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脾脏肿瘤9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谭云波 和亚兰 +1 位作者 王福顺 杨继武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4-34,共1页
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我科于1990年至2001年期间共收治9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原发性脾脏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基因芯片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相关基因筛选中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托娅 苏秀兰 +4 位作者 路桂荣 辛学东 王文礼 柯杨 包文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 ,从基因水平解释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的有效组分 T3的分子机制。 方法 :( 1)采用两种细胞系 :人胃癌 BGC82 3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 EC) ,每种细胞分两组 ,一组为对照 ,另一组为 T3药物刺激组 ;( 2 )抽提细胞总R...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 ,从基因水平解释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的有效组分 T3的分子机制。 方法 :( 1)采用两种细胞系 :人胃癌 BGC82 3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 EC) ,每种细胞分两组 ,一组为对照 ,另一组为 T3药物刺激组 ;( 2 )抽提细胞总RNA ,经反转录制备 c DNA,对照组用 Cy3、药物刺激组用 Cy5荧光标记 ,获得 c DNA探针 ;( 3 ) c DNA探针与 Bio Doo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 Im a Gene3 .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 1) BGC82 3细胞组有 2 .5 3 %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中 15 8条基因在经 T3刺激后表达量明显上升 ,4 4条明显下降 ;( 2 ) EC组有 0 .4 6%的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中 3 0条基因在经 T3刺激后表达量明显上升 ,7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从基因水平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矩阵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中草药 药物筛选 抗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中浩 王其艳 +3 位作者 邢德国 刘丰韬 武士清 宫明智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与术后疼痛、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scale,HADS)评估行腰椎间盘手术的54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以≥8分判为有焦虑情绪;用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的疼...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与术后疼痛、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scale,HADS)评估行腰椎间盘手术的54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以≥8分判为有焦虑情绪;用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病情恢复情况。用卡方检验,t检验比较焦虑组和非焦虑组的差异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有25例有焦虑;睡眠情况、对手术的认知程度、手术费用的承受能力与焦虑水平相关(OR=0.495,0.657,1.485)。在术后6小时、2天、5天时,焦虑组的疼痛得分高于非焦虑组的疼痛得分[(9.0±4.1)vs.(6.0±3.4),(12.5±4.2)vs.(10.0±3.5),(4.5±1.6)vs.(2.5±1.2);均P<0.05]。焦虑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非焦虑组患者[(12.5±2.3)dvs.(9.7±2.1)d,P=0.008],排尿困难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患者(32%vs.17%,P=0.006)。腰腿疼在术后第2天、第5天、1个月时焦虑组评分高于非焦虑组[(14.0±3.7)vs.(11.5±3.5),(9.5±4.2)vs.(6.5±3.3),(7.0±4.3)vs.(4.5±2.8);P<0.05]。结论:术前焦虑情绪影响术后刀口疼痛,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焦虑 腰椎 术后恢复 随访研究
下载PDF
ECG、EGCG对两株耐药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梁钢 张肃 +3 位作者 黄志明 黄仁彬 梁宁生 许佐良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 :研究两种儿茶素成分ECG、EGCG是否对人耐药肝癌细胞BEL 74 0 4 /Adr和耐药口腔癌细胞KBV2 0 0存在细胞毒增敏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作用 ,用RT PCR法检测MDR1表达 ,流式细胞仪测定P gp... 目的 :研究两种儿茶素成分ECG、EGCG是否对人耐药肝癌细胞BEL 74 0 4 /Adr和耐药口腔癌细胞KBV2 0 0存在细胞毒增敏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作用 ,用RT PCR法检测MDR1表达 ,流式细胞仪测定P gp表达及细胞内Rh 12 3含量。结果 :两种儿茶素成分在 10 0 μg·ml-1以下剂量对两株耐药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小于 10 % ,6 0 μg·ml-1ECG或 14 μg·ml-1EGCG联合 0 8μg·ml-1ADM或 0 12 μg·ml-1VCR时MDR1下降 2 3 9%~ 38 6 % ,两种儿茶素成分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可使P gp表达下降 ,能明显提高细胞内Rh 12 3的含量。结论 :儿茶素成分ECG、EGCG与ADM或VCR联合应用可增强耐药肿瘤细胞BEL 74 0 4 /Adr和耐药口腔癌细胞KBV2 0 0的细胞毒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R1 mRNA表达、下调P gp表达及抑制P gp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 EGCG 肿瘤细胞 毒副作用 增敏作用 多药耐药 儿茶素 化疗 实验
下载PDF
儿茶素对耐药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V200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肃 梁钢 +3 位作者 黄志明 黄仁彬 唐安洲 许佐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 研究两种儿茶素ECG、EGCG对耐药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V2 0 0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用形态学观察法、TUNUL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30mg·L-1ECG或 8mg... 目的 研究两种儿茶素ECG、EGCG对耐药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V2 0 0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用形态学观察法、TUNUL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30mg·L-1ECG或 8mg·L-1EGCG联合 0 0 2 4mg·L-1长春新碱 (VCR)可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见到细胞凋亡改变 ,而对照组无此类改变或改变不明显。结论 两种儿茶素在低细胞毒剂量时可促进长春新碱对耐药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V2 0 0的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多药耐药 口腔癌 凋亡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7基因多态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冯飞跃 梁刚 +10 位作者 吕文富 缪小平 于春媛 谭文 周翊峰 孙瞳 康滨 周彤 潘凯枫 张联 林东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85-1090,共6页
背景与目的: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7(UDP-glucuronosyltcansferase,UGT1A7)可催化香烟中的致癌物质苯并[琢]芘、亚硝胺NNK和杂环胺PhIP与葡糖醛酸结合使之失活,在解毒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UGT1A7基因多态与肺癌... 背景与目的: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7(UDP-glucuronosyltcansferase,UGT1A7)可催化香烟中的致癌物质苯并[琢]芘、亚硝胺NNK和杂环胺PhIP与葡糖醛酸结合使之失活,在解毒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UGT1A7基因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17例正常对照和31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UGT1A7129~131和208位点多态基因型分布,及其与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与携带UGT1A7*1/*1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UGT1A7*3/*1基因型的个体患肺腺癌的风险增高1.80倍(校正的OR为1.80;95%CI1.03~3.12),携带UGT1A7*3基因型的个体患肺腺癌的风险增高1.59倍(校正的OR为1.59,95%CI0.96~2.63)。UGT1A7多态与肺鳞癌风险不相关。结论:UGT1A7基因多态可能是中国人肺癌遗传易感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遗传学 UGTlA7基因 基因多态 遗传易感性 中国人
下载PDF
老年人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杰 苗懿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3-325,294,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106例老年患者进行超声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测及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BMD)测定,并对界值上下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骨密度进行比较。另外,所有患者再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106例老年患者进行超声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测及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BMD)测定,并对界值上下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骨密度进行比较。另外,所有患者再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的IMT结果。结果 IMT≥0.8 mm组的松质骨T值明显降低(P<0.01),有斑块组BMD未明显低于无斑块组,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IMT无明显升高,骨密度与年龄及IMT。呈负相关(P<0.01)。结论 老年人动脉硬化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但是颈动脉超声检查IMT不能作为很好反映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关系的指标。二者的明确因果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动脉硬化 骨质疏松 超声检查 骨密度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苗懿德 苏琳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 了解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检测 4 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及 4 0... 目的 了解氨氯地平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检测 4 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前后及 4 0例对照者休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并检测颈动脉IMT值 ,测定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NO、NPY浓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服氨氯地平 5~ 10mg d ,治疗 4个月后 ,血压明显下降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但仍低于对照。血浆ET、NPY水平明显下降 ,NO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经氨氯地平降压治疗 4个月后 ,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 ,而颈动脉IMT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 老年
下载PDF
细胞内保护机制和老年多器官疾病的预防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仲翔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最近美国Baranano等[1]证明的胆红素生理保护作用令人瞩目,为哺乳类细胞内保护机制的探索和其在临床可能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新的思路.细胞运用多种体系来保护自己免受内、外来源的毒害,这些都属于细胞保护机制.
关键词 细胞保护机制 老年 多器官疾病 预防 胆红素 胆绿素 抗氧化
下载PDF
千里光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伴停经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畅 陆海英 +1 位作者 程浩 于岩岩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4期243-246,共4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血管性疾病,含吡咯烷生物碱的植物为其常见致病因素,严重者可出现致命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SOS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目前...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血管性疾病,含吡咯烷生物碱的植物为其常见致病因素,严重者可出现致命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SOS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误诊率高、预后较差。本文对1例千里光所致SOS伴停经病例进行报道,并回顾相关文献,为临床防治药物性肝血管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病例报告 千里光 停经
下载PDF
SV40、JCV和BKV与人胶质细胞瘤病因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莉 步星耀 +1 位作者 张立华 鲍玉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胶质瘤组织中猴多瘤病毒SV4 0及人多瘤病毒 (JCV和BKV)的表达情况 ,阐明多瘤病毒与人胶质瘤病因的相关性 ,为胶质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94例胶质瘤和 18例正常脑组织中SV4 0、... 目的 研究人胶质瘤组织中猴多瘤病毒SV4 0及人多瘤病毒 (JCV和BKV)的表达情况 ,阐明多瘤病毒与人胶质瘤病因的相关性 ,为胶质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94例胶质瘤和 18例正常脑组织中SV4 0、JCV和BKV的基因片段 ,用免疫组化检测SV4 0大肿瘤抗原 (LT)的表达。结果 在胶质瘤中SV4 0、JCV和BKV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 7.4 5 %、4 8.94 %和 19.15 % ;4 6 .8%的胶质瘤表达LT蛋白。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间SV4 0DNA、JCVDNA及SV4 0LT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不同分级的星形细胞肿瘤间SV4 0L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CR和免疫组化用于检测SV4 0具有相关性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V4 0与人胶质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JCV可能是胶质瘤发生的诱因之一 ;免疫组化与PCR可作为临床对SV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 人胶质细胞瘤 病理因素 多瘤病毒 大肿瘤抗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15例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刘宏博 盛琦 +4 位作者 孙佳文 扈国杰 韩磊 江秀丽 王童语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5404-5412,共9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20年1月18号至2020年2月11号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5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所有... 目的:回顾性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20年1月18号至2020年2月11号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5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及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比值(LYM%),中性粒细胞比值(NEU%),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胸部CT等变化;对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与住院时间、发热天数、核酸复阴天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 1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8,年龄(37.33 &#177;3.85)岁,住院天数为(14.87 &#177;1.11)天;主要症状为发热(100%)、咳嗽(40%)。② 治疗7天以及10天后发热,乏力症状积分明显减轻(p 【0.05),症状改善有效率超过50%;WBC计数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部CT部分改善;仅有一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③ 年龄与住院天数存在低度相关性,与总发热天数存在中低度相关性。结论:1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典型,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降低死亡率,但仍需要更多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6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谭云波 和亚兰 +1 位作者 杨继武 王福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2年第S1期34-35,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1年术前有影像学资料经手术治疗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4 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6例中恶性 31例 ,恶性肿瘤病程短平均仅 3 6个月 ,瘤体较大平均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1年术前有影像学资料经手术治疗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4 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6例中恶性 31例 ,恶性肿瘤病程短平均仅 3 6个月 ,瘤体较大平均直径为 13cm ,完整切除率 5 1 6 % ,5年生存率 4 1% ;良性 15例 ,良性肿瘤病程长平均达 16个月 ,瘤体直径平均 7cm ,完整切除率 91%。结论 BUS及CT对术前评估有较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手术治疗 诊断
全文增补中
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分化程度超声造影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范智慧 陈敏华 +6 位作者 戴莹 王艳滨 严昆 吴薇 杨薇 尹珊珊 李吉友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6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60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经超声造影检查及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HCC中93例患者的112个病灶,记录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的增强时相...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60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经超声造影检查及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HCC中93例患者的112个病灶,记录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的增强时相及灌注模式。结果93例(112个癌灶)中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HCC65例(74个癌灶),高分化HCC28例(38个癌灶)。中低分化HCC组癌灶平均大小(3.99±2.08)cm,高分化HCC组癌灶平均大小(3.38±1.44)c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HCC74灶(100%)25s内快速增强,71灶(95.9%)90s内快速退出;高分化HCC38灶(100%)25s内快速增强,22灶(57.9%)90s内快速退出,16灶(42.1%)90s后缓慢退出,不同分化程度HCC退出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退出缓慢病灶可能分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活检假阴性病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薇 陈敏 +5 位作者 华严昆 尹珊珊 戴莹 范智慧 杨薇 李吉友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6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恶性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87例患者342灶肝脏占位病变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203例238灶、未见恶性84例104灶.未见恶性病灶中增强CT、MRI、血管造影或肿瘤标志物等...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恶性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87例患者342灶肝脏占位病变行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203例238灶、未见恶性84例104灶.未见恶性病灶中增强CT、MRI、血管造影或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疑恶性或不能排除恶性的22例肝占位病变者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灰阶超声造影引导再次穿刺活检.病变大小0.8~13.2cm,平均3.4cm.穿刺活检采用21~18G手动抽吸活检针或自动活检针,标本送病理科行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结果22例肝占位病变平均穿刺次数1.7次(38/22),取材成功率为100%.21例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病变,为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病例,1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仍为阴性排除恶性.恶性肿瘤首次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假阴性率为9.4%(21/224).穿刺病理最终诊断结果为增生结节合并癌变5例,肝癌合并变性坏死7例,肝转移癌坏死及微小灶4例,手术或介入治疗后残留或新生5例.本组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造影可确认恶性肿瘤的活性区域、变性或坏死区域以及微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可有效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降低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假阴性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针吸活组织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原文传递
胃平滑肌肿瘤17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云波 杨继武 +3 位作者 刘仁贵 和红阳 何举 王福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523-524,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 1 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 1 7例。结果 平滑肌瘤 7例 ,平滑肌肉瘤 1 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超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33 3 %、46 9%、5...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 1 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 1 7例。结果 平滑肌瘤 7例 ,平滑肌肉瘤 1 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超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33 3 %、46 9%、50 0 % ,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 70 0 %。 1 7例中胃楔形或部分切除 9例 ,胃大部切除 6例 ,胃次全切除 1例 ,全胃切除 1例。结论 内镜、X线钡餐和B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胃平滑肌瘤首选胃楔形切除或部分切除 ,胃平滑肌肉瘤首选胃大部切除次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平滑肌肿瘤 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第24例 大量胸腹水—低蛋白血症(Ⅰ)
17
作者 林雪 方理刚 +1 位作者 付占位 李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432-1433,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CT B超 治疗 胸腹水 低蛋白血症
原文传递
疑难病例析评 第24例 大量胸腹水—低蛋白血症(Ⅱ)
18
作者 林雪 方理刚 +1 位作者 李航 付占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508-1509,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胸腹水 低蛋白血症
原文传递
三维螺旋CT成像技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强 沈琳 +5 位作者 李洁 单军 宋朝晖 李洁 杨伯琴 金懋林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 评价三维螺旋CT(3DCT)在进展期胃癌 (AG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6月至 2 0 0 0年 12月连续检查 5 4例AGC患者。 3DCT采用容积重建技术 ,选用 3种方法 ,即仿真内窥镜 (VE)、剪辑体积块 (CVB)、总和投射 (RS) ,并行螺旋C... 目的 评价三维螺旋CT(3DCT)在进展期胃癌 (AG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6月至 2 0 0 0年 12月连续检查 5 4例AGC患者。 3DCT采用容积重建技术 ,选用 3种方法 ,即仿真内窥镜 (VE)、剪辑体积块 (CVB)、总和投射 (RS) ,并行螺旋CT增强扫描 (2DCT)。分析评价病变显示情况、显示病变形态的能力、Borrman分型、伪影和滞留液。结果  (1)病变显示情况 :以CVB较佳 ,完整显示达 88.9% ,与VE(5 0 .0 % )和RS(38.9% )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2 )显示病变形态的能力(准确性 ) :除VE评价溃疡为 87.5 %、RS评价黏膜和溃疡分别为 84 .4 %和 81.6 %外 ,3DCT的 3种方法和 2DCT在各项均 >90 .0 % ,VE评估 2DCT难以连续和正斜面显示的黏膜面异常可达 95 .8%。仅在评价溃疡方面 ,CVB与RS、2DCT与RS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Borrman分型 :VE符合率为 83.3% ,CVB为 79.6 % ,RS为 72 .2 % ,2DCT为 88.9%。2DCT与RS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综合 3DCT的 3种方法 (85 .2 % )与 2DCT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伪影和滞留液 :呼吸伪影仅见于 3DCT ,RS少见 ,VE和CVB较多 ,RS与后二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3DCT可见少量滞留液 ,但不影响诊断。结论  3DCT能够增加对AG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成像技术 进展期 胃癌 影像学诊断 临床分型
原文传递
螺旋CT胆道造影术在疑诊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强 单军 +1 位作者 郝纯义 邢宝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术 (SCTC)在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5 9例临床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螺旋CT检查 ,有 2 9例因血清总胆红素 (T Bil) >34μmol L ,估计其胆道难以显影而被排除 ;另 30例用 5 0 %胆... 目的 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术 (SCTC)在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5 9例临床疑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螺旋CT检查 ,有 2 9例因血清总胆红素 (T Bil) >34μmol L ,估计其胆道难以显影而被排除 ;另 30例用 5 0 %胆影葡胺作为静脉胆道对比剂 ,进行SCTC。采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 3种方法 ,分析胆管树显影分级 (1~ 5级 )、总分级 (以同例 3种方法中最高级为准 )与胆管阻塞程度和水平、T Bil、直接胆红素 (D Bil)、丙氨酸转氨酶 (ALT)的关系以及图像质量。结果 胆管树分级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 3种方法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4级和 5级之和分别占 86 .7% (2 6例 )、73.3% (2 2例 )和 86 .7% (2 6例 ) ;总分级与D Bil、ALT、阻塞程度有相关性 (rs=- 0 .719,- 0 .5 4 4 ,0 .6 5 0 ) ,而与T Bil和阻塞水平无相关性 (rs =- 0 .2 5 3,0 .2 6 1) ;图像质量在横断面图像与多平面重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4) ,图像质量很好者在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中分别占 93.3% (2 8例 )、6 6 .7% (2 0例 )和 70 .0 % (2 1例 )。结论 SCTC在经选择的疑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胆道造影术 阻塞性黄疸 胆道肿瘤 胰腺肿瘤 胆管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