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患眼临床特征及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梦洋 钱形 +5 位作者 黎晓新 孙国盛 胡洁 王宗沂 赵明威 曲进锋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 )患眼的临床特征和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AMM患者12例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均为单眼...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PAMM )患眼的临床特征和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AMM患者12例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均为单眼。平均年龄57岁。均以视力下降,伴或不伴眼前暗影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OCT、FFA检査。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査10只眼,视野检査5只眼,近红外眼底照相1只眼。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OCT、OCTA影像特征。结果12只眼中,BCVA0.05?W0.1者5只眼,0.3?0.5者4只眼,0.6?1.0者3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只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O) 7只眼。BRAO7只眼中,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1只眼,陈旧性BRAO3只眼,单纯BRAO1只眼;单纯CRVO4只眼,其中非缺血型CRVO 3只眼。OCT检査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可见黄斑旁中心视网膜内核层局限性强反射条带。OCTA检查结果显示,横断面(en-face) OCT可见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强反射病灶;外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可见与病灶对应的弱反射区域。OCTA及en-face OCT^显示不同程度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丢失、拱环形态异常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扩大。结论急性期PAMM OCT表现为特征性内核层强反射条带;en-face OCT表现为清晰的片状强反射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 多模式影像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房水病毒学和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盈盈 赵明威 苗恒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患者房水中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初步探讨房水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对Allo-HSCT后CMVR患者治疗后疗效终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患者房水中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初步探讨房水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对Allo-HSCT后CMVR患者治疗后疗效终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llo-HSCT后CMVR患者14例2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在确诊后给予玻璃体腔注射60 mg/ml更昔洛韦0.05 ml(含更昔洛韦3 mg)治疗。负荷阶段为2次/周,共4次;维持阶段为1次/周。每周于首次更昔洛韦注射的同时抽取前房水,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中CMV-DNA载量和IL-8水平。若房水中CMV-DNA载量转阴(<10^3拷贝/ml)或IL-8水平<30 pg/ml则终止眼局部治疗,其后每2周随诊1次,至少6个月。每次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前和随访时均行BCVA、眼压、眼底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基线、末次随访时BCVA和眼压比较采用Student t配对检验。结果14例22只眼中,单眼6例6只眼,双眼8例16只眼。CMVR确诊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14±0.563;平均眼压为(17.2±7.8)mmHg(1 mmHg=0.133 kPa);房水平均CMV-DNA载量为(3.43±4.96)×10^5拷贝/ml,平均IL-8水平为(518±541)pg/ml。眼局部治疗终止时,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中位次数为5次。房水中CMV-DNA载量转阴者9只眼,其中IL-8水平同时<30 pg/ml者7只眼;CMV-DNA载量阳性但IL-8水平<30 pg/ml者13只眼。视网膜病灶完全瘢痕化1只眼。治疗终止后6个月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12±0.691;平均眼压为(14.8±5.4)mmHg。与基线时logMAR BCVA、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7、1.517,P=0.916、0.137)。因系统性Epstein-Barr病毒感染致CMVR复发1只眼;视网膜病灶完全瘢痕化20只眼。22只眼中,因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过低(<30×10^9个/ml)而发生医源性玻璃体积血4只眼;治疗终止6个月时,积血吸收眼底清晰可见。CMVR确诊时发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2只眼(9%),结合病史考虑可能为Allo-HSCT后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所致。结论房水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可用于定量监测Allo-HSCT后CMVR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安全有效地确定眼局部治疗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眼房水 病毒学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板层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梦洋 曲进锋 +6 位作者 韩馨瑶 姚昱欧 张慧 金恩忠 胡洁 王宗沂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观察板层黄斑裂孔(LMH)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LMH患者40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26例26... 目的观察板层黄斑裂孔(LMH)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观察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LMH患者40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26例26只眼;平均年龄(67.8±8.6)岁。有晶状体眼37只眼,IOL眼4只眼。牵拉型、退行型、混合型分别为29、7、5只眼。患者均行BCVA、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57±0.27;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厚度(MRT)分别为(192.3±108.9)、(427.5±110.2)μm。牵拉型29只眼中,伴视网膜囊腔17只眼,黄斑劈裂8只眼,椭圆体带(EZ)不完整3只眼。退行型7只眼中,伴LMH相关视网膜前增生膜(LHEP)5只眼,视网膜囊腔5只眼,EZ不完整5只眼。混合型5只眼中,伴LHEP2只眼,黄斑前膜1只眼,EZ不完整4只眼。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8±5.2)个月。其中,随访时间≥24个月者10只眼。手术后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CRT、MRT变化。连续变量比较行t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37±0.2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1)。平均CRT、MRT分别为(245.2±90.8)、(347.0±46.7)μm;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5.24,P<0.05、<0.01)。CRT、MRT在手术后6个月内变化幅度较大,此后趋于平缓。牵拉型患眼,手术前存在EZ不完整的3只眼中,EZ恢复完整性2只眼,部分恢复1只眼。手术前伴视网膜囊腔的17只眼、黄斑劈裂的8只眼中,仍有囊腔4只眼,劈裂孔均消失。退行型患眼,手术前伴视网膜囊腔的5只眼中,仍有囊腔2只眼;EZ均未恢复完整性。随访时间≥24个月的10只眼中,出现黄斑区RGC复合体部分萎缩6只眼,神经纤维层分离样改变2只眼。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全层黄斑裂孔。结论PPV可有效提高多数LMH患眼视力以及促进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儿童Wiskott-Aldrich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一例
4
作者 彭子苏 苗恒 梁建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398,共2页
患儿男,年龄4个月27天。因家长发现患儿双眼不追物2 d于2017年12月11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其母孕期前3个月有感冒病史,未服药。否认孕期放射线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遗传病史。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12 d开始反复大便中带血... 患儿男,年龄4个月27天。因家长发现患儿双眼不追物2 d于2017年12月11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其母孕期前3个月有感冒病史,未服药。否认孕期放射线接触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遗传病史。患儿足月顺产。出生后12 d开始反复大便中带血,伴腹泻,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9X109/Lo基因检测示WAS基因有1个半合子突变,染色体位置位于chrX-48544163,核昔酸变化为C.401OT,导致氨基酸改变P.A134V,属致病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KOTT-ALDRICH 合征/并发症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昱欧 赵明威 +4 位作者 曲进锋 于文贞 李梦洋 胡洁 许晖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21-525,共5页
目的观察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经初次手术失败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18例IMH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 目的观察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经初次手术失败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18例IMH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2±6.4)岁。所有患眼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采用OCT测量黄斑裂孔孔径。初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2.6±13.1)个字母,平均孔径为(621.0±161.8)μm;再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4.4±12.3)个字母,平均孔径为(499.0±148.6)μm。初次及再次手术平均间隔(3.4±1.3)周。再次手术术式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按摩。ILM剥除范围扩大至直径为4 DD至上下血管弓。黄斑孔缘按摩采用软硅胶头笛针利用负压吸引或轻触孔缘向心方向活动。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3±5.2)个月。对比观察再次手术前后患眼BCVA变化;同时,根据手术后OCT图像判断黄斑裂孔是否闭合。以手术后首次获得清晰的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图像时间作为裂孔闭合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8只眼中,再次手术后裂孔闭合1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4.4%,裂孔平均闭合时间为(2.1±1.0)周;再次手术失败1只眼,接受第3次手术后裂孔闭合。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51.5±13.0)个字母,较初次手术时平均提高18.9个字母(>3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01)。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较初次手术前提高大于3行者11只眼(61.1%),提高>1行者15只眼(83.3%),无变化或下降者3只眼(16.7%)。与再次手术前BCVA比较,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平均提高(17.1±9.5)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5,P<0.001)。结论扩大内界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ILM患眼,可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患眼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原文传递
伴周边无血管区的先天性盘周葡萄肿一例
6
作者 梁之桥 尹虹 +1 位作者 张健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4-725,共2页
患儿女,3.5个月。因家长发现其出生后右眼无法固视于2018年5月15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儿为第一胎,出生孕周36周,出生体重2600 g。母亲孕期无异常。患儿出生后无特殊病史,全身发育正常。家长否认严重眼病及遗传病家族史。手... 患儿女,3.5个月。因家长发现其出生后右眼无法固视于2018年5月15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儿为第一胎,出生孕周36周,出生体重2600 g。母亲孕期无异常。患儿出生后无特殊病史,全身发育正常。家长否认严重眼病及遗传病家族史。手持电脑验光仪检测,右眼+3.50DS/+1.25DC×100°,左眼+3.25DS/+0.75DC×90°,选择性观看检查不配合。Schitz眼压计测得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均为5.5/6。全身麻醉下RetCam检查,右眼眼前节正常;右眼眼底可见视盘周围深凹陷,视盘位于凹陷底部,凹陷边缘陡峭,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视盘颞侧明显脱色素,血管自视盘发出,数目及管径比例正常,视盘表面未见明显胶质增生,视网膜周边大片无血管区(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疾病/先天性 视神经疾病/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