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重比重与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铁军 张大志 +2 位作者 冯磊 杨庆国 李世忠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533-535,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重比重与轻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短小手术的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拟行下肢短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W)与轻比重(L)两组,每组30例。W组患肢向下侧卧,L3~4... 目的比较小剂量重比重与轻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肢短小手术的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拟行下肢短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W)与轻比重(L)两组,每组30例。W组患肢向下侧卧,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将重比重于15s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5min后平卧测定阻滞平面;L组患肢向上侧卧,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将轻比重罗哌卡因于15s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5min后平卧测定阻滞平面。观察两组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效果,术中监测生命体征,术后随访并发症。结果W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平面固定时间分别为(1.55±0.15)、(13.4±4.2)min,明显短于L组的(2.12±0.65)、(22.5±3.4)min(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W组为(107.5±12.6)min,明显长于L组的(75.4±15.5)min(P﹤0.001)。W组患侧阻滞平面均达到T12~T10,感觉神经阻滞完善,健侧阻滞平面均在L2以下;L组患侧仅70%患者阻滞平面在T12~T10,健侧阻滞平面在T11以下,较W组平面高,有9例患者需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完成手术;两组术中NIBP、SpO2、ECG、HR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结论小剂量重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感觉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对住院、门急诊、老年患者行下肢短小手术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比重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下肢手术
下载PDF
神经刺激器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燕 李世忠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530-532,共3页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对62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成年患者(ASAⅠ~Ⅱ),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正确辨认神经及穿刺针的位置。神经刺激器引出臂丛神经支配肌群运动的刺激...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对62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成年患者(ASAⅠ~Ⅱ),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正确辨认神经及穿刺针的位置。神经刺激器引出臂丛神经支配肌群运动的刺激电流﹤0.5mA即认为穿刺针位置接近臂丛神经。根据神经刺激器能否引出肌群收缩分为NT组(不能引出肌群收缩)和T组(能引出肌群收缩)。超声定位时在显示器上必须至少能清楚看到臂丛3干中的2干及穿刺针。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阻滞完善率;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麻醉并发症。结果62例患者超声图像清晰。52例患者神经刺激器引出明确的肌群运动,其中45例(88%)患者臂丛阻滞完全。10例未引出上肢肌群收缩,其中9例(90%)患者臂丛阻滞完全。结论对于超声图像清晰的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神经刺激器引出肌群收缩不能增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P﹥0.05)。另外,即使没有引出肌群运动(假阴性率较高),最终也证明这些阻滞是成功的。神经刺激器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辅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