980 5 9和TAM ,可以协同作用。结论 抑制MAP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TAM非雌激素拮抗的抗肿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苯氧胺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流式细胞术 MAPK TAM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直肠癌骶前复发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叶颖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直肠癌骶前复发是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解剖分型之一,因肿瘤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及(或)骨性结构,与盆腔存在固定关系,使得治疗难度增大,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直肠癌骶前复发诊疗的不断完善,外科治疗不断发展,手术方法不断创新,已... 直肠癌骶前复发是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解剖分型之一,因肿瘤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及(或)骨性结构,与盆腔存在固定关系,使得治疗难度增大,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直肠癌骶前复发诊疗的不断完善,外科治疗不断发展,手术方法不断创新,已形成了经多学科综合小组评估患者诊疗方案和以根治性手术为中心的直肠癌骶前复发综合治疗策略。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纯骶骨切除术及腹骶联合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常用术式;此外,其他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术式还包括局限性骶骨切除术,但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骶前复发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体现。综上述,直肠癌骶前复发的外科治疗已从早期的单一追求根治手术目标,到如今在实现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强调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个体化治疗。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直肠癌骶前复发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对直肠癌保肛手术排粪功能保护相关的诊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侯森 刘凡 +1 位作者 申占龙 叶颖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6,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对直肠癌保肛手术(SPR)排粪功能保护相关的诊疗现状,以发现结直肠外科医师群体在SPR功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直肠癌的规范化临床管理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自...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对直肠癌保肛手术(SPR)排粪功能保护相关的诊疗现状,以发现结直肠外科医师群体在SPR功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为直肠癌的规范化临床管理提供支持和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自愿参加本调查研究的结直肠外科医师,排除信息填写不全的调查对象。于2020年10月18—22日期间,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性学会结直肠外科肛门功能外科分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外科专家委员会成员所在医院的结直肠外科医师以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执业情况、SPR术前排粪功能评估、术中操作现状以及术后随访情况和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的评估和干预情况。观察指标为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共采集问卷231份,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99.6%。受访者中男性217人(94.3%),107位(46.5%)受访者最高学历为博士学位,129人(56.1%)有国家级结直肠外科学术职务,137人(59.6%)每年完成50例以上SPR手术。211人(91.7%)使用客观检查评估患者术前排粪功能,直肠乙状结肠镜(116人,55.0%)和直肠肛管测压(81人,38.4%)是最常使用的方式。64.8%(149/230)受访医师最常使用2D腹腔镜进行SPR手术,51.3%(118/230)采用结肠肛管直接吻合进行肠道重建,98.3%(226/230)的医师在吻合过程中使用吻合器。所有受访医师均表示会对SPR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门诊随访是最常用的方式(84.4%,184/230)。当患者出现LARS时,115人(50%)选用排粪功能量表进行评估,181人(78.7%)总是对LARS患者进行指导干预。结论我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对于直肠癌SPR排粪功能的保护仍然存在短板,对患者术前功能评估和术后功能恢复预估不够,对排粪功能量表的认知和使用以及对LARS的干预措施有待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功能保护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九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侯森 刘凡 +4 位作者 陈定宝 郭鹏 梁斌 尹慕军 叶颖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13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盆腔SFT的9例患者临床及病...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13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盆腔SFT的9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33~85(中位数58)岁。总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全组患者病程时间0.5~36(中位数3)个月。其中8例的症状主要为:排粪困难或粪便变细,腰骶部疼痛,肛门坠胀或排尿困难,另有1例无典型症状。CT和MRI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9例患者均进行开放性手术完整切除肿瘤,8例为限期手术,1例患者行急诊手术,术后1例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死亡。手术用时平均231 min,出血量平均1661 ml。7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肿瘤最大径中位数9 cm。手术标本多可见分叶,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1例为灰红色。标本切面可见钙化灶或出血灶。镜下细胞呈梭形,均呈现不同程度异型性,血管丰富,可见钙化灶、灶状出血。9例患者CD34和Vimentin均为阳性。7例患者获随访3~29(中位数14)个月,1例术后1年可疑盆壁转移,其余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盆腔SFT需要多学科诊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介入栓塞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肠系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森 申占龙 +1 位作者 尹慕军 叶颖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0-460,共1页
患者男,65岁,因"体检行CT检查发现左下腹占位7个月"入院。查体:增强CT检查可见小肠腔外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2 cm×2 cm,平扫CT值约78 Hu,动脉期CT值约81 Hu,门静脉期CT值约90 Hu(图1)。肠管无扩张,无异常积气、积液,... 患者男,65岁,因"体检行CT检查发现左下腹占位7个月"入院。查体:增强CT检查可见小肠腔外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2 cm×2 cm,平扫CT值约78 Hu,动脉期CT值约81 Hu,门静脉期CT值约90 Hu(图1)。肠管无扩张,无异常积气、积液,腹盆腔未见积液及淋巴结肿大。术前诊断考虑小肠间质瘤,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肿物位于空肠系膜。考虑腔镜操作系膜损伤风险大,遂中转开腹,发现肿物距离Treiz韧带160 cm,将肿瘤完整切除。标本大小约1.8 cm×1.8 cm,质韧,剖面呈黄白色,未见坏死(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小肠间质瘤 空肠系膜 术前诊断 腹腔镜探查 淋巴结肿大 腹盆腔 门静脉期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8
作者 侯森 王超 叶颖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总结手术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治疗中的作用,为PGIL的后续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指南和文献,就PGIL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手... 目的总结手术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治疗中的作用,为PGIL的后续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指南和文献,就PGIL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结果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受到PGIL发病率较低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相关研究较少。手术利于解除潜在的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风险;利于直接观察肿瘤形态,进而取材活检,明确诊断;利于精准分期,制定针对性的后续治疗方案。对于某些特定的PGIL,手术的指征愈发明确。但关于PGIL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手术的作用尚存争议。结论临床上应根据病变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手术 治疗 预后 综述
原文传递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9
9
作者 沈凯 王畅 +3 位作者 高志冬 姜可伟 王有利 叶颖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5-1169,共5页
目的研究对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Ⅳ度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Ⅳ度混... 目的研究对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Ⅳ度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Ⅳ度混合痔患者病例资料。排除合并其他肛肠疾病、急诊手术、有炎性肠病、肿瘤或其他外科手术禁忌证、以及临床病例资料不全者后,共263例Ⅳ度混合痔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接受PPH手术治疗129例(PPH组),接受STARR手术治疗134例(STARR组)。PPH组于齿状线上方约4 cm处2-0滑线螺旋式缝合直肠黏膜一圈,置入PPH吻合器,收紧荷包,持续牵引下旋紧、激发吻合器,切除脱垂黏膜及黏膜下层;STARR组于直肠前壁黏膜缝合3~5针,保护直肠后壁黏膜,插入PPH吻合器,将缝线自吻合器两侧孔勾出并保持牵引,根据疾病情况适当牵引缝线,旋紧、激发吻合器,切除直肠前壁黏膜,剪开吻合口两端钉合连接处,同法切除直肠后壁黏膜。对比两组患者的短期效果、手术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PPH组男性67例(51.9%),STARR组男性57例(42.5%),两组中位年龄分别为51.0(22.0,80.0)岁和49.0(24.0,74.0)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TARR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高于PPH组[(44.0±19.3)min比(26.3±8.5)min,t=9.701,P=0.001;(11047±473)元比(7674±309)元,t=32.82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ARR组术后发生1例直肠阴道瘘。全组中位随访40(33,52)个月,PPH组和STARR组分别有108例和114例完成随访,期间STARR组未出现复发,PPH组4例(3.7%)复发;STARR组3年疾病复发率为0,PPH组3年疾病复发率为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STARR手术治疗Ⅳ度痔可改善预后,但应注意防范严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寿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复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及其上游激酶在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殊 王杉 +6 位作者 祝学光 张嘉庆 乔新民 叶颖江 梁斌 马向涛 崔志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人乳腺癌组织、良性肿瘤以及瘤旁乳腺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ERK2 )及其上游激酶 (MEK1、MEK2 )的表达 ,以及术前化疗对MEK1、MEK2、ERK1、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5 6例患者乳腺癌组织... 目的 研究人乳腺癌组织、良性肿瘤以及瘤旁乳腺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ERK2 )及其上游激酶 (MEK1、MEK2 )的表达 ,以及术前化疗对MEK1、MEK2、ERK1、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5 6例患者乳腺癌组织、8例乳腺良性肿瘤以及相应瘤旁组织中MEK1、MEK2及ERK1、ERK2蛋白的表达情况 ,其中 16例患者术前接受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加 5 氟脲嘧啶或泰素加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EK1、MEK2及ERK1、ERK2蛋白的表达。 结果  4 0例未行术前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MEK2、ERK1、ERK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 ,分别为癌旁组织的 4 76、1 4 8和 2 0 9倍 (t值分别为 7 2 4 4 ,5 95 9,3 735 ,P <0 0 1) ;MEK1水平低于相应癌旁组织 (t=2 2 0 6 ,P <0 0 5 ) ;未行术前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MEK2、ERK1、ERK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t值分别为 2 932 ,2 0 82 ,2 0 2 1,P <0 0 5 ) ;MEK1水平低于良性肿瘤 (t=2 0 75 ,P <0 0 5 ) ;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中MEK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 (t=2 4 0 ,P <0 0 5 ) ,MEK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 (t =2 5 8,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蛋白激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上游激酶
原文传递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鑫 申占龙 +8 位作者 谢启伟 尹慕军 杨晓东 姜可伟 王有利 曹键 叶颖江 王杉 梁斌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 比较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治疗的6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 比较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与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治疗的6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LAPE组(33例)和传统APE组(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结果 ELAPE组患者较传统APE组术中出血量减少[(201±147) ml比(343±308) ml,P=0.022]、术后排气时间缩短[(3.8±1.5)d比(4.6±1.6)d,P=0.039)]、会阴伤口并发症发生率降低[9.1%(3/33)比25.0%(7/28),P=0.042],但手术时间[(292±46) min比(256±28) min)]和会阴引流拔除时间[(1 1.1±4.8)d比(7.1±2.7)d]延长(均P<0.01).ELAPE组与传统APE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LAPE组患者术中穿孔率(6.1%)低于传统APE组(1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粪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会阴平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会阴伤口拆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APE手术,ELAPE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会阴伤口并发症较低,术中穿孔率较低.ELAPE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原文传递
直肠癌骶前复发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鹏 王畅 +9 位作者 杨晓东 谢启伟 尹慕军 姜可伟 梁斌 申占龙 沈凯 杨毅 郭卫 叶颖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根治手术;(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后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3)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根治手术;(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后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3)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以上标准,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7例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低分化或印戒细胞癌比例为9例(19.1%),中-高分化38例(80.9%);有40.4%(19/47)的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根据行根治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22例)、单纯骶骨切除组(15例)及腹骶联合切除组(10例)。总结并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根治手术,手术时间(4.7±2.1)h,术中中位出血量6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7 d,共15例(31.9%)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Ⅲ~Ⅳ级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3组比较,腹骶联合切除组手术时间最长[(7.4±1.6)h],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次之[(4.9±1.6)h],单纯骶骨切除组最短[(3.0±1.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071,P<0.001);3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共12例(25.5%)出现术后功能障碍。腹骶联合切除组的术后功能障碍发生比例(5/10)高于单纯骶骨切除组(4/15)和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13.6%,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07,P=0.010)。全组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为86.1%,3年总体生存率为40.2%。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单纯骶骨切除组和腹骶联合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0%、86.7%和83.3%,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3.2%、40.0%以及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895)。结论: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纯骶骨切除术及腹骶联合切除手术均为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有效手术方式,腹骶联合切除手术需关注术中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骶骨切除 腹骶联合切除 临床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结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超 高志冬 +10 位作者 姜可伟 杨晓东 梁斌 申占龙 沈凯 郭鹏 曹键 崔艳成 尹慕军 王杉 叶颖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MMR-deficient)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29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MMR-deficient)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29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R-deficient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因素,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MR-deficient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99例结肠癌组织中MMR-deficient率为1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70岁(χ^2=4.582,P=0.032)、低分化(χ^2=8.054,P=0.005)、右半结肠癌(χ^2=18.253,P<0.001)、黏液腺癌(χ^2=6.257,P=0.012)、癌结节(P=0.019)、无淋巴结转移(χ^2=9.418,P=0.002)、术后UICC分期Ⅰ~Ⅱ期(χ^2=10.672,P=0.001)均与MMR-deficient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低分化结肠癌(OR=3.555,95% CI:1.685 ~7.640,P<0.001)、右半结肠癌(OR=5.645,95% CI:2.483~ 14.715,P<0.001)及UICC分期Ⅰ~Ⅱ期结肠癌(OR=4.099,95% CI:1.863 ~9.840,P<0.001)为MMR-deficien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MR-deficient更常见于低分化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和UICC分期Ⅰ~Ⅱ期结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预后 错配修复蛋白
原文传递
直肠癌骶前复发47例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鹏 王畅 +7 位作者 谢启伟 姜可伟 尹慕军 杨晓东 梁斌 申占龙 叶颖江 王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的47例病人的资料。对病人临床病理学信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 目的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的47例病人的资料。对病人临床病理学信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癌骶前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7例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男女比1.8:1.0,随访时间18(2~72)个月。中位复发年龄59(34~83)岁,中位复发间隔时间2年,21例(44.7%)病人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中位生存时间为25(1~6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病理学分期、骶前复发治疗方式和R0切除与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示,R0切除、原发肿瘤病理学分期Ⅰ/Ⅱ期、原发肿瘤术后无辅助治疗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骶前复发病人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接受R0切除的病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医学的小胃肠间质瘤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叶颖江 王超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5-839,共5页
小胃肠间质瘤(小GIST,肿瘤直径<2 cm)检出率逐渐增多。尽管大多数小GIST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甚至可能伴随复发转移。鉴别小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恶性潜能,是规范化治疗GIST的前提。对于非胃来源... 小胃肠间质瘤(小GIST,肿瘤直径<2 cm)检出率逐渐增多。尽管大多数小GIST在临床上呈良性或惰性表现,但确有少数病例显示出侵袭性行为,甚至可能伴随复发转移。鉴别小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恶性潜能,是规范化治疗GIST的前提。对于非胃来源小GIST,一经发现即建议切除治疗;对于胃小GIST,在没有超声内镜提示高危因素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密切随访观察;若超声内镜提示有高危因素或随访过程中直径增大者,建议切除治疗。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功能,仍然是小GIST的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需谨慎地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STAT3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静 王杉 +4 位作者 安友仲 叶颖江 唐铭 杨燊 崔志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症胰腺炎(SAP)时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的激活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4 8只,分为S(假手术)组、C(对照)组、A(急性胰腺炎)组、N(抗氧化剂)组,A组、N组采用胆胰管内逆行注入5 %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 目的 研究重症胰腺炎(SAP)时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及凋亡相关蛋白的激活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4 8只,分为S(假手术)组、C(对照)组、A(急性胰腺炎)组、N(抗氧化剂)组,A组、N组采用胆胰管内逆行注入5 %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C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3h、2 4h分批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明确胰腺炎程度;留取血浆检测D 乳酸水平;刮取小肠黏膜检测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小肠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小肠组织TUNEL染色及黏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提取小肠黏膜蛋白行Westernblot检测Bcl 2、Bax、p STAT3表达水平。结果 A组术后3h血浆D 乳酸含量、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2 4h最显著(P <0 . 0 1) ,D 乳酸含量、凋亡指数分别为(3 6. 1±0 . 98) μg/ml、(4 5. 3±1. 95 ) % ,二者正相关(r =0 . 5 74 ,P <0 . 0 1) ;A组术后3h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其他各组,小肠黏膜MDA含量及XO活力分别为(4 .85±1 .0 5 )nmol/mg、(18. 1±3 .0 3)U/g ;A组术后3h肠黏膜Bax、p STAT3表达增加,2 4h最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r=0 . 5 91,P <0 .0 1)。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上皮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是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STAT3 肠黏膜屏障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功能障碍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Wistar大鼠 丙二醛(MDA) 上皮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 TUNEL染色 黄嘌呤氧化酶 免疫组化染色 WESTEM BLOT检测 氧化应激水平 肠黏膜通透性 信号传导通路 诱导细胞凋亡 小肠黏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微创手术——舍本逐末抑或精益求精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颖江 王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0-825,共6页
手术完整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GIST质地糟脆、富血供,术中操作不当可造成肿瘤破裂,从而导致腹腔出血与播散种植。随着技术与器械的发展,微创手术日趋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8年11月... 手术完整切除是胃肠间质瘤(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GIST质地糟脆、富血供,术中操作不当可造成肿瘤破裂,从而导致腹腔出血与播散种植。随着技术与器械的发展,微创手术日趋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8年11月发表的一项比较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的三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开放手术优于微创手术。警醒我们,对于微创手术在GIST中的运用应持辨证的观点。在不同部位GIST治疗中,微创手术的定位和决策有所不同,总的原则要求术中操作需着重避免肿瘤破裂。对于胃GIST,应选择直径<5cm、位于胃大弯、胃体前壁、胃底部位的GIST进行微创手术;小肠GIST恶性程度较高,不建议常规行微创手术切除,但可借助微创手术暴露及定位肿瘤;结直肠GIST较为罕见,恶性程度较高,故结肠GIST应首选开放手术,而直肠GIST微创手术的应用因其视野清晰有一定优势;食管胃结合部、幽门、十二指肠等特殊部位GIST由于与功能密切相关,处理较为棘手,需谨慎对待,总的治疗原则是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器官功能,不能为了追求微创手术而造成肿瘤破裂或器官功能损伤。内镜下治疗GIST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宜持保守态度。在GIST外科治疗中,微创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把"微创"做成"巨创",从而造成治疗的舍本逐末。而在"不接触,轻挤压,完整切除,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基础上,对适宜的患者谨慎地开展微创手术,才是治疗的精益求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经p38α通路激活的HO-1在乳腺癌发生和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颖江 王杉 +4 位作者 严飞飞 祝学光 乔新民 杨德启 崔志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p38α通路和血红素氧合酶(HO-1)在乳腺癌发生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变化,应用RT-PCR法检测p38α、 HO-1 mRNA表达。结果 78%的乳腺癌组织标本p38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 目的探讨p38α通路和血红素氧合酶(HO-1)在乳腺癌发生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变化,应用RT-PCR法检测p38α、 HO-1 mRNA表达。结果 78%的乳腺癌组织标本p38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标本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用吡喃阿霉素活化后在乳腺癌 MCF-7/ADR细胞中的表达高于MCF-7细胞。结论 p38α、HO-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人乳腺癌的过度增殖、凋亡受阻中起着重要作用;吡喃阿霉素经p38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HO-1 mRNA 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细胞周期 药物耐受性
原文传递
直肠癌骶前复发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畅 郭鹏 +8 位作者 杨晓东 谢启伟 尹慕军 姜可伟 梁斌 申占龙 沈凯 王杉 叶颖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和(或)侵犯骶尾骨或骶神经根;根据临床症状(盆腔、背部或下肢疼痛;便血、排粪次数增多和异常分泌... 目的: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和(或)侵犯骶尾骨或骶神经根;根据临床症状(盆腔、背部或下肢疼痛;便血、排粪次数增多和异常分泌物)、体检会阴或盆腔肿块,结合影像检查结果和结肠镜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经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评估证实。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者;(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3)住院及门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癌骶前复发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男女比1.7∶1.0,中位复发年龄58(34~83)岁,中位复发间隔时间为2.0(0.2~17.0)年。48.6%(35/72)的患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5.0%(18/72)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骶前复发部位为骶前软组织36例(50.0%),低位骶骨(S3~S5)或尾骨25例(34.7%),高位骶骨(S1~S2)11例(15.3%)。采用根治性手术(经腹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单纯骶骨切除及腹骶联合切除等)47例(65.3%),非根治性手术(结肠造口、减瘤手术)12例(16.7%),未接受手术治疗(姑息放化疗、营养支持治疗)13例(18.1%);33例(45.8%)接受放疗和(或)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等)。全组患者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9(2~72)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1~65)个月,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1%和3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年龄(P=0.031)和手术治疗情况(P<0.001)与患者骶前复发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切除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RR=0.140,95%CI:0.061~0.322,P<0.001)。结论:直肠癌骶前复发较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疼痛为常见临床症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环状RNA的功能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浩然 王搏 +1 位作者 申占龙 叶颖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2-386,共5页
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种具有共价闭合环状的长链非编码RNA。circ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且结构稳定。circRNAs可作为微小RNAs(miRNAs)的分子海绵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也可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转录及蛋白翻译等。越来越多的... 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种具有共价闭合环状的长链非编码RNA。circ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且结构稳定。circRNAs可作为微小RNAs(miRNAs)的分子海绵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也可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转录及蛋白翻译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和靶点。本文从circRNAs的形成、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结直肠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s 微小RNAS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