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4
1
作者 汤一介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1B期4-5,共2页
对孔孟的思想应该进行分析,一些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的思想,我们不仅应该对其阐发很清楚,而且应当给它以现代性的诠释。
关键词 现代诠释 “和谐” 儒家 现代社会生活 和谐社会 现代性 孔孟
下载PDF
从《汉书》对《史记》材料的挪置比较马班的叙事手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沙志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5,共3页
《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这是马班比较研究的传统论点,但历来谈及此问题的学者都本于章学诚,很少注意到顾炎武也有相似的论点。我们从文献学的方法出发,对《汉书》和《史记》进行比较,钩稽出《... 《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这是马班比较研究的传统论点,但历来谈及此问题的学者都本于章学诚,很少注意到顾炎武也有相似的论点。我们从文献学的方法出发,对《汉书》和《史记》进行比较,钩稽出《汉书》对《史记》做了挪置的材料,对顾炎武的论点进行了再阐释,从叙事手法的角度重新论证了《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的传统论点,使其更加充实有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叙事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下载PDF
试论范文程、宁完我的政治思想、人格及其命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波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28-32,共5页
范文程与宁完我的家世背景、所受教育与思想性格不无差异,但两人最终同样成为清朝臣子。两人的经历似乎论证了那种特殊的历史时期,部分汉族知识分子们的命运之一,即从开始时的被迫屈从,到最终的"自觉",从根本上接受了清朝为... 范文程与宁完我的家世背景、所受教育与思想性格不无差异,但两人最终同样成为清朝臣子。两人的经历似乎论证了那种特殊的历史时期,部分汉族知识分子们的命运之一,即从开始时的被迫屈从,到最终的"自觉",从根本上接受了清朝为天下的正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性格 意识超越 政治命运
下载PDF
雍正帝的“夫子好辩”——曾静吕留良案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畅然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文章叙述了清雍正间的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着重分析了雍正帝和乾隆帝对案件的处理,指出孔孟程朱的思想义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可以作为反对清朝的理论武器。雍正帝勇于在天下人面前与吕留良... 文章叙述了清雍正间的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着重分析了雍正帝和乾隆帝对案件的处理,指出孔孟程朱的思想义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可以作为反对清朝的理论武器。雍正帝勇于在天下人面前与吕留良辩论,说明清帝对汉族文化的深入掌握;乾隆帝回避对清政权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则体现出清帝更为成熟、理性的统治策略。文章最后推测曾吕案可能对乾隆帝不喜欢理学、讲学有重大的影响,乾隆帝的这种态度促进了考据学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字狱 曾静吕留良案 儒学 程朱理学 乾嘉考据学
下载PDF
清人以“知人论世”解“以意逆志”说平议
5
作者 李畅然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清人 平议 《孟子》 文本诠释 《万章上》 作者
下载PDF
“命题”的意义——浅说中国文学艺术理论的某些“命题” 被引量:4
6
作者 汤一介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X期9-11,共3页
我常想,中西文化的表述形式或常有不同,而这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往往包含在"命题"(proposition)表述之中,从中西文化"命题"表现的不同,或可有益于我们对两种文化的某些特点有所了解。从中国哲学说,对"真"、&... 我常想,中西文化的表述形式或常有不同,而这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往往包含在"命题"(proposition)表述之中,从中西文化"命题"表现的不同,或可有益于我们对两种文化的某些特点有所了解。从中国哲学说,对"真"、"善"、"美"虽可有多种"命题"的表述形式,但也许"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一种中国式的特殊表述"真"、"善"、"美"的"命题"形式。因为,"真"应是讨论"人"与"天道"(自然)关系的问题,把"天"、"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艺术 哲学说 知行合一 以物观物 表述形式 PROPOSITION 魏晋人 形文 顾长乐 《文赋》
原文传递
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晚清的凸显与局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畅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9,共7页
孟子突出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晚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扬。这主要表现在:(一)宋代《孟子》在入经过程中一度出现的尊孟疑孟的争论在晚清有复活的迹象。(二)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清末时常被发挥成为西方近代的民主理念和... 孟子突出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晚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扬。这主要表现在:(一)宋代《孟子》在入经过程中一度出现的尊孟疑孟的争论在晚清有复活的迹象。(二)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平等倾向在清末时常被发挥成为西方近代的民主理念和代议制度。尽管如此,孟学依附于孔教之下的地位没有变化,《孟子》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也没有变化。可见在儒家经典中《孟子》的确以其突出的民本和平等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游离倾向,但是孟子的思想总体上是与封建等级社会相适应的,而与近代的民主精神有实质差别,《孟子》无法真正作为从西方输入的民主思想和制度的本土性经典支持。我们应以子学精神而非传注精神来对待传统和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清代晚期 民本民主 尊盂疑盂 康有为 梁启超
原文传递
经注与诸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畅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6-132,共7页
不同著作间的内容相关度有两种基本的关系类型——经注关系与诸子关系。诸子关系是一般类型,即基本不相关,两相平等;经注关系则联系密切,大体同构。在此观照下不难发现,诠释经典的著作并非只有典型的"注疏"体,还存在与原典具... 不同著作间的内容相关度有两种基本的关系类型——经注关系与诸子关系。诸子关系是一般类型,即基本不相关,两相平等;经注关系则联系密切,大体同构。在此观照下不难发现,诠释经典的著作并非只有典型的"注疏"体,还存在与原典具有一定程度"诸子"关系的解经著作体式。这样,从原典到其注疏,到比较相关的著作,再到几乎不相关的著作,就构成一个渐变的著作形态序列。由此序列可以从一种动态统一的视角看待不同著作间的内容关系。文章最后利用经子模型阐述了作者对哲学诠释学的总体把握,并探讨了注疏体著作、诸子体著作与学术因创的辩证关系,展现了区分经注关系与诸子关系的实践意义以及二者整合统一的可能性暨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诠释学 目录学 内容相关度 四书五经 述而不作
原文传递
罗多弼谈“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观”
9
作者 鲁小彬 胡仲平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9年第2期58-61,共4页
鲁小彬、胡仲平(以下简称“鲁、胡”):受汤一介先生的邀请,您这次在北京大学演讲的主题是《未来世界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思想史的重写》。选择这两个题目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关键词 中国文化观 全球视野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思想史 北京大学 汤一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