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移植患者尿中HLA-DR抗原mRNA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志宏 付耀文 +5 位作者 韩文科 许昕 杨建林 厉将斌 李彦峰 郭应禄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尿沉渣中的细胞抗原 ,特别是在排斥反应时的变化。  方法 :以肾移植患者 5 6例为研究对象 ,自尿中提取mRNA ,经逆转录获得cDNA ,利用RT PCR法对HLA DR抗原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 (AR ,n =18)组 :...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尿沉渣中的细胞抗原 ,特别是在排斥反应时的变化。  方法 :以肾移植患者 5 6例为研究对象 ,自尿中提取mRNA ,经逆转录获得cDNA ,利用RT PCR法对HLA DR抗原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 (AR ,n =18)组 :HLA DR基因 16例表达 ,2例无表达。慢性排斥反应 (CR ,n =12 )组 :HLA DR基因 2例表达 ,10例无表达。环孢霉素中毒 (CRA ,n =6 )组 :HLA DR基因 6例均无表达 ,正常移植肾组 (Normal,n=2 0 ) :HLA DR基因 1例表达 ,19例无表达。  结论 :从肾移植患者尿沉渣中提取mRNA是可能的 ,HLA DR抗原基因mRNA在AR组病例的尿沉渣中高频率地表达 ,并且其表达与供体和受体HLA DR抗原错配无相关性 ,提示尿中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尿 HLA-DR抗原 mRNA 检测 排斥反应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_(PSA)的变化
2
作者 聂增尧 韩文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657-658,共2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DPSA)的变化。方法 回顾 1997- 10 - 0 1~1998- 0 3- 31间 ,在北大一院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 ,及同期就诊的相同例数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所有患者...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DPSA)的变化。方法 回顾 1997- 10 - 0 1~1998- 0 3- 31间 ,在北大一院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 ,及同期就诊的相同例数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证实 ,并对前列腺癌患者予以分期分级 ,最后分别对各期前列腺癌及其与前列腺增生症者相比较 ,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现 DPSA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当采用一定的界值 ,其效果明显优于 PSA和游离与总 PSA的比值 (F/ T)。无论是总 PSA(T- PSA)或游离 PSA(F- PSA)值的 DPSA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是 P<0 .0 0 1,0 .0 0 1<P<0 .0 5 ) ;同时 ,T- PSA和 F- PSA的 DPSA在 PC早期 (A- B期 )与中期 (C期 )之间无明显差异 ,但中期 (C期 )与晚期 (D期 )的 Dt PSA(T- PSA计算的 DPSA结果 )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 Dt PSA在早期 (A-B) PC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时 ,发现其 DPSA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P<0 .0 0 1,提示 DPSA在 PC早期就有诊断意义的可能性。结论  DPSA对区分前列腺增生症与 PC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在 PC早期 (未发生局限性侵润及转移之前 )就有提示 PC的可能 ,对早期诊断 PC及彻底根治性切除肿瘤提供更多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诊断 前列腺抗原 前列腺增生 并发症 DPSA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与微嵌合的关系
3
作者 张志宏 大河内信宏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为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末稍 血中微嵌合产生后的免疫状态,了解微嵌合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SSP法对供体和受体HLA-DR抗原错配且供体尚健在的36例活体肾移植患者末稍血中供体特异的HLA-DRB1基因进行检测,通过单向... 目的:为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末稍 血中微嵌合产生后的免疫状态,了解微嵌合和免疫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SSP法对供体和受体HLA-DR抗原错配且供体尚健在的36例活体肾移植患者末稍血中供体特异的HLA-DRB1基因进行检测,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对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研究。结果:PCR-SSP法HLA-DRB1抗原检测的结果是:PCR阳性17例,阴性19例。其中存活5年以上者(16例),阳性10例(62.5%),阴性6例(37.5%);存活5年以下者(20例),阳性7例(35.0%),阴性13例(65.0%)。微嵌合成立的肾移植患者对供体的SI值为0.5-30.7(平均12.3±10.1),而微嵌合不成立的肾移植患者对供体的SI值为0.7-15.1(平均5.5±4.3)。结论:肾移植患者微嵌合的发现频率决定于是否长期存活,不能将微嵌合的存在作为肾移植患者产生免疫耐受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嵌合 肾移植 PCR-SSP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下载PDF
Fas抗体对小鼠膀胱癌的体内免疫治疗作用
4
作者 李宏军 邢念增 +1 位作者 俞莉章 郭应禄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Fas抗体对小鼠膀胱癌的体内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仓鼠抗小鼠Fas单克隆抗体RK8对小鼠可移植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模型BST73 9进行体内免疫治疗。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小鼠可移植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模型BST73 9表达Fas;将... 目的 :研究Fas抗体对小鼠膀胱癌的体内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仓鼠抗小鼠Fas单克隆抗体RK8对小鼠可移植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模型BST73 9进行体内免疫治疗。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小鼠可移植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模型BST73 9表达Fas;将仓鼠抗小鼠Fas单克隆抗体RK82 5 μg直接注射于 1只荷瘤小鼠尾静脉内 ,导致小鼠在 13~ 15h内死亡 ,DNAladder方法证明小鼠肝脏具有明显的凋亡性特征 ;对 6只荷瘤小鼠肿瘤局部多点分别注入仓鼠抗小鼠Fas单克隆抗体RK82 0 μg后 ,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 12d ,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 .33d(P <0 .0 5 )。结论 :直接局部注射Fas单克隆抗体对表达Fas的小鼠膀胱实体肿瘤具有治疗作用 ,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 ,且无明显的全身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抗体 小鼠 膀胱癌 体内免疫治疗
下载PDF
定期检测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志宏 付耀文 +4 位作者 韩文科 许昕 历将斌 李彦峰 郭应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的出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供者为男性、受者为女性或HLA DR抗原有错配的 80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 ,定期收集尿液标本 ,从中提取DNA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特异性引物 ...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的出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供者为男性、受者为女性或HLA DR抗原有错配的 80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 ,定期收集尿液标本 ,从中提取DNA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片段DYZ 1和HLA DR抗原的基因DRB1。结果 手术当天受者的尿中即有供者细胞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尿中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强度逐渐减弱 ,直至术后 30d ,仍有 90 .0 %患者的尿中有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 ,其中 8例 (2 9.6 % )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 ;出院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 ,90 .0 %的尿液标本中能检测到供者细胞DNA ,抗排斥治疗结束后 2周 ,83.3%仍为阳性 ,治疗过程中尿中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强度逐渐减弱 ,直至 3个月后 ,88.9%转为阴性 ;肾功能良好的稳定期患者 ,仅 6 .7%的患者尿中DYZ 1或HLA DRB1基因阳性。结论 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并与药物性肾功能损伤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供者细胞 DNA检测 尿液检测
原文传递
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杰昌 路玉江 +4 位作者 肖云翔 吴士良 蒋宁 郝金瑞 那彦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3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30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30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结论: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 回肠膀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