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管公共实验室全方位设备管理的探讨与实践
1
作者 武岩 李翠英 《科技风》 2024年第12期124-127,共4页
作为确保科研工作连续性的院管公共实验室,全方位的设备管理是实验室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探讨高效、科学、适合现状的设备管理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实验室现状,通过摸索最佳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完善了设备管理制度,采取按... 作为确保科研工作连续性的院管公共实验室,全方位的设备管理是实验室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探讨高效、科学、适合现状的设备管理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实验室现状,通过摸索最佳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完善了设备管理制度,采取按人员与职责分层负责与软硬件管理结合,对实验室设备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公共实验室的设备运行机制有效支撑了科研人员的高质量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实验室 设备管理 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软件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口腔念珠菌菌株鉴定的准确性研究
2
作者 魏攀 付静雅 +5 位作者 张翼飞 吕欣 关晓兵 闫志敏 陈峰 华红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用于口腔念珠菌菌株鉴定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集170例口腔念珠菌病患...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用于口腔念珠菌菌株鉴定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集170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唾液,使用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培养48 h,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以PC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ALDI-TOF M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诊断学指标。第二部分采集42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含漱液,使用液体培养基培养,MALDI-TOF MS鉴定,评价诊断准确性。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212例患者,分离临床菌株230株。PCR检测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为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65.65%,151/23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1.74%,27/230)。第一部分中,MALDI-TOF MS诊断白色念珠菌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2.73%;诊断非白色念珠菌的灵敏度为83.64%,特异度为89.17%;对所有念珠菌菌株的诊断准确率为90.29%。第二部分结果显示,沙保弱液体培养基培养24 h,MALDI-TOF MS诊断准确率最高(78.42%)。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口腔念珠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MALDI-TOF MS可用于沙保弱固体培养基培养的口腔念珠菌菌种的快速鉴定,诊断准确性高于液体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口腔念珠菌病 菌种鉴定
下载PDF
105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江 张建运 +3 位作者 时瑞瑞 谢晓艳 白嘉英 李铁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确诊为FD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确诊为FD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的患者10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分别归类为单骨型、多骨型、MAS型及口腔颅颌面部特有的口腔颅面型纤维性结构不良(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CFD)四型,对各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患者的男女比为1∶1.3,发病年龄0~56岁(中位数为12岁)。本组病例中,单骨型43例(40.95%),其中上颌骨29例,下颌骨12例,颧骨2例;多骨型32例(30.48%);MAS型7例(6.67%);发生在颅上颌部位的FD,经影像学分析确诊CFD型23例(21.90%)。CFD在患者性别、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的FD。病理学上,各型FD的形态特点类似,但多骨型及MAS型患者可能出现以纤维成分增生为主的特征。结论:口腔颅颌面部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别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FD病变,C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发生于颅颌面部的单骨型或多骨型FD也有显著差异,应注意区分,以进一步明确CFD在临床处置及预后等方面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发育不良 面骨 病理学 临床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改良牙冠延长术后组织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甄敏 孟焕新 +2 位作者 胡文杰 武登诚 危伊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7-935,共9页
目的:明确改良牙冠延长术后的组织愈合方式,为改良牙冠延长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对5只比格犬的右上中切牙、左上中切牙和左上第一侧切牙分别进行翻瓣术、常规牙冠延长术和改良牙冠延长术,右上第一侧切牙为对照牙,不进... 目的:明确改良牙冠延长术后的组织愈合方式,为改良牙冠延长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对5只比格犬的右上中切牙、左上中切牙和左上第一侧切牙分别进行翻瓣术、常规牙冠延长术和改良牙冠延长术,右上第一侧切牙为对照牙,不进行手术,术后36周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颊舌向软硬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发现翻瓣术的愈合方式为再附着,与对照组一致。常规牙冠延长术组5只比格犬的根面均存在薄片状的牙骨质缺损,其中4只比格犬的组织愈合为新附着,表现为牙骨质缺损区内有新牙骨质形成,胶原纤维呈一定角度插入其中;另1只比格犬的组织愈合方式为长结合上皮愈合,表现为长结合上皮根向移位止于牙骨质缺损区的根方水平。改良牙冠延长术组中4只比格犬根面存在牙骨质缺损(薄片状和浅台阶样缺损各2只),其中3只比格犬的组织愈合为新附着,但胶原纤维与根面平行,1只比格犬的愈合方式为长结合上皮愈合;另外1只比格犬因组织块未能完整分切而无法观察组织愈合方式。结论:改良牙冠延长术后的组织愈合方式与常规法相似,包括新附着和长结合上皮愈合两种方式,根面处理(根面平整或根面改形)以及根面缺损的类型(薄片状或浅台阶样牙骨质缺损)并未影响组织的愈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 牙周组织 伤口愈合 截骨术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化疗后舌鳞癌免疫细胞动态图谱和肿瘤细胞耐药异质性
5
作者 刘俊延 冯芝恩 +4 位作者 伍文杰 刘慧宇 代玉松 李博 李天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318-2327,共10页
目的:探究舌鳞癌免疫和肿瘤细胞亚群的转录组异质性和化疗相关的变化。方法:研究收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确诊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接受相同化疗方案却出现化疗疗效差异的2位患者的化疗前、后的肿... 目的:探究舌鳞癌免疫和肿瘤细胞亚群的转录组异质性和化疗相关的变化。方法:研究收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确诊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接受相同化疗方案却出现化疗疗效差异的2位患者的化疗前、后的肿瘤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共8例,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观察T细胞化疗前后变化和疗效出现差异的患者之间肿瘤细胞marker基因表达情况对比。结果:根据经典marker基因的表达将获得的细胞分成T细胞和NK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上皮细胞等12个主要的细胞亚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舌鳞癌免疫和肿瘤亚群细胞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2位化疗效果不同的患者在特定亚型的T细胞、NK细胞和髓样细胞表现出转录组异质性和化疗相关变化,多重免疫荧光实验发现化疗后舌鳞癌肿瘤微环境中Tregs细胞减少,而CTL细胞增加。此外,该研究探索了化疗前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并定义了三组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和恶性程度的肿瘤细胞亚群。多重免疫荧光显示疗效较差者的原发肿瘤组织比疗效好者具有更多高度恶性组肿瘤细胞。结论:研究结果解析了化疗后舌鳞癌免疫和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对影响舌鳞癌化疗效果的因素提出了新的见解,有助于识别潜在免疫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肿瘤异质性 舌鳞状细胞癌 化疗
下载PDF
口腔氧化锆陶瓷切削及研磨抛光性能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曹露露 韩建民 林红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氧化锆陶瓷材料接近天然牙颜色,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椅旁时间,在口腔修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切削和研磨抛光是氧化锆陶瓷修复体制作加工的重要步骤,可切削性能和研磨抛光性能是其能否大规模临床应用的主... 氧化锆陶瓷材料接近天然牙颜色,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椅旁时间,在口腔修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切削和研磨抛光是氧化锆陶瓷修复体制作加工的重要步骤,可切削性能和研磨抛光性能是其能否大规模临床应用的主要指标,然而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文章就口腔氧化锆陶瓷切削及研磨抛光性能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氧化锆陶瓷样品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并为建立氧化锆陶瓷可加工性能的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可加工性能 可切削性能 研磨抛光性能
原文传递
MicroRNA表达与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调控舌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机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贾凌飞 甘业华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简称舌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MicroRNA(miRNA)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3])。近...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简称舌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MicroRNA(miRNA)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3])。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部分抑癌相关miRNA,如miR-195/34a/26a/375/29b与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调控舌鳞癌细胞增殖、周期、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现将其主要结果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鳞状细胞 微RNAS 预后 肿瘤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龋病患者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 被引量:6
8
作者 任雯 陈峰 +7 位作者 张翼飞 张倩 王晓燕 刘颖熠 袁重阳 马庆伟 徐韬 郑树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龋病患者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为探寻快速、准确鉴定变异链球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研... 目的: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龋病患者唾液中的变异链球菌,为探寻快速、准确鉴定变异链球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90名龋病患者,收集受试者的唾液样本,处理后进行MALDI-TOF MS检测,结果导入BioExplorer 1.0软件与标准库比对,分值≥25者鉴定为变异链球菌,<25者鉴定为非变异链球菌。最后将质谱和16S rDNA测序结果进行比对,计算灵敏度和一致率。结果:MALDI-TOF MS鉴定变异链球菌的灵敏度为96.0%,与16S rDNA测序结果的一致率为98.7%。结论:MALDI-TOF MS是一种高通量、快速且操作简便的方法,鉴定变异链球菌的灵敏度和一致率都很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链球菌 变异 龋齿 唾液
下载PDF
CAD/CAM个性化基台改善后牙区种植修复食物嵌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蔺世晨 张翼飞 +2 位作者 邬银银 段少宇 宋万红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CAD/CAM个性化基台改善后牙区种植修复中食物嵌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65例,共计80颗植体,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颗为CAD/CAM个性化基台组,对照组40颗为成品基台组。修复完成3个月后,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P... 目的研究CAD/CAM个性化基台改善后牙区种植修复中食物嵌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65例,共计80颗植体,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颗为CAD/CAM个性化基台组,对照组40颗为成品基台组。修复完成3个月后,根据Jemt牙龈乳头指数(PIS)来评价两组龈乳头形态的差别,观察食物嵌塞的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均无PIS4级病例,龈乳头形态良好的PIS2级和PIS3级病例,实验组36例(90.00%)明显多于对照组29例(72.50%),而龈乳头形态不佳的PIS0级和PIS1级的病例,实验组4例(10.00%)则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食物嵌塞的情况,实验组4例(10.00%),对照组13例(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龈乳头形态良好的病例出现食物嵌塞2例(3.07%),龈乳头形态不良的病例出现食物嵌塞15例(1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AD/CAM个性化基台应用于后牙区种植修复中,可以形成更好的龈乳头形态,减少食物嵌塞的发生,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个性化基台 成品基台 Jemt牙龈乳头指数 食物嵌塞
下载PDF
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泽云 王衣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5-949,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用帕米磷酸二钠、地塞米松加牙槽骨创伤(拔牙)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建立了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分... 目的: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用帕米磷酸二钠、地塞米松加牙槽骨创伤(拔牙)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建立了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分析了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体外实验利用CCK-8法研究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和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的作用,初步分析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结果:在牙槽骨创伤的前提下,成功地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组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联合使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比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更能降低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脾细胞中的比例。CCK-8实验证实帕米磷酸二钠能抑制MG-63及Raw264.7细胞的增殖,地塞米松能增强帕米磷酸二钠对抑制Raw 264.7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并证实了地塞米松可以增强双膦酸盐对破骨前体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至少创伤、感染及地塞米松导致的免疫学反应等因素参与了BRONJ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 模型 动物 帕米磷酸二钠 地塞米松 免疫系统
下载PDF
葛根素预防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浩 李斌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颌骨骨密度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单纯去势组(OVX group)、去势+雌二醇治疗组(OVX-estrog...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颌骨骨密度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单纯去势组(OVX group)、去势+雌二醇治疗组(OVX-estrogen group)和去势+葛根素治疗组(OVX-puerarin group)。给药3个月后测量各组大鼠股骨和颌骨骨密度,血清中TNF-α和CRP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 OVX-puerarin组较sham组体重明显增加(P<0.01);较OVX-estrogen组的TNF-α(P<0.01)、CRP(P<0.05)及E2(P<0.01)水平显著下降;其下颌骨和股骨远端骨密度与OVX组、sham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股骨近端骨密度较OVX-estrogen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素作为抗炎因子,能够显著降低TNF-α和CRP的水平,但并不会提高雌激素的水平;葛根素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会明显提高机体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去卵巢大鼠 骨代谢
下载PDF
中国唇腭裂患者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杰铌 宋凤岐 +9 位作者 周绍楠 郑晖 彭丽颖 张倩 赵望泓 张韬文 李巍然 周治波 林久祥 陈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 NSCL/P)之间的关联,并对唇腭裂疾病的致病风险因素进行探索。方法:收集...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 NSCL/P)之间的关联,并对唇腭裂疾病的致病风险因素进行探索。方法:收集197例个体的外周血(NSCL/P患者100例,健康对照97例),基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中中国北京汉族人口数据,使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体型分析和标签SNP选择。针对Shh 信号通路中的4个候选基因 SHH 、 PTCH1 、 SMO 和 GLI2 共选择了27个SNP。使用Sequenom质谱技术检测27个SNP在4个Shh信号通路中候选基因的基因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择的SNP基本涵盖了候选基因的潜在功能性SNP,其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0.05: GLI2 73.5%, PTCH1 91.0%, SMO 100.0%, SHH 75.0%。发现位于 SMO 基因的SNP(rs12674259)和位于 PTCH1 基因的SNP(rs2066836)的基因型频率在NSCL/P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4个候选基因所在的3条染色体(第2、7、9号染色体)中均发现了连锁不平衡,但在连锁不平衡单倍体型分析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Shh信号通路参与NSCL/P的发生,其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某些特殊SNP位点与唇腭裂相关,为NSCL/P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可能为NSCL/P的早期筛查与风险预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Sonic HEDGEHOG 单核苷酸多态性 质谱检测
下载PDF
尼古丁和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影响单核细胞黏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
13
作者 王衣祥 安娜 欧阳翔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813,共5页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尼古丁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分子机制。方法:在单核细胞U937细胞中,用CCK-8法检测尼古丁、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及二者联合对U93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尼古丁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分子机制。方法:在单核细胞U937细胞中,用CCK-8法检测尼古丁、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P.g-LPS)及二者联合对U93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尼古丁对P.g-LPS诱导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能力的影响。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用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记杂交实验检测尼古丁、P.g-LPS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C-C模体)配体8[chemokine(C-C motif)ligand 8,CCL-8]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非常晚期抗原4α(very late antigen 4 alpha,VLA4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4,OX40)和其配体(OX40 ligand,OX40L)的表达的影响。同时,在尼古丁和P.g-LPS共同作用下,用黏附实验检测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P.g-LPS并不影响尼古丁促进单核细胞系U937增殖的作用,100μmol/L尼古丁能抑制P.g-LPS诱导U937细胞产生IL-6的能力。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与对照和单一药物处理相比,尼古丁和P.g-LPS共同作用可以促进其表达CCL-8及Vcam-1、VLA4α、OX40和OX40L。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尼古丁和P.g-LPS共同刺激可以明显提高单核细胞黏附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尼古丁可能通过上调CCL-8表达募集单核细胞到血管内皮损伤处,并通过增强黏附分子Vcam-1/VLA4α及OX40L/OX40的相互作用,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损的启动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牙龈卟啉单胞菌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译名(2023版)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雨庆 彭显 +14 位作者 任彪 闫福华 潘亚萍 陈峰 杜文斌 刘建国 冯强 杨德琴 黄晓晶 潘乙怀 黄正蔚 丁佩惠 章可可 刘红霞 周学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1061,共11页
口腔微生物群落作为人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都有密切联系。口腔微生物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规范统一的口腔微生物中文译名对支撑口腔医学发展意义重大。规范的微生物译名是编写专业教材和... 口腔微生物群落作为人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都有密切联系。口腔微生物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规范统一的口腔微生物中文译名对支撑口腔医学发展意义重大。规范的微生物译名是编写专业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口腔微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统一的中文译名可为口腔医学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语言基础。规范的中文译名对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科普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口腔微生物学知识的准确传播,增强全民口腔健康意识。因此,为规范口腔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基金申报、专著教材编写、论著发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专家学者对口腔微生物名称(2017版)和新近发现的口腔微生物译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订,达成共识,形成口腔微生物译名(2023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口腔微生物 拉丁文名称 中文译名 规范化
原文传递
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评价反式维甲酸的胚胎发育毒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路璐 李盛林 +2 位作者 俞光岩 任玉兰 曹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3-27,共5页
目前,药品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也受到政府的特别重视。医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可能产生胚胎发育毒性;因此,建立新的高通量、高灵敏的胚胎发育毒性检测和评价十分重... 目前,药品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也受到政府的特别重视。医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可能产生胚胎发育毒性;因此,建立新的高通量、高灵敏的胚胎发育毒性检测和评价十分重要。研究尝试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对人胚胎干细胞H9的细胞毒性和分化抑制,评价RA的胚胎发育毒性。通过CCK8检测不同浓度下RA对人胚胎干细胞H9和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的细胞存活百分数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发现处理5 d和10 d,RA对人胚胎干细胞H9的IC50分别是9.23μg/mL和7.20μg/mL,明显低于3T3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RA浓度下,自然分化20 d的细胞中Nkx2.5、α-MHC、ACTC1和TNNT2基因的表达,发现0.3μg/mL及其以上浓度RA显著抑制H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RA对H9细胞α-MHC、TNNT2和ACTC1的半数抑制分化浓度(ID50),分别为0.16、0.07和0.05μg/mL,ACTC1和TNNT2的ID50明显低于α-MHC的,提示ACTC1和TNNT2可能更适合作为人胚胎干细胞分化抑制的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胚胎发育毒性 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肥胖者唾液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宇佳 迟晓培 +1 位作者 陈峰 邓旭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2,共8页
目的:探讨肥胖者口腔唾液微生物的特点,比较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口腔唾液微生物组成、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上的差异。方法:研究纳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的肥胖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体重者,收集研究对象的非刺激... 目的:探讨肥胖者口腔唾液微生物的特点,比较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口腔唾液微生物组成、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上的差异。方法:研究纳入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的肥胖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体重者,收集研究对象的非刺激性唾液。提取唾液样本DNA,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宏基因组分析,结果经数据质控后进行物种分类及注释,差异物种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基因预测,基因集构建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过滤后每个样本得到可分类的、细菌的DNA序列平均条数为2 630 428。唾液微生物群落共包括11个菌门、19个菌纲、26个菌目、41个菌科、62个菌属和164菌种。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相同,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两组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水平上均发现相对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在纲水平上,Negativicutes纲和丹毒丝菌纲(Erysipelotrichia)丰度在肥胖组中的相对丰度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和Bateroidetes纲在肥胖组中的相对丰度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9个菌属在两组间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种水平上,16个菌种的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产黑色素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唾液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salivae)、Solobacterium moorei和极小阿托波氏菌(Atopobium parvulum)等在肥胖组中相对丰度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nis)在正常体重组中相对丰度高于肥胖组(P<0.05)。对基因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肥胖组样本基因数目较正常体重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营养和能量代谢、环境信息处理、人体疾病等通路相关的基因在肥胖组唾液样本中显著富集(P<0.01)。结论: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的口腔唾液微生物在物种组成、基因数目及代谢通路上均存在差异,值得今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口腔微生物群落 唾液 宏基因组学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及表面标记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超 高岩 +1 位作者 王衣祥 李盛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099-4102,4107,共5页
体外培养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特征,探讨体外培养的细胞与原发肿瘤组织的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取15例原发多形性腺瘤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面标志物CK5/6、CK7、CK8/18、CK14、CK20、α-SMA、Caplonin、... 体外培养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特征,探讨体外培养的细胞与原发肿瘤组织的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取15例原发多形性腺瘤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面标志物CK5/6、CK7、CK8/18、CK14、CK20、α-SMA、Caplonin、P63及vimentin及肌上皮表面标记物α-SMA、calponin及p63在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多形性腺瘤细胞呈多样形,可同时表达角蛋白、肌上皮表面标记物及波形蛋白。提示体外培养的多形性腺瘤细胞可能大部分来源于肌上皮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等,由闰管细胞或者闰管储备细胞分化而来,这为研究涎腺多形性腺瘤肿瘤生物学多样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肌上皮细胞 复发
下载PDF
碘液浸染在Micro-CT下识别小鼠颅底-颞下区肿瘤组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榕 李庆祥 +5 位作者 王逸飞 周闻 王雯 郭传瑸 刘浩 郭玉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8-601,共4页
目的:建立颅底-颞下区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探索碘液浸染技术在Micro-CT图像中识别肿瘤组织的作用。方法:对12只BABL/c裸鼠采用异氟烷吸入镇静麻醉,在小动物超声系统引导下经颌下区注射头颈鳞状细胞癌WSU-HN6细胞至右侧颞下窝。观察3周后... 目的:建立颅底-颞下区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探索碘液浸染技术在Micro-CT图像中识别肿瘤组织的作用。方法:对12只BABL/c裸鼠采用异氟烷吸入镇静麻醉,在小动物超声系统引导下经颌下区注射头颈鳞状细胞癌WSU-HN6细胞至右侧颞下窝。观察3周后解剖头颅标本,用4%多聚甲醛固定,并行Micro-CT扫描,3.75%复方碘液浸染后重复扫描。将头部标本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形成情况。结果:经Micro-CT分析发现颅骨有明显破坏,但无法辨别肿瘤组织;经3.75%复方碘液浸染后,在Micro-CT阅读软件中可以清晰观察肿瘤及周围软组织形态。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证实,颅底-颞下区形成鳞状细胞癌,同时伴有明显颅骨破坏。结论:采用颌下注射方式可以成功构建颅底-颞下区肿瘤动物模型;Micro-CT可以观察到颅骨骨质改变,采用复方碘液浸染后有利于观察肿瘤及周围软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肿瘤 裸鼠 复方碘液
下载PDF
NELL-1:高效特异的新型生长因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雪嫣 赵华翔 +2 位作者 张倩 陈峰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0-383,共4页
骨与其他组织的再生往往需要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相关生长因子三方面的参与,而生长因子作为维持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组织再生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尼尔样-1型分子(Nel-like molecule-1,NELL-1)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p15.1-p15.2,
关键词 Nell1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骨生成 软骨发生
下载PDF
新型MGB探针特异性检测变形链球菌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晖 林久祥 +1 位作者 杜宁 陈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2-786,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TaqManMGB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提高PCR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减少检测的假阳性。方法:提取6种不同链球属细菌的DNA,分别进行巢式PCR和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两种PCR方法检测变形...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TaqManMGB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提高PCR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减少检测的假阳性。方法:提取6种不同链球属细菌的DNA,分别进行巢式PCR和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两种PCR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巢式PCR第1轮扩增的引物是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第2轮扩增使用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可变区序列的特异性引物。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与第2轮巢式PCR特异性引物相同,设计的MGB探针序列与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中特异性序列相匹配,不与其他细菌的基因序列匹配。将变形链球菌标准株的DNA样本从2.5 mg/L至0.16μg/L按5倍梯度稀释,制备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结果:变形链球菌和格氏链球菌在巢式PCR中均扩增出282 bp的DNA片段,出现假阳性结果。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定量检出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不检出其他链球菌,比巢式PCR特异性更好。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变形链球菌DNA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0μg/L。结论:本研究设计出一种针对变形链球菌的TaqManMGB探针,建立利用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 变形链球菌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RNA 核糖体 16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