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7
1
作者 曹婷婷 王建六 孙秀丽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近年来,盆底康复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其效果逐渐被认可。本文就目前主要的盆底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论述,推荐...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近年来,盆底康复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其效果逐渐被认可。本文就目前主要的盆底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论述,推荐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如盆底肌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康复 盆底肌肉生物反馈训练 盆底电刺激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妇女泌尿生殖道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朱晔 魏俊秀 +3 位作者 杨欣 范湘玲 孙艳格 李晓冬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妇女泌尿生殖道症状及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0—12月在北京市第二医院及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范围内3 000名40-70岁的女性进行调查。问卷... 目的调查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妇女泌尿生殖道症状及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0—12月在北京市第二医院及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范围内3 000名40-70岁的女性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结果 3 000名女性中,回收有效问卷2 601份,有效应答率86.70%,平均年龄为(53.61±7.06)岁。PFD患病率为65.24%(1 697/2 601)。阴道分娩者与剖宫产者PDF症状的患病率分别为68.23%(1 239/1 816)和58.90%(364/618)。阴道分娩者PFD患病率高于剖宫产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FD的危险因素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OR=1.740,P〈0.05;OR=1.147,P〈0.05)、患有躯体疾病(OR=1.489,P〈0.001)、使用围绝经期药物(OR=1.748,P〈0.001)、患有外阴阴道萎缩(OR=2.840,P〈0.001)。保护因素为剖宫产(OR=0.683,P〈0.001),高中学历(OR=0.758,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月经情况、分娩方式、躯体疾病、围绝经期药物应用情况及学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症状 盆底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盆底重建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3
作者 杜越 安海燕 +3 位作者 孙秀丽 冯艺 王建六 谢冰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2,共3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医疗服务流程和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诊疗理念。妇科盆底重建术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故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优化。目前ERA...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医疗服务流程和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诊疗理念。妇科盆底重建术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故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优化。目前ERAS理念在盆底重建相关领域逐渐得到重视,但其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需不断临床实践对其优化和标准化。因此,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ERAS理念在妇科盆底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其应用和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盆底重建术 术后康复
原文传递
929例妇科门诊成年女性盆底肌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朱红梅 高蕾 +2 位作者 谢冰 矫玮 孙秀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1-358,共8页
目的调查成年女性盆底肌力的现状, 分析影响盆底肌力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 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普通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记录患... 目的调查成年女性盆底肌力的现状, 分析影响盆底肌力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 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普通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通过问卷记录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大便如厕方式和时间、生育史、最大新生儿出生体重、职业性质、久坐时间、绝经状况、家族史、疾病史;使用皮尺测量腰围、腹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使用握力计测量握力。在常规妇科检查后, 采用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通过阴道手指触诊评估盆底肌力水平。将盆底肌力MOS>3级作为肌力正常组、MOS≤3级作为肌力减弱组, 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盆底肌力减弱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29例患者, 平均MOS肌力分级水平为(2.8±1.2)级。经单变量分析, 两组患者的生育史、绝经状态、排便时间、握力、腰围、腹围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握力与盆底肌力正常呈正相关(OR=0.913, 95%CI为0.883~0.945;P<0.001);腰围增加(OR=1.025, 95%CI为1.005~1.046;P=0.016)、有生育史(OR=2.224, 95%CI为1.570~3.149;P<0.001)、久坐时间>8 h(OR=2.073, 95%CI为1.198~3.587;P=0.009)与盆底肌力减弱相关。结论握力水平与女性盆底肌力正常相关, 腰围、生育史及久坐时间>8 h与女性盆底肌力减弱相关。预防盆底肌力减弱, 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 增强锻炼, 提高整体力量水平, 减少日常久坐时间, 维持体型匀称, 进行综合整体干预, 提高盆底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肌力 肌收缩 手部肌力 久坐生活方式 调查和问卷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盆底肌训练在女性尿失禁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迪 孙秀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尿失禁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生命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盆底肌训练(PFMT)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I)将PFMT作为尿失禁保守治疗的一线推荐。许... 尿失禁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生命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盆底肌训练(PFMT)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AU)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I)将PFMT作为尿失禁保守治疗的一线推荐。许多研究报道证实了PFMT对女性尿失禁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但其远期效果不确切,可能与训练方法及能否长期坚持有关。目前也缺乏对PFMT锻炼方法的报道。本文主要针对PFMT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地实施PFMT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中老年妇女 非手术治疗方法 女性尿失禁 生命质量 泌尿外科 慢性疾病 锻炼方法
原文传递
运动疗法在女性盆底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红梅 矫玮 孙秀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2-715,共4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盆底肌训练(PFMT)是其主要的康复手段。但近年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运动方案,并提倡用来预防和治疗PFD,如何提高盆底康复的效果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运动疗法在运动损伤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盆底肌训练(PFMT)是其主要的康复手段。但近年很多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运动方案,并提倡用来预防和治疗PFD,如何提高盆底康复的效果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运动疗法在运动损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指利用自身重量、徒手或器械,通过某些或某种形式运动,促进肌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运动疗法在盆底康复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直接盆底肌运动、间接盆底肌运动、组合式或整体式运动、体态调整及适当的日常体力活动等方法。但目前的临床研究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运动疗法的有效性。本文旨在综述与女性PFD相关的运动疗法,总结盆底运动疗法的具体方法及运动负荷,为女性盆底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盆底康复 肌肉功能 康复手段 盆底肌训练 运动损伤 中老年女性 运动负荷
原文传递
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下尿路症状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谈诚 钱惠勤 +2 位作者 王彦洁 安方 杨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通过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前、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情况,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下尿路症状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量改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平滑... 目的通过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前、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情况,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下尿路症状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量改变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患者169例。参考Bristol女性下尿路症状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下尿路症状情况。结果 (1)169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术前贮尿期症状的患病率为53.8%(91/169),术后贮尿期症状的患病率为57.4%(97/169);手术前后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69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排尿症状的患病率为16.0%(27/169),术后为57.4%(97/169);(3)169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尿频(32.0%,54/169)、尿急(10.7%,18/169)、夜尿增多症状(21.9%,37/169),术后3个月超过50%改善或消失,术前压力性尿失禁症状(33.3%,35/105)在术后(25.7%,9/35)改善或消失;(4)169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贮尿期症状阳性的患者子宫体积(168.38±83.59)cm^3大于无贮尿期症状患者(120.98±76.61)cm^3(P=0.027)。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患病率无明显影响。术前存在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症状术后改善明显。子宫体积可能为子宫肌瘤患者贮尿期症状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全子宫切除术 下尿路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患者广泛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初步调查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莎 王志启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广泛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5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案,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 目的探讨广泛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5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案,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估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the 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7,PFIQ-7)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the 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20,PFDI-20)评价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51例患者均出现至少一种下尿路症状症状,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62.7%(32/51),尿不尽感发生率为49%(25/51),便不尽感发生率为41.2%(21/51),排便困难发生率为37.3%(19/51);②患者术前PFIQ-7及PFDI-20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0)及0(0,3.1),术后分别为0(0,22.8)及25.0(8.3,68.8),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组、手术+化疗组及手术+放疗/化疗组手术前后CRADI-8亚量表得分差值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6.3(0,17.2)、1.6(0,15.6)和4.6(0,14.1),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广泛子宫切除术显著影响宫颈癌患者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术后辅助放疗患者肠道/排便功能障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钟晓珠 孙秀丽 +3 位作者 王志启 王悦 梁旭东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年以上的子宫...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2年以上的子宫颈癌患者(RH组)13例,采用POP定量分度(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法对各指示点进行测量并对脱垂程度进行分期,并与同期12例接受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放疗的子宫颈癌患者(radiotherapy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RH+RT组)和11例接受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total hysterectomy,TH组)进行比较。结果TH组、RH组、RH+RT组的阴道总长度(total vaginal length,TVL)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5.0cm(4.5 cm,6.0 cm)、4.0 cm(3.2 cm,5.0 cm)和3.0 cm(2.6 cm,3.5 cm),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组患者C点的位置较RH组和RH+RT组均高(P<0.05)。RH组患者Aa点的位置较RH+RT组低[-2.5cm(-2.9 cm,-2.0 cm)和-3.0 cm(-3.0 cm,-2.7 cm),P=0.013],Ba点的位置较RH+RT组低[-2.5 cm(-2.9 cm,-2.0 cm)和-3.0 cm(-3.0 cm,-2.7 cm),P=0.012]。RH组较RH+RT组更容易发生阴道前壁脱垂(6/13和0/12,P=0.015),TH组较RH+RT组更容易发生阴道前壁脱垂(5/11和0/12,P=0.014)。结论与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不显著增加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放疗可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辅助放疗 脱垂 POP-Q分期
原文传递
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下尿路症状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安方 杨欣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调查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中下尿路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普通妇科门诊就诊、年龄≥18岁的患者2 700例进行排尿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的问卷调查,结合病历记录月经史及就诊... 目的调查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中下尿路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普通妇科门诊就诊、年龄≥18岁的患者2 700例进行排尿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的问卷调查,结合病历记录月经史及就诊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共收回有效问卷2 353(87.1%),其年龄18~97岁,中位年龄38岁,体质指数(BMI)14~40 kg/m2,中位数22.1 kg/m2,绝经者20.5%(482/2 353);②76.5%(1 799/2 353)的患者至少有一种下尿路症状(LUTS),储尿期症状的患病率(71.7%,1 686/2 353)高于排尿期症状(28.8%,677/2 353)(P <0.05)。尿频(36.0%,846/2 353)患病率最高,其次是尿失禁(35.7%,841/2 353)和尿急(30.4%,715/2 353)。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和其他类型尿失禁的患病率分别是20.4%(481/2 353)、3.9%(92/2 353)、8.2%(193/2 353)和0. 8%(19/2 353)。>50岁人群中LUTS、储尿期症状、尿失禁患病率高于≤50岁人群(P <0.05)。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LUTS的患病率(93.5%)与无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良性疾病患者76.5%伴发LUST,年龄、BMI、是否绝经、盆腔器官脱垂与LUT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尿路症状 妇科良性疾病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盆底支持结构Ⅲ水平修复的重要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秀丽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98,共2页
DeLancey教授于1994年提出的关于阴道支持结构的三水平及三腔室理论已被妇科泌尿医生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第一水平(Ⅰ水平)及第二水平(Ⅱ水平)支持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对其研究及报道远多于第三水平(Ⅲ水平)。近年来Ⅲ水... DeLancey教授于1994年提出的关于阴道支持结构的三水平及三腔室理论已被妇科泌尿医生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第一水平(Ⅰ水平)及第二水平(Ⅱ水平)支持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对其研究及报道远多于第三水平(Ⅲ水平)。近年来Ⅲ水平支持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及手术后复发相关性的研究逐渐增加,但关于其作用机制及修复方法仍认识不足,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修复 盆底 盆腔器官脱垂 手术后复发 相关性
原文传递
5143例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7
12
作者 杨明丽 王青 +4 位作者 于晓杰 陈庚敏 杨欣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影响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143例产妇,其中Ⅰ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695例(52.40%,2 695/5 143),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710例(52.69%,2710/5 143),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2 872例(55.84%,2872/5143),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1406例(27.34%,1406/5143);阴道动态压力为(93±37)cmH2O(1 cmH2O=0.098 kPa)。产后早期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1 208例(23.49%,1208/5 143),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发生率高达57.58%(95/165)。PFD家族史是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阴道分娩、年龄≥30岁、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约半数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高龄、阴道分娩及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骨盆底 电生理学 盆底疾病
原文传递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后壁脱垂与肠道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艳群 朱晔 +1 位作者 谈诚 杨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肠道症状的发生率及其与阴道后壁脱垂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POP患者,使用伯明翰肠道及泌尿系症状调查问卷(BBUSQ-22)了解患者肠道症状的患病情况,并结合患者阴道...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肠道症状的发生率及其与阴道后壁脱垂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POP患者,使用伯明翰肠道及泌尿系症状调查问卷(BBUSQ-22)了解患者肠道症状的患病情况,并结合患者阴道后壁脱垂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343例,67.3%(231/343)的患者至少出现一项肠道症状,然而47.8%(164/343)的患者仅有轻度症状,仅有19.5%(67/343)的患者至少有一项症状为中度。54.2%(186/343)有便急症状,其中中度及以上的便急者占18.8%(35/186),37.9%(130/343)存在便秘症状,11.1%(38/343)存在排便困难。手助排便症状在Ⅲ~Ⅳ期的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 <0.001)。结论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肠道症状以轻度为主。手助排便与阴道后壁脱垂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阴道后壁脱垂 肠道症状
原文传递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中前后壁B点与A点差值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漫 谈诚 杨欣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研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中B点和A点差值与排尿及排便异常的相关性,探讨Aa、Ap在盆腔器官脱垂评估中的不可替代性。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12年2月至2019年8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前POP-Q分期... 目的研究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中B点和A点差值与排尿及排便异常的相关性,探讨Aa、Ap在盆腔器官脱垂评估中的不可替代性。方法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12年2月至2019年8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前POP-Q分期Ⅲ~Ⅳ期,最终符合标准的患者共计254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术前POP-Q评分及临床症状,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粪失禁及排便困难5项内容,分别定义为患者主诉超过一半频率的排尿或排便异常。结果POP-Q测量结果中,Ba-Aa、Bp-Ap与3个腔室脱垂分期的指示点Ba、C、Bp均显著相关(r=0.636,P<0.001;r=0.587,P<0.001;r=0.407,P<0.001;r=0.405,P<0.001;r=0.541,P<0.001;r=0.670,P<0.001)。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Ba-Aa值[(1.30±1.27)cm]较无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1.73±1.30)cm]更小(P=0.016);排尿困难的患者Ba-Aa值[(2.01±1.35)cm]较无排尿困难的患者[(1.43±1.25)cm]更大(P=0.001);是否急迫性尿失禁Ba-A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是否排便困难Bp-A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结论Ba-Aa、Bp-Ap与前中后盆腔脱垂严重程度相关性显著,Ba-Aa与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症状有关。Aa、Ap、Ba、Bp的测量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前后壁脱垂解剖与功能特征,均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 简化POP-Q分期系统 压力性尿失禁 排尿困难
原文传递
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佼洋 孙秀丽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2-1205,共4页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多需手术治疗。POP修复术后复发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问题。临床研究表明,顶端加固不足是手术后复发的主要高危因素。作为经典的Ⅰ水平悬吊术之一,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HUS)可为阴道顶端提...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多需手术治疗。POP修复术后复发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问题。临床研究表明,顶端加固不足是手术后复发的主要高危因素。作为经典的Ⅰ水平悬吊术之一,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HUS)可为阴道顶端提供有力支持,并且术后阴道长度及轴向更符合生理解剖。HUS有经腹及经阴道路径。经阴道HUS方便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但因术野暴露困难、有输尿管损伤风险而限制了其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保留子宫经阴道腹膜外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EHUS)可清晰识别宫骶韧带,输尿管损伤风险低,操作简便,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修复手术 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下尿路症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安方 汪莎 +16 位作者 王志启 孙秀丽 吴令英 吕秋波 吕爱明 温宏武 韩劲松 吴玉梅 高雨农 刘青 王素美 李红霞 王鲁文 王彦龙 吴瑞芳 李环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了解子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尿路症状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全国13家研究中心接受PiverⅢ型子宫切除的690例宫颈癌患者,并按照年龄和体质指数匹配妇科门诊无手术史良性疾病患者690例作为... 目的了解子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尿路症状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全国13家研究中心接受PiverⅢ型子宫切除的690例宫颈癌患者,并按照年龄和体质指数匹配妇科门诊无手术史良性疾病患者6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ICIQFLUTS)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宫颈癌组下尿路症状患病率(78.3%,540/690)与对照组(78.7%,543/690)相似(P>0.05)。宫颈癌组储尿期症状患病率(66.2%,457/690)低于对照组(75.5%,521/690)(P<0.05),而排尿期症状(52.3%,361/690)和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OAB)(14.5%,100/690)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1%,166/690;8.8%,61/69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术中切除宫旁长度或阴道长度>3 cm与排尿期症状、OAB患病相关(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是排尿期症状(OR=2.380,95%CI:1.664~3.405)和OAB的危险因素(OR=1.972,95%CI:1.155~3.367)。结论宫颈癌患者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排尿期症状及OAB患病率升高,可能与切除较多的宫旁和阴道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下尿路症状 尿失禁 膀胱过度活动症
原文传递
正确面对FDA对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公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冰 王建六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7-920,共4页
自2008年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经阴道植入网片(transvaginal mesh,TVM)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警示与公告,至今十余年来,盆底重建手术的网片植入与自体组织修补引起了全球妇科泌... 自2008年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经阴道植入网片(transvaginal mesh,TVM)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警示与公告,至今十余年来,盆底重建手术的网片植入与自体组织修补引起了全球妇科泌尿领域学者与医生的广泛关注。基于现有的临床研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发布了TVM的禁售令。以上一系列举措对我国妇科盆底重建领域有较大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要科学客观面对FDA对TVM手术治疗POP的公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植入网片 盆腔器官脱垂 修复手术
原文传递
对阴道旁侧缺陷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冰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0,共2页
阴道旁侧支持组织是指阴道侧缘与侧盆壁表面附着的盆筋膜腱弓(arcus tendinous fascia pelvis,ATFP)相连的纤维结缔组织,其呈“楔形”,顶端宽而厚,远端窄而薄,大小和形状影响女性前、后盆腔的稳定性。传统观点认为阴道旁侧缺陷是盆内筋... 阴道旁侧支持组织是指阴道侧缘与侧盆壁表面附着的盆筋膜腱弓(arcus tendinous fascia pelvis,ATFP)相连的纤维结缔组织,其呈“楔形”,顶端宽而厚,远端窄而薄,大小和形状影响女性前、后盆腔的稳定性。传统观点认为阴道旁侧缺陷是盆内筋膜从ATFP上脱离造成。文献报道,67%的阴道前壁脱垂患者可见阴道旁侧缺陷,90%以上的严重阴道前壁脱垂患者存在阴道旁侧缺陷,并且在旁侧缺陷修复术后,约97%的阴道前壁脱垂显著减小",可见其在阴道前壁脱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前壁脱垂 缺陷 纤维结缔组织 表面附着 修复术后 稳定性 筋膜 患者
原文传递
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青 于晓杰 +3 位作者 刘慧鑫 汪海波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产后6周妇女(2247例)的临床资料和POP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PO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产后早期...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产后6周妇女(2247例)的临床资料和POP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PO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另采集2019年11—12月间的数据(403例产妇)用作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进一步探讨影响阴道分娩初产妇(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的阴道分娩初产妇885例)产后早期POP发生的产科因素。结果发生POP者占24.3%(545/2247),年龄、产次、孕前体质指数、阴道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后早期新发POP相关(P均<0.05)。据此构建了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提示模型的区分度良好[代表区分度的C指数(C-index)分别为0.759和0.760]。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年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其产后早期发生POP的主要高危因素(P=0.044、P=0.004)。结论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本研究构建的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可在一定程度指导临床实际工作,给予孕产妇相应的诊疗建议,为POP的一级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产后期 危险因素 预测
原文传递
产程中不同时间行剖宫产术妇女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青 于晓杰 +2 位作者 杨欣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产程中不同时间行剖宫产术分娩妇女在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情况。方法横断面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行剖宫产术分娩,且于产后6~8周来院检查的3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行剖宫产... 目的探讨产程中不同时间行剖宫产术分娩妇女在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情况。方法横断面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行剖宫产术分娩,且于产后6~8周来院检查的3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行剖宫产术时宫口开大情况,根据是否存在脱垂分为POP组和无POP组,统计分析产后POPⅠ度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符合标准的产妇共345例,其中,POP组109例,无POP组236例;选择性剖宫产者占75.4%(260/345),临产后剖宫产者占24.6%(85/345)。行剖宫产术时宫口开大情况为0~10 cm,其中,宫口未开者占58.6%(202/345),宫口开全者占2.9%(10/345)。POP的发生率为31.6%(109/345),其中POPⅠ度者96例(27.8%,96/345),Ⅱ度13例(3.8%,13/345),无Ⅲ度或Ⅳ度者。(2)统计分析表明,POP组产妇行剖宫产术时的宫口(中位数为1.0 cm)明显大于无POP组(中位数为0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7,P=0.026)。选择性剖宫产者的POP发生率为28.1%(73/260),低于临产后剖宫产者42.4%(36/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临产后剖宫产者发生POP的风险大于选择性剖宫产者。但进一步行宫口开大情况、是否为选择性剖宫产与发生POP的Spearman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两者的相关性及预测程度均较差。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后POP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临产后再行剖宫产对盆底的保护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剖宫产术 分娩 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