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三级医院专家和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专家对中国高血压指南认识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淋 黄慧贤 +7 位作者 陈源源 曾哲淳 宋丽萍 韩萍 杨静文 肖文琦 董建平 杨卫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评估全国三级医院专家和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知和执行的差异。方法采取抽样法选择全国三级医院高血压专业44名专家(三级医院专家组),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专家29名(社区专家组)。参照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 目的评估全国三级医院专家和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知和执行的差异。方法采取抽样法选择全国三级医院高血压专业44名专家(三级医院专家组),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专家29名(社区专家组)。参照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19年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初步建立评估问卷,对问卷中血压监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三部分内容进行评分。比较三级医院专家与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差异。结果三级医院专家组通过手机APP督促家庭自测血压和初诊动态血压比例的可行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75.0%vs 93.1%,P=0.048;81.8%vs 100.0%,P=0.040)。三级医院专家组初诊、叶酸干预后复查和每年复查同型半胱氨酸的重要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每年复查同型半胱氨酸比例的可行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三级医院专家组初诊颈动脉超声、混合斑或软斑治疗后复查、初诊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每年复查及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根据需要调整检查比例的可行性评估明显低于社区专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医院专家和社区专家对高血压指南认知和执行在某些指标上存在不同,希望通过培训和临床实践缩小差异,进一步提升血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指南 三级医院专家 社区专家
下载PDF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宁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全球约有12.8亿的高血压患者,在成年人口中约1/3患有高血压,目前我国30~79岁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为2.57亿^([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我国25~45岁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的检出粗率已经高达42.9%~45.5%^([2])。近年多... 全球约有12.8亿的高血压患者,在成年人口中约1/3患有高血压,目前我国30~79岁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为2.57亿^([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我国25~45岁居民血压正常高值的检出粗率已经高达42.9%~45.5%^([2])。近年多项研究证实,进一步将目标血压降至130/80mm Hg,可以使患者进一步获益。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平均高血压控制率仅在13.8%,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约在16.8%。因此,进一步丰富降压药物与手段,优化血管管理策略,是目前的临床需求。高血压治疗长期以来是“二驾马车”,即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但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一直不容乐观,仅44.8%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月就诊1次,63.9%能在家中自测血压,而50%在1年内停用降压药物,12.4%每周漏服降压药物≥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 高血压 治疗策略 评价
下载PDF
高血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凝血纤溶干预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庆春 马济顺 孙宁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患者经抗凝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及蛋白C系统的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57例AICVD患者 ,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肝素及血栓通干预治疗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患者经抗凝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及蛋白C系统的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57例AICVD患者 ,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肝素及血栓通干预治疗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活化蛋白C(APC)。结果 :肝素组临床愈显率 69 2 % ,血栓通组愈显率 67 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肝素组治疗后PT及APTT均延长 ,FIB水平下降 ,t PA活性增加 ,PAI活性下降 ,APC无显著变化。血栓通组治疗后FIB水平下降 ,t PA活性增加 ,PAI活性下降 ,APC活性增加 ,而PT及APTT无显著变化。结论 :肝素及血栓通对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均有良好的抗凝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凝血 纤溶 抗凝疗法 PT APT FIB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鲁雁 孙宁玲 +2 位作者 张克良 刘兰燕 刘喜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伴及不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方法:入选高血压病患者307例,对入选患者分别进行晨尿白蛋白/肌酐测定、大动脉弹性指数、小动脉弹性指数、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伴及不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方法:入选高血压病患者307例,对入选患者分别进行晨尿白蛋白/肌酐测定、大动脉弹性指数、小动脉弹性指数、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测定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正常组(n=232)和异常组(n=75),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动脉功能和结构指标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①大动脉弹性指数和小动脉弹性指数在异常组均低于正常组;②cfPWV在异常组显著高于正常组;③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元分析,小动脉弹性指数和cfPWV在两组之间的差异仍存在;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异常组显著高于正常组,Logistic回归去除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糖尿病等影响因素后组间差异仍存在;⑤异常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数显著高于正常组。以上P均<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和动脉功能、结构异常在高血压病情判断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动脉功能 颈动脉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脑卒中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琦玲 王及华 +1 位作者 马济顺 孙宁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5-346,共2页
为探讨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胆固醇的相互关系 ,选择149例高血压患者 ,根据病史及检查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 (74例 )和单纯高血压组 (75例 )。对上述患者测定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胆... 为探讨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胆固醇的相互关系 ,选择149例高血压患者 ,根据病史及检查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 (74例 )和单纯高血压组 (75例 )。对上述患者测定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 ,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发现 ,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 (P <0 .0 5 ) ,颈动脉斑块发生也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多 (P <0 .0 5〉。这提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高血压和高血脂对血管壁的损伤 ,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脑卒中 血脂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分析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及华 于晓红 孙宁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对 30 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根据年龄分为 :A组 (对照组n =16 1) ,年龄 <6 0岁 ;B组 (观察组n =14 6 ) ,年龄≥ 6 0岁。两组中又根据是否合并脑卒中 ,进一...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及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对 30 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根据年龄分为 :A组 (对照组n =16 1) ,年龄 <6 0岁 ;B组 (观察组n =14 6 ) ,年龄≥ 6 0岁。两组中又根据是否合并脑卒中 ,进一步分为 4个亚组A1 、B1 组 (无脑卒中 ) ,A2 、B2 组 (脑卒中 )。结果 B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脑卒中 ,其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B组脉压 [B1 组昼脉压 5 2 .9mmHg(1mmHg =0 .133kPa) ,夜脉压4 9.4mmHg;B2 组昼脉压 5 3.2mmHg ,夜脉压 5 3mmHg]较A组脉压 (A1 组昼脉压 4 3.6mmHg ,夜脉压 4 0 .3mmHg ;A2组昼脉压 4 7.2mmHg ,夜脉压 4 4mmHg)明显增大 (P <0 .0 5 )。B2 组夜间收缩压 (12 8.1mmHg)明显高于其余 3组 (A1组 117.4mmHg、A2 组 12 1.1mmHg、B1 组 12 0 .7mmHg ,P <0 .0 5 )。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血压 脑血管意外 血压测定 老年人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鲁雁 孙宁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 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吸烟情况分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比较。结果(1)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6±5.26)mg/Lvs(3.16±3.54)mg/L,P=0.006]。(2)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平均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患者[(5.35±4.82)mg/Lvs(3.16±3.54)mg/L,P=0.002]。(3)根据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后,1年内有吸烟行为者中颈动脉斑块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30±5.02)mg/Lvs(3.07±1.70)mg/L,P=0.024]。(4)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均值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03±5.35)mg/Lvs(3.25±3.61)mg/L,P=0.032]。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氯沙坦和阿替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靖 孙宁玲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和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次.d)...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和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50mg/(次.d)或阿替洛尔50mg/(次.d),共治疗8周。每4周随访1次,4周时血压如不达标(BP<140/90mmHg)则加用双氢克尿噻12.5mg/(次.d)。治疗前后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检测,并计算PAI-1/tPA作为纤溶参数,同时测定血浆vWF的含量。结果两组的基线血压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及8周时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异。同治疗前相比,氯沙坦组治疗8周时血浆PAI-1和vWF水平下降(P值分别<0.05及<0.01),PAI-1/tPA也有显著下降(P<0.05),而tPA则无显著变化(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8周时血浆PAI-1和vWF水平及PAI-1/tPA均无显著变化,而tPA则有所上升(P<0.05)。治疗后血浆vWF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氯沙坦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纤溶系统并降低血浆vWF,而阿替洛尔则未见有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氯沙坦 阿替洛尔 纤溶系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ACE I/D、AGT M235T基因型与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降压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鲁雁 孙宁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发现高血压患者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17例,服用伊贝沙坦单药治疗8周,在临床观察疗效的同时,用RFLP及PCR方法对患者血白细胞基因组... 目的发现高血压患者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方法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17例,服用伊贝沙坦单药治疗8周,在临床观察疗效的同时,用RFLP及PCR方法对患者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位点ACE I/D、AGT M235T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含ACE D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伊贝沙坦后,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Ⅱ型基因型患者,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GT M235T各基因型之间血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CE I/D基因型与伊贝沙坦类药物的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I/D AG TM235T基因型 伊贝沙坦 治疗 高血压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胶原与动脉僵硬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鲁雁 孙宁玲 +1 位作者 刘喜荣 杨铁生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Ⅲ型胶原合成与动脉僵硬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58例进行血清Ⅲ型胶原前多肽(PⅢNP)和生化指标包括血脂、空腹餐后血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并测定以下动脉僵硬度指标:大动...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Ⅲ型胶原合成与动脉僵硬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住院高血压病患者158例进行血清Ⅲ型胶原前多肽(PⅢNP)和生化指标包括血脂、空腹餐后血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并测定以下动脉僵硬度指标: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cf)。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选生化指标、血清PⅢNP与动脉僵硬度指标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WVcf与血清PⅢNP呈正相关(r=0.167,P<0.05),血清PⅢNP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年数、血脂、血糖等无相关性(P>0.05)。PWVcf还与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合并糖尿病、空腹和餐后血糖相关;C1、C2与血清PⅢNP无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SBP明显相关;(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WVcf仍与患者血清PⅢNP水平有关(P<0.05),与年龄、SBP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动脉管壁Ⅲ型胶原的沉积增加可能在大动脉功能异常中发挥作用,且其作用并非由于增龄所致,但其对小动脉顺应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胶原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宁玲 王及华 陈琦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甘油三酯 (TG)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SdLDL)的变化规律及洛伐他汀调脂药物对其的干预效果。  方法 :按照 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国际高血压联盟 (ISH)高血压的标准入选 1 32例高... 目的 :研究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甘油三酯 (TG)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SdLDL)的变化规律及洛伐他汀调脂药物对其的干预效果。  方法 :按照 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国际高血压联盟 (ISH)高血压的标准入选 1 32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高血压无合并症 58例 ,高血压伴糖尿病 74例 ,根据TG水平分为TG正常组 (TG <1 7mmol/L ,n =52 ) ,TG增高组 (TG≥ 1 7mmol/L ,n =80 )。对上述患者进行每日洛伐他汀 2 0mg治疗 ,共 8周。治疗前后进行血脂 5个组分的测定。  结果 :①所有高血压患者TG增高组SdLDL及TG值均明显高于TG正常组 (P <0 0 5~ 0 0 1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于TG正常组 (P <0 0 1 ) ,均有显著差异。两组中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无差异。②洛伐他汀可使高血压合并糖尿病TG增高组患者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 ,治疗前TG增高组的SdLDL及TG值增高的程序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TG正常组 ,TG增高组SdLDL的增高与TG的升高呈正相关 (γ =0 4 2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 ,当TG≥ 1 7mnol/L时 ,其SdLDL呈增高趋势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 ,并伴有相关的SdLDL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洛伐他汀 血脂紊乱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鲁雁 孙宁玲 闫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伊贝沙坦 降压作用 基因型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患者伊贝沙坦降压幅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鲁雁 闫征 +1 位作者 王鸿懿 孙宁玲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0-148,共9页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伊贝沙坦 )单药治疗 ,在观察降压疗效的同时测定RAS基因多态性靶位点 :ACEI/D、AGTM2 35T、AT1R 116 6A/C、 5 73T/C、 10 6 2A/G、 5 2 1C/T的基因型 ,旨在发现与血管紧张素Ⅱ受...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伊贝沙坦 )单药治疗 ,在观察降压疗效的同时测定RAS基因多态性靶位点 :ACEI/D、AGTM2 35T、AT1R 116 6A/C、 5 73T/C、 10 6 2A/G、 5 2 1C/T的基因型 ,旨在发现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疗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方法 :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117例 ,服用伊贝沙坦单药治疗 8周 ,在临床观察疗效的同时 ,应用RFLP及PCR的方法对患者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RAS基因多态性位点ACEI/D、AGTM2 35T、AT1R 116 6A/C、 5 73T/C、 10 6 2A/G、 5 2 1C/T基因型的分析。结果 :含ACED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伊贝沙坦后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Ⅱ型基因型患者 ,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含AT1R 5 73T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伊贝沙坦后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C纯合基因型患者 ,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AGTM2 35T、AT1R 116 6A/C、 5 2 1C/T各基因型之间BP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所有入选患者未发现AT1R 10 6 2A→G的变异。结论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位点ACEI/D及AT1R 5 73T/C与ARB类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伊贝沙坦 降压疗效 基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测量频率变化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喜杨 孙宁玲 +2 位作者 曾哲淳 王锦纹 苏江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975-2983,共9页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但其血压、心率(HR)等数据变化特点及血压管理情况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HR及测量频率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iHealth云平台收集...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进行居家医学观察,但其血压、心率(HR)等数据变化特点及血压管理情况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HR及测量频率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iHealth云平台收集武汉市2019-12-01至2020-03-27所有通过iHealth BPM1型全自动智能血压计上传家庭血压测量数据并拥有连续血压值记录的ID号的高血压患者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并对其进行脱敏和敏感信息消除。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采用ARIMAX多元回归评估年龄、性别、每日新发病例数、累计死亡数、不同时间粒度和交通管制等对患者血压、HR的影响。结果共1232台血压表在118 d内记录了36472次血压数据,男性平均SBP、平均DBP、平均HR均高于女性(P<0.05)。2020-01-23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SBP由(141±19)mm Hg下降到(138±18)mm Hg(P<0.05)。通过ARIMAX多元回归调整月、周及年龄、每日新发病例数后发现,2020-01-23后居家医学观察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β_(HR)=-1.08×10^(-3),P=0.028,β_(HR)=-6.35×10^(-4),P=0.002),平均HR(β_(HR)=2.02,P=0.003)、血压测量频率(β_(HR)=0.035,P=0.002)升高;交通管制后居家医学观察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HR、血压测量频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居家医学观察的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HR和血压测量频率均高于居家医学观察的女性高血压患者,交通管制后居家医学观察高血压患者平均SBP下降。利用互联网平台,高血压患者通过可传输的家庭血压测量设备进行血压测量及数据的评估和处理,能够更好地进行院外自我血压管理,体现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可穿戴电子设备 家庭血压测量 血压 心率 武汉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爱玲 马济顺 +1 位作者 杨帆 孙宁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42-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血脂及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 5例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 3组 :正常体重组 (BMI=2 0~ 2 3 ) ,超重组 (BMI=2 4~ 2 7) ,肥胖组 (BMI≥ 2 8) ,所有患者均测血脂、血压 ,并行腹部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血脂及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3 5例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 3组 :正常体重组 (BMI=2 0~ 2 3 ) ,超重组 (BMI=2 4~ 2 7) ,肥胖组 (BMI≥ 2 8) ,所有患者均测血脂、血压 ,并行腹部 B超检查。结果 肥胖组较正常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有明显差异(P<0 .0 5 ) ;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 ,仅 TC有差异 (P<0 .0 5 )。 BMI与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s=0 .911,P<0 .0 1) ,且肥胖组中中、重度脂肪肝的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 :肥胖组高于超重组 ,超重组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及 P<0 .0 5 )。结论 合并超重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 ,并控制在正常范围 ,对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体重指数 肥胖 脂肪肝 血脂
下载PDF
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相关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晓军 邓爱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超重组90例(BMI≥25kg/m2),非超重组55例(BMI<25kg/m2),比较2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临床特征。结果:超重组较非超重组总胆固... 目的:探讨超重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1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2组:超重组90例(BMI≥25kg/m2),非超重组55例(BMI<25kg/m2),比较2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临床特征。结果:超重组较非超重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收缩压均随着BMI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超重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增高,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病率增加,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重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并控制到正常范围,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最新高血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宁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2022年对全球来说仍是疫情防控的一年,但对慢病管理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对高血压领域热点的争议问题在循证医学支撑下,不断完善。在这1~2年中我国高血压领域研究也逐渐在积累,针对高血压特点开展的研究在2021年至2022年比比皆是,以下我就... 2022年对全球来说仍是疫情防控的一年,但对慢病管理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对高血压领域热点的争议问题在循证医学支撑下,不断完善。在这1~2年中我国高血压领域研究也逐渐在积累,针对高血压特点开展的研究在2021年至2022年比比皆是,以下我就几个热点问题做一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膳食 限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压目标
下载PDF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爱玲 王桂莲 +1 位作者 马济顺 孙宁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7-168,20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5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60例单纯高血压(EH)患者的颈动脉。结果:脑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内径增大、斑块指数增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及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测5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60例单纯高血压(EH)患者的颈动脉。结果:脑梗死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内径增大、斑块指数增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增快、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血管外周阻力增高,血流量下降。彩色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病因诊断的一项无创性手段,对脑梗死预测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高血压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高血压与冠脉病变严重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玉良 孙宁玲 《中华临床医学荟萃杂志》 2004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22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71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1.3±12.1)岁。外周肱动脉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患者病史及血脂水平。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用冠脉造影血管受...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22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71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1.3±12.1)岁。外周肱动脉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患者病史及血脂水平。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用冠脉造影血管受累支数表示。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高血压组患者双支病变患病率高(P<0.01)。血脂水平与糖尿病病史在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甘油三酯、高血压病是病变支数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合并高血压忠者脉压水平高,冠脉病变多较严重,提示对这部分患者降压治疗,适当控制脉压水平可能对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脉病变 严重程度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20
作者 刘靖 孙宁玲 马济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 :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缓释维拉帕米组 ,每组 2 0例 ,分别给予福辛普利(10~ 15mg ,每日 1次 )或缓释维拉帕米 (2 40~ 360m... 目的 :比较福辛普利和缓释维拉帕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缓释维拉帕米组 ,每组 2 0例 ,分别给予福辛普利(10~ 15mg ,每日 1次 )或缓释维拉帕米 (2 40~ 360mg ,每日 1次 )治疗 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测定血管紧张素 (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 :两组基线tPA和PAI 1浓度相似 (P >0 0 5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P <0 0 5 ) ,而tPA浓度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PAI 1浓度增加 ,而tPA浓度下降 ,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此外 ,福辛普利组治疗后血ACE及AngⅡ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缓释维拉帕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福辛普利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AI 1,增加纤溶活性 ;而缓释维拉帕米则抑制纤溶活性。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钙拮抗剂 福辛普利 缓释维拉帕米 原发性高血压 纤溶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