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方法:遵循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描述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健...目的:总结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方法:遵循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描述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为口腔专业人员和产前保健人员;理论基础包括健康信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方式包括传统授课或讲座、以家庭为中心、以互联网为载体、动机性访谈;内容涉及孕妇口腔保健多个方面;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及自我效能、口腔健康信念、口腔健康状态、口腔疾病患病率、不良妊娠结局及子女患龋率。结论:应建立口腔科与妇产科合作团队,将孕妇口腔保健纳入产前保健项目,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探索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最优理论基础,完善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开展高质量孕妇口腔健康教育的随访研究,促进母婴的口腔及整体健康。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人工智能(AI)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识别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2017年1月—2021年12月累及单牙根的慢性根尖周炎的CBCT影像,总计49例患...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人工智能(AI)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识别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2017年1月—2021年12月累及单牙根的慢性根尖周炎的CBCT影像,总计49例患者55个牙位。由5位中级职称的临床医生通过Materialize MimicsMedical软件对慢性根尖周炎病变区域识别并进行手动逐层分割,然后通过AI 3D U-Net网络对病损特征进行深度学习,网络分割结果与手动分割数据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交联比(IOU)、Dice系数、像素精确度(PA)在测试集上进行评价。结果神经网络在测试集的IOU为92.18%,Dice系数为95.93%,PA为99.27%。结论AI和临床医师的慢性根尖周炎病变检出和分割一致性较高,基于本研究深度学习方法的AI系统为下一步检测CBCT图像中的慢性根尖周炎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50个月常规复查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成骨情况。结果:共植入了27枚种植体(其中A组13枚,B组14枚),随访时间为40.23(36.20,48.07)个月。A组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为(6.64±1.21)mm,B组RBH为(6.96±1.36)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9)。A组随访时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为(2.20±1.71)mm,B组随访时SBG为1.77(0.94,2.05)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3)。根据随访时种植体尖端附近成骨情况将种植体尖端成骨分为3类,分别为优、良和中。随访时A组有9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B组有8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695)。A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9±1.32)mm,B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3±0.91)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98)。随访时两组总体的SBG为1.85(1.10,2.20)mm,将两组随访时的SBG分别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仅与种植体尖端突出于上颌窦底的高度显著相关(r=0.383,P=0.049)。结论: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SBG主要与种植体尖端提升的高度显著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估不同成像参数下CBCT的图像质量,分析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6台不同品牌CBCT扫描仪〔3D Accuitomo(Morita)、i-CAT(Kavo)、5G(NewTom)、Smart3D(北京朗视)、DCT Pro(Vatech)、VGi(NewTom)〕,在各个品牌的典型曝光条件下(电压和电流强度不同)扫描空间分辨率模体和高仿真头模,7位医师对拍摄的CB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打分,比较不同CBCT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和对常见口腔解剖结构的可见性。客观评价指标采用各仪器所获的图像空间分辩率(LP/mm)。结果:7位医师的组内一致性和组间一致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主观评价New Tom 5G为2分,i-CAT为5分,其余4个品牌匀为4分,客观评价i-CAT的LP/mm为1.8,Smart3D为2.0,其余4个品牌为1.0~1.7。在相同管电流条件下,不同管电压的图像主观质量有显著性差异。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不同管电流的图像主观质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不同品牌之间的客观评价差异可能与电压、电流强度不同有关。
文摘目的:总结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方法:遵循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描述分析,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主要为口腔专业人员和产前保健人员;理论基础包括健康信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方式包括传统授课或讲座、以家庭为中心、以互联网为载体、动机性访谈;内容涉及孕妇口腔保健多个方面;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及自我效能、口腔健康信念、口腔健康状态、口腔疾病患病率、不良妊娠结局及子女患龋率。结论:应建立口腔科与妇产科合作团队,将孕妇口腔保健纳入产前保健项目,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探索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最优理论基础,完善孕妇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开展高质量孕妇口腔健康教育的随访研究,促进母婴的口腔及整体健康。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人工智能(AI)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锥形束CT(CBCT)影像上识别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区病变的应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2017年1月—2021年12月累及单牙根的慢性根尖周炎的CBCT影像,总计49例患者55个牙位。由5位中级职称的临床医生通过Materialize MimicsMedical软件对慢性根尖周炎病变区域识别并进行手动逐层分割,然后通过AI 3D U-Net网络对病损特征进行深度学习,网络分割结果与手动分割数据的一致性,本研究通过交联比(IOU)、Dice系数、像素精确度(PA)在测试集上进行评价。结果神经网络在测试集的IOU为92.18%,Dice系数为95.93%,PA为99.27%。结论AI和临床医师的慢性根尖周炎病变检出和分割一致性较高,基于本研究深度学习方法的AI系统为下一步检测CBCT图像中的慢性根尖周炎奠定了基础。
文摘目的:回顾性评价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同期植入种植体后上颌窦内成骨的效果。方法:共纳入上颌后牙区缺牙的患者2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组(A组)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组(B组),同期进行种植,术后30~50个月常规复查随访,观察上颌窦内成骨情况。结果:共植入了27枚种植体(其中A组13枚,B组14枚),随访时间为40.23(36.20,48.07)个月。A组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为(6.64±1.21)mm,B组RBH为(6.96±1.36)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9)。A组随访时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为(2.20±1.71)mm,B组随访时SBG为1.77(0.94,2.05)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3)。根据随访时种植体尖端附近成骨情况将种植体尖端成骨分为3类,分别为优、良和中。随访时A组有9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B组有8枚种植体尖端成骨质量为优和良,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695)。A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9±1.32)mm,B组种植体尖端位于新上颌窦底下方(0.03±0.91)mm,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98)。随访时两组总体的SBG为1.85(1.10,2.20)mm,将两组随访时的SBG分别与多个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仅与种植体尖端突出于上颌窦底的高度显著相关(r=0.383,P=0.049)。结论: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在植骨与不植骨的情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SBG主要与种植体尖端提升的高度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