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情况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梓柠 王浩 +2 位作者 李倩雯 赵宁睿 王雪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领域应用广泛,而不同国家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别。本文总结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方法,种植钉的使用情况、优势与适应证、并发症以及影响种植钉应用的因素,结果发现:目前种植钉的使用率为43.7%~93.3%,但现有不同调查之间的... 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领域应用广泛,而不同国家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别。本文总结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方法,种植钉的使用情况、优势与适应证、并发症以及影响种植钉应用的因素,结果发现:目前种植钉的使用率为43.7%~93.3%,但现有不同调查之间的标准存在差异,难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种植钉适用于内收前牙、压低后牙等多种情况,在加强支抗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对患者依从性的依赖;常见并发症有松动脱落、软组织反应和牙根损伤等;医生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治疗费用以及患者对种植钉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可能影响其使用。目前尚缺少我国在种植钉支抗应用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种植钉 应用情况
下载PDF
影响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小彤 张东妹 杨雁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因素。方法:利用正畸治疗前、后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120例正畸患者的120颗下颌第三磨牙[男37例,女83例,年龄在1024岁,平均(14.1±3.3)岁]前倾角度和间隙/宽度比值... 目的:研究影响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因素。方法:利用正畸治疗前、后的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120例正畸患者的120颗下颌第三磨牙[男37例,女83例,年龄在1024岁,平均(14.1±3.3)岁]前倾角度和间隙/宽度比值的改变,统计分析影响正畸治疗前、后改变的因素。结果:(1)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前倾角度和间隙/宽度比值的改变个体差别较大;(2)影响正畸治疗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前倾角度和间隙/宽度比值改变的因素主要有拔牙、下颌平面角、治疗前的前倾角度和间隙/宽度比值(P〈0.05),而骨龄和牙龄等因素对下颌第三磨牙状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治疗后下颌第三磨牙前倾角度是否〈30°判别方程的因素有拔牙、下颌平面角和治疗前的前倾角度,其中拔牙状况影响程度较大,拔牙使得治疗后的前倾角度〈30°(直立倾向)的可能性更大,是不拔牙的4.210倍。结论:正畸拔牙治疗有助于下颌第三磨牙的直立,并使其萌出间隙增大;第三磨牙治疗前的状况(前倾角度和间隙/宽度比值)也是影响治疗后改变的重要因素;下颌平面角度小的患者预后下颌第三磨牙直立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磨牙 第三 拔牙 放射摄影术 全景
下载PDF
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志鹏 邹冰爽 +1 位作者 赵燕平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调查拟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的患病情况,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观察TMJOA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的关节骨质变化,评价正畸治疗对关节骨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年... 目的:调查拟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的患病情况,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观察TMJOA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的关节骨质变化,评价正畸治疗对关节骨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患者共10032例,将病例记录完整且无可累及颞下颌关节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颌面部外伤史、正畸矫治史和颌骨手术史者纳入为研究对象。调查正畸矫治前患者中TMJOA的患病情况,并应用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类型等因素的关联性。研究TMJO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比分析TMJOA患者正畸前后关节骨质变化情况。结果:正畸前患者中TMJOA的检出率为1.6%(159/10032),女性检出率(1.9%,124/6409)高于男性(1.0%,35/3623)(χ2=13.925,P<0.01)。TMJO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136.381,P<0.01)。安氏Ⅱ类错患者中TMJOA检出率是安氏Ⅰ类错患者的1.683倍(Waldχ2=9.007,OR=1.683,P<0.01),安氏Ⅲ类和Ⅰ类错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266,OR=1.141,P>0.05)。完成正畸治疗的85例TMJOA患者中,63例(74.1%,63/85)在正畸中保持骨质病变稳定,9例(10.6%,9/85)骨质病变好转,13例(15.3%,13/85)骨质病变加重。结论: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类型等因素相关。大部分TMJOA患者(74.1%,63/85)在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骨质情况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志河 金作林 +11 位作者 白玉兴 房兵 白丁 李巍然 贺红 胡敏 刘月华 陈莉莉 宋锦璘 曹阳 李宇 舒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关键词 正畸学 正畸牙移动 目标位 效率 精准度
下载PDF
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牙周表型的长期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潘孟乔 刘建 +4 位作者 徐莉 徐筱 侯建霞 李小彤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牙周表型(角化龈和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患者...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牙周表型(角化龈和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患者均因存在下颌前牙软硬组织不足问题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并完成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共纳入病例20例,平均年龄(25.40±4.27)岁,男6例、女14例,平均随访(3.70±1.05)年,共纳入119颗患牙(中切牙39颗,侧切牙40颗,尖牙40颗)。软组织采用角化龈宽度及牙周生物型评估,牙槽骨厚度、面积及高度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软硬组织共同采用牙周表型描述。结果:所有患牙治疗后角化龈宽度显著增加(P<0.001),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分别增加(1.82±1.57)mm、(2.03±1.48)mm、(2.05±1.27)mm。中切牙及侧切牙在治疗后厚龈型比例显著增加(P<0.001),尖牙无显著变化。牙周术后及联合治疗后所有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及面积均显著增加(P<0.001),颊舌侧总面积增加(P<0.001);尖牙颊舌侧总面积基本不变。治疗后各牙位唇侧牙槽骨高度均增加(P<0.001)。结论:完成牙周-正畸-正颌系列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表型改善,长期效果稳定,可降低牙周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表型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长期观察 锥形束CT
下载PDF
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及牙槽骨改建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付玉 胡鑫浓 +1 位作者 崔圣洁 施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应用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和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术前正畸及正颌手... 目的:应用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和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术前正畸及正颌手术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中,筛选出30例术前正畸前后拍摄了头颅侧位片和CBCT的患者。测量术前正畸前后与下前牙角度及线距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包括:下中切牙(L1)长轴-眶耳平面角(L1-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angle,L1-FH)、L1长轴-下颌平面角(L1-mandibular plane angle,L1-MP)、L1长轴-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交角(L1-nasion-supramental angle,L1-NB)、L1切缘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线距)等。利用CBCT测量并评估术前正畸前后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L1的d-Li变化量与年龄、术前正畸疗程及治疗前头影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术前正畸牙周风险相关的因素。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L1-FH、L1-MP、L1-NB、L1-NB线距分别变化了11.56°±5.62°、-11.13°±5.53°、-11.57°±5.43°、(-4.99±1.89)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个测量牙位中,45个术前正畸前(T0)唇侧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术前正畸后(T1)不再骨开裂/骨开窗;142个T0时舌侧不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T1时出现了骨开裂/骨开窗。术前正畸后下侧切牙(L2)、下尖牙(L3)及下前牙(L1+L2+L3)的d-La分别减小了(0.95±2.22)mm、(1.20±3.23)mm及(0.68±2.50)mm,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正畸后L1、L2、L3及L1+L2+L3的d-Li分别增加了(4.43±1.94)mm、(4.53±2.35)mm、(3.19±2.80)mm及(4.05±2.4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1的d-Li变化量与治疗前的L1-FH值成正相关(r=0.373,P=0.042)。结论: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减数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后经过完善的术前正畸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但下前牙舌侧牙周风险升高。这种风险可能与治疗前下前牙相对眶耳平面的唇倾程度相关,在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设计时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开裂 骨开窗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正畸诊疗及疗效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刘鎵仪 周彦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2-865,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口腔正畸学领域应用的研究日渐增多,多种人工智能模型被证实可用于正畸诊断、治疗决策、疗效预测等方面。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正畸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也存在数据量不足、样本来源单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口腔正畸学领域应用的研究日渐增多,多种人工智能模型被证实可用于正畸诊断、治疗决策、疗效预测等方面。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正畸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也存在数据量不足、样本来源单一、人工智能模型可解释性差等问题。本文拟通过回顾人工智能在正畸诊断、治疗决策和疗效预测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对人工智能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有较全面的认识,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正畸 软组织预测
下载PDF
正畸疗效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宋广瀛 姜若萍 +11 位作者 张晓芸 刘思琦 于潇楠 陈青 翁萱蓉 五味子 苏红 任翀 单儒楷 耿直 许天民 建立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课题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7,共8页
目的:探讨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完成病例疗效的主观判断结果与牙牙合模型及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筛选重要的客观测量项目,并建立主、客观判断的回归模型。方法:从全国6所正畸院校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治疗完成的2 38... 目的:探讨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完成病例疗效的主观判断结果与牙牙合模型及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筛选重要的客观测量项目,并建立主、客观判断的回归模型。方法:从全国6所正畸院校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治疗完成的2 383个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个病例作为样本。将样本的治疗后牙牙合模型和头颅侧位片作为主、客观评价材料,由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样本的疗效水平进行主观评价,通过治疗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和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客观评分系统(American board of orthodontics-objective grading system,ABO-OGS)两种方法对样本的牙牙合模型进行客观测量,采用自主研发的二维头影测量软件对样本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客观测量。以专家主观评价的均值作为因变量,客观测量结果作为自变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牙牙合模型资料客观测量项目为ABOOGS的牙合关系,相关系数为0.655(P<0.01),其次是PAR的覆盖,相关系数为0.525(P<0.01)。与主观评价结果相关性最高的头颅侧位片客观测量项目为下切牙的唇倾度,相关系数为0.446(P<0.01),其次是下唇的突度,相关系数为0.4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纳入回归方程的项目为ABO-OGS的排列、ABO-OGS的牙合关系、ABO-OGS的邻牙接触关系、L1/NB(°)、PAR的覆盖、SNB(°)、ABO-OGS的牙合接触、U1/SN2(°)和PAR的中线,回归方程的R2为0.72。结论:本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69位中国正畸专家对108例正畸患者疗效水平的主观评价金标准,从而客观地评判中国正畸治疗的疗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正畸学 治疗结果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探索成人正畸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的重叠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戴帆帆 刘怡 +1 位作者 许天民 陈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患者15例,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石膏模型及颅面CBCT。石膏模型经激光扫描转化为数字化模型,CBCT通过正交投照生成头颅侧位片。建立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法:通过上颌模型腭部稳定区域重叠、咬合关系转移以及头颅侧位片重叠获得的下颌骨旋转和平移量的校准,最终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以基于CBCT的下颌模型重叠法为参照,建立共同的三维坐标系,测量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维移动量,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组重叠法结果相比,下颌第一磨牙在三维移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和尖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向上差异为(0.3±0.5)mm(P<0.05)。结论:通过结合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重叠和头颅侧位片重叠计算的下颌变化,可以实现成人矫治前后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较准确的配准,前牙区横向测量存在少量误差,该方法适用于在没有CBCT的条件下利用正畸常规资料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正畸学 矫正 牙移动 牙模型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健康正畸为本美学正畸为鉴——健康矫治理念的构建与传动矫治技术研发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久祥 陈莉莉 +4 位作者 韩冰 陈斯 孙燕楠 刘晓默 张杰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7-841,共5页
自十九世纪末Edward Angle创立当代口腔正畸学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口腔正畸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众多牙颌畸形患者带来了健康的口腔和自信的笑容。在现代正畸学发展过程中,矫治理念不断更新,功能矫治、美学矫治、健... 自十九世纪末Edward Angle创立当代口腔正畸学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口腔正畸已成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众多牙颌畸形患者带来了健康的口腔和自信的笑容。在现代正畸学发展过程中,矫治理念不断更新,功能矫治、美学矫治、健康矫治等理念引领矫正器和矫治技术创新迭代,治疗体系、治疗流程、治疗效果持续改进,患者体验和满意度显著提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矫治理念 传动矫治技术 轻力矫治
下载PDF
不同疗程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弓煦 赵颖 +1 位作者 李巍然 高雪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戴用不同疗程的口腔矫治器后,治疗效果的持续情况。方法:55例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患者,使用下颌前移型口腔矫治器治疗,下颌前...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戴用不同疗程的口腔矫治器后,治疗效果的持续情况。方法:55例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患者,使用下颌前移型口腔矫治器治疗,下颌前伸量为患者下颌最大前伸量的60%~70%,下颌张口量为前牙切端间距4~5mm,患者每周戴用5~7 d,每天戴用6~8 h。对疗效进行回顾,根据戴用时间长短,分为4个时间组(1年以下组、1~2年组、2~6年组和6~9年组)进行比较,观察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 O_2)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AHI(次/h)在1年以下组[24.50(14.65,54.05)vs.7.40(2.12,10.00),P<0.001]、1~2年组[19.50(12.15,39.23)vs.1.80(0.70,6.58),P=0.001]、2~6年组[25.00(11.41,42.60)vs.4.50(1.35,7.90),P=0.001]和6~9年组[26.2(16.95,47.45)vs.4.00(1.90,26.70),P=0.043]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在6年以下的3个组均有降低,1年以下组由57.00(37.70,61.50)s降至25.00(15.90,33.50)s(P<0.001),1~2年组由41.00(25.50,62.26)s降至13.10(0.00,22.10)s(P=0.001),2~6年组由42.50(30.35,58.15)s降至15.60(0.00,28.10)s(P=0.003);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_2在1年以下组及2~6年组有所升高,1年以下组由初始的74.18%±7.96%升至84.06%±7.67%(P=0.001),2~6年组由76.71%±10.98%升至84.06%±4.64%(P=0.006),而在1~2年组及6~9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组间比较中,Kruskal-Wallis检验示4组患者经矫治器治疗后,各项睡眠呼吸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矫治器是一种长期治疗OSAHS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疗效追踪,督促患者复诊检查,以确保疗效的持续性,并及时根据需要更换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锥形束CT三维体积测量评估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治疗后的牙根吸收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娟 吕航苗 +2 位作者 马慧敏 赵一姣 李小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9-726,共8页
目的:探索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牙根体积的方法,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变化规律和牙根吸收的特点。方法:选取20例因骨性Ⅲ... 目的:探索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牙根体积的方法,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变化规律和牙根吸收的特点。方法:选取20例因骨性Ⅲ类错[牙合]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于正畸去代偿治疗前1周内(T0)、正畸去代偿治疗后正颌手术前1周内(T1)及术后正畸治疗结束后1周内(T2)三个时间点拍摄CBCT,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包括牙根总体积、根颈部及根体部体积),计算长度减小百分比和体积减小百分比,并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齿移动的距离。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上下颌中切牙牙根长度和牙根体积变化的差异,分析其变化规律和牙根吸收的特点。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和牙根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根颈部和根体部的牙根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根体部牙根体积的减小量更加显著,上中切牙根体部牙根体积减小量百分比为(30.51±23.23)%,下中切牙为(23.24±11.96)%。与上中切牙相比,下中切牙牙根体积的减小量和减小量百分比均较小,且上中切牙根体部的体积减小量大于下中切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正畸阶段去代偿治疗上颌中切牙以控根移动方式腭向移动,下颌中切牙移动方式为唇向倾斜移动。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和牙根总体积均减小,变化规律相似。牙根体积测量提示牙根根颈部也存在牙根吸收。上下颌中切牙牙根吸收量的差异可能与牙齿移动的距离和方式相关。利用CBCT三维重建体积测量评估牙根吸收可以弥补牙根长度测量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正畸正颌治疗 锥形束CT 牙根吸收
下载PDF
不同下颌前伸度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燕燕 章晶晶 高雪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1-698,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下颌前伸度的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纳入不同下... 目的:评价不同下颌前伸度的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纳入不同下颌前伸度的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和前后对照试验(before-after trials,BAT),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个RCT、2个采用了随机方法的BAT和3个非随机BAT,共244例患者。根据方法学质量评价及各试验设计情况,对其中4篇高质量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下颌前伸量达到下颌最大前伸度(maximal mandibular advancement,MMA)50%与7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或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降低>50%]比较,I2=0%,合并效应量RR值为0.93,95%CI为0.80~1.09;两组的治愈率(AHI或ODI<10次/h)比较,I2=45%,合并效应量RR值为0.85,95%CI为0.68~1.06,证据尚不足以证明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有差异。亚组分析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是影响治愈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对于OSAHS患者,在一定范围内下颌前伸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但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75%MMA优于50%MMA;轻症患者治愈率高于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下颌前伸 META分析 口腔矫治器
下载PDF
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炜 汤瑶 +2 位作者 黄文斌 韩冰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发现垂... 目的: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发现垂直向指标中,下颌平面角SN-MP平均减小1.40°±1.45°,FMA平均减小1.58°±1.32°;后前面高比(S-Go/N-Me)平均减小1.42%±1.43%;Y轴角平均减小1.03°±0.99°,面角平均增大1.3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磨牙平均压低(0.68±1.40)mm,上前牙平均压低(1.07±1.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有一定的上磨牙压低,产生了一定的下颌平面逆时针前旋,对侧貌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有一定的垂直向控制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下颌逆时针旋转,可更好地改善安氏Ⅱ类患者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向控制 微种植体支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牙周-正畸-牙体联合治疗1例预后无望上前牙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熠 徐莉 +2 位作者 周彦恒 欧阳翔英 曹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0-744,共5页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划,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周状况、牙周生物型、局部解剖结构、面部结构、美学要求、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因外伤、根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预后无望 咬合创伤 美学区
下载PDF
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煌 武秀萍 +19 位作者 黄兰 徐晓梅 康娜 韩向龙 李宇 赵宁 江凌勇 谢贤聚 郭杰 李志华 莫水学 刘楚峰 胡江天 施洁珺 曹猛 胡炜 曹阳 宋锦璘 汤旭娜 白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9-637,共9页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EARR)是口腔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难以预测,且不能完全避免。正畸EARR的风险因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可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正畸治疗中发生的EARR通常可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轻、中度EARR通常无明显危害,可密切关注,谨慎正畸;若发生重度EARR,则建议先暂停正畸加力,观察3个月,等待牙骨质的修复。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对正畸EARR的认识,本文邀请了全国20余位口腔正畸及相关领域专家,基于文献分析与讨论,制定出此共识,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区牙根外吸收 正畸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用音法评价正畸患者的咬合稳定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若萍 Kenneth W TYSON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音法检测正畸治疗前后患者的咬合稳定性,并通过对比主、客观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用主观法检查稳定性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畸形患者64例为初诊组;全口固定正畸...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音法检测正畸治疗前后患者的咬合稳定性,并通过对比主、客观两种检测方法,评价用主观法检查稳定性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5年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畸形患者64例为初诊组;全口固定正畸矫治结束即刻患者15例为矫治结束即刻组。用主观听诊法及客观录音分析法评估患者音。对客观检查结果,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初诊组与矫治结束即刻组间咬合稳定性的差别,比较不同错类型的初诊患者间咬合稳定性的差别。以客观法为金标准计算主观法诊断的准确度,通过Kappa检验分析主客观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1)43.75%(28/64)的初诊患者咬合不稳定,卡方检验显示不同类型的错畸形间咬合稳定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15例固定矫治结束即刻患者中40%(6/15)的患者咬合不稳定。(3)卡方检验发现初诊患者组与矫治结束即刻组咬合稳定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主观法音检查的准确度为81.01%(64/79)。(5)Kappa检验表明主客观两种方法存在较高一致性,Kappa值为0.488。结论:(1)正畸治疗前后均有部分患者咬合不稳定,不同类型错患者间咬合稳定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主、客观两种方法存在较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 咬合力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口腔正畸传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规范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久祥 陈莉莉 +16 位作者 韩冰 陈斯 李巍然 金作林 房兵 白玉兴 王林 王军 贺红 刘月华 胡敏 宋锦璘 曹阳 孙燕楠 刘晓默 张杰铌 张云帆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7-1226,共10页
错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为较疑难的骨性错畸形,特别是骨性Ⅲ类错... 错畸形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口腔疾病,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及稳定。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团队总结数十年临床经验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矫治体系,为较疑难的骨性错畸形,特别是骨性Ⅲ类错畸形的非手术矫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是实施健康矫治理念的良好载体。关于正畸医师应如何规范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国内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南和规范。本技术规范由林久祥教授指导,多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权威专家共同修改,参考相关国内外文献和专著,并结合众多专家的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形成本技术规范,旨在为广大正畸医师开展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助于规范和指导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减少并发症,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促进该矫治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 正畸学 正畸矫正器 传动直丝弓
原文传递
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在前牙美学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柳玉树 李峥 +6 位作者 赵一姣 叶红强 周彦秋 胡文杰 刘云松 寻春雷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前牙美学重建中,以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及治疗效果的可预期性。方法:选取可能需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解决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20名,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软、硬组织数... 目的:探索一种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前牙美学重建中,以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及治疗效果的可预期性。方法:选取可能需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解决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20名,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软、硬组织数字模型,分别进行直接修复治疗设计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对于直接修复治疗设计,采用修复设计系统在数字模型基础上进行诊断蜡型数字化设计;对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首先利用正畸分析及设计系统以最终修复目标为导向进行虚拟排牙设计,随后将虚拟排牙后的数字模型导入修复设计系统进行最终修复效果的诊断蜡型设计。将两种设计效果分别向患者展示,由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种修复设计效果进行评分,比较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案美学评分的中位数有无差异,最终由患者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对直接修复治疗设计的评分的中位数为8.4,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的评分的中位数为9.0,后者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最终12名患者选择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案,8名患者选择直接修复治疗方案。结论:在复杂前牙美学治疗病例中,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具有可行性,可在治疗前为患者提供最终疗效预测,为医患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在患者满意的基础上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美学 牙科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的减数正畸治疗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又文 辛天艺 +2 位作者 焦剑 周彦恒 施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减数正畸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纳入33名已完成减数正畸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通过牙周检查大表和曲面体层片评价减数正畸治疗前(T0)、治疗后(T1)减数牙邻牙(teeth adjacent to extraction sites,TAES)和... 目的:探讨减数正畸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纳入33名已完成减数正畸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通过牙周检查大表和曲面体层片评价减数正畸治疗前(T0)、治疗后(T1)减数牙邻牙(teeth adjacent to extraction sites,TAES)和非减数牙邻牙(non-teeth adjacent to extraction sites,NTAES)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结果:T0时,TAES和NTAES的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0.51)mm vs.(2.42±0.55)mm,P>0.05],T1时,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0.67)mm vs.(2.67±0.64)mm,P>0.05],治疗后PD分别增加0.3 mm[(2.40±0.51)mm vs.(2.70±0.67)mm,P<0.01]和0.25 mm[(2.42±0.55)mm vs.(2.67±0.64)mm,P<0.01],两者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0±0.64)mm vs.(0.25±0.58)mm,P>0.05]。T0时,TAES比NTAES的RBH要小0.02(0.74±0.16 vs.0.76±0.16,P<0.05),T1时,两者的R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0.14 vs.0.79±0.12,P>0.05);相比治疗前,TAES的RBH显著增加了0.04(0.74±0.16 vs.0.78±0.14,P<0.05),NTAES的RBH显著增加了0.02(0.76±0.16 vs.0.79±0.12,P<0.05),但RBH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11 vs.0.02±0.08,P>0.05)。T0时,TAES近减数侧的RBH与远离减数侧的RB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3±0.17 vs.0.74±0.16,P>0.05),T1时,近减数侧的RBH显著增加了0.04(0.73±0.11 vs.0.77±0.11,P<0.05),远离减数侧的RBH也显著增加了0.04(0.74±0.11 vs.0.78±0.11,P<0.05),但RBH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4±0.11 vs.0.04±0.11,P>0.05)。结论:在牙周炎症控制和口腔卫生良好维护的前提下,正畸治疗不会导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进一步的丧失,减数区域的牙槽骨也未见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减数正畸 牙槽骨高度 探诊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