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POLE/POLD1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龙 杨珂璐 +1 位作者 叶颖江 申占龙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分析DNA聚合酶ε/DNA聚合酶δ1(POLE/POLD1)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其当前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建库以来至2020年9月30年间已发表的相关...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分析DNA聚合酶ε/DNA聚合酶δ1(POLE/POLD1)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其当前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建库以来至2020年9月30年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 1.6.11和CiteSpace 5.7软件对纳入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国家/机构分布情况、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间演化分析和Burst分析,绘制对应的可视化图谱并进行解析。结果共纳入299篇已发表的文献。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POLE/POLD1突变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稳步发展,2012年以后,年发表的研究文献数量开始明显增加;载文量最多的杂志是Familial Cancer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Tomlinson I。对发表文献所属国家和地区的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国家,对发文量贡献最大;对研究者所在学术机构/大学分析后可知,英国牛津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大学/机构。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及时间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有关POLE/POLD1突变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该基因突变对免疫治疗的影响。Burst分析结果显示,当前该领域已发表的研究从发表后2年开始被高引用并持续至今。结论 POLE/POLD1在结直肠癌中的突变无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其中肿瘤免疫治疗是该领域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ε突变 DNA聚合酶δ1突变 结直肠癌 知识可视化 进展
原文传递
胃肠外科医师开展内镜手术可行性探讨:外科医师观点
2
作者 罗俊 李贝 +7 位作者 余英 黄婷婷 陈岚 何美文 熊少伟 朱铭轩 申占龙 吕国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3-1126,共4页
由于传统的专业分工不同,我国胃肠外科医师开展内镜手术尚有争议,但因治疗理念、医疗技术、器械的进步,传统外科与内镜呈交叉融合的演变趋势,胃肠外科医师开展内镜手术能使患者获益最大化,且外科医师具备开展内镜手术的天然优势,建议进... 由于传统的专业分工不同,我国胃肠外科医师开展内镜手术尚有争议,但因治疗理念、医疗技术、器械的进步,传统外科与内镜呈交叉融合的演变趋势,胃肠外科医师开展内镜手术能使患者获益最大化,且外科医师具备开展内镜手术的天然优势,建议进一步建立外科医师开展内镜手术的准入门槛,针对外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内镜手术培训,行政层面多方位协调,伴随人工智能助力,可使更多患者获得微创、个体化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内镜 消化内科 个体化精准治疗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长江 申占龙 +1 位作者 叶颖江 王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2-396,共5页
测序技术的出现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伟大变革,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结直肠癌是一种涉及到多种基因表达改变的疾病,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基因组、转录组、循环肿瘤DNA及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发挥了重... 测序技术的出现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伟大变革,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结直肠癌是一种涉及到多种基因表达改变的疾病,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基因组、转录组、循环肿瘤DNA及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人类从更深层次认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就测序技术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测序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杨长江 林易霖 +3 位作者 赵龙 叶颖江 王杉 申占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筛选其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模型,... 目的通过构建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筛选其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模型,进一步分析该模型对于临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外部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85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XCL3)、脂联素受体蛋白1(ADIPOQ)、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i)亚基α-1(GNAI1)、上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锯齿状蛋白2(JAG2)、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血管活性肠肽(VIP)、盐皮质激素受体(NR3C2)共8个基因建立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获得患者风险评分,高风险组预后差于低风险组(χ^(2)=22.611,P<0.001),且该风险评分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R)=1.154,95%可信区间(CI):1.091~1.220,P<0.001)。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3,可以较好地区分高低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相关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