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病人心脏和大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宏宇 倪永斌 +2 位作者 张维忠 龚兰生 胡大一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肽转换酶 (ACE)抑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脏和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超声心动图及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测定仪观察 16例采用ACE抑制剂培哚普利治疗 (4mg ,po ,qd ;4wk后若血压 >18.6...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肽转换酶 (ACE)抑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脏和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超声心动图及自动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测定仪观察 16例采用ACE抑制剂培哚普利治疗 (4mg ,po ,qd ;4wk后若血压 >18.6 / 12 .0kPa ,加服吲哒帕胺 2 .5mg ,po ,qd)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脏、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 12wk后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收缩压、脉压、颈动脉 股动脉PWV、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在 12wk培哚普利治疗后显著降低 [分别为 (2 0 .4±s 1.4 )kPavs (18.0± 1.2 )kPa ,(7.5± 1.1)kPavs (6 .9± 1.2 )kPa ,(10 .5± 1.3)m·s- 1vs (8.6± 1.0 )m·s- 1,(0 .71± 0 .14 )mmvs (0 .5 9± 0 .14 )mm ,(10 .5± 1.0 )mmvs (9.8± 1.0 )mm ,P <0 .0 1或P <0 .0 5 ];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与血压降低有关 ,药物引起动脉平滑肌松驰 ,对全身和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肽系统的抑制能有效地改善高血压导致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剂 培哚普利 高血压 心脏 大动脉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偏头痛和心脏右向左分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静 郭淮莲 +5 位作者 于超 杨团峰 张小铃 程敏 李文娟 朱天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采用右心声学造影方法研究偏头痛患者心脏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发生率。方法采用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连续收集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偏头痛患者,分为有先兆偏头痛组、无先兆偏头痛组和可能偏头... 目的采用右心声学造影方法研究偏头痛患者心脏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发生率。方法采用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连续收集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偏头痛患者,分为有先兆偏头痛组、无先兆偏头痛组和可能偏头痛组。无心脏病史及反复发作头痛史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人口学资料及病史,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部分患者需完成偏头痛伤残评估问卷。统计各组心脏RLS的发生率,以及RLS分流量与偏头痛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偏头痛患者112例(男23例,女89例),其中先兆偏头痛组19例,无先兆偏头痛组59例,可能偏头痛组34例;正常对照组25例。先兆偏头痛组、无先兆偏头痛组、可能偏头痛组和正常对照组RLS发生率分别为73.7%、49.2%、50.0%、16.0%。偏头痛组RLS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头痛严重程度与分流量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心脏RLS发生率显著升高;头痛严重程度与分流量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心脏右向左分流 右心声学造影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脏及大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及降压治疗的效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宏宇 张维忠 +1 位作者 龚兰生 胡大一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 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和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硝苯地平控释片 12周治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及PWV自动测定系统观察 16例进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 ,男 12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0 ... 目的 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和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硝苯地平控释片 12周治疗的影响。方法 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及PWV自动测定系统观察 16例进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其中 ,男 12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0 2 5± 8.0 5岁。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 12周后重复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颈动脉 -股动脉PWV、颈总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左心室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相对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在治疗 12周后明显降低 ;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在治疗 12周后显著增加。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仅与血压降低有关 ,同时能明显逆转血管重构 ,改善改善大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 ,逆转左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控释片 原发性高血压 超声 扩张性 治疗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33
4
作者 凌云鹏 卢明喻 +4 位作者 鲍黎明 杨威 马玉良 刘健 王伟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AB 手术(单纯 MIDCAB 组),24例患者接受MIDCAB和PCI相结合的分站式Hybrid手术(Hybrid组)。Hybrid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 合并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病变。Hybrid 组在 MIDCAB 围术期接受严格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结果: 24例分站式 Hybrid 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量,单纯 MIDCAB 组与 Hybrid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82±138)ml vs( 520±190)ml, P =0.47]。随访 1-11 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Hybrid 组 23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提示乳内动脉桥通畅。 结论:执行严格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分站式 Hybrid 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杂交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宏宇 倪永斌 +2 位作者 龚兰生 张维忠 胡大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改变程度 ,为临床选择敏感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损害和预后危险的指标。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 ,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 (PWV)测定仪测定颈动脉 -股动... 目的 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和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改变程度 ,为临床选择敏感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损害和预后危险的指标。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 ,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 (PWV)测定仪测定颈动脉 -股动脉 PWV作为反映大动脉节段扩张性的参数 ;应用 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 -股动脉 PWV值、颈总动脉腔径、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的变化。多因素分析用于筛选敏感反映 PWV改变的因素。结果 脉压水平、PWV、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在老年高血压组明显增高 ((P=0 .0 0 5 3,P=0 .0 0 0 1 ,P=0 .0 30 0 ) ;颈总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81 3 8,P=0 .855 0 )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是与 PWV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结论 高血压导致大动脉损害 ;PWV能敏感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变化 ;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 PWV的两个主要因素 ;PWV测定为临床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无创、简便、可动态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损害和预后危险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大动脉弹性 脉搏波传导速度 老年人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宏宇 龚兰生 +2 位作者 张维忠 孙宁玲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84-386,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 (pulsewavevelocity ,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 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 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 ,其中男 95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 (pulsewavevelocity ,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 股动脉PWV作为反映大动脉扩张性的参数。对 13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PWV检测 ,其中男 95 4例 ,女 438例 ,年龄 14~ 85岁 ,平均 (5 2 .0 9± 12 .37)岁。结果  1392例高血压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PWV随年龄增大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而增加 (P<0 .0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心率是与反映大动脉弹性的PWV关系最为密切的参数 (P<0 .0 0 1)。结论 长期高血压将导致大动脉扩张性降低 ,这种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年龄、收缩压、心率与高血压患者大动脉扩张性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速度 高血压 动脉扩张性 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主动脉僵硬度与急性冠脉事件 被引量:30
7
作者 胡大一 王宏宇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5期4-6,共3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主动脉僵硬度 急性冠脉事件
下载PDF
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宏宇 龚兰生 +1 位作者 张维忠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评价缬沙坦4周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WV自动测定系统观察23例进行缬沙坦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3±10.5),岁。8例服用缬沙坦160mg/日,15例服用缬沙坦80mg/日。分别... 目的:评价缬沙坦4周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WV自动测定系统观察23例进行缬沙坦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3±10.5),岁。8例服用缬沙坦160mg/日,15例服用缬沙坦80mg/日。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重复对患者进行PWV检测,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颈动脉-股动脉PWV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03,P=0.0447,P=0.0014,P=0.0222,P=0.0030)。结论:缬沙坦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仅与血压降低有关,同时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弹性 降压药
下载PDF
钙拮抗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钙拮抗药 高血压 治疗
下载PDF
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 卒中 动脉弹性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宏宇 马志敏 +8 位作者 张杰 胡大一 冯存民 邓素 张瑞爽 李运田 刘文玲 赵明中 许玉韵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3期184-185,183,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EH)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6例,女68例,平均年龄(58.1±10.1)岁(范围31~81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冠状动脉病变的...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EH)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06例,女68例,平均年龄(58.1±10.1)岁(范围31~81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合并EH的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少于(31.5%vs51.3%)未合并EH的冠心病患者(P<0.001);冠状动脉2支(37.5%vs8.6%)和3支(27.2%vs14.8%)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EH组(P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升主动脉内径是最佳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参数。结论: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提示对这部分患者强化降压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EH CHD 血管支数 病变特征
下载PDF
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4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心血管疾病 发生机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1拮抗剂 心血管病 应用 抑制剂 高血压
下载PDF
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对房室结快、慢径阻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凤学 郭继鸿 +4 位作者 许原 李学斌 金华 刘肆仁 孙凤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 (ATP)对房室结 (AVN)快、慢径的阻断作用 ,进一步探讨快、慢径的电生理特性。对符合诊断的 2 4例房室结双径且可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病人进行研究 ,用食管调搏或心内电生...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 (ATP)对房室结 (AVN)快、慢径的阻断作用 ,进一步探讨快、慢径的电生理特性。对符合诊断的 2 4例房室结双径且可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病人进行研究 ,用食管调搏或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重复诱发心动过速。静脉给予不同剂量ATP ,以 0 .0 5mg/kg为起始剂量 ,0 .0 2 5mg/kg为递增量 ,直至ATP用量达 0 .2 0mg/kg。在AVNRT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ATP对同一病人房室结快、慢径的阻断情况。在 2 0例 (83.3% )的患者中 ,ATP终止AVNRT于前传慢径 ,其ATP用量为 0 .119± 0 .0 43mg/kg;在 3例(12 .5 % )的患者中 ,ATP终止AVNRT于逆传快径 ,其用量为 0 .175± 0 .0 2 9mg/kg;在 1例 (4 .2 % )的患者中 ,较小剂量ATP终止AVNRT于前传慢径 ,递增剂量则终止于逆传快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房室结双径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综合征AAIR起搏并发文氏传导伴交叉感知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金台 李琼 +4 位作者 王志毅 苏鹏宇 万征 李翠兰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93-493,共1页
患者女性 ,17岁 ,因家族性长QT综合征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行起搏与普萘洛尔联合治疗 ,效果非常显著 ,但在试用AAIR起搏时S R间期逐渐延长达到R波脱离心房不应期 ,心房感知R波并重新设置心房计时周期 ,使R S间期 =S S间期 =73 0ms,导致... 患者女性 ,17岁 ,因家族性长QT综合征伴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行起搏与普萘洛尔联合治疗 ,效果非常显著 ,但在试用AAIR起搏时S R间期逐渐延长达到R波脱离心房不应期 ,心房感知R波并重新设置心房计时周期 ,使R S间期 =S S间期 =73 0ms,导致R R间期的延长 (93 0ms)和起搏频率的下降 (67.4bpm)。AAIR起搏率为 85 .7bpm时可见心房脉冲落在T波顶峰上。本文目的是阐明长QT综合征AAIR起搏患者并发起搏频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长QT综合征 AAIR起搏 文氏传导 交叉感知
下载PDF
高血压的立体化管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9期1373-1374,共2页
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有关中国慢性病报告[1]揭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发病率急剧攀升。NCD总负担中,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卒中)占50%以上。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控制好高血压是预防和治疗NCD的有效切... 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有关中国慢性病报告[1]揭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发病率急剧攀升。NCD总负担中,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卒中)占50%以上。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控制好高血压是预防和治疗NCD的有效切入点之一。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众多,但血压治疗有效控制率低[2,3]。优化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立体化管理血压是优化血压管理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血压管理 立体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可控危险因素 世界银行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速碧林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治疗ACS——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单盲、活性药物对照研究
17
作者 胡大一 贾三庆 赵秀丽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5期48-51,共4页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导致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 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既是公众关心的健康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在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如心内、神内、骨科、肾内等;
关键词 阿司匹林 ACS 速碧林 有效性 安全性 活性药物 肝素
下载PDF
长QT综合征AAIR起搏并发文氏传导伴交叉感知
18
作者 周金台 李琼 +4 位作者 王志毅 苏鹏宇 万征 李彩兰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z1期141-,共1页
  目的阐明长QT综合征AAIR起搏患者并发起搏频率下降的原因.……
下载PDF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和心脏的效应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宏宇 张维忠 +1 位作者 龚兰生 胡大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68-769,共2页
关键词 硝苯地平控释片 高血压 大动脉 心脏
原文传递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8
20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8 位作者 马志敏 冯存民 张杰 邓素 张瑞爽 李运田 刘文玲 赵明中 许玉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30 6例 ,女 68例 ,年龄 31~ 81 (58 1± 1 0 1 )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30 6例 ,女 68例 ,年龄 31~ 81 (58 1± 1 0 1 )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双支 (37 5 %比 8 6 % )和三支 (2 7 2 %比 1 4 8% )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 (P<0 0 0 1 ) ;与脉压 <65mmHg (1mmHg=0 1 33kPa)的患者相比 ,脉压≥ 65mmHg的患者冠状动脉 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35 9%比 1 9 4% ,P <0 0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和升主动脉内径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最佳参数。结论 脉压是最为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 ,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