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不合作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或束缚下进行牙科治疗后,其牙科畏惧水平及就诊行为的变化。方法:全身麻醉组为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科治疗的4~6岁重度牙科畏惧症患儿31例,束缚组为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焦虑水平、口腔内龋坏情况与全身...目的:评价不合作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或束缚下进行牙科治疗后,其牙科畏惧水平及就诊行为的变化。方法:全身麻醉组为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科治疗的4~6岁重度牙科畏惧症患儿31例,束缚组为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焦虑水平、口腔内龋坏情况与全身麻醉组严格匹配的在束缚下进行牙科治疗的患儿31例。应用MCDASf(fac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Child Dental Anxiety Scale,MCDASf)中文版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和2~3周复诊时主观畏惧水平的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时和复诊时的临床就诊行为变化。结果:全身麻醉组治疗后、复诊前MCDASf中文版量表平均得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束缚组治疗后、复诊前MCDASf中文版量表平均得分均较治疗前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CDASf中文版量表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身麻醉组患儿经全身麻醉治疗后复诊时的临床就诊行为表现较治疗时的临床就诊行为表现有所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束缚组治疗后复诊时的临床行为表现较束缚治疗时的临床就诊行为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疗能够缓解牙科畏惧症患儿就诊中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的合作性,改善其短期复诊的就诊行为。束缚下牙科治疗后患儿的牙科畏惧水平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复诊时的就诊行为表现有所改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不合作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或束缚下进行牙科治疗后,其牙科畏惧水平及就诊行为的变化。方法:全身麻醉组为全身麻醉下进行牙科治疗的4~6岁重度牙科畏惧症患儿31例,束缚组为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焦虑水平、口腔内龋坏情况与全身麻醉组严格匹配的在束缚下进行牙科治疗的患儿31例。应用MCDASf(fac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Child Dental Anxiety Scale,MCDASf)中文版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和2~3周复诊时主观畏惧水平的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时和复诊时的临床就诊行为变化。结果:全身麻醉组治疗后、复诊前MCDASf中文版量表平均得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束缚组治疗后、复诊前MCDASf中文版量表平均得分均较治疗前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CDASf中文版量表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身麻醉组患儿经全身麻醉治疗后复诊时的临床就诊行为表现较治疗时的临床就诊行为表现有所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束缚组治疗后复诊时的临床行为表现较束缚治疗时的临床就诊行为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下牙科治疗能够缓解牙科畏惧症患儿就诊中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的合作性,改善其短期复诊的就诊行为。束缚下牙科治疗后患儿的牙科畏惧水平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期复诊时的就诊行为表现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