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阗语《佛本生赞》的“结构精妙”与“文采铺赡”
1
作者 范晶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于阗语《佛本生赞》选取了以大光明王初发道心为首的51个本生故事,对其进行诗体化的文学加工。这部《佛本生赞》延续了佛典中佛赞文类的传统——之前被洛伊曼拟为“观世音赞”的1叶于阗语残片实际上当属某种佛本生赞写本,在礼佛之外,可... 于阗语《佛本生赞》选取了以大光明王初发道心为首的51个本生故事,对其进行诗体化的文学加工。这部《佛本生赞》延续了佛典中佛赞文类的传统——之前被洛伊曼拟为“观世音赞”的1叶于阗语残片实际上当属某种佛本生赞写本,在礼佛之外,可能还有辅助禅修之用,因此影响到其本生故事的选择。这些故事与龟兹菱格本生图像的绘制也有共通之处,体现了丝路南道与北道之间存在佛教故事的图文交流。于阗语《佛本生赞》还是难得的文学佳作,在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场景的铺叙、心理活动的刻画方面都极富感染力,与同类的梵语佛典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阗语 《佛本生赞》 大光明王 文采
下载PDF
絲路出土密教醫學文獻芻議 被引量:1
2
作者 陳明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5年第2期473-496,共24页
印度古代佛教醫學以佛教教義爲理論基礎,吸收了生命吠陀的臨牀治療方法,並結合咒語、儀軌、沐浴等多種方術内容,以佛教傳播爲媒介,對中亞、中國和東亞地區的醫學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絲綢之路出土的漢語醫學文書迄今已經得到了... 印度古代佛教醫學以佛教教義爲理論基礎,吸收了生命吠陀的臨牀治療方法,並結合咒語、儀軌、沐浴等多種方術内容,以佛教傳播爲媒介,對中亞、中國和東亞地區的醫學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絲綢之路出土的漢語醫學文書迄今已經得到了較多的研究~〔2〕,屬於佛教文獻體系的密教寫卷也不乏學者關注~〔3〕,而其内容跨越二者之間的文本——即含有醫學内容的密教寫經——還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 文獻 内容 醫學 密教 中亞
下载PDF
《究竟大悲經》新考——兼論P.2020粟特文殘卷之性質
3
作者 陳瑞翾 《中华文史论丛》 2023年第4期209-238,410,411,共32页
《究竟大悲經》是隋代或初唐在中國以漢文寫成的一部僞托爲佛説的經典,在文體與思想上都頗有趣味。這部僞經已失傳,但歷史上曾經有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以,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漢文文獻中,有一定數量可以比定爲《究竟大悲經》的寫卷;而... 《究竟大悲經》是隋代或初唐在中國以漢文寫成的一部僞托爲佛説的經典,在文體與思想上都頗有趣味。這部僞經已失傳,但歷史上曾經有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以,敦煌、吐魯番出土的漢文文獻中,有一定數量可以比定爲《究竟大悲經》的寫卷;而且,敦煌藏經洞出土一號粟特文殘卷(P.2020)中也有相關的内容。可見,這部僞經不僅在漢地流行,粟特人也曾翻譯與閲讀它。本文基於出土文獻,探討《究竟大悲經》的文本流傳史。在梳理漢文殘卷與引文的基礎之上,筆者試圖對粟特文殘卷的性質提出新的假説,即P.2020爲粟特文《究竟大悲經》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佛教 僞經 粟特
下载PDF
敦煌藏3叶婆罗谜字梵语-回鹘语双语《法身经》残片释读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晶晶 彭金章 王海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100,共10页
敦煌研究院藏3叶婆罗谜字梵语-回鹘语双语残片。本文认定这3叶残片所书文本为《法身经》。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布的《法身经》的不同写本进行比较归类,进一步判断这3叶残片属于丝路北道的《法身经》写本系统,与南道的《法身经》写本系统有... 敦煌研究院藏3叶婆罗谜字梵语-回鹘语双语残片。本文认定这3叶残片所书文本为《法身经》。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布的《法身经》的不同写本进行比较归类,进一步判断这3叶残片属于丝路北道的《法身经》写本系统,与南道的《法身经》写本系统有所区别。本文还对残片进行了换写、转写与释读,并参照《法身经》的五个汉译本,对经文的性质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语 回鹘语 婆罗谜字 双语 写本 《法身经》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四)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4期50-64,共15页
通过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三组天竺药名——毕履阳愚、郁金和郁金香,研究指出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毕履阳愚 郁金 郁金香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一)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
在搜集相关梵汉文本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梵汉对勘或比较的方法,将记载了天竺药名的汉译佛经的多种版本(含写本与刻本)、与之对应的西域写经、尤其是原典文献(包括梵文佛经、梵文医书等)等进行对比,揭示马香草(婆罗门参、阿输乾陀)、摩那叱... 在搜集相关梵汉文本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梵汉对勘或比较的方法,将记载了天竺药名的汉译佛经的多种版本(含写本与刻本)、与之对应的西域写经、尤其是原典文献(包括梵文佛经、梵文医书等)等进行对比,揭示马香草(婆罗门参、阿输乾陀)、摩那叱罗(雄黄)、帝释手草香(因达罗波尼药)等三组药名的"实相",为后续的研究尽可能提供一份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马香草 婆罗门参 阿输乾陀 摩那叱罗 帝释手草香 因达罗波尼药
下载PDF
开拓味觉历史地理学的后传统叙事——论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 被引量:2
7
作者 凌逾 李定都 《南方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时间和文化是没有河岸的河流。精雅古韵文化是一种血脉承传,人间百味烟火也是一种薪火相传。葛亮长篇小说新著《燕食记》(1)以岭南百年历史为广袤背景,精彩讲述四代厨人师承,叙写行业修炼、处世修身之道,一行一世界,一业一菩提,再现时... 时间和文化是没有河岸的河流。精雅古韵文化是一种血脉承传,人间百味烟火也是一种薪火相传。葛亮长篇小说新著《燕食记》(1)以岭南百年历史为广袤背景,精彩讲述四代厨人师承,叙写行业修炼、处世修身之道,一行一世界,一业一菩提,再现时代风云流转、写透华夏饮馔文化背后的深刻的历史积淀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风云 家国情怀 传统叙事 葛亮 历史地理学 修身之道 百年历史 薪火相传
原文传递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二)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2期28-34,共7页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了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牛膝(阿波末利伽草)和婆罗门皂荚(王树与阿勒勃),并简要指出了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阿波末利伽草 王树 阿勒勃
下载PDF
长安与敦煌之间 西明寺的大乘沙门与莫高窟的敦煌贤者
9
作者 湛如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7,共7页
西明寺是唐代长安的重要寺院,西明系统的高僧大德辈出,所属宗派往往以禅宗、律宗、法相唯识宗者居多。同时,在西明系玄奘的许多弟子中,相当一部分门人弟子以"大乘"冠名,如大乘光、大乘灯等。这些大乘称号与大乘佛教为主体的... 西明寺是唐代长安的重要寺院,西明系统的高僧大德辈出,所属宗派往往以禅宗、律宗、法相唯识宗者居多。同时,在西明系玄奘的许多弟子中,相当一部分门人弟子以"大乘"冠名,如大乘光、大乘灯等。这些大乘称号与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之间有何关系,与玄奘本人有何关联,同样,莫高窟中的供养人题记中亦有大乘禅者等。本文以大乘沙门与大乘禅者为核心,讨论两者的关系与学术链接,试图对该称呼的源头来源及彼此的关联得出进展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敦煌 西明寺 大乘沙门 莫高窟 大乘禅者
下载PDF
戒律与计时——以唐代一行法师为中心
10
作者 湛如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2期75-80,共6页
唐代人才辈出,一行以民间沙门的身份参与到国家历法的制定,为佛教与科技的关系提供一个样本,本文以此为基点,进行一些探讨。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考察一行之前,佛教在天文历法方面的积累;其次是从一行的师承探究其学历法的动... 唐代人才辈出,一行以民间沙门的身份参与到国家历法的制定,为佛教与科技的关系提供一个样本,本文以此为基点,进行一些探讨。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考察一行之前,佛教在天文历法方面的积累;其次是从一行的师承探究其学历法的动机;最后是从僧人修持角度看待计时方法的意义,同时考察一行制历的目的,以期能对"释门制历"这一事件作出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律 计时 一行
下载PDF
中印文化交往的前世今生
11
作者 姜景奎 《中国报道》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悠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印两大文明相互接触、碰撞,进而吸收、改造,直至融合、同化,演奏出一章又一章壮美的人类文明交响乐。
关键词 文化交往 中印 人类文明 历史进程 交响乐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中的天竺药名札记(三)
12
作者 陈明 《中医药文化》 2018年第3期14-21,共8页
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牛黄(瞿卢折娜、胡嚧遮那、卢遮那)和芥子,指出其在丝绸之路医学史研究上的价值。
关键词 天竺药名 梵汉对勘 牛黄 胡嚧遮那 芥子
下载PDF
马鸣的《美难陀传》 被引量:1
13
作者 党素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54-63,共10页
公元一、二世纪佛教诗人马鸣的《美难陀传》,是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国外已陆续出版了《美难陀传》的多种译本,有关的翻译和研究著作也覆盖多种语言,但中国未有译介。《美难陀传》主要讲述了佛陀度化堂弟难陀的故... 公元一、二世纪佛教诗人马鸣的《美难陀传》,是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国外已陆续出版了《美难陀传》的多种译本,有关的翻译和研究著作也覆盖多种语言,但中国未有译介。《美难陀传》主要讲述了佛陀度化堂弟难陀的故事。这部作品在思想上,有极其鲜明的佛教特色,在艺术上,它也展现了令人瞩目的闪光之处与较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古典 梵语文学 马鸣 《美难陀传》
下载PDF
義浄的律典翻譯及其流傳——以敦煌西域出土寫卷爲中心 被引量:5
14
作者 陳明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5-176,共32页
唐代求法僧義淨是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自南海歸國後,先後主持四個佛教譯場,他的佛經翻譯工作被概括爲"遍翻三藏,偏功律部"。義淨所漢譯的律典有些未經過最後的審定,所留存的文本出現文字訛誤等問題;有些文本也佚散了。但這些律... 唐代求法僧義淨是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自南海歸國後,先後主持四個佛教譯場,他的佛經翻譯工作被概括爲"遍翻三藏,偏功律部"。義淨所漢譯的律典有些未經過最後的審定,所留存的文本出現文字訛誤等問題;有些文本也佚散了。但這些律典漢譯本並不存在流傳未廣的現象,它們或被摘抄,或因其中含有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而以别生經的形式流行。從八世紀到十一世紀初,義淨的譯本也在敦煌和新疆等地傳抄,最遠流傳到了北高加索地區。義淨譯經的特色及其所譯律典的重要價值有待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律 汉译本 出土写卷 流传
下载PDF
佛教譬喻故事“略要本”在西域和敦煌的流傳--以敦研256號寫卷爲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陳明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1-228,共28页
敦研256號殘卷是一種佛教譬喻故事的"略要本",乃供佛教司講唱的僧侣講説譬喻故事時所用。敦研256的形成既與印度和西域的胡語佛教譬喻故事的傳寫有關,也與敦煌所傳漢語佛教故事綱要本的形式相關,應該是印度佛教文學與中土文... 敦研256號殘卷是一種佛教譬喻故事的"略要本",乃供佛教司講唱的僧侣講説譬喻故事時所用。敦研256的形成既與印度和西域的胡語佛教譬喻故事的傳寫有關,也與敦煌所傳漢語佛教故事綱要本的形式相關,應該是印度佛教文學與中土文化混融的産物,對該類型文本的分析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印度佛教文學的流傳及其對中土的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研256 佛教譬喻 略要本 佛教文学 文学交流
下载PDF
《法显传》与《大唐西域记》中的佛教石窟
16
作者 胡子琦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2期81-88,共8页
《法显传》和《大唐西域记》一直是研究古代印度和西域的重要资料。两位高僧的记载折射出他们对寺院以及石窟寺的不同理解。玄奘笔下的"精舍"从僧众的居住地,可以缩小范围到有礼拜像或圣物的建筑。法显和玄奘的记载中并未把... 《法显传》和《大唐西域记》一直是研究古代印度和西域的重要资料。两位高僧的记载折射出他们对寺院以及石窟寺的不同理解。玄奘笔下的"精舍"从僧众的居住地,可以缩小范围到有礼拜像或圣物的建筑。法显和玄奘的记载中并未把石窟视为一种特殊的寺院。从两书对石窟的描写中可以看到石窟的多种用途,包括居住、修行、礼拜、集体活动以及丧葬。法显和玄奘对石窟外观、构造的描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印度和西域的石窟以及其他寺院建筑的构造和形态,更好地理解汉地石窟、西域石窟和印度石窟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显传 大唐西域记 印度 西域 石窟寺
下载PDF
新出犍陀羅語佛教寫卷中的詞語辨析
17
作者 陳明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3年第1期305-320,共16页
犍陀羅語佛教文獻在中亞早期佛教傳播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早期漢譯佛典的音譯詞清楚地表明犍陀羅語是佛教在中亞初傳的中間人,也是印度文化自西北經中亞入華的中間人。'弗蘭兹·伯恩哈德還認爲犍陀羅語的使用,不限於... 犍陀羅語佛教文獻在中亞早期佛教傳播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早期漢譯佛典的音譯詞清楚地表明犍陀羅語是佛教在中亞初傳的中間人,也是印度文化自西北經中亞入華的中間人。'弗蘭兹·伯恩哈德還認爲犍陀羅語的使用,不限於某一個部派。'法藏部在中亞的早期傳教曾使用犍陀羅方言,它早於説一切有部、根本説一切有部以及後來的爲大批中亞寫本所證實使用梵語的大乘佛教的傳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獻 犍陀羅 犍陀 中間 中亞 音譯詞
下载PDF
佛教与文明交流互鉴 以唐代长安西明寺为例
18
作者 湛如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8,共2页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其历史、发展、传播以及现代意义。在众多成果中,也不断提及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经两千...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其历史、发展、传播以及现代意义。在众多成果中,也不断提及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经两千年中国化佛教的积极作用。佛教经北印度、中亚、中国西域等地区传入中国,至长安并发展传播到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唐代长安 中国化佛教 文明交流互鉴 西明寺 落地生根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水漫金山:大运河文化叙事与意象
19
作者 湛如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38,共2页
一、引言.相较于车马劳顿的陆路,轻舟万里的水路优势明显,京杭大运河自开凿完成起,就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路径。随着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中国的南北方文化也随之交流沟通,互相影响。这种影响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是在漫长的... 一、引言.相较于车马劳顿的陆路,轻舟万里的水路优势明显,京杭大运河自开凿完成起,就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路径。随着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中国的南北方文化也随之交流沟通,互相影响。这种影响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是在漫长的时光中互相渗透、水滴石穿。观察大运河文化,如果从断代的角度,则大运河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固态而死板;只有从流动变化的角度观察,才能阐述大运河所带来的作用。本文以大运河文化叙事与意象的角度,对中国民间四大故事之《白蛇传》的水漫金山情节进行解读,以期展现大运河对中国文化交流发展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白蛇传》 大运河 流动变化 交流沟通 立竿见影 南北方 互相渗透
原文传递
三条鱼的故事——印度佛教故事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例证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83,F0002,共22页
印度古代佛教故事在丝绸之路流传甚广,本文以印度民间"三条鱼的故事"为例,考察该故事在巴利文佛教《本生经》、史诗《摩诃婆罗多》、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益世嘉言集》和《故事海》、粟特语故事文本、阿拉伯语《凯里来与... 印度古代佛教故事在丝绸之路流传甚广,本文以印度民间"三条鱼的故事"为例,考察该故事在巴利文佛教《本生经》、史诗《摩诃婆罗多》、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益世嘉言集》和《故事海》、粟特语故事文本、阿拉伯语《凯里来与迪木奈》、波斯语《玛斯纳维》和泰语《娘丹德莱的故事》等多元与多语种文字文本中的流变,以及该故事的图像传播时空,为我们理解印度文学的丰富性以及印度文学与宗教对外传播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证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条鱼的故事 《本生经》 丝绸之路 佛教文学 文学交流 《玛斯纳维》 《五卷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