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联蛋白连接激酶及其异常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竹玲 高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655-1658,共4页
编码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基因突变一直被视为肿瘤发生的关键制约点。整联蛋白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作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的一个集结点,通过其偶联的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上展现了显著的多... 编码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基因突变一直被视为肿瘤发生的关键制约点。整联蛋白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kinase,ILK)作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的一个集结点,通过其偶联的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上展现了显著的多面效应。迄今,多种肿瘤中已相继报道ILK呈过表达,然而ILK在少部分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澄清。ILK作为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基点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紧密联系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联蛋白连接激酶 肿瘤 肿瘤发生
下载PDF
我国口腔病理学研究现状之我见
2
作者 高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通向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具备坚实的口腔病理学基础知识是当好口腔科医师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口腔病理学具有自己的特色,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口腔病理事业... 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通向口腔临床医学的桥梁。具备坚实的口腔病理学基础知识是当好口腔科医师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口腔病理学具有自己的特色,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口腔病理事业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口腔病理工作中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虽然各具特色,同时又相辅相承,是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其中,科研工作对口腔病理事业及整个口腔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将着重就我国口腔病理学的科研工作现状谈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病理学 口腔医学事业 口腔基础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 科研工作 口腔科医师 基础知识 病理工作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波 高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27、p53、MDM2(murine double minute)和p21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红斑及OSCC共115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27、p53、MDM2(murine double minute)和p21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白斑、红斑及OSCC共115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与Ki-67及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27蛋白在癌前病变和OSCC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55%和81·25%。OSCC组p27蛋白表达强阳性率为70·83%(34/48),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的31·82%(14/44)(P<0·001)。p27蛋白高表达组其平均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p27蛋白低表达组(P<0·001)。OSCC组中,p27蛋白表达强度与p53和(或)MDM2的状态相关(P=0·034)。结论细胞周期调控分子p27、p53、MDM2和p21蛋白功能异常是口腔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OSCC中普遍存在着上述一种或多种周期调控分子的异常,且不同调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互相调节、互相制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质类 鳞状细胞 癌前状态 P27
原文传递
颌骨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的复发与恶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斌斌 李铁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颌骨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dentinogenic ghost cell tumor,DGCT)复发和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外科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5年来就诊的53例含有影细胞及间充质诱导成分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总结D... 目的:探讨颌骨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dentinogenic ghost cell tumor,DGCT)复发和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外科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5年来就诊的53例含有影细胞及间充质诱导成分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总结DGCT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并对其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结果:53例牙源性肿瘤中,14例为DGCT,其中10例复发,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4岁,症状均为骨性膨隆。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减低影,大部分病例边界不清或侵犯邻近组织,其中7例发生在上颌骨(2例癌变、2例细胞生长活跃),3例发生在下颌骨(1例细胞生长活跃)。10例复发患者的首次手术方式均为刮治。结论:颌骨DGCT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初次手术处理不当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癌变风险;刮治手术不适宜DGCT;对于边界不清的上颌骨病变,尤其对于活检或冰冻病理报细胞生长活跃的病例,应尽可能扩大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囊肿 钙化 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 肿瘤复发 局部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颌骨骨代谢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斌斌 于世凤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颌骨是全身骨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颌骨骨代谢的研究是从体外和体内两方面进行的。其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全身骨组织的研究有共性。同时,由于颌骨与牙齿的特殊关系及其自身形态、部位的特点,颌骨骨代谢的研究也有... 颌骨是全身骨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颌骨骨代谢的研究是从体外和体内两方面进行的。其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全身骨组织的研究有共性。同时,由于颌骨与牙齿的特殊关系及其自身形态、部位的特点,颌骨骨代谢的研究也有一些特性。本文根据目前颌骨骨代谢的研究现状,介绍适用于颌骨骨代谢的实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方法 前颌骨 骨代谢 全身骨组织
原文传递
颌骨骨代谢调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于世凤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长期以来对骨吸收的防治研究难以深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对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破骨细胞(osteoclast)的来源、形态结构及功能不甚明了。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明确了破骨细胞来源于骨髓干细胞系CD34阳性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的前体细胞... 长期以来对骨吸收的防治研究难以深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对骨吸收的主要功能细胞——破骨细胞(osteoclast)的来源、形态结构及功能不甚明了。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明确了破骨细胞来源于骨髓干细胞系CD34阳性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的前体细胞以后,才有可能对骨的破坏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由于颌骨与全身其他部位的骨组织结构类似,对于颌骨骨代谢的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上与医学其他骨骼系统相关学科类似。但是,由于颌骨与牙齿的特殊关系及其自身形态、功能的特点,对于颌骨骨代谢的研究又有其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代谢调控 破骨细胞 形态结构 干细胞系 骨组织结构 前体细胞 CD34
原文传递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PTCH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7
7
作者 袁峻伟 李铁军 +1 位作者 钟镐镐 赵红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PTCH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散发OKC与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OKC之间的分子病理联系。方法收集8例OKC新鲜病变组织(4例散发,4例伴发NBCCS),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PTCH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散发OKC与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OKC之间的分子病理联系。方法收集8例OKC新鲜病变组织(4例散发,4例伴发NBCCS),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OKC病变组织中的PTCH基因突变。结果分别于4例NBCCS—OKC和2例散发OKC中检测到6处PTCH基因突变,2例为错义突变,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其余4例突变分别为1~7个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3例引起读码框的改变(移码突变),并导致蛋白质的提前截断,1例导致了2个氨基酸的插入。结论PTCH基因突变不仅常见于NBCCS—OKC,部分散发OKC病变也可以发生该基因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囊肿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PTCH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一个巨颌症家系SH3BP2基因的突变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翠英 于世凤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巨颌症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一个家系的10位成员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H3BP2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的6位直系成员均存在SH3BP2基因第9外显子的单碱基错义突变,为G150... 目的了解国内巨颌症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一个家系的10位成员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H3BP2突变检测。结果该家系中的6位直系成员均存在SH3BP2基因第9外显子的单碱基错义突变,为G1505C,导致编码第415位氨基酸的密码子由CGA替换为CCA,其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脯氨酸(Pro)。结论SH3BP2基因的单碱基突变是引起这个巨颌症家系的致病突变。该突变与国外一学者发现的突变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增大症 DNA突变分析 遗传性疾病
原文传递
铜离子对牙各矿化成分破骨细胞性吸收的体外调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斌斌 于世凤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铜离子对破骨细胞体外吸收人牙磨片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和灭活人牙磨片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玻片上的破骨细胞,显微摄影分析破骨细胞吸收造成的牙磨片上的... 目的研究铜离子对破骨细胞体外吸收人牙磨片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破骨细胞,与玻片和灭活人牙磨片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玻片上的破骨细胞,显微摄影分析破骨细胞吸收造成的牙磨片上的吸收陷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的钙,并将实验组上清液中钙离子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定义为矿化组织吸收指数,以评价破骨细胞的功能。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多核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的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吸收牙磨片时,首先在接近牙骨质或牙本质的部位开始形成吸收陷窝;破骨细胞在牙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与骨片相比,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多为正圆形;吸收深度较浅,常为大面积的浅吸收。(1×10^(-14))~(1×10^(-4))mol/L 铜离子均能抑制矿化组织吸收,实验组矿化组织吸收指数均小于1。培养第3天,1×10^(-10)mol/L 铜离子与对照组相比,其抑制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天,1×10^(-4)mol/L、(1×10^(-10))~(1×10^(-12))mol/L 铜离子均能显著抑制矿化组织吸收(P<0.05),但各浓度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在牙磨片上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成釉细胞瘤中成釉蛋白基因的突变检测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春华 李铁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8-681,共4页
目的检测成釉细胞瘤中是否存在成釉蛋白(AMBN)基因的异常。方法收集10例成釉细胞瘤和1例成釉细胞癌的新鲜组织标本及相应外周血或牙龈黏膜组织,直接测序法分析AMBN基因;同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验证AMBN基因突变。结果所... 目的检测成釉细胞瘤中是否存在成釉蛋白(AMBN)基因的异常。方法收集10例成釉细胞瘤和1例成釉细胞癌的新鲜组织标本及相应外周血或牙龈黏膜组织,直接测序法分析AMBN基因;同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验证AMBN基因突变。结果所有11例肿瘤中均未检测到AMBN基因突变,在9例肿瘤中发现的7种序列改变均为AMBN基因的多态性,其中3种为尚未报道的新位点。这3种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健康人中的分布符合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平衡),且在肿瘤患者和健康人中的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成釉细胞瘤中未发现AMBN基因突变,所发现的AMBN序列改变均属多态性,且与肿瘤发生并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AMBN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