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43例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8
1
作者 杨明丽 王青 +4 位作者 于晓杰 陈庚敏 杨欣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妇女的盆底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并于产后6~12周来院行盆底功能检查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一般情况、产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影响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143例产妇,其中Ⅰ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695例(52.40%,2 695/5 143),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者2 710例(52.69%,2710/5 143),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2 872例(55.84%,2872/5143),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1406例(27.34%,1406/5143);阴道动态压力为(93±37)cmH2O(1 cmH2O=0.098 kPa)。产后早期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1 208例(23.49%,1208/5 143),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早期SUI的发生率高达57.58%(95/165)。PFD家族史是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阴道分娩、年龄≥30岁、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约半数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电生理指标处于受损状态,高龄、阴道分娩及PFD家族史是产后早期发生SU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骨盆底 电生理学 盆底疾病
原文传递
产程中不同时间行剖宫产术妇女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青 于晓杰 +2 位作者 杨欣 孙秀丽 王建六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产程中不同时间行剖宫产术分娩妇女在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情况。方法横断面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行剖宫产术分娩,且于产后6~8周来院检查的3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行剖宫产... 目的探讨产程中不同时间行剖宫产术分娩妇女在产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情况。方法横断面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行剖宫产术分娩,且于产后6~8周来院检查的34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行剖宫产术时宫口开大情况,根据是否存在脱垂分为POP组和无POP组,统计分析产后POPⅠ度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符合标准的产妇共345例,其中,POP组109例,无POP组236例;选择性剖宫产者占75.4%(260/345),临产后剖宫产者占24.6%(85/345)。行剖宫产术时宫口开大情况为0~10 cm,其中,宫口未开者占58.6%(202/345),宫口开全者占2.9%(10/345)。POP的发生率为31.6%(109/345),其中POPⅠ度者96例(27.8%,96/345),Ⅱ度13例(3.8%,13/345),无Ⅲ度或Ⅳ度者。(2)统计分析表明,POP组产妇行剖宫产术时的宫口(中位数为1.0 cm)明显大于无POP组(中位数为0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7,P=0.026)。选择性剖宫产者的POP发生率为28.1%(73/260),低于临产后剖宫产者42.4%(36/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临产后剖宫产者发生POP的风险大于选择性剖宫产者。但进一步行宫口开大情况、是否为选择性剖宫产与发生POP的Spearman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两者的相关性及预测程度均较差。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后POP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临产后再行剖宫产对盆底的保护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剖宫产术 分娩 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