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袖损伤程度和肱骨头上移距离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一翀 陈建海 +5 位作者 党育 杨明 付中国 张殿英 张培训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估肩袖组织损伤程度与肱骨头上移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0例,均已行患侧肩关节磁共振及X线检查。将患者根据X线正位片测量所得的肱骨头上移系数(upward migr... 目的:评估肩袖组织损伤程度与肱骨头上移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0例,均已行患侧肩关节磁共振及X线检查。将患者根据X线正位片测量所得的肱骨头上移系数(upward migration index,UMI),即肱骨头中心至肩峰距离与肱骨头半径的比值分为3个小组,每组10人,组1:1.2≥UMI>1,组2:1.4≥UMI>1.2,组3:UMI>1.4,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判定不同的UMI值与肩袖组织脂肪变程度、肩袖撕裂范围、撕裂处冈上肌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在X线正位片上,平均UMI值为1.33(范围1.02~1.51,标准差为±0.22),UMI值与肩袖组织撕裂的大小呈负相关(R=-0.584,P<0.01),与冈上肌脂肪变程度呈负相关(R=-0.312,P=0.033),而与磁共振上撕裂处冈上肌厚度并无相关性(R=0.127,P=0.071)。结论:UMI与肩袖撕裂及肩袖脂肪变程度存在相关性,UMI值与肩袖组织撕裂大小和冈上肌脂肪化程度呈负相关,其数值减小是肩袖撕裂及脂肪化退变的可靠标志。当患者因急性肩痛就诊时,门诊医师可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作出初步判断,对初步筛查肩袖损伤及指导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肱骨 肩关节 肩痛 腱损伤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熊建 张博禹 +6 位作者 韩权 刘中砥 党育 王天兵 张殿英 付中国 张培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8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9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围术期行多...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8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9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围术期行多学科综合评估治疗,术前追溯病情及治疗情况,术后追踪随访指导,并对患者的围术期肾功能、贫血情况、伤口情况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9例中男27例,女42例,年龄30~97(72.5±14.0)岁;其中脊柱压缩骨折9例,髋部骨折39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肱骨近端骨折7例,四肢骨折11例;合并肾性慢性肾功能不全66例,肾前性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肾后性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69例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102.5±20.2)g/L,总蛋白(65.1±7.8)g/L,白蛋白(36.5±5.4)g/L,血钾(4.5±0.8)mmol/L,肌酐(293.5±267.8)μmol/L,肾小球滤过率(EGFR)(41.5±84.0)ml/min;其中慢性肾脏病(CKD)分期Ⅱ期11例,Ⅲ期27例,Ⅳ期9例,Ⅴ期22例。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3±44.8)个月,10例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已死亡,其中9例为髋部骨折患者,至随访结束时本研究患者病死率为16.1%。结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髋部和脊柱。髋部骨折仍然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主要疾患。积极控制原发病是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的前提,但慢性肾功能不全仍可能是影响患者出院后预后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我国创伤体救治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姜保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3期3382-3384,共3页
严重创伤的救治不但需要科学、高效的处理规范,还需建立相应的救治体系.本文就我国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进展与现状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主要工作进行展望.
关键词 创伤 救治 体系建设
原文传递
肱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与体会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艳华 张晓萌 +4 位作者 付中国 陈建海 党育 杨明 张殿英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有移位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二部分、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髓内钉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有移位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二部分、三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髓内钉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9例。分别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手术时间为71.6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0.48 ml。末次随访平均肩关节疼痛评分0.52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24个月,肩关节活动平均活动范围:前屈135.24°,外展130.24°,内旋33.33°,外旋50.71°。术后平均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为82.48分,其中优2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95%。1例延迟愈合、1例术后肩痛、1例伤口渗液不愈合。结论采用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和三部分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可允许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肱骨近端 髓内钉 手术
原文传递
腕管综合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熊建 韩权 +4 位作者 王艳华 杨明 付中国 张殿英 王天兵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47-25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手术方式选择并初步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84例(108侧)诊断为CTS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式为腕管切开减压神经松解术或内镜下腕横韧带切断术,随访时根据患者术前是否...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手术方式选择并初步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84例(108侧)诊断为CTS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式为腕管切开减压神经松解术或内镜下腕横韧带切断术,随访时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有夜间因麻木、疼痛而醒来的病史将患者分为滑膜型CTS和卡压型CTS,并根据Kelly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滑膜型CTS患者45例(59侧),卡压型CTS患者39例(49侧),滑膜型CTS腕管切开减压术中可见大量滑膜增生及正中神经明显充血水肿,且滑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而卡压型CTS腕管切开减压术中见正中神经以机械性压迫改变为主,未见大量滑膜增生。74例(98侧)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19.2)个月,疗效根据Kelly标准评估,所有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患者随访时的优良率(94.9%)明显高于内镜手术患者(75.0%)(P=0.016),其中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的滑膜型CTS和卡压型CTS患者随访时优良率分别为95.6%和93.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滑膜型CTS患者中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组优良率(95.6%)明显高于内镜手术组(62.5%)(P=0.020),而卡压型CTS患者行腕管切开减压术组优良率(93.9%)与内镜手术组(8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行内镜手术的两种类型CTS病例数虽均较少,但卡压型CTS组患者的优良率(83.3%)大于滑膜型CTS组(62.5%)。结论腕管切开减压神经松解术是手术治疗CTS确实有效的方法,内镜下腕横韧带切断术对于卡压型CTS患者可以达到和腕管切开减压手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滑膜型CTS患者则疗效不佳,应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滑膜 减压 内镜
原文传递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一翀 寇玉辉 +4 位作者 张晓萌 王艳华 陈建海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82-84,共3页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肌腱包裹肱骨头所构成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结构[1]。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最常见原因,可导致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及肌力减弱,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2...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肌腱包裹肱骨头所构成的袖套样结构,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主要解剖结构[1]。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的最常见原因,可导致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及肌力减弱,其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2]。传统观念认为,肩袖损伤是由直接创伤造成,但随着人们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发现多数肩袖损伤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外伤史。肩袖损伤在各个年龄段中均可出现,其发病率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30%~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对于无症状的患者,50~59岁年龄组中比例为13%,60~69岁年龄组为20%,70~79岁年龄组为31%,而80岁以上患者组中则有51%患者存在肩袖损伤[3]。这可能是由于老龄患者中,肌腱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使肩袖组织更容易出现纤维血管增生、脂肪化、萎缩及钙化等病变,但对于发生转化及退变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肩关节疼痛 肌力减弱 肱骨头 老龄患者 小圆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原文传递
肩袖核磁共振与关节镜下损伤程度的一致性分析
7
作者 张一翀 陈建海 +2 位作者 张培训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18-324,共7页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下测量肩袖损伤大小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冈上肌撕裂患者212例,其中核磁共振检查与术中诊断一致者205例,全层撕裂112例、部分撕裂93例。对于全层撕裂,在核磁...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下测量肩袖损伤大小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冈上肌撕裂患者212例,其中核磁共振检查与术中诊断一致者205例,全层撕裂112例、部分撕裂93例。对于全层撕裂,在核磁共振及关节镜下,分别测量撕裂处前后径与内外径,经Bland-Altman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于部分撕裂,在核磁共振及关节镜下分别测量撕裂处深度,并根据Ellman标准做出分型,经Kappa检验,比较二者一致性。结果对于全层撕裂组,两种方法测量内外径差值的均数为-0.4 mm,标准差为2.2 mm,95%一致性界限为(-4.8,4.0)mm,有96.4%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范围内;对于前后径差值的均数为-0.1 mm,标准差为2.3 mm,计算出的95%一致性界限为(-4.6,4.4)mm,有95.5%的点位于一致性界限范围内。部分撕裂组93例患者,按Ellman分级,Ⅰ度29例、Ⅱ度47例、Ⅲ度17例。术中镜下测量值按Ellman分级,Ⅰ度30例、Ⅱ度45例、Ⅲ度18例。经Kappa一致性检验,标准差为0.06,95%CI:0.620~0.856,加权后Kappa值为0.738。结论对于全层撕裂,核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下对于内外径与前后径的测量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准确定量化预测撕裂程度。而二者对于部分撕裂程度的测量同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未达到理想界限,因此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不能作为部分撕裂诊断及分型的唯一标准,临床中需综合其他检查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核磁共振 关节镜 测量 一致性
原文传递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被引量:56
8
作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破伤风是一种由专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 破伤风是一种由专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破伤风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灰尘、土壤、人或动物粪便等,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常见于外伤和烧烫伤患者、不洁接生的新生儿及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情况。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本文是关于破伤风免疫预防的专家共识,目的是预防开放性外伤后的破伤风并协助制定临床决策。根据国内外破伤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受伤人群的类型、伤口的暴露情况和免疫预防误区等的研究显示,预防破伤风至关重要的措施是良好的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本共识描述了破伤风免疫预防过程的时间表,包括婴幼儿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妊娠期妇女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潜在高危人群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免疫缺陷患者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破伤风免疫接种流程。本共识仅提供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条件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伤口管理 免疫预防 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人机接口与神经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蒙 张燕迪 +2 位作者 李慈 刘洋 张培训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14-919,共6页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上严重的神经损伤类型之一,尽管现在已有多种非手术及手术方案用于修复神经缺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但由于无法有效解决损伤神经的精准对合、快速长入以及远端效应器的失神经萎缩等问题,因此神经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具...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上严重的神经损伤类型之一,尽管现在已有多种非手术及手术方案用于修复神经缺损、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但由于无法有效解决损伤神经的精准对合、快速长入以及远端效应器的失神经萎缩等问题,因此神经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医学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周围神经人机接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师及科研工作者重视,这种接口可以将周围神经的电信号传递到外骨骼等辅助康复装置,通过早期被动活动促进肌肉功能恢复,防止靶器官萎缩,并同时将来自外骨骼的感觉信号反馈传入周围神经,促进因神经错接形成感觉异常的神经重塑,从而促进相应损伤神经功能的康复。随着材料学的更新,人机接口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用户计算机接口 神经修复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