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对眼部筛查的认知调查(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婧 孙摇遥 +2 位作者 孟宪芬 邓洵 陈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分析中国北部地区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对该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于2013-01/2013-04发放并回收,问卷对象为230名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问卷收集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该病... 目的:分析中国北部地区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对该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于2013-01/2013-04发放并回收,问卷对象为230名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问卷收集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该病认知度的信息。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21(96.1%)份,其中128(57.9%)名患儿曾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眼底检查,208(94.1%)名患儿家长曾被儿科医生告知并建议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而13(5.9%)名患儿家长并未曾被告知进行眼底筛查。仅有159(71.9%)名患儿家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所了解,而62(28.1%)名患儿家长对该病一无所知。由于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Ⅳ期或Ⅴ期病变)预后极差,患儿家长是否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眼底检查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01),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预后。然而,医院的级别与家长是否知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P=0.625)。结论:中国北部地区的儿科医生和早产儿家长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儿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对于患儿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宣教将有助于改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家长认知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微创改良手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许欣 郭丽莉 +8 位作者 苗泽群 欧阳倩如 张晶议 李岩 孟庆娱 梁舒婷 付皓丽 曹宇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治疗基本型及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且进行了微创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13例(11... 目的探讨微创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治疗基本型及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且进行了微创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13例(113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48例(48只眼),女性65例(65只眼),年龄3~18岁,平均年龄(8.1±3.1)岁。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睫状肌麻痹下验光,根据年龄及屈光状态予以处方配镜,在屈光矫正的前提下检查患者远、近斜视度。根据远、近斜视度之间的关系选择基本型及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微创手术,关键步骤是彻底分离节制韧带及肌间膜,减少眼外肌周围组织粘连。随访6个月以上。手术前后,以近立体视锐度图检查患者近立体视功能,以同视机检查开散性融合功能、集合性融合功能、融合范围、远立体视功能。年龄、病程、斜视度、融合范围、集合性融合及开散性融合等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x±s描述,其手术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性别、近立体视功能及远立体视功能等采用例数及百分比描述。手术前后立体视功能的有无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纳入113例(113只眼)患者,平均随访时间0.749年,最短随访6个月,最长随访时间3.5年,根据最后一次随访病例的记录,眼位保持正位的患者有97例(+4 PD~-8 PD),过矫3例(+6 PD~+8 PD),欠矫13例(-10 PD~-20 PD);正位率、欠矫率及过矫率分别为85.8%、2.7%及11.5%。融合范围均值术前为(14.61±8.43)°,术后为(22.70±5.7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26,P<0.05)。有77例患者近立体视锐度值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达到了40″,占68.1%;有10例患者术前无近立体视的患者在手术后获得近立体视,近立体视锐度值均能保持在40″至200″范围内,占8.8%。在最后一次复诊中,有68例患者的近立体视功能较前改善,术前范围200″~800″,术后范围60″~400″,占60.18%。有85例患者的远立体视功能有改善,术前范围40″~800″,术后范围40″~400″,占76.6%;有47例患者由无远立体视变为有远立体视,范围60″~800″,占42.3%。手术前后远立体视的有无经χ2检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6,P>0.05)。结论微创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及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患者双眼视功能恢复较好,可作为治疗基本型及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立体视 融合功能
原文传递
青光眼视野指数与视野形态分期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侯宪如 秦佳音 任泽钦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野指数与视野损伤形态分期的关系及其合理性以及视野指数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Humphrey视野计标准自动检查法,选取2014年3月至9月健康无眼病者100名(正常组)和青光眼患者274例(患者组...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野指数与视野损伤形态分期的关系及其合理性以及视野指数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采用Humphrey视野计标准自动检查法,选取2014年3月至9月健康无眼病者100名(正常组)和青光眼患者274例(患者组),患者组依据视野损伤形态特征分为4期,分别观察各组视野平均缺损和视野指数的数据分布特征,采用受试者特性工作曲线(ROC)方法分析视野形态分期与视野指数的匹配关系,并比较两个视野指标的分期诊断价值。对各组受试者一般情况基本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各组之间视野平均缺损和视野指数差异的检验均用方差分析检验,多重比较用最小显著差数法;两个视野指数与视野各组之间的关系即视野指数分期诊断性能的评价,采用ROC的分析方法,两个视野指标分期诊断性能的比较,采用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方法。结果正常组视野无特征性损伤,相应的平均缺损和视野指数分别为平均缺损=(-0.06±1.24)dB,视野指数=(99.15±0.76)%;青光眼视野损伤按照形态特征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各期相应的平均缺损分别为平均缺损早期=(-2.83±2.00)dB、平均缺损中期=(-9.70±3.68)dB、平均缺损晚期=(-18.46±2.90)dB、平均缺损末期=(-27.96±2.76)dB,视野指数分别为视野指数早期=(93.84±3.61)%、视野指数中期=(75.16±10.85)%、视野指数晚期=(49.36±11.26)%、视野指数末期=(17.65±10.59)%;正常组与患者组4期之间、视野平均缺损和视野指数各自任意两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平均缺损F=1 165.53,P〈0.01;对视野指数F=1 028.04,P〈0.01)。平均缺损的ROC的AUC为AMD=0.91、标准误为Se平均缺损=0.01,视野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视野指数=0.97、标准误为Se视野指数=0.01;两个面积的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95%CI平均缺损=0.89~0.94、95%CI视野指数=0.94~0.10,两相比较为A视野指数〉A平均缺损(P〈0.05)。结论Humphrey视野计青光眼视野损伤形态的临床分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各期平均缺损和视野指数的数据分布对于青光眼视野损伤的分期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视野指数稍优于平均缺损,能够更好地反映青光眼视野损伤的轻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野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视野测试
原文传递
足月儿与早产儿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远期预后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苗恒 鲍永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随访观察并比较足月和早产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于婴儿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后的远期视功能和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02 年1 月至2012 年7 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进行跟踪随... 目的:随访观察并比较足月和早产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于婴儿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后的远期视功能和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02 年1 月至2012 年7 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进行跟踪随访。所有患儿均接受双眼同期白内障吸出、后囊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进行屈光矫正、弱视训练并密切随访。按出生时胎龄将患儿分为早产儿组(胎龄≤36 周)和足月儿组(胎龄 〉 36 周),对末次随访时2 组患儿的单眼和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术后远期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tudent's t 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5例(30眼)足月患儿和36例(72眼)早产患儿纳入本研究。2组患儿的初次手术时月龄、性别构成、最长随访时间和末次随访时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足月儿组单眼BCVA为0.66±0.28,双眼BCVA为0.54±0.25;早产儿组单眼BCVA为0.52±0.27,双眼BCVA为0.42±0.24。2 组患儿单眼BCVA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 =-2.316,P =0.023)。末次随访时早产儿组单眼BCVA(Snellen)≥30/50为14 眼(14/72),而足月儿组则为0 眼,2组患儿单眼BCVA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1.229,P =0.022),但双眼BCVA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74,P =0.140)。足月儿和早产儿白内障术后长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包括斜视(3/15和8/36)、眼球震颤(4/15和14/36)、后发性白内障(3/15和3/36)和高眼压症(1/15和1/36)等,2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生命更早期阶段即对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积极治疗和干预对远期视功能预后存在影响。早产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应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儿 早产儿 先天性白内障 最佳矫正视力 远期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