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Evolution机械扩张鞘拔除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极导线一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学斌 王龙 +4 位作者 田轶伦 李鼎 段江波 昃峰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62-363,共2页
患者男性,62岁,13年前因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伴晕厥植入双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室速频繁发作,经消融后未再发作室速。3年前因ICD电池耗竭,心房电极阈值升高,更换单腔ICD。此次因ICD囊袋感染2年入院。使用Evolution机械... 患者男性,62岁,13年前因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伴晕厥植入双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室速频繁发作,经消融后未再发作室速。3年前因ICD电池耗竭,心房电极阈值升高,更换单腔ICD。此次因ICD囊袋感染2年入院。使用Evolution机械扩张鞘成功拔除ICD和心房电极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囊袋感染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电极拔除
下载PDF
TEE指导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电极导线拔除术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海艇 姜燕 +3 位作者 鞠辉 冯艺 李学斌 姜陆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导线拔除术中急性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监测要点,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导线拔除术中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全麻下心律植入装置导线拔除手术56例,术中常规监测有创动脉压(IBP)... 目的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导线拔除术中急性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监测要点,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导线拔除术中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全麻下心律植入装置导线拔除手术56例,术中常规监测有创动脉压(IB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其中33例全麻后放置TEE探头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式选择和术中并发症情况,对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术中TEE检查结果的相符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共拔除148根感染导线,经静脉拔除感染导线27例(48.2%);通过杂交手术拔除感染导线17例(30.4%);CPB直视下拔除感染导线12例(21.4%)。有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术中TEE发现1例心包压塞、4例三尖瓣损伤、1例因赘生物脱落造成肺栓塞,同时发现13例患者共计13处术中TEE检查和术前TTE检查结果不一致。结论全麻下电极导线拔除术严重并发症种类多,后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应用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监测手段,联合术中TEE监测可以快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明确原因。因此,术中TEE应作为此类手术的术中常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植入装置 电极导线拔除 经食道超声心动 并发症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极的使用寿命及其有关问题的处理
3
作者 崔泽岩 王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42-344,共3页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为最有效的心源性猝死防治手段,ICD是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电极为整套装置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电极绝缘层破损在植入后3年就超过了40%,电极故障会导致误放电治疗,增加病人痛苦或延误治疗。除颤器更换时是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为最有效的心源性猝死防治手段,ICD是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电极为整套装置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电极绝缘层破损在植入后3年就超过了40%,电极故障会导致误放电治疗,增加病人痛苦或延误治疗。除颤器更换时是否拔除原电极是目前临床医生最难抉择的,拔除的并发症风险高,继续使用原电极故障的发生率会增高,待再拔除时风险较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心源性猝死 电极寿命 电极故障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 被引量:4
4
作者 段江波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褚现明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通过总结电极拔除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内感染的复发情况,评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在152例移除电极导线的病例中,经静脉途径移除、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6例,共成功拔除电极导线16根(一根为ICD除颤电极),手术操作过程无死亡发生。1例拔除导线即刻出现急性心包压塞,1例术后出现不需外科干预的肺栓塞。结论对于大的中心、有经验的术者,借助特定的工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杂交技术拔除并发症起搏导线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刚 陈彧 +3 位作者 凌云鹏 陈生龙 李学斌 郭继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拔除心内感染等并发症起搏导线的临床经验,探索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共有4例患者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杂交技术拔除永久起搏导线。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分别选择胸部右前外侧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左前外...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拔除心内感染等并发症起搏导线的临床经验,探索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共有4例患者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杂交技术拔除永久起搏导线。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分别选择胸部右前外侧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及胸部正中小切口进行,结合心脏直视与X光透视下经静脉拔除起搏导线。结果 4例患者均应用杂交技术成功拔除起搏导线。1例发生三尖瓣损伤,经急诊手术修复成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杂交技术拔除永久起搏导线临床可行,可以避免体外循环,是高危起搏导线拔除患者的一个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技术 起搏器 并发症 拔除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在伴有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苑翠珍 李鼎 +2 位作者 李学斌 许原 郭继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比较非接触标测与传统导管方法对伴有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且伴晕厥的住院患者共29例,应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进行消融组10例,采用传... 目的比较非接触标测与传统导管方法对伴有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经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且伴晕厥的住院患者共29例,应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进行消融组10例,采用传统标测方法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对照组19例。结果两组手术消融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但非接触标测组消融的部位减少[(3.3±2.1)个比(5.6±3.1)个,P<0.05],手术时间[(73.4±34.6)min比(129.6±56.9)min,P<0.05]、X线曝光时间[(13.2±7.8)min比(24.4±19.7)min,P<0.05]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随访的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消融伴晕厥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比常规消融更可靠、省时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动过速 室性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进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段江波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短、电极类型、患者年龄对拔除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拔除心房电极导线63根,右室电极导线75根,左室电极导线9根,ICD电极导线10根。拔除成功率100%。置入1年内、1~5年、5~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电极导线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的成功率分别为100%、86.4%、76.2%以及43.5%。不同电极类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电极导线的成功率无差异。结论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永久起搏器或ICD电极导线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受电极类型及患者年龄影响,但随着电极置入时间的延长,其成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感染
下载PDF
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房间隔膨出瘤或过度运动的合并情况及心腔内超声指引下房间隔穿刺处理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鼎 昃峰 +6 位作者 苑翠珍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何金山 吴寸草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房间隔膨出瘤(ASA)或过度运动(HB)的合并情况及此类患者在三维心腔内超声(ICE)指引下进行无射线房间隔穿刺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房颤射频消融术... 目的:分析我院行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房间隔膨出瘤(ASA)或过度运动(HB)的合并情况及此类患者在三维心腔内超声(ICE)指引下进行无射线房间隔穿刺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ASA或HB的合并情况、形态特点以及此类患者在ICE指引下行无射线房间隔穿刺时吸气法的成功率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共203例房颤患者在ICE指引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发现ASA 12例(5.9%),HB 28例(13.8%),男性多见(合并ASA、HB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5.0%、67.9%)。合并ASA的患者卵圆窝平均膨出长度为(11.6±1.1)mm,HB患者卵圆窝平均摆动距离为(6.4±1.4)mm。在合并ASA或HB的患者中,在ICE指引下采用吸气法进行房间隔穿刺的成功率为100%,未出现合并症。12例ASA患者中,1例在房间隔穿刺过程中使用X线透视。结论:在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中,ASA或HB并不少见,此类患者在ICE指引下采用吸气法行无射线房间隔穿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膨出瘤 房间隔过度运动 房间隔穿刺 心腔内超声 无射线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非感染故障电极处理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金山 段江波 +6 位作者 昃峰 王龙 李鼎 苑翠珍 周旭 郭继鸿 李学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3-654,共2页
电极相关并发症是心律植入装置主要并发症之一,包括感染及非感染两大类,目前对非感染电极的处置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24岁。7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此次因右心室电极故障入院,予激光鞘拔除故障电极... 电极相关并发症是心律植入装置主要并发症之一,包括感染及非感染两大类,目前对非感染电极的处置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24岁。7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此次因右心室电极故障入院,予激光鞘拔除故障电极再植入新电极。术后随访起搏器程控起搏、感知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非感染故障电极
原文传递
电极拔除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轶伦 李学斌 +4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段江波 昃峰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1958年世界植入首例起搏器;1967年成功经股静脉拔除断裂的右心导管;1969年尝试徒手牵引拔除心内膜起搏电极,此后发展为重力牵引方法拔除。随着起搏器的广泛应用,需拔除电极增多,发展了反推力拔除技术,主要工具为锁定钢丝、机械鞘、下腔... 1958年世界植入首例起搏器;1967年成功经股静脉拔除断裂的右心导管;1969年尝试徒手牵引拔除心内膜起搏电极,此后发展为重力牵引方法拔除。随着起搏器的广泛应用,需拔除电极增多,发展了反推力拔除技术,主要工具为锁定钢丝、机械鞘、下腔回收装置;进入90年代之后又发明了一些新的器械;Evolution机械鞘、激光鞘、新型下腔回收装置(眼镜蛇抓捕器)。现世界上已制定拔除规则共识,我国起步晚,但单中心已接近世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综述 电极导线 拔除
原文传递
应用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初步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王龙 段江波 苑翠珍 刘刚 姜陆洋 吴寸草 何金山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报道应用激光鞘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应用激光鞘技术拔除电极导线,年龄(63.4±17.1)岁,... 目的报道应用激光鞘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应用激光鞘技术拔除电极导线,年龄(63.4±17.1)岁,其中男性27例(77.1%),共拔除电极导线77根,平均植入年限10(4~26)年,其中除颤电极导线13根(16.9%)。拔除原因分别为囊袋感染25例(71.4%),电极故障5例(14.3%),菌血症3例(8.6%),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5.7%)。应用激光鞘电极导线拔除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7.1%,临床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死亡及外科干预的主要并发症。结论准分子激光鞘电极导线拔除起搏及除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可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植入装置感染 电极导线 拔除 准分子激光鞘
原文传递
改进的三维心腔内超声指引下零射线房间隔定位穿刺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鼎 苑翠珍 +7 位作者 周旭 杨丹丹 隗祎 王龙 段江波 何金山 李学斌 昃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评估改进的三维心腔内超声(ICE)指引下无射线房间隔定位穿刺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ICE指引下在卵圆窝上预设穿刺部位并于上腔静脉根部间隔面设定穿刺针鞘起点,观察两点距离以及角度关系,房间隔穿刺针鞘从此起点按上述角度下拉... 目的评估改进的三维心腔内超声(ICE)指引下无射线房间隔定位穿刺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ICE指引下在卵圆窝上预设穿刺部位并于上腔静脉根部间隔面设定穿刺针鞘起点,观察两点距离以及角度关系,房间隔穿刺针鞘从此起点按上述角度下拉至卵圆窝,ICE直视下穿刺。观察此改进后ICE指引房间隔方法的成功率、卵圆窝上通过位置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采用此改进后的房间隔穿刺法。26例患者1针穿刺成功(87%),3例患者穿刺2次成功,1例患者使用X线。穿刺鞘实际通过卵圆窝部位与预设部位距离5 mm以内者25例(83%),穿刺时间(3.3±1.2)min。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此改进的ICE指引下零射线房间隔定位穿刺法安全有效,并可控制穿刺在房间隔较理想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间隔穿刺 零射线 心腔内超声
原文传递
心律植入装置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勇 李学斌 +5 位作者 刘刚 王龙 李鼎 张萍 郭继鸿 朱天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律植入装置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6例心律植入装置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59±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律植入装置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6例心律植入装置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59±1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5例(93.8%),血培养阳性12例(75.0%),其中表皮葡球菌4例(25.0%)为最常见病原菌。16例经胸超声检查均发现赘生物。9例在经静脉途径移除心律植入装置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7例在外科开胸直视手术下移除心律植入装置的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1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病原菌。完全移除感染装置是心律植入装置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感染性心内膜炎 右心 心律植入装置
原文传递
感染的心律植入装置再利用于同一个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江波 李学斌 +6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褚现明 昃峰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因感染取出的心律植入装置,经灭菌处理后再次应用于同一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因感染行装置移除术后,由于经济原因拒绝植入新装置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上述患者进行系统随访,以再次感染、装置故障相关事件为研究终点... 目的探讨因感染取出的心律植入装置,经灭菌处理后再次应用于同一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因感染行装置移除术后,由于经济原因拒绝植入新装置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上述患者进行系统随访,以再次感染、装置故障相关事件为研究终点,评价感染装置再利用的安全性、可行性。结果在感染装置移除术后,59例患者植入了经灭菌处理过的原自身感染装置,其中1例患者(1.7%)出现再次感染,无装置故障相关事件发生。结论感染装置经灭菌处理后再利用于同一个体,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律植入装置 感染 再利用
原文传递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后原囊袋感染静脉残留导线拔除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隗祎 昃峰 +3 位作者 李鼎 杨丹丹 周旭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4期397-398,共2页
患者男性,57岁.13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3年前因电池耗竭,更换双腔起搏器.1年前因囊袋破溃、渗液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囊袋清创术+电极离断后包埋术+脉冲发生器取出术,清创术后1个月经静脉植入了无导... 患者男性,57岁.13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3年前因电池耗竭,更换双腔起搏器.1年前因囊袋破溃、渗液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囊袋清创术+电极离断后包埋术+脉冲发生器取出术,清创术后1个月经静脉植入了无导线起搏器;4个月前囊袋局部伤口再次破溃、渗液,诊断为囊袋感染,给予经上腔途径拔除电极导线,在激光鞘辅助下顺利分离电极导线与血管或三尖瓣环之间的粘连,完成了原起搏电极导线的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无导线起搏器 残留起搏电极导线的拔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