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哲学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海燕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49,共2页
培养博学而人道的医学工作者是医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医学哲学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学哲学的教学内容、理念与方法分别进行探讨,期望医学哲学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对与现代医学有关的知识、活动... 培养博学而人道的医学工作者是医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医学哲学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学哲学的教学内容、理念与方法分别进行探讨,期望医学哲学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对与现代医学有关的知识、活动和态度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哲学 批判性反思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米非司酮引产对孕妇的遗传学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苏光 魏丽惠 +3 位作者 邹俊华 邓春霞 张凡 张苗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孕妇口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血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中孕引产妇女90例,服药前抽取30例孕妇静脉血作为对照。根据服用剂量不同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50、200、300mg后48h水囊引产,于胎儿... 目的:探讨孕妇口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血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中孕引产妇女90例,服药前抽取30例孕妇静脉血作为对照。根据服用剂量不同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50、200、300mg后48h水囊引产,于胎儿娩出后抽取孕妇静脉血,进行培养分化,观察姊妹染色体单体交换(SCE)频率,并应用细胞分裂阻滞法进行微核(MN)试验。结果:150mg、200mg组与对照组SCE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m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33,P<0.001);各组MN率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150、200mg)引产,不引起孕妇SCE频率增高,但加大剂量有增高SCE频率趋势。≤300mg剂量不会引起孕妇体内微核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引产 米非司酮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微核
下载PDF
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检测DMD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小竹 姚凤霞 +1 位作者 卢天兰 Nanbert Zhong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98-100,共3页
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是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的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致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运用多重PCR检测此基因热点区可以检测大部分病人的缺失突变,然而多重PCR不能检测非热点区及重复突变,且不能定量分析拷贝数。... 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是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的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致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运用多重PCR检测此基因热点区可以检测大部分病人的缺失突变,然而多重PCR不能检测非热点区及重复突变,且不能定量分析拷贝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检测DMD可为临床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能快速、准确、半定量地分析患者及携带者缺失与重复突变的拷贝数,且检测范围涉及整个基因。结果15例DMD患者9例是由于缺失突变所致,6例未检测到缺失突变及重复突变。其中7例缺失突变病人经“一步到位法”多重PCR验证,2例缺失突变病人经多重PCR未检测到的缺失突变。结论MLPA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检测缺失及重复突变的方法。利用MLPA能检测所有DMD患者及携带者的缺失和重复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基因缺失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下载PDF
端粒酶hTR和hTERT在人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4
作者 钟鸣 王岩 +2 位作者 王洁 张波 候琳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hTR、hTERT基因表达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nic keratocysty,OKC)中的意义,探讨其在AB、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mRNA原位杂交方法对口腔颌骨内54例AB、16例OKC及... 目的 探讨端粒酶hTR、hTERT基因表达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nic keratocysty,OKC)中的意义,探讨其在AB、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mRNA原位杂交方法对口腔颌骨内54例AB、16例OKC及7例口腔正常粘膜,进行了hTR、hTERT mRNA的检测。结果94.4%(51/54)AB有hTR、hTERT mRNA的表达,81.2%(13/16)、87.5%(14/16)OKC及2/7和1/7正常口腔粘膜分别有hTR、hTERT mRNA表达,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TR与hTERT在AB中表达具有相关一致性。端粒酶表达与AB不同组织学类型、病损发生部位、单房与多房无关,在AB外用细胞及星网状多边形细胞中有表达,有角化退变样细胞及颗粒样细胞缺乏表达。结论 hTR、hTERT活化在AB和OK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AB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HTR HTERT 人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化囊肿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中期引产母、儿外周血SCE的影响
5
作者 苏光 邹俊华 +2 位作者 郭睿 邓春霞 张凡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6期437-439,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MFT)中期妊娠引产对母、儿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影响,评估MFT对人体的染色体稳定性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中期引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口服MFT 150、200、300 mg引产组,于... 目的探讨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MFT)中期妊娠引产对母、儿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影响,评估MFT对人体的染色体稳定性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中期引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分别口服MFT 150、200、300 mg引产组,于胎儿娩出后取母亲静脉血及胎儿脐带血,进行SCE频率检测比较。结果①母亲组MFT 150 mg组、200 mg组与对照组SCE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 mg组与对照组SCE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均随着用药剂量加大,SCE频率逐渐升高(spearmanr=0.802,P<0.05.)。②胎儿各组脐血SCE频率与是否用药以及药物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小剂量MFT(150、200 mg)引产,不引起母亲SCE频率显著增加。但300 mg引产时,SCE频率显著提高,应引起临床注意。②不同剂量MFT对胎儿SCE频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引产 米非司酮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染色体
下载PDF
巨大乳腺梭形血管细胞瘤1例
6
作者 张琨 宋世兵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03-203,共1页
关键词 巨大乳腺梭形血管细胞瘤 病例报告 乳腺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肯尼迪病三核苷酸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鲁明 王小竹 +4 位作者 张俊 赵海燕 孙阿萍 宋乐官 樊东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旨尼迪病患者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对30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测序,计算其CAG重复序列数目,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病年龄间的关系。对所有患者进行Appel量表评分以... 目的探讨旨尼迪病患者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对30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测序,计算其CAG重复序列数目,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病年龄间的关系。对所有患者进行Appel量表评分以评价其运动功能缺损程度,并分析Appel量表评分与CAG重复序列数目及病程的关系。结果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671,P〈0.01);Appel量表评分与病程罨正相关(r=0.855,P〈0.01)但与CAG重复序列数目无明显相关性(r=0.100,P=0.601)。结论与其他CAG重复序列疾病一样,肯尼迪病患者的CAG重复序列数目决定了其发病年龄,但与病情轻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发病年龄
原文传递
《2020中国心脏骤停后脑保护专家共识》解读:神经系统评估及体温管理
8
作者 马青变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69-69,共1页
【视频简介】本视频主要从共识的导言(复苏后神经功能保护目前的研究背景、共识专家的组织结构等)和撰写方法开始,立足于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缺血再灌注特点、神经功能保护手段、药物治疗方法、神经功能评估等5个方面对本专家共识进... 【视频简介】本视频主要从共识的导言(复苏后神经功能保护目前的研究背景、共识专家的组织结构等)和撰写方法开始,立足于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缺血再灌注特点、神经功能保护手段、药物治疗方法、神经功能评估等5个方面对本专家共识进行了阐述。心脏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70%的患者死于脑损伤,然而目前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保护的意识和实施率仍然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方法 心脏骤停 脑损伤 专家共识 自主循环恢复 神经功能保护 缺血再灌注 撰写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现代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继同 左芙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3,共6页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中国专业社会工作时代来临,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议题形成。现代社会工作制度框架由"看不见"的文化、价值观,看得见的政策项目和相关社会服务体系... 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中国专业社会工作时代来临,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设计议题形成。现代社会工作制度框架由"看不见"的文化、价值观,看得见的政策项目和相关社会服务体系三部分组成,政治化是本质特征。制度框架设计的功能是确定未来发展目标、指明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内容是界定制度框架范围内容和优先领域,主题是确定制度建设"时间表",描绘制度建设的"路线图"。现代制度框架设计模式主要有超前型、基本协调一致型和滞后型三类。制度框架设计质量决定制度发展质量。中国特色现代社工制度框架设计实质是规划中国政治与福利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工作制度 制度框架设计 时间表 路线图 模式研究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应用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66
10
作者 王梦迪 张凌 +6 位作者 刘鹏 张丽红 史振伟 邢广群 王长江 齐卡 郑家强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8-424,共7页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透)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并分析初次血透未使用动静脉内瘘(内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煤炭总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北京军... 目的调查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血透)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并分析初次血透未使用动静脉内瘘(内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煤炭总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5家医院,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进入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包括一般资料和初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情况,分析患者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1)5家医院共收集有效问卷203份,初次血液透析使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122例(60.1%),动静脉直接穿刺44例(21.7%),动静脉内瘘35例(17.2%),带Cuff中心静脉置管2例(1.0%)。5家医院初次血透通路有明显差异,4家医院以临时中心静脉置管为主,分别是中日友好医院13例(50.0%),煤炭总医院37例(77.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5例(85.O%),解放军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13例(61.9%),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与其他医院不同,初次血透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42例(61.8%)。(2)调查初次透析未能使用内瘘的首位原因是患者不接受75例(44.6%),其中以心理无法接受透析最多[44例(26.2%)],其他原因分别是医生未告知[45例(26.8%)]和急性透析、时间来不及[38例(2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非农业户口患者更多在初次透析时使用内瘘。结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初次透析内瘘的使用率偏低,血管通路应用情况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等级的医院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初次透析使用内瘘受到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医生因素也不能忽视。临床医护人员应更加重视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教育工作,以提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透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