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环芳烃对金属硫蛋白缺欠小鼠微核及红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宝旭 贾凤兰 +4 位作者 阮明 魏雪涛 蒋建军 尚兰琴 邱飞婵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两种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二甲基苯蒽 (DMBA)和苯并 (a)芘 (BaP)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和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的时相影响以及金属硫蛋白的可能拮抗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金属硫蛋白 (MT)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 [MT(- -... 目的 观察两种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二甲基苯蒽 (DMBA)和苯并 (a)芘 (BaP)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和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的时相影响以及金属硫蛋白的可能拮抗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金属硫蛋白 (MT)基因敲除的转基因小鼠 [MT(- -) ]和野生型小鼠 [MT(+ + ) ]。在DMBA和BaP各 5 0mg kg 1次腹腔注射染毒后 2 4、48、72和 14 4h ,观察动物骨髓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细胞发生率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DMBA和BaP均能引起两种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增加和外周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数量减少。DMBA诱导微核发生的高峰在 48h。在同种小鼠内DMBA诱导的微核细胞发生率大于BaP。在DMBA染毒 48和 72h后MT(- -)小鼠的微核细胞率明显大于MT(+ + )小鼠 ,而在BaP染毒后两种小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DMBA染毒 2 4h后MT(- -)小鼠的红细胞数比染毒前明显减少。结论 在该研究条件下 ,缺乏MT的小鼠的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更易被DMBA诱导和发生红细胞数量减少。提示MT具有一定保护DMBA所致遗传损伤和红细胞系统损伤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金属硫蛋白 小鼠 微核 红细胞 二甲基苯蒽 苯并(a)芘
下载PDF
StAR蛋白表达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在锰抑制雄性大鼠睾酮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成静 付娟玲 周宗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 研究锰对雄性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用MnCl27.5 ,15和 30mg·kg- 1·d- 1ip 4 0d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睾酮含量 ,电镜观察大鼠睾丸间质Ley dig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应用Western印迹... 目的 研究锰对雄性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用MnCl27.5 ,15和 30mg·kg- 1·d- 1ip 4 0d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睾酮含量 ,电镜观察大鼠睾丸间质Ley dig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应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甾类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StAR)在分离的大鼠睾丸间质Leydig细胞线粒体中的水平 ,并测定了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MnCl2染毒组雄性SD大鼠血清睾酮含量、StA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 ,大鼠睾丸间质Leydig细胞胞内线粒体变形、肿胀、空泡化。 30mg·kg- 1组大鼠睾丸脏器系数也明显下降。结论 MnCl2 可以降低雄性大鼠的睾酮合成 ,其机制与睾丸间质Leydig细胞StAR蛋白表达的下降有关 ,锰所致线粒体功能的损害也可能是StAR蛋白表达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甾类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线粒体 LEYDIG细胞
下载PDF
染锰大鼠肝和脑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素蓉 傅娟玲 周宗灿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锰中毒 大鼠 肝脏 超微结构 线粒体 电镜
下载PDF
镉致脾淋巴细胞功能抑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冯丰 薛彬 张铣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采用体外作用的方式观察氯化镉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功能抑制与镉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实验中选择了 3 10、6 2 5、12 5 0、2 5 0 0、5 0 0 0 μmol/L共 5个浓度的氯化镉 ,在体外与小鼠淋巴细胞共育不同时间后 ,采... 目的 采用体外作用的方式观察氯化镉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功能抑制与镉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实验中选择了 3 10、6 2 5、12 5 0、2 5 0 0、5 0 0 0 μmol/L共 5个浓度的氯化镉 ,在体外与小鼠淋巴细胞共育不同时间后 ,采用MTT颜色反应法观察淋巴细胞转化 ,用DNA凝胶电泳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2 5 0 0和 5 0 0 0 μmol/L氯化镉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并有剂量 反应关系 ,这两个浓度的氯化镉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抑制率 :刀豆蛋白A刺激组分别为 5 0 %和 78% ,脂多糖刺激组分别为 39%和 5 5 % ;同时 12 5 0~ 5 0 0 0 μmol/L氯化镉可诱导脾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为 30 %~ 6 0 %。在较高浓度下氯化镉还可以引起细胞存活率下降 ,并且氯化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其抑制脾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相比 ,作用时间短、作用浓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功能抑制 脱噬作用 检测
原文传递
2,4-二羟基二苯甲酮对DMN致小鼠急性肝毒性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祝靓靓 吴学银 +2 位作者 刘昕 贾凤兰 张宝旭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索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1)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重18~22g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P-1低、中、高组(200、400、800mg/kg)灌胃给药4d,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给予DMN... 目的探索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1)对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重18~22g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P-1低、中、高组(200、400、800mg/kg)灌胃给药4d,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给予DMN22mg/kg,24h处死,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0.256±0.059)μmol/g]升高(P〈0.01),肝小叶出现大量坏死细胞;与模型组比较,BP-1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中GSH/GSSG比值升高(P〈0.01),高剂量BP-1组小鼠肝脏MDA含量[(0.062±0.034)μmol/g]明显下降(P〈0.01),肝小叶坏死区域减少。结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对DM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羟基二苯甲酮(BP-1) 肝脏毒性 二甲基亚硝胺(DMN) 保肝作用
原文传递
(Q)SAR方法在毒性预测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姚碧云 周宗灿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6-410,共5页
1基本概念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是研究化学物的分子结构特性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生物效应的定量相关性。结构-活性关系(SAR)是研究化学物分子结构与有/无生物活性的定性关系(即关联)。通常使用(Q)SAR表达这两种情况。
关键词 (Q)SAR模型 毒性预测 危险评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